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出来混总要还? 海外代购业寒冬终于来了!

郑新钰 中国城市报 2021-06-15


午夜两点,首都机场T2航站楼到达大厅内,刚刚从日本大阪飞回来的职业代购孟微,站在行李传送带前神色凝重地发了一条朋友圈:“还有两个月就可以买到便宜正品货,2019年全面涨价。亲们把货囤起来!”对于孟微来说,即将到来的“双11”,可能是她最后一次“大捞一笔”的机会。


孟微所说的“全面涨价”并非空穴来风。此前,《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以下简称《电商法》)被表决通过,将在2019年1月1日正式实施。其中规定,电子商务经营者应当依法履行纳税义务,并依法享受税收优惠;电子商务经营者从事经营活动,依法需要取得相关行政许可的,应当依法取得行政许可。


《电商法》落地在即,面临越来越严格的监管,个人代购将何去何从?法规实施后对消费者又将产生哪些影响?对此,中国城市报记者进行了采访分析。


代购将商品“人肉”带回国。


为躲避海关检查,代购将商品均拆卸包装。


“人肉搬运工”失去价格优势且代且珍惜

每个月的23日,对孟微来说,都是个重要的日子。这一天,她要带上4个28寸的大行李箱从北京飞往大阪。这种生活,一过就是3年多。

  

“2014年,我从日本研究生毕业后回国,在北京一家外企做翻译。刚开始工作任务不是很重,有许多空闲时间。偶尔去日本玩,就帮同事带许多他们需要的商品回来。后来工作日渐忙碌,没什么时间再出国。但是找我带东西的朋友还有很多。反正当时工作也不顺心,我就一个狠心辞了职,做起了海外职业代购。”回忆起自己的代购生涯,孟微感慨万千。

  

她向记者表示:“最长的队在代购脚下,最黑的夜在代购眼前,最强的臂力在代购身体里。”

  

像孟微这样的人群被称为“人肉代购”,也是这次《电商法》颁布后最后受关注的一个群体。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上海亿达律师事务所律师董毅智律师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海外代购满足“通过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从事销售、提供服务”“经营”的要件。本条重点在于“经营活动”,并不是说消费者去国外帮朋友带东西就会被认为属于范畴内,而是在于其行为是否会被认定为“经营活动”,在这一点的认定上,可能需要参考盈利数额、活动次数、时间长短等。

  

虽然《电商法》还未落地,但孟微告诉记者,代购圈已人人自危,危机感和无力感充斥着他们的日常生活。

  

“进口商品的国内外差价大,是我们能存活的最主要原因。” 孟微坦言,在日本买一包花王纸尿裤只需要人民币68元,但在国内购买就要花大概120元。为了减少成本,增加利润,人肉带回就是最好的方式。但如果接下来登记缴税,和电商平台竞争就不具有价格优势。

  

“不少顾客也怕新法规实施后,进口商品价格飞涨,所以都趁这段时间下单囤货。我要在‘双11’到来之前再飞一次大阪,且代且珍惜吧。”孟微说。

  

董毅智分析认为,《电商法》实施后,势必会对商品价格产生影响。他指出,“对于微商、代购来说,这是把先前的红利给削弱了,对于消费者来说,口袋里的钱又要交出去更多了。”

个人代购“濒临灭绝”?或依法交易或另寻出路

压力和困难接踵而至,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全职代购悲观地观望、兼职代购直接弃权。


韩雪在韩国读书的这一年里,代购这个身份帮她赚了不少生活费。不过,她告诉记者,韩国第二大航空公司韩亚航空此前已表示,出于安全原因,自10月22日起,将不再为飞往中国大陆和香港的乘客提供“以商业为目的”的行李托运服务。

  

“留学生身份无法申请采购国的营业执照,不冒险违法,肯定是做不下去的。”韩雪无奈地表示,“要么在合法、正规的大框架下,从事正规的代购交易和商品服务;要么,彻底退出另寻出路。”

  

远嫁加拿大的“宝妈”李敏也告诉记者,代购只是兼职工作,如果接下来还需工商登记则会退出。

  

种种迹象是否表明个人代购“濒临灭绝”?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所长刘俊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持否认态度。他表示,法规出台并不会使个人代购退出历史舞台。只要依法开展商业行动,树立责任意识,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公平交易安全、安全保障权、治理权与索赔权,就能获得消费者信任和同行的尊重。

  

不过,在董毅智看来,《电商法》规定电子商务经营者应当办理市场主体登记,且依法履行纳税义务,这意味着个人代购的时代即将终结,未来代购市场将只剩企业运营主体。

  

“代购利用了行邮税查验率的漏洞,将个人自用商品先进口到境内,再销售给消费者。但是其实在我国,就像是‘个体户’一样,这类经营者纳税数额的确定以及执行其实是比较难的。若采取抽查的方式,有可行度,也有警示作用,但是从促进行业环境来说还有一段距离。另外,要求提供发票也可以是对经营者‘偷税漏税’现象的措施。”董毅智补充道。

  

值得一提的是,在采访中,不少代购都指出,个人代购数量减少会导致供不应求,那么消费者未来买到假货的概率有可能会增加。

  

“确实有这个问题。”刘俊海说,“不过市场有眼睛,法律有牙齿。特别是近年来提出了信用制裁,多管齐下都有望使平台假货越来越少。”

专家:消费者将享更多权益和保障

虽然进口商品未来涨价已在所难免,但接受记者采访的专家均表示,从长远来看,监管有利于大型跨境电商平台的健康良性发展。

  

“在某些方面大家其实也是赌,赌彼此的信任,赌一方会给钱、一方会给货,不会卖了退货、卖的也是真货。那么,如果这个赌输了呢,谁来买单?这次是给双方了一个保护伞,代价或许是先前的红利减少,而安全性增加。”董毅智说。

  

与此同时,董毅智强调,从电子商务市场的长远发展来看,法律的出台将使现阶段处于法律盲区的海外代购有章可循,代购的违法成本将会增加。对于消费者而言是利大于弊,在购买商品时不仅质量可以得到保障,同时在售后维权等环节的权益也会得到保护。相信海外代购市场不仅不会没落,相反会在法律的框架内良性有序地发展。

  

对此,刘俊海也表示赞同。他指出,良法是善治的前提,电子商务法作为该领域的龙头法,它的出台将有助于从规范和促进两个角度推动行业发展。

  

刘俊海说,电子商务法的出台,就是要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提高消费者权益的保护水准,夯实电子商务领域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法制根基,所以电子商务法有望解决电商平台拒绝或者怠于为消费者站好岗、放好哨、把好关的问题。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表示,从长远发展来看,法律的出台将使现阶段处于法律盲区的海外代购有章可循,代购的违法成本将增加。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不仅质量可以得到保障,同时,在售后维权等环节的权益也会得到保护。

  

“相信海外代购市场不仅不会没落,相反会更加良性有序地发展。”曹磊说。

版面欣赏


出品:中国城市报

作者:郑新钰

图:郑新钰

编辑:四丸

独家调查:90%以上科技成果无法转化,如何走出“死亡之谷”
百姓眼中的中国移动支付到底多亲民?!
各地重金打造“出入口景观”到底为了什么?
山东高密: 村民土地被冒名征用30年?
爷奶照看孙女索要“带孙费”,你觉得该不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