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天水
起床后用咖啡机快速制作一杯美式;上班途中下单一杯咖啡外卖,坐到工位后一饮而尽;趁午休时间去公司附近的咖啡连锁店小坐片刻,品尝一杯季节新品或者手冲咖啡;周末的时候,和好友相约在网红咖啡馆打卡拍照……这些日常生活中反复上演的画面,就像程序代码一样,嵌入了很多年轻人的日常生活公式中。
“日咖夜酒”“续命良药”,这些网络热词无不折射出,咖啡俨然已经成为年轻人的生活必需品。从何时开始,这届年轻人开始离不开咖啡了?
在国人的饮料版图里,继奶茶之后,咖啡也逐渐成为炙手可热的种子选手。对于人很多人来说,人生的第一杯咖啡都是雀巢的速溶咖啡条,虽然喝完之后短时间内就可以精神起来,但口感却很普通,更和当下咖啡所代表品质生活搭不上边。
现磨咖啡的出现,一方面极大程度上释放了咖啡豆的口感和香气,另一方面也重新书写了咖啡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近年来,咖啡产业发展踏上“快车道”,城市的大街小巷中,大大小小的精品咖啡店如雨后春笋般蓬勃生长。
据统计,北京目前有超过4000家咖啡馆,各大商圈中分布着各大咖啡连锁品牌,胡同中也不乏小而美的网红咖啡馆。而“咖啡浓度”最高的上海,凭借全市7200家咖啡厅,已经超越纽约、伦敦、东京成为世界上咖啡数量最多的城市。
快餐店、面包房、便利店、加油站、博物馆等也在这趟咖啡发展浪潮中纷纷“上车”,将本就激烈的市场竞争进一步推向白热化。除此以外,胶囊咖啡、挂耳咖啡、咖啡原液等琳琅满目的咖啡制品也逐渐走进了寻常百姓家,让咖啡控们足不出户尽享咖啡之乐。
在豆瓣小组里搜索“咖啡”会发现,“我们都是咖啡控”“今天你喝咖啡了吗”“手冲咖啡研习社”等小组里活跃着上万名咖啡爱好者。其中大部分人保持着每天一杯咖啡的节奏,一天三到四杯的也不在少数,甚至有人调侃说,“别人身体里流淌的是血液,我身体里流淌的是咖啡”。
预测数据显示,到2023年,中国人均咖啡消费量将提升至10.8杯,市场规模也将达到1806亿元。试问小小一颗咖啡豆,为何会如此受到青睐?
保持清醒,是很多人选择咖啡的最初原因。在提神醒脑方面,咖啡比茶叶见效更快、代谢更慢,因此也被戏称为“续命良药”,更是很多公司茶水间的标配。面对高强度、快节奏、连轴转的工作和生活,无论是一天之计的早晨,还是无人打扰的午夜,一份意式浓缩总可以迅速挽救快要宕机的大脑,让身体和精神“满血复活”。
当意式浓缩与牛奶、糖浆相遇,或者搭配苏打水、奶油甚至烈酒,原本酸涩的咖啡豆便焕发出了无限可能。如今,人们已经逐渐熟悉了美式、拿铁、摩卡、卡布奇诺这些基本款,许多咖啡馆便开始供应添加了橙子、椰汁、桂花、栗子等风味的季节性单品,以及各品类的手冲咖啡和由单一产区咖啡豆制成的SOE。在这场咖啡厅的“内卷”之中,咖啡不再仅仅是打工人的刚需品,而成为很多年轻人想要打卡体验甚至深入钻研的“快乐源泉”。
早在百年之前,曾写下“哪里有什么天才,我只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工作上了”的鲁迅先生,就经常光顾位于位于上海北四川路和多伦路交界处的公啡咖啡馆。点一杯咖啡,与三两好友谈天论地,这份情调与当下年轻人的生活方式毫无二致。
浏览社交媒体不难发现,咖啡馆的照片总是自带高级的“氛围感”。从复古风到工业风,从北欧风到叙利亚风,咖啡馆的流行趋势一直在变,但不变的是咖啡热气氤氲下的那份安静和舒适。有的人独自坐在窗前看风景,有的人在认真地学习和工作,还有的人喝着咖啡聊着天,这些咖啡厅中常见的画面,何尝不是喧嚣都市中让人心头一暖的“小确幸”。
有人调侃说,网红咖啡厅太多了,这届年轻人不够用了。其实,与其说年轻人离不开咖啡,喜欢去咖啡厅拍照打卡,不如理解成这是人们与美好生活的一场双向奔赴。也许就像近期院线片《爱情神话》所描绘的那样,喝喝街角的咖啡,讲讲人生的道理,日复一日的生活也可以过得有滋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