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年轻“椅子”收藏者的9个生活分享

左邻右里 IDEAT理想家 2021-06-25


左邻右里的第3⃣️篇,来自《IDEAT理想家》老朋友邱正,带来他的家具收藏分享。很早就听说邱正的家很厉害,宝贝特别多,这次终于有机会一探究竟。不过因设计门类繁多,我们这篇分享锁定“座椅”——也是经典佳作最多的门类。座椅常常是家具收藏者的入门类别,今天就来看看邱正收了哪些好看的椅子,以及设计背后的秘密是什么?



作为资深设计迷,邱正曾任中国创意生活方式杂志《新视线》副主编,创意生活方式平台“良仓”业务拓展总监和媒体内容总监,著名艺术生活方式品牌“稀奇艺术”市场总监。而今,他是设计咨询研究工作室“DEMO”联合创始人,《DEMO》杂志联合创始人,设计策展人,手作买手店及展览空间“拂一个山坡”合伙人,并且曾策展“灯的幽默感”,“坐椅子”等多个设计展览。对于设计圈的思考观察,他总是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梭罗曾说:“我的屋子里有三张椅子,独坐时用一张,交友时用两张,社交用三张。”这样看来,一个家得有多少张椅子才够?因而,椅子的历史就可算是现代工业设计的历史。在过去150年里,椅子的演变与建筑、工业的发展并行,同时反映出社会的变革,造型、材质、功能的不断突破而造就了诸多优雅的不朽之作。如果你也摩拳擦掌想要收藏家具却不知如何下手,不妨读一读他的经验分享或者跟着买。



下面的内容来自邱正的自述

🎙️🎙️🎙️

 

家具收藏对我来说是一个长期的爱好,也是我研究工作的一部分。目前的收藏以椅子和灯为主,不少藏品至今还放在一些海外的古董家具商朋友的仓库里没有运回来。对于家具收藏我也是近年才开始慢慢梳理出一些线索。但如果是要放在家里的家具,历史价值、稀缺性、价格和设计师的名气、新还是旧对我来说就没那么重要。因为家里的硬装也很简单,基本上就是白墙和木地板,比较均质,没有什么突出的个性,而我也喜欢比较克制和放松的居家氛围,所以也不会在家里放太多过于强调存在感和设计感的家具。对于追求品味这件事情我也没有什么兴趣,我觉得个人口味比所谓的品味重要太多了。

我家里目前有1⃣️8⃣️张椅子
我选9⃣️张重点介绍
🔍🔍🔍

01

Arne Vodder F-205椅
[1950-1960]

这是我最常坐的椅子之一,质量扎实,整体比例到细节都非常好,造型克制收敛。拥有弧度的可翻转椅背可以贴合人的后背,且可随着躯干活动时弧度的变化。


Arne Vodder曾经师从Finn Juhl,名气虽然没有那一众北欧设计师大,但近十来年开始他设计的一些边柜和躺椅在古董和拍卖市场上都创造了很高的成交价格。


买这把椅子是几年前正好看到国内某古董家具商有现货,且价格合适,就买来家用了。与黑色皮质相比,藤编椅背和绿色皮的搭配呈现出轻盈的另一种效果,还有面料座面的选择。


02

Charlotte Perriand Dordogne椅
[1950]

Charlotte Perriand是一位很出色的设计师,她设计的这把草编椅冬暖夏凉,没有任何多余的结构和细节。板正,笨拙,你可以从它身上感受到一些远古气质,但是它的形又是非常现代的。也购自一位古董家具商朋友那儿。



我比较欣赏的一点是在她的职业生涯中,作为女性设计师她所处的年代是相对孤独的,而且共事的是诸如柯布西耶等一批优秀的男性建筑师。


在作品上她从未刻意强调自己的女性身份,也不会在设计上刻意加入“柔软”、“鲜艳”、“脆弱”等常规化的“女性”元素。


之前我看过她的一次摄影展,会发现她的很多设计作品也是源自于对一些日常的经验的研究。这种研究的过程是非常严谨理性但同时又很放松的。如我觉得现代主义的“理性”在于精准的表达“诗意”,这也是Charlotte Perriand 的功力。

03

Robin Day 675椅
[1952]
🛋️

也是平日坐得比较多的椅子。Robin Day在我看来是在世界设计史上很被低估的设计师,这把675购于家具品牌HABITAT,现在已经因为版权到期而停产。



Robin Day的整个思路除了创造出符合战后复苏的机器化大生产的产品外,也是非常反消费主义的设计师。事实上这把椅子因为缺少手稿和初始的数据参考,每一个版本都略有不同。Habitat的版本价格合理,做工比较一般,但扶手和椅背的连续曲线还是比较优雅的,而且坐在椅子上出乎意料得舒服。


唯一不足的是坐垫材料不够透气,不过可以定制不同色彩面料。

04

Mario Brunu Rodica椅
[1968]
 🎬

可能是家里最有存在感的椅子,这把Rodica椅是从一个西班牙的古董商那边购得,价格不高。椅子的底座和椅身是分开的,椅身的角度可以随意调节,适合阅读,打盹,坐感舒适,功能性灵活,造型上也非常简单。



Mario Brunu和同期的一些设计师相比并不出名,市面上也没有太多他的信息。Rodica椅目前没有再产过,不过在古董市场也容易买到。


它作为道具常常会出现在上世纪中期的一些科幻电影里。它的材质和造型满足了那个时代的人对未来的幻想,但是我一直对塑料和流线型所带来的“未来感”非常好奇,因为我总觉得这种造型上的“未来感”是没有未来的。

05

非洲部落小木凳
🌍

从日本背回来的实木小凳子,产自非洲部落。有段时间做过一些现代主义家具、明代大漆和非洲部落日常家具的对比性研究,发现在很多地方都是殊途同归的。这个小木凳可能是非洲某些部落的日常用品,体积较小,易于移动,估计是用作户外活动。呈现出来的功能和结构的合理性与专业设计无太大差异,我喜欢它散发出来的拙劲儿。


06

Gerrit Rietveld Zig-Zag椅
[1934]
 🎂

朋友送的生日礼物,来自Cassina。首先这肯定不是一张坐起来很舒服的椅子,所以我把它放在沙发边当个边几。



我觉得这张椅子之所以能成为经典,除了它通过细节上的技术解决了椅子的支撑问题外,更重要的是Gerrit Rietveld对风格派(De Stijl)的理解,以及能够准确地将它在2D和3D语言之间做转化,这需要对结构比例,空间关系,色彩构成有非常细致入微和周全考量。


我觉得这是很难的过程,因为这种转化常常会沦为一种表面的风格化的粗浅应用。我个人觉得Gerrit Rietveld的的椅子更像是一种宣言而不是日常家具,家具只是一个宣言的载体。

07

柯布西耶(Le Corbusier)Tabouret Cabanon
[1959]
 💡

几年前购自Cassina,当初是想当个边几,发现其实真的还是当凳子比较好用,表面的坑洞可以当把手提。



作品复刻自柯布西耶晚年的小木屋里的家具,凳子有趣的点在于它在探讨了一种生活空间的比例关系,当然作为当代人不需要考虑这层含义,对我来说它更像是一个时代的纪念品。


08

餐椅 设计师不详
👄

搬家时朋友送的礼物。因为用的材料非常轻薄,整个椅子也非常轻便。我喜欢椅子背部的设计,用软塑胶线缠绕出把手和靠背,背部的几根线也能做为整个背部的支撑,总体坐感很舒服,唯一的缺点是底盘稍微有一点点不稳,容易前倾。

09

Vittorio Nobili Medea椅
[1956]

我喜欢它极其符合工业化大生产的设计逻辑,且技术和设计的完成度非常高,在我看来它是一气呵成的过程,没有一丝累赘。



摒弃了传统的“美学”和“品味”的标准,转而探索在战后物质匮乏环境中如何通过设计实现高效率的廉价大批量可复制化生产且具备坚固和坐感舒适的特性,曲木的椅背具有适度弹性,我喜欢这种微妙的弹性,它是很柔和的,且可以紧紧包裹住背部。


邱正的家具收藏购买地推荐



国内目前比较著名和活跃的二手或古董家具店我记得《IDEAT 理想家》之前一篇长文里也介绍过了,世界各地的二手或古董店以及仓库非常非常多,我推荐几个我觉得可以消费者的身份买到一些有趣稀有价格合适且可以远程运输的地方。我喜欢的地方首先店主自己要足够有趣,有非常严谨的学究态度和知识体系,不急功急利投机倒把,有自己的选货方向:


01.Somewhere Tokyo📍东京🇯🇵


位于惠比寿的一家小小的店,店主的口味也比较明确,有不少Shiro Kuramata, Ettore sottsass,还有一些川久保玲的家具,也有不少艺术家的小装置作品。你能感受到店主能把整个店的选货范围控制得非常严谨,而且品相很好。对了店不远处有一家叫“Post”的很不错的书店。

▲Somewhere Tokyo店主佐藤直树


▲Somewhere Tokyo代理的设计椅子

▲Somewhere Tokyo的空间被当代设计品充满,置中的是仓俣史朗的名作How High The Moon (1986)


02.Compasso gallery📍米兰🇮🇹


和店主Daniele是多年的朋友,他曾经是大学的设计系老师,后来开始做古董生意和家具独立研究,首先让我羡慕眼馋的是他工作室大量的用于研究的书籍。他的空间像个仓库有好几层,能看到不少比较稀缺的意大利老货。



03.A15📍米兰🇮🇹

店主Claude是个非常可爱的人,他的选货之前聚焦在space age时期家具,十几年前在东京做过Joe Colombo的展览。我之前在他店里以非常非常合理的价格买到过一些尖货。



04.That’s it📍,北京🇨🇳


北京的朋友开的店,个人觉得口味和选货逻辑与目前国内市面上的同类型店都很不一样,可能是因为店主有点任性,或者知识结构比较奇怪,但是我很喜欢。



关于DEMO工作室
DEMO工作室成立于2016年,是植根于本土并具有国际视野的多平台设计评论与设计文化媒体,是具有多年丰富从业经历的设计咨询机构,是为品牌提供全方位立体营销策划的创意工作室,是拥有深厚学术背景与优秀组织能力的设计策展机构。成立工作室的初衷是因为三个创始人觉得中国尚未出现独立自由的设计评论和研究平台。“设计”似乎只是一种更趋向于结果的呈现,这种“结果”被精美的图片和说辞包装成人们津津乐道的“生活方式”、“审美”或是“品味”。


订购地址🔗https://forsampleshop.com/products/p000897
DEMO更愿意将“设计”视为一种效果或氛围抵达的方式,以及呈现艺术、经济、政治、科技、群体与个体行为等错综复杂的社会元素的媒介。如今创办这本名为“DEMO”的杂志,一是对DEMO工作室一段时期研究工作的总结和呈现,二也是希望通过这本杂志呈现一些关于设计的不一样的角度和观点,它并非提供一些明确的答案,反而是抛出更多可能具有探讨价值的问题。
>> 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

“设计”的权利,并非只握在那些训练有素,经验丰富的专业设计师手中,更多时候,它被行使于普罗大众的日常创造之中,他们往往从未有过“设计”的初衷,而我们也着迷这种无意识的“设计”动机以及所塑造的结果。




读者福利


哪件单品最让你忍不住“种草”?

快来留言告诉我们

就有机会获得神秘礼品一份!

评论区等你哟!



策划→Tyra

编辑→Tyra、花比傲

 图片整理→Alan


本文为《IDEAT理想家》版权所有,欢迎转发朋友圈;

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告知转载事宜,侵权必究。



韩商言“家”的设计师邀请我们去做客


这套混乱家居美学,你并不适用


 Join Us 

一键关注,获取更多智慧生活灵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