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北语走出的又一位外国总统——托卡耶夫


6月10日,哈萨克斯坦公布了其2019年总统选举的结果,北语校友、被中国政府称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的托卡耶夫当选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总统。托卡耶夫总统1983-1984年在北语学习汉语。


新华社北京6月10日电,国家主席习近平致电托卡耶夫,祝贺他当选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总统。习近平在贺电中指出,中哈是真诚互信的友好邻邦和合作共赢的全面战略伙伴。当前,两国关系保持高水平运行,双方共建“一带一路”取得丰硕成果,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面走在前列,双边关系具有广阔发展前景。我高度重视中哈关系发展,愿同你建立密切联系,推动中哈关系继往开来,行稳致远。


4月19日,哈萨克斯坦国家电视台驻京记者专门来到北语,采访了托卡耶夫总统当年的任课教师刘士勤。刘老师回忆说,“托卡耶夫总统当时勤奋好学,各门课程成绩优异,被誉为班上的“佼佼者”。他上课专心听讲,注重语言实践,常常用造句方式表达对国际问题的看法。他爱读报、看电视、听广播,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旅行。无论课堂讨论、校园漫步、晚会起舞,还是参观工厂、农村、学校、监狱、游览名胜古迹,他都十分健谈。”


刘士勤老师(中)接受采访


托卡耶夫与中国渊源很深,是一个地道的“中国通”。他不仅在北京语言大学专门学习过汉语,1985-1991年他先后任苏联驻华使馆二秘、一秘,一共在中国待过有八年之久,汉语十分流利。据哈通社公布的简历显示,1992年后,托卡耶夫先后担任外交部副部长、第一副部长、部长,1999年被任命为哈萨克斯坦政府总理。2013年至哈萨克斯坦首任总统纳扎尔巴耶夫辞职,托卡耶夫担任哈参议院议长。2019年3月20日,托卡耶夫宣誓就任哈萨克斯坦总统。


以下为刘士勤老师撰文回忆托卡耶夫总统在北语进修汉语时期的学习经历


3月22日晚上,电视上突然出现了一张熟悉的面孔,接着一条“托卡耶夫就任哈萨卡斯坦共和国新总统”的新闻,令我为之一惊!顿时,30多年前的桩桩往事,一一呈现在眼前…..


苏联来华汉语进修生的佼佼者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中苏关系开始改善。1983年金秋,时隔20多年,9名苏联留学生来到北京语言学院(即现在的北京语言大学)进修汉语。其中身体魁梧、鼻梁高高、双眼炯炯有神的托卡耶夫,格外引人注目。他勤奋好学,各门课程成绩优异,与现任俄罗斯副外长的莫尔古洛夫一道,被老师们誉为班上的“佼佼者”。他上课专心听讲,注重语言实践,常常用造句方式表达对国际问题的看法。他爱读报、看电视、听广播,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旅行。寒假赴南京、上海、杭州访问时,目睹杭州茶乡改革开放后的繁荣景象,他由衷地发出“这里的农民生活确实很好”的赞叹。无论课堂讨论、校园漫步、晚会起舞,还是参观工厂、农村、学校、监狱、游览名胜古迹,他都十分健谈。一次和其他苏联同学在老师家中作客,午饭席间老师举杯祝贺苏生结业并希望共同为中苏友谊做贡献,他们马上用课堂学过的汉语说:“好,说定了!”见到一盘饰有用京糕条拼写的俄文“友谊”字样的菜肴,他幽默地说:“老师,这个菜不能吃,不能破坏‘友谊’啊!”话音一落,屋内立刻响起哄堂笑声。他喜欢运动,尤其爱好打乒乓球,经常与球友们挥臂激战。即使后来成为国家领导人,依然迷恋乒乓球,还曾兼任过13年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乒协主席。

托卡耶夫在观看电视片


这批苏联汉语进修生,社会阅历丰富、勤奋刻苦好学、年龄大小不一、汉语水平各异。虽然分布在二三四3个年级上课,却都选学我教授的新闻听力课。根据他们爱读报看电视、阅读能力强、听说技能弱、写作水平低的状况和因材施教精神,我专门为他们安排了一次《话说长江·源远流长》音像实验课。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托卡耶夫认真听解说员讲座、阅读电视解说词、观赏电视片、听录音磁带,查找参考资料,重写影片解说词、为视频配音解说、总结座谈,在亲自动脑动手动嘴实践中,受到了一次汉语听、说、读、写全面综合训练,留下了难忘的印象。正如他的一位同学所说,这次音像实验课,比我们在国内3年练习口语的机会都多,进步得都快。回国后,一定把这种方法告诉同学们。


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的首位“汉学家”总统


66岁的托卡耶夫,出生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阿拉木图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数十年间平步青云,人生充满着传奇色彩。他受父母熏陶,自幼喜欢外语和写作,精通俄语、汉语、英语,还会说法语。先后出版过多部专著,撰写过大量国际问题文章,获得过博士学位。早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学习汉语期间,他就在苏联驻华使馆实习过半年。后来又在北京语言学院进修汉语1年。苏联时期,他在驻华使馆工作过8年,担任过二秘、一秘和使馆顾问等职,是一位了解中国环境、历史与现实的地地道道“中国通”,名副其实的“汉学家”。

托卡耶夫读书时照片


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成立之后,他历任外交部长、政府总理、议会上议院议长,多次访问中国,同江泽民、胡锦涛和习近平等中国历届领导人,结下深厚友谊。是中国人民熟知的“老朋友、好朋友”。在神州大地上,东起世界大都会上海西到新疆的辽阔疆域,从中原京畿要地北京到南海之滨广州深圳,大江南北,黄河上下,到处都留下了他的足迹。2008年1月,他以哈萨克斯坦议长名义首访哈萨克斯坦奥委会“结对”学校——北京市前门外国语学校,用流利的汉语向全校师生致辞,祝福北京奥运,盛赞“同心结”活动,还在贵宾留言簿上用工整的汉字写道:“祝愿前门外国语学校的老师与学子们取得新的成就!感谢你们对哈国运动员所给予的支持!”同年访问广东、新疆时,跟时任广东省委书记的汪洋和新疆领导人话友谊、谈合作,共同谱写发展中哈友谊的新篇,规划过境运输、打击“三股势力”、人文合作的蓝图。2015年月,他为《中国和哈萨克斯坦的故事》一书作序,精准概括总结20余年间中哈友好关系的发展历程,展望中哈互利合作的美好前景,称赞“这本书是我们两国人民之间友谊的鲜明体现,广大读者将从中获得关于我们两个友好国家及其合作的有益信息。”2016年12月,他在北京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发表主题为《变化中的世界:哈萨克斯坦视角》演讲,用娴熟的汉语与听众交流,令在座的人士刮目相看。2017年2月,他在接受深圳大学授予的“荣誉教授”证书仪式上表示:“在与深圳大学合作方面,哈萨克斯坦共和国议会上院方面将会提供大力协助。”他就任哈萨克斯坦新总统后首次接见中国大使时,真诚感谢习近平主席第一时间向他发来贺电,再次强调:“哈方愿加紧落实双方在‘一带一路’框架下达成的各项共识,加强两国投资、经贸、基础设施等领域合作,造福两国和两国人民。”

托卡耶夫在题词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中哈两国山水相连,人民友好,休戚与共。我们相信,有这样一位杰出校友做中哈联系的纽带,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有这样一位总统,中哈战略合作、共建美好未来的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


首位来自北语校友的联合国副秘书长


素有“小联合国”之称的北京语言大学,是一所享有世界声誉的著名国际型大学,主要担负对来华留学生进行汉语、中华文化教育任务。建校近60年来,从这里走出过多位汉学家、诺贝尔奖得主、外交使节和政要。其中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的卡塞姆·托卡耶夫,是唯一一个集汉学家、外交家、联合国掌门人、政府首脑和国家元首于一身的校友。“北语”为此感到骄傲与自豪!


语言天赋超人的托卡耶夫,精通联合国4种工作语言,知识渊博,视野宽广,具有长期从事外交和管理国家事务的经历与丰富经验。他被选为联合国副秘书长和驻日内瓦办事处总干事,是众望所归。他在国际政治大舞台上,积极参与“禁止核扩散”领域工作,为签署“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发挥了重要作用。

托卡耶夫总统为北语50年校庆发来贺信 


一个人的国籍可以改变,但任何人的校籍是永远无法更改的。对于托卡耶夫来说,不但外国媒体关注他在北语进修汉语的经历,他自己也对母校怀有深厚感情。2012年他担任联合国副秘书长期间,恰好适逢北语建校50华诞。他在日理万机的繁忙情况下,挤时间给母校发来热情洋溢的贺信,盛赞母校是“为国际学生提供汉语和中国文化教育”的摇篮,是“该领域的重要学术研究基地”。他站在联合国的角度,高瞻远瞩地指出:“作为校友,我亲身体会到北京语言大学在推动语言和文化多样性方面发挥的作用,这两个方面也是联合国最优先发展的重点。”他满怀炽热的心情,用肺腑之言,“真诚”地表达他对母校“此次活动和学校未来事业最美好的祝愿。”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