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诈骗套路又更新,法官给您提个醒!
近日
新华网发表题为
《法官提示警惕网络诈骗“量身定制”陷阱》
天津法院强化典型案例引导
提示大家进一步提升防骗能力
谨防落入诈骗“圈套”
近年来
利用网络直播诈骗的案件频发
诈骗手段不断翻新
甚至出现“量身定制”的陷阱
天津法院近日发布的利用网络直播实施诈骗的宣传案例,法官表示,随着打击治理工作不断深入,网络诈骗新变化、新特点增加了甄别难度,应进一步提升防骗能力,谨防落入诈骗“圈套”。
01
“装神弄鬼”诈骗被判刑
宝坻法院审理的一起诈骗案中,被告人杨某及其妻子杨某某利用短视频、网络直播等方式,打着“狐仙上身”可以“看事”的幌子,包装“大仙”人设,传播封建迷信。以替人“还阴债”“清撞客”“破太岁”等“消灾”名义骗取多名年轻人的信任,并收取钱款“破财免灾”。
法院认为
被告人杨某、杨某某
利用封建迷信实施诈骗
二人均构成诈骗罪
判处杨某有期徒刑四年,并处罚金6万余元;
判处杨某某有期徒刑一年三个月,缓刑二年,并处罚金1万元。
宝坻法院刑事审判庭副庭长刘玉新
在进行网络活动时要破除封建迷信思想,与陌生人交流时要时刻保持防范意识,不轻易透露个人信息,不盲目进行资金来往。切勿相信“天降之灾”“鬼神缠身”“消灾解祸”等迷信骗术。
02
“流量做饵”主播被诈骗
河西法院发布的一起诈骗案件中,被告人利用平台流量排名规则、主播想增加曝光度的心理,骗取主播钱财。李某某在某直播平台中多次向平台主播表示,可由主播低价支付直播平台礼物金额,其补齐差价后将该礼物再向主播打赏,进而提高主播业绩排名,借此骗取多名主播钱款。
法院认为
被告人李某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虚构事实骗取他人钱款
其行为已构成诈骗罪
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
并处罚金人民币1万元,在缓刑考验期内依法实行社区矫正。
河西法院刑事审判庭副庭长刘毅
随着主播群体规模不断扩大,从业人员要谨防此类诈骗行为,不要存在侥幸心理,通过违规行为提高业绩排名等,尤其小心利用自身心理以“流量为饵”的诈骗话术。
03
“博取信任”骗术能“定制”
和平法院公布的一起诈骗案件中,被告人王某是某直播平台签约游戏主播,在直播过程中与多名粉丝互动并寻找潜在目标,建立私下联系后进一步取得信任,伺机实施诈骗。王某谎称自己是某公司负责人,以公司运转资金不足等理由向被害人“借款”,还伪装为女性与多名男性“网恋”,以购物等理由骗取钱财。王某最终骗取多名被害人钱款共计20余万元。
法院认为
被告人王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虚构事实,隐瞒真相
骗取多名被害人财物
数额巨大
其行为已构成诈骗罪
判处有期徒刑三年,
并处罚金人民币2万元。
和平法院二级法官邢瑾璘
一些网络诈骗正在改头换面,通过多种套路侵害群众利益。提醒广大直播平台用户,明辨虚拟网络与自身真实利益,谨防线上互动转为线下诈骗,切勿轻信以交友等为掩护的诈骗行为。
END
来源:新华网 | 制作:郝竹然
— 往期回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