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心微课⑥| 遇见中考、高考,遇见美好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育心心理教育研修工作室 Author 唐莉莉
(除了听音频,还可以看看后面的讲稿哟)
主讲人简介
唐莉莉,大学本科毕业,研究生结业,中学高级教师,泸县二中工会主席,泸县二中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泸州市未成年人心理成长中心志愿者,泸县未成年人心理成长辅导中心心理辅导员,泸县“幸福使者·父母大课堂”讲师、全国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工作者,泸州市骨干教师,泸州市优秀团干,泸县骨干教师,泸县工会系统优秀工会工作者,泸州市龙马潭区石洞学校聘任心理咨询师。长期从事青少年教育研究工作、心理咨询工作,善长家庭教育指导,十九年的心理咨询工作接待来访者近1000余人,共写40多万字的咨询手记,有多篇论文获省、市、县奖励或发表于各级刊物。参与编著心理健康教育读本《让青春更阳光》获得好评。
2007年主研课题《高三学生团体心理辅导研究报告》荣获四川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在四川省第六届普通教育优秀教学成果评选中,《普通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教材开发与实施策略》获四川省人民政府三等奖。2010年在四川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经验交流会上做了《新课改背景下普通高中如何进一步开展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题发言。在“一师一优课、一师一名师”评比中执教的《爱母亲更需要行动》心理课,获得高中学段心理学科县一等奖,市一等奖,执教的《社会责任我有份》获省二等奖。2014年4次作为9+3专家到泸州市多所职校作专题授课:《多角度看问题》、《我的青春我做主》。2017年5月,由市教育局组织在泸州市班主任主题培训中2次作《中学生心理问题及干预》专题讲座。2018年3月,泸州市教育局组织,在校长培训班作《“心育”工作任重道远》专题讲座,2018年9月,泸州市教育局组织,2次作《师源性心理伤害的防治策略》专题讲座。
附录:
遇见中考、高考,遇见美好
泸县二中 唐莉莉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大家好!我是泸县二中专职心理健康教师唐莉莉,今天我将“微课《遇见中考、高考,遇见美好》”带到大家身边,希望您的孩子在今年的考试中考出最好的成绩!
家长朋友们,当您听见孩子向你倾诉即将考试了,他的压力很大,每天生活在焦虑中时。您怎么安慰孩子。有家长这样说:孩子,不要有压力,也没有必要焦虑。只要尽力就行了,考不好妈妈也不怪你,大不了我们明年再考。如果您这样和你的孩子交流,您的孩子的焦虑可能不会减少,相反会增加。因为他们会从你的语言中解读到这些信息:考得不好没有关系吗?考的好坏与否,直接关系到我可以进什么的学校,考试如果不重要那我们为此奋斗那么多年干什么?你说不要有压力,也没有必要焦虑,难道只有我一个人有压力,有焦虑?这下,我的压力更大了。
其实考试即将到来,有担心、害怕、焦虑很正常。
首先寒窗苦读,家长孩子们可以通过考试选择不同的学校读书,不同的学校在一定程度上对孩子的影响不一样,为了接受更好的教育,学生们只能为此不懈努力,虽然大家有时心里也明白,好的学校不一定是孩子们最好的选择,但对名校、名师的追求是情不自禁的。
第二、每年中考、高考报考的人数多,名校录取比例小,学生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第三、考试准备过程中,家长、学生的期望值高。
虽然名校录取的比例小,可家长和学生们的期望值却很高。最近,我让学生们写出自己近段时间最担心、害怕、焦虑的事情。一个男同学写到担心自己考不上理想大学。我问他,你的理想大学是什么?他说是一所211学校,他现在离这所学校还差大概60分的距离。所以很担心考不上。其实我开始担心这个同学了,60分,可不是个小的分数,在考试前,要提高一分都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更何况是60分,这么高的期望值怎么会没有担心、焦虑及害怕呢?在离考试还有100天左右的时间里,面对这60分的距离,每一天想到它,该是多么大的压力,甚至是多么大的失望呢。
著名心理学定律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谈到,适当的焦虑对学习效率是正相关,这就是为什么考试临近,有的考生的学习效率越高,以前不懂的题也弄懂了,但焦虑过大,压力过大,超过一定的范围,对学习效率成负相关,学习效率越低。
怎么让孩子紧张、焦虑、担心的情绪控制在适当的范围,我们家长怎么做?
第一,鼓励孩子少想多做多得分。中国心理学家王极盛教授归纳影响高考的因素有二十多种。但这二十多种因素中影响最大的有以下三种:实力、心态、运气。请大家选择,影响最大的是哪一个?中国最有钱的老师俞敏洪,经过三次考试,考到一所他5年高中生活想都没有想过的一所,这所学校就是北京大学,俞敏洪说,当他知道自己的分数线上了北京大学前,北京大学在他的头脑里闪都没闪过。所以实力才是决定考试结果最重要的因素。所以在还剩100天左右的时间里,家长要放弃与孩子实力不符合的不切实际的想法,放下同孩子讨论考什么样的大学、是否考上本科或重本的话题。而改为鼓励他继续规划剩下的时间,抓住每天的时间尽量提高自己的实力,能多得一分就多一份希望。鼓励孩子接受现在的自己,鼓励孩子取得的每一次进步,哪怕只有一分的进步。
第二,减少焦虑,与焦虑作朋友。经常用积极暗示语言表扬和鼓励孩子。由于考试前学生有一些焦虑、担心害怕,所以家长首先要接受中考、高考前这些情绪的出现是正常的,孩子们会出现,家长们会出现,甚至老师们也会出现。当孩子给你倾诉她的这些不良情绪表现时,你这样说:孩子,不要紧张,没有什么好紧张的,努力就行了。这样的语言不但解决不了孩子的不良情绪反而让孩子更加焦虑。谈到这里我想起昨天晚上儿子放学后,对我说,妈妈,今天我打篮球我摔了,现在的腿好痛,我让儿子动了动腿,发现没有大问题,心里放心下来。但这时,有的家长可能会说,孩子,没有伤到骨头,这点小伤不算什么,我们勇敢一点,就不会痛了。这样讲的家长就没有与孩子共情,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想。我这样和儿子说的:孩子,刚才妈妈让你动了一下腿,发现你能正常的动,妈妈觉得你没有骨折,所以不用马上去医院看医生。但你现在痛得那么厉害,我很心痛。可是妈妈不能帮你痛,所以你自己要坚强面对,如果一会还是痛得很厉害,那我们就去医院找医生看看。还有,如果继续痛下去,明天早上你就不去打篮球了。这样一说,儿子的痛苦喊叫声没有那么大了。关键听见我说明天不去打篮球,他立即站起来,在我面前走起来,妈妈,怎么现在感觉没有那么痛了呢。当你的孩子在你面前倾诉他的担心、焦虑、害怕时,家长朋友们,你们知道怎么做了吗?这个时候,你可以和孩子沟通,与孩子共情,的确,考试的竞争那么大,大家都想考好的分数和好的学校,所以每个人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担心、害怕。你也不能例外,有心理学家研究,适当的焦虑、担心、害怕还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你可以给爸妈说说,担心、害怕的事是什么,看妈妈爸爸能不能帮助你。其实很多时候,当孩子向您倾诉,他的倾诉过程就是不良情绪宣泄的过程,可能通过倾诉,他的情绪已经好了很多。接下来,您还可以和孩子一起分析他的担心、害怕、焦虑的事情往往是没有必要的,是消极的,是不合理的。这些担心、害怕、焦虑的事在我们心理学上称为非理性观念。我们可以试着和非理性观念作辩解。比如有的学生考前担心考不好,要不要复读。其实现在分数没有下来,一切皆有可能。但分数没有下来,做怎么样的思考,做怎么样的选择都是无用的,都不能作最后的决定,如果你一定想为不能决定的事作个决定,那结果只有一条,就是焦虑、害怕、担心,直到心烦意乱,不能静心学习与生活。所以我们尽量不去想我们现在决定不了事。这时我想起了杨绛先生的一句话,你的问题是想得太多而做得太少,这个时候应鼓励孩子少想多做多得分,至于什么清华与北大,211与985学校,还是上重本与本科,现在都尽量不去想,让考试成绩说话。家长让孩子把所有的担心害怕写出来,鼓励孩子们与非理性观念作辩解,但家长要明白,不管我们怎么辩解,还是会有一些担心、害怕、焦虑不能完全辩解掉,我们不能连根拔起这些担心、害怕与焦虑。这个时候怎么办,鼓励孩子和剩下的担心、焦虑和害怕做朋友。运用日本森田正马的心理学理论:顺其自然,为所当为。就是带着这份担心,焦虑,害怕该做怎么就做什么。在此,也希望家长能处理好自己的担心、焦虑、害怕情绪,不能处理的消极情绪,我们也要学会和她作朋友。我们尽量给孩子展示这样的信息:对于考试,父母也有些担心,人之常情,所以父母更能体会处于当事人的你对考试的担心、焦虑和害怕。父母相信,你能勇敢面对,父母也会勇敢面对,无论考试结局如何,我们一家人勇敢面对考试的结果。
第三,考前,家长尽量不要制造矛盾,要更多的给予孩子尊重、理解和信任。
有这样一个学生,他很喜欢学医,可家长都认为考警校更好,于是在考试前反复给他做工作,以后考警校,平时只要有机会就会扯到这个话题。这样的家长要立即停止在考试前和孩子讨论这样的话题。因为这样的话题考试结果出来前,是讨论不出一个结果的。反而增加孩子的压力。产生家长与孩子之间的矛盾。
第四、考试前,如果家里发生突发事件,家长要保持冷静,学会选择与担当,做一个思想成熟的父母。
去年5月19号这天,一个家长打电话给我做咨询,他的孩子今年参与考试,姥爷不久前突然去世了,姥爷与孩子感情很好。现在家长很纠结是否要告诉孩子。如果告诉她,怕影响孩子的考试。如果不告诉她,怕孩子以后埋怨自己,给孩子带来无法弥补的遗憾。家长把基本情况与我沟通后,我与家长一起探讨告诉与不告诉的利与弊,家长说,如果不告诉孩子,除了怕孩子埋怨,更怕造成一辈子的遗憾,如果告诉孩子又怕孩子的考试受到影响。这真的是很难选择的一个问题。最后理性的家长选择告诉。因为她觉得,告诉孩子,让她陪姥爷走完最后一程,亲情更重要,如果孩子因此考试成绩受影响,哪怕影响很大,大不了明年再来,但见姥爷只有最后一面了,不想给孩子造成无法弥补的痛苦。有了这个选择以后,家长轻松了很多。这是一个思想成熟,冷静,敢担当,勇敢的家长,值得我们学习。当然,这个家长还是可以选择不告诉孩子,只要她做好准备面对不告诉孩子带来的一切后果就可以了。因此考试前,如果家里发生突发事件,家长要保持冷静,学会选择与担当,做一个思想成熟的父母。
第五、考试是实力再现,家长要保持一颗平常心。
考试是平时学习,考试的一次延伸,所以越是临近中考、高考之前,家长越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尽量和平常做得一样,尽量把你对高考,对孩子的担心,不信任藏起来,尽量不要刻意做什么。
第六、家有考生,家长有哪些话不该说?
你一定要考上某某学校。
有些家长在高考前,预先给孩子制定了理想的大学目标。这个目标可能会成为考生复习的精神动力,但也可能成为压在他心里的大山。
十几年的学习,关键就是这次考试,你一定要好好把握。
从小学到高三,每一个考生都经历了10多年的学习,家长把高考作为检验这10多年学习成果的唯一标准。实际上,高考虽然很重要,但它不是人生的终点站,我们要鼓励孩子勇敢面对考试。
“好好复习,高考时来个超常发挥!”
每一个家长都应对自己孩子的实力有一个正确估计,千万不要给予不切实际的高期望值,这样无形中给孩子增加了压力,到时候别说超常发挥,很有可能连正常发挥都做不到,还是努力正常发挥吧!
“去年谁家的某某考上了某某大学,你像他一样就好了。”
家长说这样的话时,口气中往往会带有羡慕之情。不少考生对此的理解是“我不如他,所以父母把他当作我的目标”,自信心大受打击,而且有些父母会多次重复,这让不少考生觉得父母过于唠叨,相当反感。
“我们把希望都寄托在你身上了,你可千万不要让我们失望啊!”
一些家长因为自己没有受过正规的高等教育,心有不甘,于是将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家长这些话,会让孩子觉得如果考砸了,就没法面对父母了,内心的紧张自然更甚。
“这次考不好不要紧,明年可以复读。”
很多家长以为这是在给孩子减压,帮助他们放宽心。但其实大部分考生对这句故作轻松的话都非常反感,认为家长在高考之前就对他们失去了信心。
各位家长朋友,考试固然重要,但考试不是唯一。在中考,高考即将来临之际,希望我们家长们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和孩子们一起勇敢的面对考试。
各位家长朋友们,各位听众,今天的“微课《遇见中考、高考、遇见美好》”就到这里,感谢大家的聆听!再见!
- END -
喜欢这篇文章的人也喜欢 · · · · · ·
▶泸州市教育和体育局局长黄辉慰问叙永县优秀教师和困难教师代表
▶教育部部署2020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确保考试招生工作安全、有序实施
来源: 育心心理教育研修工作室;转载请注明来源,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责编:张婷婷
编辑:波戈、柏云柯
目前160000+人已关注并见证泸州教育体育事业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