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冬奥|“意”语中的 意味深长
编者按:他们是志愿者们的“志愿者”,在闭环里,与同学们共成长,与青年学子一起为冬奥会、冬残奥会的成功举办贡献青春力量。冬奥圆满闭幕,残奥即将拉开帷幕,校党委宣传部联合校团委策划推出“回望冬奥”系列,让我们走进在国家速滑馆、国家体育馆、张家口冬奥村志愿服务的师生,去聆听他们背后的故事。
万阳卓,文学院辅导员,来自河北,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意大利语(本科);北京师范大学比较教育学(硕士)。冬奥会期间担任国家体育馆语言服务志愿者,同时为国家体育馆34名北京语言大学学生志愿者的带队教师。
志愿初心
缘起冰雪,致敬冬奥
提起奥运会,我想到的是2008年的夏天,北京申奥成功并顺利举办夏奥会。那一年我读初二,是个对体育知之甚少的小姑娘,旧时赛事和奥运成绩已经忘却,但欣喜和热烈的氛围永远定格在那年夏天。转眼间已过去十余载,我已踏入工作岗位,成为北京语言大学文学院的一名辅导员。当得知有机会参与奥运盛事并为之尽绵薄之力,见证北京成为双奥之城,亲历这一重要历史节点的重大标志性活动时,我觉得没有比这更有意义、更值得认真去做的事情了。因此,当看到去年8月份在数字北语挂出的“选拔冬奥志愿者带队教师”的通知时,我果断报了名。
14年间,从竞技体育到群众体育,从体育强国到健康中国,“全民运动”已经从愿景逐渐成为现实。我也眼看着自己和身边人更加重视运动、关注健康。冰雪运动于我而言不再只是欧洲留学期间,在阿尔卑斯山脚下和朋友观摩瑞士青年滑雪时的艳羡,而是北京冬季三五成群的小伙伴们相约滑雪场的真实画面。冬奥盛会,不仅能为世界各国顶级运动员提供竞技舞台,还可以让冰雪运动走进千家万户,助推中国冰雪运动的跨越式发展,并开拓奥林匹克运动新境界。生逢盛世,能够成为这一伟大事业的助推者,何其荣幸!
去年9月,学校通知我将作为国家馆的带队教师,同时担任语言服务领域志愿者,听到工作安排后我非常开心:一是为终于圆梦冬奥感到欣喜,二是有机会“重操旧业”,回归翻译的老本行,三是对未知的经历与体验感到期待。冬奥之旅也逐渐拉开序幕。
2018年6月担任意大利前总理
马泰奥·伦齐(Matteo Renzi)的翻译
工作日记
每一天的日常,汇聚起“不寻常”
我们于1月下旬正式进驻闭环并开始志愿工作。国家体育馆语言服务岗的工作主要为在赛时在新闻混合区提供语言翻译服务,以及满足OBS(Olympic Broascasting Services)、IOC(Internatinal Olympic Committee)、礼宾、庆典仪式等相关业务领域的翻译需求。同时,语言服务志愿者提供文件笔译、标识检查等笔译服务。
学校所选派出的学生志愿者多为语言专业的学生。进驻闭环后,每天和学生们过着两点一线的生活,在驻地酒店和国家体育馆之间穿梭。每天早晨,穿上志愿者统一制服,挂上注册卡,戴上特供N95口罩,坐上冬奥专线,来到国家馆的语言服务办公室,和学生们一起等待翻译需求。
在这段充满“冬奥印记”的日子里,很开心能和学生们一起,用学过的外语知识,为国家尽绵薄之力。也非常开心地看到这段时间里,学生们专业素养的提升、冬奥知识的填充和体育精神的传递。
语言服务经理和全体志愿者合影
中外沟通
地球村的默契,疫情下的友好
为最大限度降低疫情风险,本届冬奥会秉承“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要求,志愿者和运动员、媒体或外宾接触时也要求保持一定的社交距离,关于闭环规定和安全距离的标识与提示比比皆是。外国朋友和我们一样,严格遵守冬奥会的各项防疫规定。正所谓“入乡随俗”,对防疫政策的遵守也是对赛事主办国的尊重。
我们做翻译时,有的外国朋友为了打招呼或者表达感谢,把拥抱、握手这种亲切的社交礼节改为轻轻碰拳或者碰肘,在疫情之下用最简单又最真诚的方式示好。在疫情阴霾笼罩下的各国朋友,为了彼此的健康与安全,选择用简单质朴的方式表达着真挚的善意,这是多么值得尊敬的事情呀!
岗位故事
重逢翻译经历,再会意式幽默
本次冬奥会期间,在2024巴黎奥组委和2026米兰-科尔蒂纳丹佩佐冬奥组委观察团的访问活动中,语言服务领域派出了4名我校的学生志愿者。志愿者们在发布会期间拿着螺旋速记本奋笔疾书,记录会议重点并实时翻译,时长一个多小时的新闻发布会圆满完成,奥组委成员对我校的翻译志愿者表示感谢并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发布会翻译现场
会议结束后,我同米兰冬奥组委的外宾闲聊时,他对我校的英语志愿者赞不绝口,反复问我“那个最前面的小男孩一直在写什么?我好想看一下他的本子。”说这句话时,这位意大利男士比出特色的意式手势,五指聚拢,前后晃动,意思是“Che vuol dire”(到底是什么意思?)?那一刻我感受到久违的意式好奇和意式幽默,用轻松诙谐回应严肃,手舞足蹈地表达好奇与肯定。
我同2026米兰-科尔蒂纳丹佩佐冬奥组委成员交流
他们是冬奥组委成员,更是对中国文化好奇的外宾,他们对我们冬奥赛事的筹备工作好奇,也感兴趣志愿者们的工作。当他对我们的翻译工作连连称赞时,我们的志愿者在语言服务之余,也感受到了学以致用的快乐和被肯定的幸福。
我和学生志愿者
驻地工作:
闭环保障,志愿者背后的志愿者
除了做好国家体育馆“语言服务志愿者”的岗位职责外,作为带队教师,我需要做好34名我校学生志愿者的保障服务工作。在进入冬奥之前,我对未知和不确定有些许担忧,担心两个多月的闭环管理中学生会出现身心疲惫、饮食不调等问题。回望闭环生活,我发现自己不是孤军奋战,学校作为大后方,每时每刻都在关心着我们的工作状态和生活需求。
除夕夜文学院领导和老师视频
连线慰问冬奥志愿者
同时,各学校在国家体育馆的带队教师和驻地教师凝聚成驻地专班。赛事期间基本每天晚上都会通过线下会议的方式清点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事无巨细,包括电梯承载量和运行速度、餐饮质量和用餐方式、班次安排和交通引导、每日核酸和检测排查、心理测评和情绪疏导等。
雪天执勤的驻地专班老师
各高校带队教师和驻地教师春节留念
我们所有人都是第一次经历冬奥,没有人可以在进驻之前预测到全部困难,但是驻地专班和闭环外的学校,冬奥期间努力解决学生志愿者们遇到的问题,努力给予大家最好的保障。比如去参加开闭幕式的志愿者,凌晨一点多才回到驻地,仍有驻地专班的老师们在酒店外面接学生们回来,并准备了夜宵;担心学生们上火,将驻地食堂的饮品换成菊花茶和冰糖,并提醒食堂负责人多放胡萝卜、木耳等食材;在过年时为学生们准备礼包和新年晚会,减缓志愿者们的佳节乡愁...这些都让我们倍感温暖,深表谢意!
北语国家馆冬奥志愿者在驻地欢度新春
我有很多次都深受感动,各学校的老师们更像志愿者背后的志愿者,关注日常需求、解决大小事宜,关心学生们的饮食起居和志愿工作所需,工作扎实细腻,不求“掷地有声”,只愿学生满意。这正是我理解的志愿服务精神:在国家和人民需要的地方贡献自己的力量,付出自己的专业、学识、时间和精力去服务他人,不计较一时得失与个人效益。
北语国家馆冬奥志愿者合影
相聚北京,共襄盛举。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冬奥会的成功举办是国家荣誉,也是个人梦想的实现。作为青年人,应将理想建立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这是青年人的使命与担当,也是志愿服务的意义之所在。冬奥会已经结束,但志愿服务精神将持续发光,我们在冬奥会中收获的友谊、知识和阅历也将永久珍藏。
往期推荐
北京语言大学60周年校庆公告 (第一号)
梁晓声聊《人世间》:生活变好了,更要看看从前
澳门城市大学代表团访问我校
出品单位 | 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作者 | 万阳卓
编辑 | 徐媛媛
投稿&加入我们 | blcuxchb@163.com
嘿,朋友,一起为
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语言大学的“小联合国”
点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