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当代骆驼祥子:我在北京后海蹬三轮

周周 BOSS直聘 2022-09-12

出品:BOSS直聘(ID:bosszhipin)

作者:@周周   排版:@小师哥

指导:@qiu&成吉思春

原创作品,转载请后台回复“转载”。

很多人到北京旅游都会去后海。不少人对后海边的人力黄包车印象深刻,一口京腔让人想起老舍小说里的骆驼祥子。

现代“骆驼祥子”是一群什么人?他们都是老北京么?他们口中千奇百怪的老北京故事从何而来?

我们找了一位工作十七年的三轮车夫老胡,从他的职业经历里看看不一样的“骆驼祥子”。

后海三轮车夫日常:背“台词”

“咱们现在走的叫前海西街。北京的胡同,有名的胡同3600多,没名的胡同赛牛毛。北京的胡同连接起来比万里长城还要长”、“北京一条中轴线,东城贵西城富南城贱北城穷”。

每天蹬着三轮车拉上顾客,老胡就开始娴熟地背起“台词”。这套词老胡已经背了十七年,熟悉得不能再熟悉。虽然是个河南人,但老胡敢打包票,没有几个北京人敢说比他还熟悉北京老胡同的故事。

每天早上八点,老胡骑着公司配备的人力三轮车来到什刹海景区附近的前海西街,排队等候游客的到来。在前海西街有不同公司几十辆人力三轮车在排队,大家按照昨晚下班时的位置有序排列,拉完一个游客后就要自觉排在队伍末尾,大家再依次往前挪动。

老胡说,后海旅游有明显的淡旺季,旺季时候他一天能拉六七批游客,淡季只能拉一两个。如今疫情影响尚在、又是冬日里天寒地冻,属于淡季中的淡季,经常一天下来一个游客也没接到。冬天北京的户外极冷,等待游客的老胡穿着厚厚的棉衣,要么找个避风胡同跟同行闲聊,要么坐在车上盖上毯子保暖。偶尔有些积极的车夫会主动站在路边招揽顾客,大部分都在闲聊或发呆。

一辆人力三轮车最多可同时载两名游客,价钱由司机和游客商量。拉上游客后,老胡要骑车从前海西街出发,经前海北沿、后海北沿、后海南沿等绕着后海转个圈,中间经过楠书房、恭王府以及多位名人故居等景区。老胡边骑车边给游客做导游,景区名称、人文典故、历史风貌样样俱全。

整个线路走下来大概要一个小时,期间如果游客要下车游览,老胡需要在车上耐心等待或者下车帮游客照相。一圈回来,老胡把车停到队伍末尾,按照疫情管理办法给车辆消毒、清洁,然后继续等待新的游客,直到四点多下班。

08年生意最好,今年生意最差

今年52岁的老胡1992年从河南来到北京打工,是北京最早的快递员之一,那时候他的工作是用平板车给饭店运送啤酒。“那时候燕京啤酒还不这么流行,拉的啤酒都是双合盛和北京白牌,现在你们年轻人都不知道了。”

到了2000年左右,啤酒生意越来越差,老胡经朋友介绍转行在什刹海做了黑导游,带游客游览老北京景区。再后来03年买辆三轮车,干起“骆驼祥子”的生意,一干就是十七年。

最开始几年,老胡和其他后海三轮车夫一样都是单打独斗的个体户,自己的车、自己安排线路、自己谈价格。直到2008年奥运会之前,后海所有人力三轮车开始统一管理,根据不同的公司统一安排服装、车辆、顶棚等。公司有统一的包装、统一的线路、严格的管理,每名司机考试合格才能上岗。老胡从散兵游勇变成正规军,开始了他十七年车夫生涯最忙碌的时间。

奥运会期间,北京吸引国内外大量游客,后海边更是人山人海。那时候老胡几乎没有一点休息时间,带着游客一圈游览结束,回来下一波游客已经在等着了。为了减少游客排队,老胡公司把游览线路改成了大圈和小圈两种,大部分游客都是不到半小时转个小圈就结束。“那时候就是体验个意思就行了,后面还有那么多游客在排着队,没时间给你深度游。”当时老胡刚刚四十岁身体还好,两个孩子还在读初中花费不高,老胡和老婆都在北京打工,趁着那几年攒下了一点家当。

奥运会结束后,游客生意回归正常,一天接待五六批游客成为常态。按照和公司的分成标准,老胡旺季每月能拿到四五千的收入,淡季两三千。几个孩子陆续上高中、读大学,支出越来越多。最多的时候,老胡每个月要分别给读大学的儿子和女儿2000生活费,每月几乎都是入不敷出。

“孩子读大学花的多,也想让他们能有钱吃点好的、买件衣服。后来老婆回老家,我换租一套小平房,省点是点。”靠着这份工作,老胡把两个孩子供到大学毕业。

今年赶上疫情景区封闭,一直到十月份人力三轮车游览才重新开张。“失业”的八个月里,老胡送过快递、外卖、当过保安,什么挣钱干什么,直到如今重新开业。

虽然快递外卖收入明显高于骑车,但老胡还是回来继续干他的老营生。“送外卖压力太大,年纪大了撑不住,爬楼也爬不动,还是蹬车舒服点。”

老北京少了,多是讨生活的外地人

在很多人印象里,老北京胡同游的人力车夫都是地道的老北京,很多媒体也报道过“后海八爷”这种小有名气的老北京车夫。但实际上,后海人力三轮车夫中地道的北京人已经非常少,大部分都是像老胡一样来北京打工的外地人。当然,在北京生活了近三十年的老胡也学了一口京韵京腔,足以在游客面前以假乱真。

在媒体报道里,“后海八爷”之类的老北京车夫不仅是为了生计,更是北京胡同文化的传播者。他们自发地翻阅书籍、资料,查找跟后海相关的文化、掌故,然后再把讲解词演变成自己的语言,用京腔京韵绘声绘色地讲给游客们。甚至前几年还有海归女硕士来做“小八爷”,成了当时后海一道特别的风景。

老胡说,最早确实有不少老北京做这项工作,后来随着最早一批人逐渐退出,越来越多来打工的外地人接手了这个活。老胡没什么传播胡同文化的觉悟,他单纯地把这份工作当成一份养家糊口的营生。

“干了这么多年,对这个工作也算有感情了。这工作没什么前景,但对我们这种没有什么学历技术的人来说也是个稳定的养家途径。现在都是公司规范化管理,要求越来越严格,话术考试、线路服装要求、不准逆行、上坡下车推行等,我觉得是个好事,能让这个生意持续下去。”

老胡说,他打算再干七八年到60岁退休。

你在北京坐过人力黄包车么?

热文导读




球分享

球点赞

球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