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老文艺青年在央视干了22年后跳到鹅厂,就是想看清楚中国的互联网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2017-03-06 熊少翀 刺猬公社
导读

“李伦是老文艺青年。他最挂在嘴巴的是:关注人、研究人、报道人。他认为人是最核心的东西。”他从央视到腾讯的初衷,就是想看清楚中国的互联网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By 熊少翀


李伦很少发朋友圈。然而,2月28日下午五点,在北京东北角798艺术区的一场发布会刚刚结束,他就在朋友圈转发了一条消息。


消息的主要内容是,腾讯公布了新一期自媒体内容补贴计划(即“芒种计划”第二期),将现金补贴规模翻了5倍,达到10亿元,重点补贴给原创内容,尤其是短视频和直播内容。


李伦在朋友圈写道:“寻找志同道合的伙伴,数字只是表达诚意。”当天上午,他还在朋友圈发了几张这次发布会活动的海报。


可能除了那些能争取获得补贴的自媒体,最期待这期“芒种计划”的人应该就是李伦。这为他所耕作的一亩三分地引来了更宽阔的水源。


年届五十的李伦,是腾讯网副总编辑,负责腾讯新闻的视频业务(注:并非腾讯视频,腾讯新闻与腾讯视频是两个相互独立的部门)。


此前,他在央视干了22年,是著名电视人陈虻最得意的弟子。他担任制片人的栏目包括《社会记录》、《24小时》、《看见》,也导演了纪录片《客从何处来Ⅰ》。


2016年初,时任央视综合频道综合部副主任的李伦,辞职加入互联网科技公司腾讯。


李伦的履历看起来路径非常明晰,即非虚构视频,强调真实性和新闻现场。这也对他在腾讯的工作起着非常大的影响。


李伦告诉刺猬公社(微信号:ciweigongshe),这一年多来,他主要在做两件事,一是加强腾讯新闻视频的专业性,二是探索真正适合互联网的新闻视频该怎么做。


他认为互联网新闻视频是一个新的领域,虽然以往的新闻基本准则没有错,但有些在传统媒体中使用的过程性标准和目标,需要重新审视。


李伦解释说,过去是一个信息匮乏的时代,如今却信息过载,过去是广播型媒体方式,现在是社交媒体环境和个性传播环境,用户获取信息、探索未知和形成认识的方式发生了很多变化,所以信息传播路径、方法和内容质量的衡量尺度和维度也要有所改变。


他手下团队的日常工作,是为腾讯网络媒体矩阵的各个强资讯类频道提供视频,包括原创视频制作,以及审核发布自媒体提供过来的短视频,同时负责直播内容。



腾讯旗下的新闻产品对外部内容的依赖性极高。


腾讯新闻视频频道副总监王舒怀告诉刺猬公社,腾讯新闻和天天快报里的视频,来自自媒体的内容均占到了90%。


李伦说,他们最着急的就是平台上能否产生好内容,而这种生态建设的方式可以活跃整个PGC内容体系。


这一年多,李伦也做了一些引起不小关注的原创节目。比如《十三邀》、《听我说》、《回家的礼物》、《文艺现场》、《理想国Live》等。


《十三邀》是一档纪实类的访谈节目。创新之处在于,人们通常所看到的新闻访谈节目,都在尽量表现出客观和中立,而《十三邀》是由作家许知远带着“偏见”,与观众走进13位被访谈者,企图用更可触摸的有限视角,对当下中国和所处时代作出思考。


身为出品人的李伦也出现在镜头里,他给许知远提建议,如何才能更好地完成访谈


“李伦是老文艺青年。他最挂在嘴巴的是:关注人、研究人、报道人。他认为人是最核心的东西。”王舒怀说,李伦有很深的纪录片情节,也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匠人,对细节有高度的追求,现在检验的是,是否是一个互联网人。


李伦也说,他从央视到腾讯的初衷,就是想看清楚中国的互联网到底是怎么回事儿。但一年多来,他心中有了一些答案,却也产生了更多的疑问。


李伦在位于北京希格玛大厦的办公室里接受了刺猬公社的专访,解释了一些疑问。以下是部分对话。



什么样的视频是优质的?


刺猬公社:腾讯新闻原创视频团队所做的工作,跟电视台有什么不一样?


李伦:简单地看没什么变化,电视台也有自己生产,有委托制作,有联合出品等形式的原创。在这里(腾讯)也一样,各种形式都有,区别在于新媒体原创是复合团队完成的,它和技术、产品、内容都有关系,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些环节的融合效果、效率,决定了最终作品。


刺猬公社:你在央视做的是那种专业化、精致的视频生产,腾讯把你邀请过来负责这一块,是不是想立一个flag,做一些高端化的原创视频?


李伦:“高端”一词容易给人误解,我觉得表述成“专业化”更好些。当然,这个专业也不等同于电视表现的专业,甚至有很大不同。我觉得腾讯作为一个创新型的团队,更多的还是希望我们后加入的人,能沿着这条路往前走,而不是完成一个模仿过程,更不是拖着大家往回走。



刺猬公社:你希望腾讯新闻网站上出现一些什么样的视频?


李伦:就我负责的业务来看,我们非常看重一手的新闻源,最好要有新闻现场,有真实的影像。互联网的目标是连接,结果是直接、开阔和深邃。好的内容应该是成为人们享受这个世界、认识这个世界、应对这个世界的通道。进而如果能够启发人们,满足好奇心,激发探索欲,那就更好了。


刺猬公社:以这个状态为目标,现在做到几成了?


李伦:一成都没到呢,或者说这目标本身是无限接近的过程,我们刚刚开始。


刺猬公社:现在的问题在哪里?


李伦:仅从内容上,我们还比较狭窄,大量的短视频内容极其相似,一手内容逃不开车祸,内容精致一点的,好像就是美食,大量杂乱、低质、狭窄的内容,这个时代的注意力被现有的工具高度分散又过度集中。豢养人性弱点的方法,在很多领域初期市场抢夺阶段都被当作路径,但它是有代价的,我们希望能为缩短这个阶段做些什么,毕竟这是个关于人的精神活动场,不仅仅是价格、利润等商业问题。


刺猬公社:那什么样的视频内容是优质的?


李伦:这很难简单回答。前面说的可能是丰富性的问题,我想还应该有“重要性”的问题。价值多元化和趣味的丰富当然是时代珍贵的进步,而且是人们来之不易的收获,但如何不沉溺,可能也需要做些什么,公共议题中“重要性”的讨论当下显然是缺失的。如何为这些讨论提供机会和扎实的依据,也是我们所谓优质的标准之一。


刺猬公社:腾讯新闻的口号也是“事实派”。但如何能保证真实呢?


李伦:这其实是个终极命题。严谨地回答,我只能说,我们承诺足够的努力。新媒体的环境与以往发生了很大变化,应该说腾讯新闻在这方面自觉是比较早的,我们有《较真》平台,这个平台的作用不仅仅是鉴别的结果,更是给了我们在新的媒体环境下,探索鉴别标准和手段不断迭代的机会。


刺猬公社:假如我是一名拍客,给你们发一个朝阳大悦城又着火了的视频。接下来你们会怎么做?


李伦:首先我们会看这名拍客的历史诚信记录,以及是否有长期合作关系,判定信誉问题。对于大悦城着火这种内容,我们还可以通过传统的多渠道方式来验证。如今资讯传播这么发达,谎言多,但不能进行验证的也少。


刺猬公社:但这样下来,无论是时间成本还是人力成本,都是巨大的啊。


李伦:有些事情就是要付出代价的。



视频内容的阅读量一定更高吗?


刺猬公社:你平时主要看哪几个新闻APP?


李伦:腾讯当然是最主要的,每天至少打开十次,主要是看视频。然后就是网易,这是我们的竞品,还有凤凰,ZAKER,澎湃,封面等等,太多了。


刺猬公社:你们最大的竞争对手是谁?


李伦:在一个不确定性的时代,最大的竞争对手可能是潜在的,黑森林时代。呵呵,玩笑!其实资讯视频市场刚刚起步,现在可能更重要的问题是大家一起做起来。


刺猬公社:你刚才也说,更习惯在移动端看视频了。是不是有视频的图文内容,阅读量普遍会比单纯的图文内容更高?


李伦:视频本身刚出现在移动端,更新鲜,自然会吸引大家过去,视频也有不同的表现力,但是视频所消耗的注意力也是蛮大的。如果笼统地说,只要有视频,阅读量就会更好,我觉得也未必。


比如说,文字简讯,可能会更节约你的时间。如果让播音员去念半天,那显然不如自己阅读成本低。可能视频出现热潮是一个阶段,但作为专业制造内容的人,应该去思考热潮背后更本质的原因是什么。我们的视频也是以为用户节约时间为目标。能一句话说清楚的就别两句话,能一个画面说清楚的就别两个画面。


刺猬公社:用户的时间确实越来越碎片化,可谓是寸秒寸金,所以大家都开始打用户时间的主意,短视频也是这么兴起的。你怎么看现在短视频的发展?


李伦:应该说短视频依然只在初级阶段吧。下一步,随着专业团队的介入,短视频叙事的质量、描述力会更强。随着碎片化阅读习惯不断养成,我相信新的写作形式可能会出现。这时候可能无论是短视频也好,图文也好,图表也好,可能都会高度融合。这可能是更适合移动端媒体的方式。但是新的写作范式能不能很快形成,能不能像文字一样,形成一个长期的范式,可能还需要一定时间观察。


刺猬公社:直播呢?


李伦:个人认为直播是前VR时代一个非常高效的信息传递方式,但移动端的直播,未来趋势中确实还有不确定性,我也看不清楚。我能看清楚的只有几件事,一个是强资讯直播,这是有市场价值的,背后有需求,我们现在主要也在做这件事。


第二个是秀场类直播,它自我形成了一个商业闭环,事实证明也能生存下去,但今年的洗牌已经开始,但属于正常的发展脉络。


第三个是各个垂直领域的直播,比如游戏、电商之类,这跟所在产业有关,成为那个大产业中的一环,这也是有价值的。


还有就是,移动端的直播传输和制作成本降下来后,让渡出来的一部分价值,一定会带来某种效应。



为何离开央视?


刺猬公社:央视从《东方时空》开始,就说要“改变中国电视的语态”,那时候其实就是以一种改革的面孔出现的,但是你去年在深圳的一次分享上说到,来腾讯之前,家里的电视都很少打开。可能一方面是没时间,另一方面是不是对电视呈现的语态不太满意?


李伦:(笑)。原因太多了。最本质的问题之一,从我个人经验的角度看,是内容。我自己之所以好长时间没看电视,偶然的原因,是电视机坏了。但你这么想,如果要是手机坏了,你会恨不得下午赶紧再去买一个。而电视呢,当你没有急迫性需求时,如果没什么是让你必须要看的,或者说必须从电视上看的,那可能就忽略了。我自己是做内容的,可能更容易看到内容的问题,当然,还有诸如注意力成本等等问题。


刺猬公社:白岩松曾说,你离开央视是因为原来期待的那种尊重和经常收获的成就感已经没有了。现在电视人都是这样的心态么?


李伦:曾经的工作确实给我们带来了很多。这一年我的观察,越来越多的内容制作者清晰了方向,正在以极大的加速度探索和完善着自己。另外,心态的问题不仅仅是个体的问题,跟组织机构的内部文化,生产关系都有关系,电视人有很多非常优秀,好的机制能释放他们更大的生产力和创造力。


刺猬公社:从央视跳槽到腾讯新闻,至今已经一年多,现在来看,跟自己之前的预想有差别吗?


李伦:之前没有那么多想象,当时最大的欲望是想看清楚互联网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工作角色上,原来可能更专注内容一点,现在要更注重用户的需求和体验,这是个新的系统性和维度的工作。还有就是,管理机制在变化。


刺猬公社:互联网到底是怎么回事儿,这个问题现在有答案了吗?


李伦:现在有了更多要深究的问题。当下媒体或者说无论个体、组织机构的核心能力是创新,创造性劳动,新媒体互联网提供了新的思路,表现出来的是依赖于产品的,是技术驱动的,本质上是促使这些产品产生的思维方式上的创新。那么创新应该怎么激发?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怎么让这些人既有创造力又有执行力?最佳的组织机构是什么样的?如何形成更好的团队文化环境?很多细节需要探索。



熊少翀

关注内容产业、创业投资,欢迎来撩

微信号:masonhsiung

添加时烦请注明姓名、机构、职务



•点击图片阅读往期精彩文章•


☞大三那年,他遇见了《奇葩说》,本以为节目会很难看,没想到自己一夜爆红。他是不一样的网红:姜思达



“ 姜思达,1993年出生的男孩,人生以21岁为分水岭。他说,一个内容创作者的春天就是他有内容的时候。




内容产业报道第一媒体

微博 @刺猬公社

合作、转载事宜请联系微信号yunlugong

投稿邮箱ciweigongshe@126.com

网站www.ciweigongshe.net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