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微言微语|地方法规能否遏制大数据“杀熟”?
背 景
近年来,部分网络平台“价格歧视老用户”“割会员韭菜”引起关注。网友将这种新老用户的差别对待,称为大数据“杀熟”。针对这一社会反映强烈的问题,我国多地将立法进行规范。近日发布的《深圳经济特区数据条例(征求意见稿)》规定,市场主体不得通过数据分析,无正当理由对交易条件相同的交易相对人实施差别待遇,“杀熟”或可重罚5000万元。同时,针对数据权益保护和相关方面的立法工作,也正在北京和上海稳步展开。那么,地方法规能否遏制大数据“杀熟”?
话题热议:
@高敏伊:大数据“杀熟”并不是一个新鲜的事情,但它所引起的重视远远不够。数据是科技进步的产物之一,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但在如何利用数据方面,企业要认真思考是选择贪婪牟利、还是克制让利提升用户体验?除法律法规外,各地还要在执法、行业共治和企业自律等多个维度共同发力。
@刘俊海:深圳经济特区立法具有“破冰”意义,在多地试点后,要逐步完善数据管理的顶层设计,明确数据权属、推进数据确权、保护用户权益。
@贾亮:大数据领域违法的问题,考验立法质量,更考验各级执法部门的执法能力和水平。从法律条文的“不得”,到形成有效的机制让网络平台“不能”,再到以严肃的查处和高额的罚金形成震慑效应让网络平台“不敢”,遏制大数据“杀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杨宏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诚信经营方能长久。“杀熟”企业应想想,当科技让消费者取证更便捷、维权更畅通,法律让惩罚更严格,无处躲藏之日“杀熟者”该如何自处。
您对此话题有何看法?欢迎留言一叙。
版面欣赏
■出品:中国城市报
■整理:何玲
■编辑:杜汶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