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HOW 你和我,保持凝视 | 作品介绍(上)

昊美术馆(上海) HOW昊美术馆 2023-02-17

你和我,保持凝视


展期:2023年02月17日-2023年05月28日

艺术家:aaajiao、Carsten Nicolai、Darren Almond、*LLND、Oreet Ashery、Tobias Rehberger、Lee Bul、Lee Yongbaek、Markus Lüpertz、胡昀、李燎、厉槟源、林科、林天苗、刘韡、陆垒、施勇、童文敏、杨诘苍、叶凌瀚、于吉、张培力、周文斗、周啸虎

策展人:徐天仪
地址:昊美术馆(上海)一楼,上海市浦东新区祖冲之路2277弄1号

主办:昊美术馆




昊美术馆荣幸地宣布,将于2023年2月17日呈现展览“你和我,保持凝视”。


本次展览作为昊美术馆(上海)开馆五周年举办的特别展览,精选馆藏作品中包括刘韡、张培力、林天苗、Lee Bul、Carsten Nicolai、Markus Lüpertz在内的20多位国内外艺术家的30余件装置和影像作品。和以往以线性时间为脉络,对馆藏作品进行标签的方式不同,本次展览以“同时代的人是紧紧保持对自己时代的凝视”为线索,以“你和我”为名,在展厅中,“你和我”即与空间对话的直接核心,填补了主体与场景的缺席;对世纪悲剧的发生做出反思,于当代事件和过去参考之间取得联系;从社会学的角度定义时间,将“当下”作为过去与未来的划分点;从社会装置出发,从文化的层面瓦解和反转语言;再认识物质肉体之外的文化表征,对抗碎片化的数字世界;并在数字世界中,转变为无法注销的有机生命形式。你和我仍需保持凝视,以感知时代的光芒及其黑暗。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探索展览作品(上篇)。



-



VOL.1

卡斯滕·尼古拉的作品《摩尔纹玻璃》将“光学滤镜”效果隐喻对于真实世界的干扰元素。艺术家用重叠纹状玻璃板等方式再现了这种视觉干扰效果,让观者感受到人们是如何通过感官曲解世界。


卡斯滕·尼古拉,《摩尔纹玻璃》,2010

玻璃板、金属柱

210 × 300 × 300cm


卡斯滕·尼古拉的作品《空白》是有关声音的玻璃管装置。作品不关注声音的存在本身,而是关注声音的寿命,并提出了几个问题:“声音是否可以储存在空间中?当声音在空间内移动和不断反射时会发生什么?当空间被重新打开时,可以感知到什么?”


卡斯滕·尼古拉,《空白》,2002

声音、镀铬玻璃、铝、硅、橡胶

130 × 7.9cm × 3



VOL.2

达伦·阿尔蒙德的作品《完美时间》将时间本身转化为一种不断更新的无法破译的语言。时间对阿尔蒙德来说时间都是非常抽象的。他在这件作品中以卡格式的严谨设定将每一分钟精确的改变。这样无厘头的荒谬脚本拥有着迷人的力量:一种被遗忘的语言或古老的智慧,一种与生俱来的普世沟通,以看似随便及敷衍的机械方式展开着。


达伦·阿尔蒙德,《完美时间》,2012

72个同步数字时钟

175 × 177.5 × 13cm



VOL.3

李昢作品《愿意变得脆弱—金属气球V3》是以兴登堡号飞船为原型创作的。起初,兴登堡号是用于跨大西洋载客、货运的目的而设计的,后也曾被用作散发纳粹宣传单的交通工具。它的建造和使用曾预示着航海旅行黄金时代的即将到来,但飞艇日愈浓重的纳粹色彩,及其以空难落幕的悲惨结局。最终宣告了飞艇时代的终结。李昢通过对飞艇外形的还原,来隐喻看似美好,散发光芒的事物,都可能在瞬间倾倒。


李昢,《愿意变得脆弱 —金属气球 V3》,2015-2019

尼龙塔夫绸、涤纶、铝箔纸、风扇和电线

230 × 1000 × 230cm

图片来源于艺术家与立木画廊



VOL.4

马库斯·吕佩尔组共有六件作品,分别是《女婢》、《玩具动作》、《女人和镜子》、《男人和蓝色的球》、《男演员》、《园丁》这组雕像以意大利北部的小镇彼得拉桑塔命名,可以说是向这一古典名城致敬。彼得拉桑塔虽小,但作为大理石的产地历史悠久,一直与著名的雕塑家相关,包括最初发现彼得拉桑塔大理石之美的米开朗基罗,一直到今日著名的雕塑家,像是哥伦比亚名家波特罗·费尔南多。而吕佩尔茨,作为德国当今的一位艺术巨匠,似乎也希望从其中寻找延续其历史血统的东西。


马库斯·吕佩尔茨,从左至右依次为《女婢》,《玩具动作》,《女人和镜子》,《男人和蓝色的球》,《男演员》,《园丁》,1993-1995

123 × 94 × 84cm、134 × 73 × 131cm、162 × 83 × 82cm、130 × 101 × 61cm、106 × 98 × 138cm、93 × 64 × 91cm



VOL.5

厉槟源作品《一个人的战争》的前身是“死了都要爱”——作为厉槟源早期的行为艺术代表作。这件作品受到了海内外美术馆广泛关注和邀请。厉槟源认为一个完整的行为就可以是一部电影 。他首次将电影镜头语言引入他的行为艺术表演当中,《一个人的战争》使用了一种超乎寻常的纪录方式,通过11台不同⻆度的电影固定机位记录下他砸碎301把锤子的过程。并以多角度完整地展现了这个作品; 而观众是以另一种方式在场: 摄像机即是观众。


厉槟源,《一个人的战争》,2019-至今

视频,正在进行中的电影项目



VOL.6

林天苗作品《都一样》是一套完整的、被拆散的人体骨骼,由大到小,被彩色的丝线所缠绕,彩色的丝线象彩虹的颜色过度。无论人类的阶级地位、贫富、人种的差异多么不同,其结果都是一样的。经过彩色丝线的包裹、重组和排列,使每一节骨骼的“生命”得以重生。


林天苗,《都一样》,2011

彩色真丝线、树脂骨骼、金属构件

尺寸可变



VOL.7

刘韡的“拼贴”和“混搭”的概念在他的《十字架》系列中得到了延续。刘韡说:“虽然耶稣受难的形象更像是西方的传统,但我还是觉得有必要将其纳入社会中——即便不是宗教本身,至少是其宗教性。因此,这个标题与我自己的态度也与肉身有关。但同时,这件作品中的金属形状被拉伸与叠加的形式,以近乎残忍的撕裂,形成了一个类似十字架的形状。”


刘韡,《受难 No.10》,2015

铁、钢 

350 × 195 × 16cm



VOL.8

陆垒作品《尽头之塔》就像是一个时代的纪念碑似的建筑,在一个可能的空间中存在。作品是由2个塔构成,一个是真理塔(机械塔),塔顶部是机械运动的镰刀和斧头,另一个永恒塔(灯塔)这是一个密码灯塔,不停闪烁的灯是不断重复的摩尔斯电码——“永恒”。


陆垒,《尽头之塔》,2010

铁、机械装置、摩尔斯码控制灯泡

220 × 150 × 80cm


陆垒作品《被闪电击中的W&H》展现了巨人的狂野臆想,并不实际存在于现场的雷电,以幻想的形式被召唤至此地,在精神层面施加给观众强有力的感官刺激。


陆垒,《被闪电击中的W&H》,2019

铸铝、铜、榉木、玻璃、橡胶圆片、欧松板基座

300 × 204 × 313cm



VOL.9

施勇作品《2020新“抽象”字体研究—全 王 求 化》中,对于2020新“抽象”字体研究的想法源于“COVID-19”这个病源体给予他的一种思考方法:这个被各社会系统视作“缺陷”的词语,绕过了一切由人类自设的不同意识形态,轻而易举地瓦解了各自设置的语法。施勇意识到这个“缺陷”启发了他将思考与实践建立在字与词的层面,并通过这个层面的研究来回应与给出我们不得不面对的2020这个新现实:打开字与词的“完美”结构,改变它们。


施勇,《2020新“抽象”字体研究—全 王 求 化》,2020

黑铁

30(H) × 400 × 110cm (4件)



VOL.10

童文敏作品《海岛》用珊瑚在台球桌上围一个海岛,用受限的身体,触碰台球入洞。童文敏的创作常常聚焦于外部环境与个体感知的交叉地带,通过看似背反逻辑的行为,激发微妙且具启发性的行动及其视觉诗意。


童文敏,《海岛》,2019

五频道录像(彩色、有声)

5分15秒、6分19秒、6分58秒、6分48秒、6分21秒



VOL.11

张培力作品《现场报道:物证一号》中,观众在观看汽车残骸的同时,也能在大屏幕上看到车子周围――包括他们自己――的景象。这辆烧焦的车既是过往事件的证据,也是在场的现场物证。此作品是艺术家十年来对互动影像装置的实验的产物,探讨媒体暴力、商品崇拜、屏幕文化、认知障碍和事件现场感之间的关系。


张培力,《现场报道:物证一号》,2009

小客车、针孔摄像机、实况录像

尺寸可变



VOL.12

周啸虎作品《你就是一块肉》用荒诞的词与物的游戏把物品和概念从原有语境里拉出来,加以陌生化处理,以强调此类行动的荒诞性,在周啸虎整体创作中极具代表性。但我们也可以看到,这类策略还有某种哲学目的:让观众在异化与震惊中意识到,表象以及我们认知表象的心理结构都常常具有误导性,而真相,无论以何种方式被理解,也许存在于别处。


周啸虎,《你就是一块肉》,2016

医疗模型、钢管、灯光

尺寸可变



-



“你和我,保持凝视”将于2023年2月17日正式开幕,展览持续至2023年5月28日。欢迎你前来观展!



🔗展览相关阅读链接:

HOW新展预告 | YOU AS ME 你和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