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喜讯!沙河粉入选国家非遗推荐名单,白云新增4个区级非遗项目


白云人熟悉的

沙河粉、蔡李佛拳、行花街

入选国家非遗推荐名单啦~


喜讯连连

白云区级非遗项目也有所增加

老婆饼、木雕、手工钩针、醒狮

4个新项目入列


这些非遗项目

赶紧来认识一下~

👇👇👇


广州4项目

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遗推荐名单


日前,文化和旅游部正式向社会公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项目名单,其中,广州4个项目成为新列入或扩展项目。


名单

  • 传统技艺类:米粉制作技艺(沙河粉传统制作技艺)

  •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蔡李佛拳(广州北胜蔡李佛拳)

  • 传统医药类:针灸(岭南陈氏针法)

  • 民俗类:春节(行花街)



01

沙河粉

沙河粉是一种大众化的米制品,因最早出自广州市沙河镇而得名。


在白云,沙河粉更是人们生活中熟悉的传统美食。相传清末,白云山脚沙河一带有家店铺,主要经营粥饭生意,一日,店主身体不适,食欲不振。其父突发奇想,将米浆倒入竹窝篮,蒸成粉皮,切成条状,再加上佐料,端给儿子食用。儿子胃口大开,为其取名沙河粉,并改良制作方法,以便对外售卖。


沙河粉传统制作工艺,最重要的是四点:用水、选米、磨浆、蒸粉。此外,运用白云山泉水浸米,石磨研磨成米浆,才能更好地制作出“薄而透明、韧而爽滑”的沙河粉。



02

广州北胜蔡李佛拳

广州北胜蔡李佛拳,始创于广东广州,主要分布于广东省广州市的白云、越秀、荔湾、花都等区,辐射周边地区,还遍布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


蔡李佛拳是由广东江门新会县京梅乡人陈享于1836年始创的新拳种,它糅合了佛家掌、李家脚、蔡家拳三家之精华。北胜蔡李佛拳以师父带徒弟的传承方式,门下弟子在世界各地设馆授徒,对蔡李佛拳的传播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白云区蔡李佛拳由第四代弟子郑抒灵传承和发展。郑抒灵有感于传统套路较为冗长,与梁乃斌、梁乃钊等自创了适合大众学习的武术训练套路,大大促进了蔡李佛拳的传承与推广。2019年9月,白云区蔡李佛拳入选广州市第七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



03

行花街

“行花街”即逛迎春花市,是广府地区春节前夕规模最大的一项传统民俗。广州迎春花市花市一年举行一次,每年由春节前年廿八开始,至年初一凌晨结束,以喜庆热烈的气氛、祥和美好的寓意受到群众喜爱。


花市的形成可追溯到明朝,当时芳村的花棣(今花地)已成为花木产区。其时,搭起了一排排展卖鲜花鲜果及年宵用品的竹棚,人们称之为“花街”。当时广东罗浮山的药市、东莞的香市、广州的花市、廉州的珠市,称为广东“四市”。特别是广州的花市,规模之大、影响之广、游客之多,举国无双。清朝咸丰、同治年间以后,逐渐发展成为年宵花市,成为广州人年节的重要节目。


广州迎春花市寄托了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积极态度,汇聚搭棚、灯饰、楹联艺术与地方美食、工艺美术、民间文艺等元素,是广府文化的集中展示平台。



04

岭南陈氏针法

岭南陈氏针法是广州中医世家陈氏家族独创的特色针法,自1895年陈宝珊在西关开设中医馆,传承至今已有百余年,其在两广和港澳等地具有较大的影响力。


陈氏飞针法以无菌、无痛、准确、快速旋转为特点,奠定了我国无痛针学技术的里程碑。多年来,“岭南陈氏针法”治疗内、外、妇、儿、骨伤等常见病和疑难病取得明显疗效,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白云区新增4项区级非遗项目


白云区第七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也于日前公布,白云区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再迎4名新成员。


名单

  • 广式老婆饼制作技艺

  • 手工钩针编织

  • 广州木雕

  • 狮舞(广东醒狮)




▲上下滑动查看详细内容




01

广式老婆饼制作技艺

老婆饼是以冬蓉、食用猪油、水、白芝麻、椰蓉、小麦粉、糯米粉、白砂糖等食材为主要原料而制成的一种广式传统酥饼,鲜甜可口,色泽金黄,在粤港澳地区备受食客喜爱、经久不衰。

老婆饼自清末诞生至今已有100余年历史,相传源于广州莲香楼一位来自潮州的点心师傅老婆自制的“冬瓜角”。老婆饼是国内以冬蓉作为主馅料的代表性酥饼。冬蓉作为其精髓所在,其制作过程严谨而复杂。老婆饼的外皮采用广式酥皮的做法,分别做好水油皮和油酥皮之后开酥,包入馅后,刷蛋液烘烤,制成的老婆饼酥皮可达40层以上,内馅糖度适中,食之甜而不腻。作为具有代表性广式点心之一,有着鲜明的广式饼食特色。

02

手工钩针编织

钩针编织技艺,是以螺纹棉花线钩成的白色蕾丝钩针编织,创造织物的一种方式,透过一支钩针可将一条线编织成一片织物,进而将织物组合成衣着或家饰品等的一种技艺,至今已传承100多年,上世纪80年代最辉煌时期全国曾有多达几十万人靠此谋生。

钩针编织的起源有相当多种说法,其中一种说法是通过鸦片战争流入广州,那时广州作为第一批通商口岸被迫开放,此后十多年间,大量西方传教士涌入广州以传授钩针编织为诱饵引人入教。广州地区妇女为改善贫苦生活居家进行钩针编织,其经过与当地其他工艺的结合,又吸收了外来不断涌入的多种工艺,使用传统技艺的编织工具,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一种编结技艺。


03

广州木雕

广州市白云区神山地区的广州木雕,以酸枝、花梨、紫檀、坤甸、菠萝格、东京木等硬木为主要材料,以刀法洗炼、纹样丰富、层次疏密结构分明、立体感与艺术感强而著称,极具“广派”木雕精细繁复的艺术风格。

神山地区的广州木雕主要有建筑装饰木雕、木雕家具、宫灯、摆件四大品类,以木雕家具和宫灯最有名。其用料硕大、厚重、坚固;用工繁难、严格;雕琢精致、繁复;整体风格大气磅礴,精工典雅,纹样立体感极强。其制作流程有选料、设计、开料、木工加工、挑花、装嵌、刮磨、上蜡八大工序,以挑花为最核心、传承难度最大的工艺。雕刻技法主要有平面雕、立体雕、拉通雕、工笔雕四大类。

广州木雕在神山地区传承状况良好,并至今保留了木作行业民俗节日“师傅诞”。项目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工艺价值、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


04

狮舞(广东醒狮)

广东醒狮,属中国狮舞中的南狮,白云醒狮是其中最具代表性和普及性的传承地域之一目前区内几乎每条村都保留有醒狮队伍,一千多年来,每逢节庆或有重大活动,必有醒狮助庆,长盛不衰,历代相传。

据考证,醒狮由唐代宫廷狮子舞脱胎而来,五代十国之后,随着中原移民的南迁,舞狮文化传入岭南地区,诞生于南海县。

白云醒狮一直保留着最传统的南狮特色。其外观造型来自中国神话的神兽“狻猊”;狮头以广东大戏(粤剧)面谱作鉴,色彩艳丽,富丽堂皇,眼帘、耳朵、嘴巴皆可动;其舞动时注重马步,主要是靠舞者的动作表现出威猛的狮子形态和精气神韵,一般是两个人舞一头狮,配大锣大鼓大镲,由“大头佛”手执大葵扇引领登场,以“采青”为主题;表演过程以喜、怒、哀、乐、动、静、惊、疑、醉、醒等神情为基础,塑造拟人化的艺术形象。


白云区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至此,白云已有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7项

序号

非遗项目

1

广式红木宫灯制作

2

广式硬木家具制作技艺

3

根雕

4

广式烧味制作技艺

5

广州珐琅制作技艺

6

舞火龙

7

广州重阳登高

8

郑仙诞

9

洪拳

10

蔡李佛拳

11

白眉拳

12

粤讴

13

岭南篆刻

14

广式老婆饼制作技艺

15

手工钩针编织

16

广州木雕

17

狮舞(广东醒狮)



------------往期推荐------------

 拟投资超26亿!白云湖数字科技城首次挂牌出让两宗商务地块 @均禾、江高街坊,8号线北延段拆解线提上建设日程!车站位置曝光 白云工业园计划扩园,涉及40条村! 等你来挑战!首届广州白云数据创新应用大赛今天开启


来源 | 白云区人民政府网   广州日报   白云融媒往期编辑 | 黄敏茹   陈若兰编审 | 罗盛光  温穗章  
审核 | 刘海裕白云区融媒体中心出品


点分享点点赞点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