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迷茫毕业季:有同学无法接受“学了四年新闻,最后去做公众号”

2018-04-21 赵思强 刺猬公社
导读

又到了思考自己到底能干啥的时候了。


刺猬公社 | 赵思强


金三银四。


三月末的一个周五,小优在清华大学学生职业发展指导中心一楼的二十多个招聘展位之间游走,每个展位都有人在热情地派送着手上的传单,拿着一沓简历的应聘者不时挤到桌子前面,询问公司的具体情况。


小优被人群推来推去,有点不知所措。


招聘会现场


小优即将从西南民族大学新闻系本科毕业,她觉得自己的学校和专业都有点尴尬:普通一本的学历拼不过985、211,而在专业上,由于新媒体冲击引起传播生态大变,正统新闻行业的工作变少了,2018年初就又有18家纸媒宣布关停,腾讯网总编辑王永治则预言2018年很可能有三分之二以上的纸媒会“关停并转”。25万媒体行业从业者,多数将由于产业和技能的过剩和过时,在2017到2018年间下岗。


而与之相对应的,是新闻传播毕业生的逐年增长。截至2015年底,我国共有681所高校开设了新闻传播学类相关专业,7个专业布点数达到1244个,在校本科生约23万人。新闻专业四个字不仅没有帮忙指引方向,反而让毕业生们更加迷茫。


在这场以内容创业公司为主的招聘会上,大部分都是总人数少于五十人的内容创业团队。小优面前花花绿绿的展板上,印着一些她或多或少有所耳闻的名字。这些名字有些躺在她的微信订阅号里,有些偶尔出现在她的微博中。


近几年,内容的价值突然爆发式增长,“内容创业”这个词也跟着火了起来。到了2018年,顶着内容创业名号的公司数量,可能不低于早高峰时天通苑地铁站人和共享单车的总和。

早高峰的天通苑地铁站


“我不太懂内容创业要怎么做才能做好,内容同质化太严重了。我虽然不排斥内容创业,但是比较在意怎么能让它不那么局限,而不只是单纯在键盘上敲敲打打,在一个新媒体做文案做到最高层次又能做成什么样呢?”小优试着投了几份简历,并对刺猬公社(ID:ciweigongshe)表达了这样的看法。


小优对刺猬公社说,她的一些同学其实无法接受“学了四年新闻,最后去做公众号”。


王霖(化名)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毕业两年,现在在一家自媒体工作,但她总觉得现在做的事情和自己的“价值观”有些不符:“自媒体强调的是“观点”和“情绪”,这和新闻的客观性比较背离。”王霖直言,还是想去尝试做传统媒体的记者。


“我也去过好未来面试,也通过了好未来学而思的高中语文老师岗,但是当对方问我去不去的时候,我突然就特别害怕,在回去路上还哭了,最后碰到了一个同学,聊了一会儿觉得还是得去做新闻。


“我高一下学期开始就想考人大新闻系,还是有点执念。在学校的时候因为考研错过了秋招,而走社招一般都会要求三到五年工作经验。”三联、新京报、中国新闻周刊......王霖一直在尝试,但却总是和这些媒体失之交臂。


王霖说,想进传统媒体不是因为传统媒体比新媒体高大上,而是觉得在专业度和客观性上传统媒体确实有保障,有一个比较系统长远的培养机制。“最初的记者梦就是去传统媒体,所以就还是想去传统媒体里走一遭,哪怕和自己想象的不一样。”王霖有一个同学在财新做调查记者,算是"实现了我们的梦想。”


知乎上一位新闻专业的学生对“新闻专业难找工作吗?”的回答


“人们对新媒体的接受度还没有那么高。拿我的母校清华来说,清华人的主流思想里可能不觉得写公众号、拍视频是什么‘正儿八经的职业’,这和最传统的做科研、从政、去企业当白领太不一样了。”自媒体人“毕导”毕啸天对刺猬公社说。


清华大学化工系博士在读的毕导,靠着做“一个爱开脑洞的科学段子手”吸引了大量的粉丝,几个月前,他组建了自己的内容团队,走了一个清华博士本不该走的“非主流”路线。


毕导在一席演讲


小优告诉刺猬公社,在求职时,她更看重公司影响力、发展前途以及岗位和自己的喜好匹配度。影响力她会通过业内评价,产品评价等信息衡量,而发展前途则是看这份工作能否让自己学到东西。


在这样的维度下,缺乏足够影响力和稳定性的内容创业公司在人才市场上确实不具备太强的竞争力。


但也不是所有的人都无法接受这些缺点。芒果从四川师范大学毕业之后,去了一家上海的内容创业公司,至今已经工作了一年多,她很喜欢现在公司的氛围。


“这里会给我足够的空间和自由还有资源去做想做的内容,每个人的想法都是做好手头上的事。虽然团队人不多,但是人都很好。大家有什么事有什么想法都会直接说,立刻执行,这是在大公司体会不到的。”芒果对刺猬公社说。在她看来,在这样的公司工作是在挑战自我。


实际上,处于快速增长期的创业公司,招人的要求反而更高。小优的同学穆萨认为自己目前能力不够,暂时不会考虑去创业公司,而是选择一家传统媒体接受更多专业上的训练,打好基础。先在传统媒体锻炼几年积累经验,再考虑下一步发展,有这样想法的毕业生不在少数。还有很大一部分的新闻专业毕业生并没有选择媒体工作,而是去做教师、参加公务员考试、在企业做公关等。


在网络上被调侃是在招“超人”的一家公司


小优参加的招聘会,也是毕导第一次通过招聘会招兵买马。招聘会过去两周后,刺猬公社询问毕导招聘结果,得到的回答是并不理想。这更像是普遍现象,参加同一场招聘会的十点读书、末那大叔等团队都表示没有遇到想象中那么合适的人。


“合适”二字,宛如一个黑箱,没人知道里面究竟藏着什么,或者应该藏些什么。


“优秀不代表合适,合适不代表优秀。”末那大叔联合创始人凿梦对刺猬公社说,“有些人履历不错,也在大公司呆过。但不知道能让公司或者自媒体快速成长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内容方面更多还是写自己喜欢的内容,不具备用户思维和产品思维。而在运营上,往往是有理论,有逻辑,但是落实到具体账号却缺少应变能力。”


“这个行业变化很快,各家公司都很有自己的独特精准风格。所以在人才需求上,会更多要求‘调性匹配’,而不是一些普适性的人。有些传统媒体出身的人来面试,文字功力很深厚。但是我们更看重你能不能生产出符合我们风格的东西?不了解我们风格和创意的话,什么都说不出来。可能你很能写情感文、很能写深度报道、很会采访,但是我们需要你会写段子。”毕导对刺猬公社说。


招聘会后,小优当天投的简历全军覆没,最后从其他渠道找到了一份小公司的编辑工作。“待遇还行,要是没有更好的机会,我应该就会去这儿了。”小优现在在BAT中的一家实习,但用她的话说“相当于兼职”,留下来基本无望。


“刚毕业肯定只是做些比较浅层的工作,以后还想学着做产品,感觉任重道远。”小优说。


即将毕业的你想好自己要从事什么工作了吗?一起来聊聊吧,后台等你~


赵思强

关注二次元、泛媒体、内容创业领域  

微信号:ZSQ-0316

 添加时烦请注明姓名、机构、职务


刺猬公社是聚焦内容产业的垂直资讯平台,关注领域包括纸媒和数字出版、互联网资讯和社交平台、视频音频平台、影视文娱、内容创业和自媒体、二次元,以及VR/AR和人工智能等未来内容发展方向。



内容产业报道第一媒体

微博 @刺猬公社

合作、转载事宜请联系微信号yunlugong

投稿邮箱ciweigongshe@126.com

网站www.ciweigongshe.net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