查看原文
其他

第327期【怎样学习】大象学法诊断之026:为什么他的语文阅读题总留空?

2015-04-23 项恩炜 成为学习者

分享平台:成为学习者(练习群)

分享时间:2015/4/19

分享人:项恩炜

整理人:梅香

得空回来,到原单位与兄弟学校转转。学友说起自己班级的一位学困生。阅读困难。对于学习困难的奇葩学生,我一直有兴趣。所以,直接决定见个面看看。(图1)


学生来,首先胡扯,大概了解了他喜欢旅游,数学还不错,语文背诵默写还非常好,但是语文阅读基本就看不懂,考试题就空在那。

检测 阅读

他是初一的学生。正好随身带的小背包中有一份阅读资料,是之前自己删选的民国开明国语课文 。于是拿出来,挑了一篇,请他看。(图2)


小家伙开始阅读,不知道他脑袋里发生了什么。只是一直在读,约莫过了7、8分钟,终于看到他的视线明显的回到了第三第四段左右。又过了5、6分钟,他脑袋微偏,估计开始看右边的文字了。

终于,他的身体一下子往下沉了一下。我估摸着,看完了?

嗯,他点头。

嗯嗯,那你说说看,还留下什么印象?

他犹豫了下,啊,忘记了。

不可能,我看你读得很认真。肯定发现什么的。随便说一个。

就是描写。他说。

这让我很震惊。一般学生,尤其是经受了学校阅读训练的学生,大都会从中心主旨,主题思想等角度来说。

再者,会回答这篇文章写了什么人,什么事。

武断地概括一下,就是说,学生容易回答写了什么。而不会考虑怎么写的。要知道,关注“怎么写”的阅读,是高级的阅读呢!

而这个小家伙,竟然最有印象的是“描写”——恰恰不是“写什么”层面,而是“怎么写”层面的。这让我兴奋起来。(也印证了前面热身环节的一些小测试。)

习惯性地追问:太棒了!还留下什么印象呢?

小家伙摇头,没有了。

我不相信他真的没有了。于是给他画了个三角形,用金字塔的来比喻阅读的层次。

中心意思,在最下面。中间是文章内容。最上面,是语言形式。“你很强大啊,你直接说的描写,就是最上层的阅读方法。但是我很好奇,你是怎么做到跳过了下面两层,直接到达最高层级的呢?”“如果第二层没有,那么会在概括段落大意,人物形象的时候遇到麻烦的啊。”他眼睛亮了,点着头说:概括的题目我是全部被扣光的。

是啊,但是我相信你肯定还记得什么。仔细回忆下,刚才读的过程,还留下什么印象,哪怕是一点点。

描写,那描写的是什么呢?继续提示。

一个人。——他终于说了。

我只记得一个人了。

好,那你写下来,至少你记得一个人了。

还有呢?

房子。

很好。还有呢?

反正记得挺模糊的。

没有关系,至少你又多看到房子了,对吧。还有呢?

额,让我再想想......

肯定可以的,你先尽力想。我点着金字塔,“这块你已经很强大了,这块如果能突破,就更踏实强大了。”

沉默。

还是想不起来。学生说。

我估计他真是想不起什么来了。于是转移个话题。

检测 背诵

老师说你背课文很厉害的,你是怎么做到的呢?

我就是这么记啊,死记硬背的。

有的时候会理解一下。

哦,那你的意思是,不理解的情况下背就是死记硬背。那么很好奇的是,你理解的情况下,背又是怎样的呢?

有时候也是死背的啊。

什么意思?

就是死背。

哦,那这样,我们试试看,就这一句话,看看你是怎么背的。

我用餐巾纸把其他句子遮盖起来,只留下这句:(图3)


来,你死记一下。

结果他几乎是“秒回”:这个我看一下就记住了。

那你背背看。

结果,小家伙迟疑了一下,忽然说“再给我看一下”。

我当然不给,哈哈。再问:那你理解了吗?

理解了啊。

说说看。

就是这篇文章是丰子恺写的,名字就叫茶花女。

这里开始有点意思了。

我们继续看下面。看到分号为止。(图4)


好了吗?好了。背下来了?背下来了。理解了吗?理解了。说说看呢?

就是一个小女孩手里拿着花朵。

其实我很期待他能说出怎样的小女孩,哪个手拿着花朵。但是他的回答没有呈现这些信息,我也不确定他脑海是否看到。心想,不着急,先顺着背诵往下推进,等下回头再来检测。

请他背,他说:一个女孩子在小巷中前进,手里拿着花朵。

似乎全部背下来了。似乎什么问题都没有。似乎一切正常。

还是鼓励他,确实背下来了。

他很高兴,也谦虚起来:短的话我很快就背下来了。但是长的话,就得想办法了。

什么办法。

比如说,这一段的最前面两个字是什么,下一段的最前面两个字是……

这是一个很糟糕的背诵方法。但恰恰是他的救命稻草。看来他确实没有体验过,也没有被引导过。

如果一点规律也没有,那有我辛苦的了,背几个钟头都有了。

那你刚才背的那句,就是小姑娘拿着花朵的这句,你是理解了背的,还是死记硬背的。

属于哪一种?

都有一点。

什么意思。

我就记得简单的什么意思,反正就这个意思。有时候背不出,但是能说什么意思。

哦,能够说出什么意思,就表示理解。

是啊。

那你能把他的意思讲出来吗?

说过了啊。就是一个女孩子手里拿着花朵。

那这是理解的部分,那你死记的部分是那一部分呢?

就不管怎样,只要背出来就好。

理解了,那我们再来看。你说的理解是,能够把意思讲出来。我们看看,理解还有什么其他更轻松的办法,好吧。

辅导介入

正好这时,他的老师进来拿了资料然后又走了。

问:刚才谁来过?

答:老师。

问:你还能把这个时间像录像机倒带子一样往前倒退一分钟,想像老师再来一遍吗?

答:好了。

就是先是这样走进来,有脚步声,过来之后什么都没说,拿了本子就走了,脚步声慢慢地越来越远。

问:那老师穿的衣服能看到吗?

答:看到了,就是平时穿的那件。宽宽的。

什么颜色?黑色的。

表情看到吗?看到了。

很好,那这个卖花女的画面看到了吗?

什么意思啊?

诶?刚才说起老师,你脑子里是不是看到老师了?

嗯。

蹦出来了吗?蹦出来的老师在哪里?

就在前面,他开始比划。

多大?也没多大,样子是缩小的。

差不多这么大一个。

很好啊,就是这样的感觉啊。看到老师了吧【看到了】,看到老师的衣服了吧【看到了】,看到老师在动吗?【在动。】

有声音吗?【有】

就是这样的感觉,说起老师你看到这样一个人了。那么说起卖花女,你看到这个人了吗?

看到了。

在哪里?

也就在前面。

大小一样吗?差不多。

差不多就是还差一点点。到底是大了还是小了。

比王老师小一点点。

那你说说看到的女孩子是怎样的?

比大人矮,正在采花。

动作是怎样的?

就像拍照一样。

什么意思?

用手碰着花。

哦,就是摆个拍照POSE。

是的。

【到这里精确出来了,就这行文字,即便他背下来了,脑海所理解的,也是与作者传递的信息差之千里啊!】

刚才这个采花的女孩子,从脑子里“bong~”的蹦出来了,是前面你看文字的时候蹦出来的呢,还是刚才我们聊啊聊啊的时候蹦出来的?

都可以说。

什么意思。

我就是聊到你问我的时候,我脑子里蹦出这个女孩子的。

那之前读文章的时候脑子里有蹦出来吗?

没有。

那接下来我们换个方式读文章,就像刚才这样找到这幅画,来读读看。这样你就有很多办法来背书看书了,随便你自己选,好吧。

然后读这句。(图5)


他读。

有画面吗?有。

在哪里?就在刚才看到老师的位置。

大小呢?差不多。那还差一点。就是小一点。

她在干嘛?手里拿着花篮。

哪个手呢?

没看见啊。

那是挎着的呢,扛着的呢,还是拎着的呢?

也没看到。

那这个女孩子,除了你看到的女孩子,你还看到什么?

一花篮的鲜花。

很好,还有呢?

没有了。

那女孩子是静止的呢?还是走动的。

静止的,就是站在那里不动的。

好的。可以,很好。比前面有进步啊。

我们再看一下啊。

于是,我把文章的这两句重新拿到他面前,我们一起看。

“一个女孩子在小巷中前进”,这个理解吗?我用拇指按住词语,,慢慢推进,让词语一个一个出现在他面前。

小巷是什么样子的?

就是像田子坊的弄堂一样的。两边都是高高的墙壁,中间可以走人的小弄堂啊。

我很开心。一边说,我用包和墙壁做了一个比划。

有画面吗?

有。

怎样的。

就是两堵墙。这个小女孩子在两堵墙中间的路上走。

现在动了吗?

动了。

现在画面和前面比,有变化吗?

有。

什么变化呢?

就是多了两堵墙,小女孩开始走路了。(图6)


嗯,这就是你理解的这句话。

继续看下去。

哦,是右手拿着花,我看到了。

恩恩,现在你看到的小女孩,和前面有变化了吗?

有,就是看清楚了,是右手拿着花。

再往下看,臂弯是什么意思?

你觉得呢?

他想了想,问,说不出来,我可以用手指吗?

当然可以啊。

于是他有手点了点自己的胳膊靠近肩膀的部分。

嗯嗯。这是手臂的臂膀。臂弯是这里……我直接点他肘关节的位置,他一躲,一收,手臂就有了弯曲的样子了——看,弯了吧。这里就是臂弯。

哦。画面有变化了吗?

有,就是小女孩的臂弯里……

小家伙开始犹豫了,这个地方用什么词,他不确定了。

嗯嗯。小女孩的臂弯里怎么样一个花篮呢?是扛?我故意做扛的姿势。

不是。

那是提?不是。提是这样的。他也做了个提的姿势。

那是什么?拎?

不是。

钩?钩可以吗?

他试着比划了一下,诶,钩可以。

很好啊。连起来说说看。“右手拿着花朵;臂弯里钩住一只花篮”

很好,继续读下去。保持这个看到画面的感觉。(图7)


再次精确,这里,孩子可以看到花是横着的铺在花篮里的,看到了两边的墙壁上好像还有涂鸦,看到了小女孩的左脚跨在前面,能感觉到自己其实就在画面里面,跟在小女孩的后面看到她……


(图8)

在继续读这一段。小家伙看完之后,对着脑海的画面复述,能够看到狗是花的,在女孩的右边,耳朵竖起来了,感觉有性质,【没有看到尾巴弯曲】。


(图9)

再看这一段,精确。他能看到楼房,阳台,三根空空的竹竿……

感觉已经进入自动化了。这时老师来了,说数学课开始了。于是请孩子确认了一下,今天阅读理解文章,背书的感觉,请他回去了。

【结束】

成为学习者(练习群)群友的提问与分享:

河北 吴宝森:

看完案例,有点小激动

1.这个孩子有听觉偏好?他原来背课文主要利用了这个偏好?

2.精确画面之后,孩子自然而然走进画面了(跟在小女孩后面)?

3.精确画面之后,孩子脑中画面有颜色吗?(亚感元之一,有的孩子对颜色很敏感)

项恩炜:

@河北 吴宝森 当时没有检测偏好与颜色。

2.精确画面之后,孩子自然而然走进画面了(跟在小女孩后面)?这个地方,找时间再分享一个高三学生的阅读个案。最近有突破。

广东 胡雪燕

我刚看。最初看到那则文章的时候,第一感觉是有些烦,浏览了一下,只知道是一个卖花的小女孩走在路上,一条小狗跟着。其他的细节想不起来。

第二遍看,脑海里试图看清楚画面。发现看到的细节是凌乱的,很难拼凑起来,脑子很乱。我得动动身体,把左右区分出来,再回头看文章,这回思路清晰了很多。

接着看大象的辅导,我跟着他的指令再次重复慢慢对文字有了点感觉,画面也变得清晰生动起来了。我试着想象女孩的脸形和表情,没有成功。感觉女孩心情是愉快的,声音是羞涩的吧!

我也是阅读困难生,求学的时代一直觉得自己不是读书的料。阅读时,如果不是有意识地去关注画面的话,脑子是空白的,只有读时耳边似乎有念文字的声音。为此,阅读的过程总觉得有一种强烈的挫败感。写东西也很糟糕,我上学的时候没交过几次像样的作文。上高中时开始写日记,多是无病呻吟的情绪流,都不见叙事和描写的。看大象的辅导,帮助我认识到自身的局限,已及努力的方向,很开心。

顾成

我也是靠图片记忆课文的,阅读的时候似乎真有人在活动,小时候还会做类似的梦。觉得是把自己的感官都调动起来,努力在脑海里构图,到后来就完全看到文字脑海里反映的就是图片画面了。

写东西时,在脑海里回忆以往的经历,或者勾勒你想要的画面效果,然后试着用文字表达出来。像项老师说的,阅读一遍后,在纸上写自己记住的,然后进行联想,补充,慢慢成一画面。还有多阅读,多写读书笔记,这样也会锻炼自己的画面感吧,因为在写感受的时候,就是一次次在回味自己所读的内容。


喜欢我们的文章吗?你可以这样做:

----微信订阅成为学习者

----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转发我们的文章

----登陆成为学习者网站

www.52xx.net或www.beingalearner.com 或论坛:bbs.52xx.net

----加入成为学习者练习QQ群176834581

.................................................

成为学习者,是一个民间教育实践研究组织。

我们致力于:

朝向成长:关注成长中的点滴片段;

专注学习:关注学习中的真实问题;

读行双叙:通过实践叙事双重方式;

互为背景:成就彼此各自精彩绽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