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聚焦两会|教育、住房、养老……你关心的民生问题,代表委员展开热议→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工作,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十三五”期间,我国民生领域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各项民生指标不断改善,一件件民生“小事”的解决,释放出了无限惠民温度。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我国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如何回应和进一步解决住房难题、加强基础教育、织密社会保障网等民生关切?如何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国两会期间,代表委员就此展开热议。


把教育办到人民群众心坎上

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高兴镇工农小学的孩子们享受美好的课间时光。秦飞飞 汉佳玺摄


近年来,山东省日照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教育改革,精准对接群众所急所需所盼,统筹疫情防控和教育改革发展,不断丰富教育资源供给,破解教育发展痛点,加快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让人民群众在教育改革发展中更有获得感。


“日照市坚持把教育作为最重要的民生工程,带着使命、带着情怀、带着责任,全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日照市委书记张惠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2020年,日照市委、市政府将课后服务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全市363所小学、初中的26.5万余名学生参与免费课后服务,家长从接送难题中得以抽身。日照市还在山东全省率先实现了招生入学“零证明、零跑腿、掌上办”;首批100所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对外开放;中小学大班额及小区配套幼儿园整治任务全部清零;38所城镇优质学校对口帮扶123所农村薄弱学校,省、市扶贫工作重点村中小学结对率达到100%,教育脱贫攻坚圆满收官。件件教育惠民的实事落地,让群众获得感更加丰盈。


张惠告诉记者,日照市教育惠民今年又添暖心之举:将新建、改扩建幼儿园15所、中小学14所;新补充教师1000名左右;在87所中小学校建设人工智能实验室,开设人工智能课程;开展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集中配餐服务,对未建食堂的184所学校实行集中配餐,解决学生中午就餐难题,用贴心的关怀全力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


张惠说,要想真正把教育办到人民群众心坎上,就应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推动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多样发展,加快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建设,提升特殊教育质量,推进继续教育健康发展,全力推动各类教育高质量发展,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和精细入微的工作,把教育惠民落到实处。


加快推进业主自治组织立法

近年来,成立业委会的城市小区越来越多,业委会承担着沟通业主与物业公司、沟通业主与相关监管机构、监督物业管理等职能。然而,由于缺乏明确的法律地位、权责边界及运作方式不清晰等问题,业委会常处于尴尬状态,这也给业主们行使权利带来了不少阻碍。对此,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佘才高建议,加快推进业主自治组织立法。


佘才高在调研中发现,业主大会普遍权利义务落实不到位,对物业服务监督不到位,小区环境维护效果不好,居民群众意见大;业主大会运行机制缺位,业主委员会工作专业性、持续性不足;业主委员会及其成员权责不对等,实践中存在业主委员会权力滥用、不当维权等情况。


“上述问题的根源在于,当前的法律制度体系没有明确业主大会、业主委员等业主自治组织的法律地位、权责边界和运作方式。”佘才高认为,在现实运行中,业主大会、业委会既是物业管理市场活动的甲方、民事活动的主体,也是社区治理的抓手。这样重要的角色如果没有法律地位、不具备民事主体资格,就会造成其在实践中无法履责、难以监督、持续工作能力弱等问题。


佘才高表示,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已颁布实施,其中物业管理内涵发生了变化。但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物权角度来看,国家层面还没有制定出台关于业主自治组织的相关法律。因此,各地在开展地方立法中,无权规定有关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等业主自治组织法律地位的内容。


对此,佘才高希望对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实施,尽早出台基础性的业主自治组织法律。具体建议为:


首先,要明确业主自治组织的法律地位。


其次,明确业主自治组织权责边界。对业主大会的组建、业主委员会成员的构成作出明确规定;对业主自治组织的监督建立有效途径,对业主自治组织成员侵害业主或其它人合法权益,设定法律责任。


最后,引导物业管理活动融入社会治理。建议立法明确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在物业管理活动中发挥必要的指导、协调和监督管理作用。同时,应加强制度设计,防止地方政府将属于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的职责强加于物业服务人或业主自治组织之上,形成良性互动、有机融入的综合治理机制。


推进南昌卫教体事业全面发展

回顾一年来倾力抗疫、开展体教工作的经历,全国政协委员、江西省南昌市副市长、农工党南昌市委会主委龙国英收获满满。


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初期,南昌市率先在全省建立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和联防联控机制,分管卫生的龙国英作为常务副指挥长牵头抓总指挥部日常运行,第一时间向省政府建议实行高速省界管控,有效阻断了病情的传播;第一时间果断对密切接触者等重点人员实施集中隔离、解除隔离前实施核酸筛查,借助大数据进行人员排查和流调,最大限度地管控了重点人群,有效阻断了病毒扩散。


南昌市始终坚守入境大门,温情细致地做好国际航班、国际包机工作,实现了“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目标。自去年2月27日以来,南昌市无新增本地病例报告,交出了疫情常态化以来本地病例零报告、确诊病例零死亡、医务人员零感染、境外输入零关联、社区传播零发生的“五个零”的优异答卷。


“去年,全市上下动真碰硬治理无证园,回收配套园,完成学前‘三率’任务,实现公办在园幼儿比率翻番。”龙国英告诉记者,南昌市推进近150项校园新改扩建项目,增加20余万个学位供给,全面消除超大班额,控制大班额在限定范围内;创新举措增师资,全市近年来累计增加数千名专任教师,有效化解教育缺编问题;2020年全市高考、中考各批次上线率均创历史新高。


龙国英介绍,继军体运动队落地南昌市后,去年南昌市又成功入选全国首批40个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名单。一时间,精彩赛事纷至沓来,CBA、WC-BA、乒超、排超、击剑大师赛、枪王争霸赛、世界名校赛艇赛、越野登山赛等国家一级赛事先后在南昌市成功举办;南昌市马拉松实现跨越式发展,两年即获中国田联金牌赛事、四年获国际田联银标赛事称号。


去年,龙国英先后提出了《关于对新冠肺炎密切接触者解除隔离前开展核酸检测的建议》《关于新冠病毒疫苗重点人群预防接种工作相关建议》《关于完善公共卫生应急法律法规的建议》等11条建议,分别被全国政协、农工党中央及江西省委、省政协采纳,为上级决策和防控疫情提供了有益参考。


“我们要忠实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牛’精神,积极参政议政,努力为‘十四五’规划的实施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言献策。”龙国英表示。


进一步提升城镇污水处理厂效能

近年来,我国城镇污水处理效能明显提升,但在解决雨水溢流污染、能源自给利用等方面提升空间依然巨大。对于雨水溢流污染,全国人大代表、中冶生态环保集团总工程师程寒飞建议先最大程度挖掘现有污水设施能力,然后针对性地建设相关设施进行补强。


“现有污水设施能力包括污水管网调蓄能力和污水处理厂雨季处理能力,涉及厂网一体化运行和污水处理厂变模式运行。厂网一体化运行在《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2019—2021年)》中给出了具体要求,但污水处理厂变模式运行没有提及。”程寒飞介绍说。


据了解,污水处理厂变模式运行指调整污水处理厂的运行工况来提升处理能力,在出水相关指标最大波动值允许范围内,达到处理混流污水量和污染物量的最大化、溢流量和溢流频次的最小化目标。


现阶段,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变模式运行较为少见。程寒飞认为,原因之一是在构筑物现有池容的情况下,雨季变模式运行导致水量大幅增加,缩短污水处理有效停留时间,或导致相关指标略有上升,使得污水处理厂承担超标排放、面临追责风险。


对此,程寒飞建议制定或修订《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将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考核的各项指标以削减污染物总量为优先,合理设计雨季相关指标的最大波动值。同时,在一定区域采取授权试点,时机成熟时出台相关条文司法解释或授权国务院出台相关制度,合理界定雨季变模式运行导致出水部分水质指标波动而承担的法律责任。


从收费与监管层面分析,程寒飞认为,由于雨季变模式运行会导致运行成本有一定幅度的提升,若按照处理水量来收费会导致政府支出增加,相当部分地方政府不愿为此买单。雨季、旱季实现不同的排放标准,增加了监管单位的监管难度和工作负荷。政府对于污水处理厂碳排放尤其是基于全过程的能源、资源消耗没有进行监管,甚至在审计中由于电耗、药剂降低而扣减运营商的运行费用等。


对此,程寒飞建议改变现行的污水处理厂按量收费的计价体系,探索按照去除污染物的当量进行计价,设立优质优价机制,通过经济手段推动雨季变模式运行;建立或完善污水处理厂的检测评价方法和考核体系。

引导长租房市场健康发展

建立以长租房为引领的住房租赁供给体系,有助于解决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增进民生福祉。中央对此高度重视并作出部署,“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要“完善长租房政策,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逐步使租购住房在享受公共服务上具有同等权利”。


全国人大代表、58同城CEO姚劲波认为,目前,国内长租房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比如一些长租公寓运营方采取“高进低出”“租金贷”等高风险经营模式,资金链断裂现象时有发生,租房者被无故驱逐等情况屡见不鲜;同时,人口集中流入的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房租价格不断上涨,市场供需矛盾持续存在;此外,“租购不同权”仍在阻碍公共服务均衡化。


对此,姚劲波提出三方面建议:一是加快完善市场监管体系,防范行业风险。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在前期征求意见基础上,尽快出台更高级别住房租赁上位法,各地政府可据此完善监管机制流程;主管部门可与房产信息服务平台加强合作对接,建立基于数字技术的住房租赁交易服务系统,完善信用评价体系,实现租房信息备案、交易、监管全流程线上化、实时化,动态处置低信用机构及从业人员;健全长租房经营机构资金监管制度,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二是持续加大房源有效供给,并向新市民群体倾斜。建议国家层面加强统筹,引导各地因城施策,将土地供应侧重于发展政策性租赁住房;外来人口集中流入城市可加大“集租房”(集体土地建设的租赁住房)、公租房等保障性房源供应,推出多种档位的长租房源,扩大租房者选择面,满足各类人群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体的租赁需求;引导各地出台个人租赁收入所得税减免等政策,鼓励居民将闲置住房通过合法租赁机构长期出租,并给予更大程度的税费减免,提高存量房屋利用率。


三是稳步推进“租购同权”落地,充分保障租房者权益。短期内,建议地方政府重点保护租房者基本权益,强化治理“随意涨房租、突然被驱逐”等乱象,保护租赁双方合法权益;在中长期,各地可根据公共设施完备情况,逐步将公共服务与房产所有权松绑,推进其直接与人绑定,进而缩小租购之间权益差,促进落户及教育、医疗等重点公共服务均衡化,实现以人为本的公共服务资源配置。


完善城市无障碍环境建设

记者从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冯远处获悉,她将在今年两会期间提交《关于完善城市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建议》。


冯远介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无障碍环境建设取得了显著进步,但同时也应看到,无障碍环境建设标准不高、系统不够、设施不均衡、管理不到位的现象依然存在。


围绕无障碍环境的法规和制度建设,冯远建议加强工程规划设计全过程中的无障碍建设管理,明确新建项目要达到相关要求。此外,在全国旅游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等评选活动中,把无障碍环境建设情况作为重要评价内容。同时,在管理和运维中,不断优化和完善无障碍设施管理及监督机制,制定细则,加强执行力度,确保城市无障碍设施定期自查、专人维护管理,避免被挤占、挪用、破坏等情况发生,从而让无障碍设施发挥其应有作用。


在无障碍环境的人性化、精细化建设方面,冯远认为应倡导无障碍设施的通用性、包容性和便利性,使无障碍环境建设能够真正服务于人。如对于盲人,除了在人行道上设置盲道,还应在人流密集场所、交通枢纽等主要区域设计通畅有效的盲道,同时对于重要的标牌、按钮等也要相应增加盲文;针对老年人,可在公共空间座椅设计支撑起身所需的助力辅助装置等。


冯远还建议加快旧城功能更新修补和农村无障碍环境建设。无障碍环境建设应当做到老城与新城兼顾建设,大量已建多年的城镇老旧小区以及农村地区,也应作为无障碍宜居环境建设的对象。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积极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和无障碍环境建设工作。


围绕无障碍环境建设宣传培训,冯远建议,一方面要加强对无障碍环境通用性知识的宣传教育;另一方面要加强无障碍设施使用培训,社区可编制常用无障碍设施使用指导手册,安排专人或者志愿者帮助使用者充分了解和掌握无障碍设施的使用方法等。


此外,冯远还建议大力推进信息无障碍建设,运用电子信息通过大数据云平台,结合人工智能、VR、5G等技术,全面实施政府网站以及公共服务应用程序的信息无障碍建设和改造,同时鼓励通讯、金融、医疗等公共服务电商平台实施无障碍改造,给公众提供各种便捷的服务。


老年人公共服务优待政策应全国统一

聚焦老年人合法权益保障,全国人大代表、重庆索通律师事务所律师韩德云建议实行全国统一的老年人公共服务基本优待政策。


“所谓老年人公共服务优待即指政府和社会在做好社会保障和基本公共服务的基础上,在医、食、住、用、行、娱等方面,积极为老年人提供各种形式的经济补贴、优先优惠和便利服务。”韩德云介绍说。


韩德云认为,目前各地老年人获得优待的政策标准缺乏全国统一的基本要求,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和相关政府部门在制定老年人优待政策和具体实施办法时,都是根据本地实际选择若干优待项目加以规定,由此导致全国范围老年人获得优待政策地区差异较大。


韩德云建议通过全国性立法建立全国老年人基本优待制度,明确65岁为老年人标准,以及明确老年人接受公共服务的基本优待项目。该制度可以通过吸取各地目前已经形成的经验,在已经制定的老年人优待政策中选择普遍包含的项目,上升为老年人基本优待项目并在全国范围内统一执行。

与此同时,韩德云也注意到,由于老年人优待工作经费以及财税优惠基本由地方政府承担,各地在制定老年人优待政策时大多只面向本地户籍老年人开放,尚未在所有优待项目上对全体常住本行政区域内的老年人给予同等优待,由此带给很多随子女常住生活的老年人极大不便。


对此,韩德云建议统一老年人接受基本公共服务优待项目的方式,破除地域限制,促进老年人优待政策各领域、各层级的政策协同,方便65岁以上老年人平等享有优待项目,在此基础上倾斜照顾贫困、高龄和失能老年人;尤其改变目前各个地方分别制作和管理各自优待证件的做法,对老年人基本优待项目实行凭居民身份证即可享受政策,逐步消除地域限制,使外地户籍老年人同样能够享受本地老年人所享有的优惠待遇。


韩德云还建议完善中央和地方两级政府与社会共同承担老年人公共服务优待的机制。在此过程中,中央与地方政府应当发挥主导作用,将老年人优待工作纳入绩效考核范围并建立监督管理机制,以财政投入调动和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到老年人优待服务提供中来,促进老年人优待服务水平的提高。


以大数据赋能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物质条件的改善,我国人口预期寿命不断延长,养老服务成了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话题。


“我国空巢老人、高龄、失能老人比例高,‘未富先老’特征明显。”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太原市公安局杏花岭分局三桥派出所副所长兼金刚里社区民警杨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我国养老产业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未来亟需强化大数据的行业应用,推进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快速发展。


“建议在省级层面建立健康养老数据标准体系,将健康数据与养老数据融合互通形成统一信息资源库,推动健康养老数据率先实现顶层汇聚。”在杨蓉看来,数据库的建立不仅能够提高治疗的精准性,促进医药研发效率的提高,同时也能让养老机构制定出更加科学的养护计划,有效提升养护水平。


按照杨蓉的设想,未来老年人可通过佩用智能穿戴设备、安装居家健康及安全监测设备,实现实时监护、历史活动轨迹查询、健康档案管理、SOS紧急求救、越界报警等应用,在确保老人生命安全的同时建立起全面、动态、综合的健康及活动档案。“实现这种设想,必须要建立一个能够整合社会养老服务资源的智慧平台。”杨蓉说。


当前我国养老产业对政府的依赖度普遍较高,长此以往并不利于市场的发展。


对此,杨蓉建议,应充分发挥政府导向性作用,培育社会化养老服务市场主体和产业链。鼓励市场参与,创新服务模式,对成熟运行的养老服务技术平台进行筛选,对于在市场上应用并认可的好产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加速其在更大范围内的应用推广,采用社会公益性与有偿服务性的有机融合,形成更符合产业发展的养老服务新模式。


此前,《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等文件中均要求全面推进信息技术支撑健康养老发展,培育智慧健康养老新业态。杨蓉认为,随着国家“互联网+”战略的全面实施,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已经站到发展的风口上,也必将为更多老年人带来更好的服务体验。(中国城市报记者叶中华 郑新钰 邢灿 张阿嫱 宋浩综合报道)


■出品:中国城市报

■编辑:杜汶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