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江西南昌取消机动车尾号限行,交通车速不降反升,咋回事儿?

胡安华 中国城市报 2022-05-21

公安部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汽车保有量达2.81亿辆,全国有70个城市的汽车保有量超过百万辆。近年来,各地纷纷出台相应的限行政策,以缓解交通运输拥堵和给环境带来的巨大压力。由北京、上海、成都的限行情况来看,城市限行的确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交通拥堵的情况,但汽车保有量仍在上升,交通拥堵情况依然存在,城市限行也面临着重重考验和阻力。


日前,江西省南昌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宣布:“南昌取消机动车尾号限行措施。”所有本地、外地车辆全部可以通行。自此,南昌也成为第一个在冬季“限行季”取消限行的省会城市。

南昌市“城市大脑”实时显示全市交通情景。南昌市大数据发展管理局供图

1分钟更新拥堵数据,

3分钟警力到达现场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南昌市机动车保有量以每年10%的速度快速增长,如今已超百万辆。2009年开始,南昌和全国多个省会城市一样,加入了车辆限号的行列。


2020年5月起,南昌市开始建设“城市大脑”。按照规划,南昌将在2022年底基本建成国际一流、国内领先、城市典范、南昌特色的“城市大脑”,全面打造全国数字经济发展先行区。


同年10月,南昌把“交通不限行”作为“城市大脑”首个重要应用场景建设,并开始试运行。场景依托“城市大脑”中枢系统和前端智能视觉设备,导入城市道路多源数据,利用数据在线能力,实时掌握道路交通运行状态。


数据显示,2020年11月,南昌市交通拥堵指数同比下降了1%,车速同比提升了10.7%。


市民如何通过客户端查看路况拥堵情况?在相关工作人员的引导下,记者在微信小程序搜素“南昌城市大脑”发现,该平台可以查看当地的全域、重点片区、路段及路口的拥堵状况,从而选择出行路线。


记者注意到,其他城市只接入了互联网数据,5分钟更新一次;南昌市除了互联网导航数据外,还接入了卡口监控数据和公交、出租GPS实时数据,1分钟更新一次。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当交通感知设备因道路改造施工拆除时,可以调用公交、出租数据。


目前,南昌“城市大脑”对主要交通堵点进行了数字化改造提升,共接入802个交通卡口、1828路监控视频,4302辆公交和5453辆出租车及高德导航等多源数据,进行全量、实时、精准分析,从时间、空间、速度等维度完成了对区域、路段及路口的畅通、轻度拥堵、中度拥堵、严重拥堵的四维画像。


“1分钟拥堵报警并快速响应—3分钟警力到达现场—5分钟完成轻微事故处理恢复交通”的扁平化指挥调度机制是此次改造提升的一大亮点。


在南昌市公安局交管局局长汪勇看来,限行到不限行政策的过渡,既是自我加压,也是自信展现。汪勇说:“我们抓住南昌‘城市大脑’建设机遇,强力推进‘南昌交通不限行’场景建设,通过前端智能感知,汇集城市道路流量、车辆运行等数据信息,为科学调配警力、破解拥堵难题提供数据和算法支撑。”


自2020年10月“南昌交通不限行”上线以来,全市交通拥堵指数较去年限号期呈下降趋势,平均车速呈上升态势,健康指数等均位居全国省会城市前列,实现了“车辆不限号,交通不拥堵”的双重效益。


线上获取停车位信息,

实现“先离场后付费”

随着城镇化率的不断提升,城市停车难、缴费慢、管理繁等问题日益凸显。近期,南昌“城市大脑”打造以停车诱导和无杆停车为主要内容的“舒心停车·先离场后付费”场景,实现资源管理、实时监测、信息查询、综合分析四大功能。同时启动了全市停车资源普查,目前已完成对全市2751个停车场、629160个停车位的普查,其中111个停车场、33303个停车位已接入“城市大脑”。


南昌“城市大脑”首先选取了市第三医院抚河院区进行试点。医院日均接诊1200人次、日均停车位需求526个,但是医院停车位只有57个,车位供需严重失衡。


“我们将医院及周边500米范围内11个停车场共1925个停车位接入‘城市大脑’,市民可依托‘城市大脑’客户端和线下诱导屏,多途径多渠道获取停车位信息,实现‘智慧选停、便捷直达’。”南昌市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局长李鑫表示。


同时,“城市大脑”还选取了市第三医院抚河院区和长途汽车西站停车场,开展“无杆化”改造试点,实现了车牌自动识别、车辆自由进出、道闸无人收费,做到“先走后付,快人一步”。


“现在进出停车场方便多了,因为通行顺畅,所以车辆也都很守规矩。”当地市民陈先生告诉记者,“此前经常会遇见排长队的状况,特别是对有急事的人来说,真是干着急却没办法。”


一组数据显示,“舒心停车·先离场后付费”场景运行效果明显。市第三医院抚河院区医护人员停车满足率由10%提升到75%,院区停车位平均周转率由1.5提升到3.5,周边诱导范围内停车位平均周转率由1.75提升到2.26。同时,实行“先离场后付费”后,车辆离场时间由原来的58秒缩短到了3.2秒。


李鑫介绍,未来,南昌市将逐步实现全市停车“一平台”、停车数据“一张网”、停车治理“一盘棋”。


“城市大脑”特色赋能

交通智能化治理

“城市大脑”作为南昌市的特色智能管理系统,一直备受关注。据悉,该套系统是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一云(政务云)、一中枢(数据中枢)、一视频,一批场景、一舱(领导数字驾驶舱)、一端(城市大脑客户端)、一热线(12345政府服务热线)为核心所打造。


其中,一云、一中枢、一视频是底座层,一舱、一端、一批场景是应用层,底座层为应用层提供算力算法支撑。而一舱、一端分别实现了对城市治理管理者和受益者的两端触达。


“城市大脑”的核心配置也采用了国内最先进技术,据云上(南昌)大数据运营有限公司董事长丁杨旻介绍:“我们在国内首次采用‘飞天云+鲲鹏处理器+中枢’全国产化体系构建大规模云平台计算、存储环境,而且只用15天时间就完成了软硬件适配和平台部署,创造了同类平台部署的新速度。”


目前,南昌“城市大脑”已打通53个市直部门、11个省直部门1193类数据,实现了20多亿条数据的共享协同,推动业务协同,并以应用为牵引,推动冰冷的数据转化为温暖的服务,驱动城市数字化转型。


“城市大脑”的智慧手段与南昌交警的科学治理,为交通畅通提供了坚强保障,两者双管齐下,实现“大脑”与警脑高效协同,“算力”与警力有效融合。


记者了解到,南昌市在解决交通体系过去存在的问题中,除了依靠“城市大脑”等数字智能技术外,还投入了不少其他新科技。


其中,同样引人注目的就是“领导数字驾驶舱”。从功能介绍上看,这套设备是数字赋能城市管理的辅助决策指挥系统,它能够建立起覆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等“五位一体”市域治理全范围的城市运行指标体系,做到“一屏观全城,治理更智能”。


当地政务工作人员普遍认为,数字驾驶舱的出现,是南昌市政务数据共享工作位居全省第一的重要因素之一。


据李鑫介绍,数字驾驶舱不仅是对城市运行状态的真实反映,也是市域社会治理数字化水平的晴雨表。“我们发现,基于数据协同的业务协同,可以推动市域治理由分散管控向集中管控转变、由人工治理向数字治理和人工治理融合转变、由部门静态管理向城市在线治理转变。”李鑫说。


版面欣赏

■出品:中国城市报

■作者:胡安华

编辑:杜汶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