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SS直聘

其他

林黛玉做不了空降高管

作者丨贾嘉编辑丨白话日报排版丨vv
3月8日 上午 9:07
其他

放弃50万年薪,我重考大学去“隐居”

,下一年公司业绩虽说可能差一点,但它还是正常盈利的,但它就给你涨个5%,就是那种没达到你预期,你可以理解吗?它可以有差异,比如涨个15%、10%
3月5日 上午 9:06
其他

摸鱼高手,混在系统里

作者丨贾嘉编辑丨白话日报排版丨vv作为一本生活流的小说,《红楼梦》最擅长的事,就是运用侯孝贤式的长镜头,画出有钱人空虚无聊的日常。比如有个极美的画面,发生在菊花诗社的螃蟹宴后:黛玉不大吃酒,又不吃螃蟹,自命人掇了一个绣墩,倚栏坐着,拿着钓杆钓鱼。宝钗手里拿着一枝桂花,玩了一回,俯在窗槛上,掐了桂蕊,扔在水面,引的那游鱼洑上来唼喋。湘云出一回神,又让一回袭人等,又招呼山坡下的众人只管放量吃。探春和李纨、惜春正立在垂柳阴中看鸥鹭。迎春却独在花阴下,拿着个针儿穿茉莉花。宝玉又看了一回黛玉钓鱼,一回又俯在宝钗傍边说笑两句,一回又看袭人等吃螃蟹,自己也陪他喝两口酒,袭人又剥一壳肉给他吃。黛玉放下钓杆,走至座间,拿起那乌梅银花自斟壶来,拣了一个小小的海棠冻石蕉叶杯。丫头看见,知他要饮酒,忙着走上来斟。黛玉道:你们只管吃去,让我自己斟才有趣儿。是不是很想成为这幅画中的一员?天真了。普通的打工人在这里:山坡桂树底下铺下两条花毯,命支应的婆子并小丫头等也都坐了,只管随意吃喝,等使唤再来。大观园是少爷小姐们的诗意栖居,也是底层打工人们的摸鱼圣地。我见过最牛的摸鱼理由,来由怡红院的大丫鬟,公认优秀员工的麝月姑娘。袭人请假回家看望母亲,宝玉晚间近身使唤的丫头变成了晴雯和麝月。三更时分,宝玉睡迷糊中想喝水,忘了换班这事,还叫袭人的名字。晴雯听到叫声,发现麝月没搭理,吐槽说:连我都醒了,他守在旁边还不知道,真是挺死尸呢!麝月翻身打个哈欠:他叫袭人,与我什么相干?今天的外卖小哥是困在系统里的,昔年的摸鱼达人是混在系统里的。01
3月1日 上午 9:07
其他

如果每天有漫画看,这个班我也愿意上

2012到2014年我在纽约读研究生的时候,喜欢上了当地的一本杂志《纽约客》,尤其爱看里面的单幅幽默漫画。刚开始我以为这些漫画是对文章的图解,但其实它们是独立存在的,用一幅图加一句话(常常没有话)表达一个幽默的含义。漫画的作者是纽约的插画师、漫画师们。漫画看久了,便有了创作的欲望,再加上我平时有把幽默的灵感记录下来的习惯,所以2020年3月4日,便有了本人和公司漫画师的第一次合作。至今我们一共创作了96幅幽默漫画,在BOSS直聘微信公众号《我对你有问题》和《人才精》栏目文章结尾作为彩蛋发布。今天,我们从中精选了24幅漫画做成一个集锦,祝BOSS直聘的各位好朋友龙年快乐,每天开心!#01打工人的社会和家庭生活#02打工人的宠物#03须臾不可离的手机#04人工智能#05回顾一起抗疫的日子#06打工人的个人生活作者丨庞晔漫画丨晶晶&Demon&张晨&猫春&大橙哥排版
2月28日 上午 9:06
其他

复工一周了,只有我还惦记着春节回家发生的那些吗?

整理丨轻舟编辑丨闻与排版丨vv
2月26日 上午 9:07
其他

40岁前离开大厂,我做农民也能年入百万

作者丨贾嘉编辑丨闻与排版丨vv
2月22日 上午 9:06
其他

杨小虫造车记

策划丨闻与作者丨陶梦琪编辑丨闻与设计丨罗国前排版&运营支持丨vv2022年夏天,我的朋友凯西在社交平台上发了一篇帖子,讲的是她老公杨小虫那个“不太务实”的爱好——做一辆可以载人的蒸汽小火车。火车终于快要完工了,她称此为“奇迹”。几年前,我偶然听凯西说起过小虫在做一台小火车,我原本以为那只是类似乐高的拼搭玩具。这时,我才发现他做的其实是一台需要跑在铁轨上、可以载人的“真”火车。这个读了六年材料学,原本想做“大事情”的博士,在偶然遇到蒸汽小火车后,像被神摸过了脑袋,此后彻底迷上了它。小火车在2023年初春终于成功跑了起来。火车轨距15英寸,仅次于轨距30英寸的工业设备级别。实现这种规格的,目前在国内个人玩家中,没有几人。此时距离最初冒出造火车的想法已经过去了七年。这七年里,为了自学小火车制造,杨小虫从国外买回专业期刊,每本约2厘米薄的册子和各类机车著作,摞起来有近一米高;费尽心思自制模具,然后找工厂铸造零件;把淘到的二手车床、铣床、数控机床统统搬进家里,家里被他堆成了小型工厂……凯西很长时间里并不理解杨小虫的“爱好”,也没有当真。火车,还蒸汽的,一个听起来就很复杂、是“国家制造”的东西,真能做出来吗?就算做出来了,你要干嘛?但当她看见第一张小火车的实物照片、第一个动起来的视频后,自己“一下子被打动了,突然意识到人有一个爱好真好”。她开始羡慕他了。我也是。我很喜欢凯西对杨小虫和小火车的一段评价:“每个人就好像是一艘船,大海上要来风暴,是无法拒绝和抵抗不了的,我们随时处在风暴之中来回飘摇,但大家试图找到一根或者多根绳子,可以抛到岸上让船身稳定。有些人的绳子是工作,有些人是家庭、孩子;有的人可能有多条细细的绳子,有的人虽然只有一根,但他把这跟绳子编织得越来越粗。”杨小虫就是那个虽然只有一根绳子,但正在把它“编织得越来越粗”的人。#1
2月2日 上午 9:07
其他

一个00后中专女孩决定离开小镇

互动话题每个人也许都有一段关于“出走”的故事,一次叛逆、一回追梦、一场旅行……在评论区写下你的“出走”故事吧!如果你的留言被本文作者选中,你将收到一份由作者精心准备的「神秘礼物」。#1
1月31日 上午 9:06
其他

周末游乐场:一个以上班为“副业”的人

策划丨闻与作者丨轻舟编辑丨闻与设计丨罗国前排版&运营支持丨vv我的朋友子涵堪称“活动之神”,大家都说他“主业是活动,副业才是上班”。因为他参加的各类活动实在太多了,保守估计一年也有两百场。他的“副业”是在一家进出口贸易企业上班。“主业”嘛,以2024年的第一个周六为例,大致是这样的——上午九点半,到北京东城区一家咖啡馆参加他自己组织的哲学读书会,共读以赛亚·伯林的《浪漫主义的根源》;下午两点半,到北四环附近参加某协会组织的读书沙龙,共读费尔南·布罗代尔的《十五至十八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第三卷;晚上六点,再到西城区的一家书店,教别人玩一款以女性主义为主题的卡牌桌游;晚上八点,在公交上“打卡”线上哲学课,共学陈嘉映的《科学·哲学·常识》。这些活动被他称作“精神食粮”。吃多了“精神食粮”的子涵从内到外透露着松弛,35岁的他,看上去像二十多岁。不过“精神食粮”过于丰富的“后果”是,他经常“吃撑”,到了周日晚上,从精神到身体,经常会有一种高度投入之后的虚脱感。但他很享受这种状态。这些活动对他而言不只是活动,它们可以让他对工作祛魅,不再指望工作满足意义层面的需求;它们让他可以放下具体而功利的目标,更即兴地活着。子涵说他想要一个属于自己的游乐场——在这个游乐场里,人与人的关系不再像日常生活中的那么“板”,彼此亲密却也松散;大家一起玩“过家家”的游戏,沉浸其中,自由且愉悦。我问子涵,他会一直过这样的生活吗?他说会的,即便将来有了孩子,也会将这种生活继续下去,区别无非是一边学习如何做父亲,一边带着孩子一起玩。我起初对他走上结婚生子的传统道路很是意外,这与他的自由形象反差太大了。但仔细想想,他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有价值的范本,那就是如何在现实的“框架”之中接近我们所珍视的自由。以下是子涵所讲述的“生活策略”——#1
1月30日 上午 9:06
其他

月入几万,假期半年,这份工作让我走遍世界

作者丨贾嘉编辑丨闻与排版丨vv等过完2024年的春节,蚂蚁又得出海了。作为一个有着20多年海龄的船员,蚂蚁已经习惯了工作半年再休息半年的人生节奏。如果从进入上海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开始算起,他与大海结缘整整三十年。1994年,一个没考上大学的农村孩子,改变命运的办法并不多。那年大学录取率只有36%,1999年扩招之后才超过50%。复读失败之后,一家位于上海的海事职校来招生,他报了名,进入轮机工程专业,学习机械维护,另外还要学英语,学急救,学一些国际法律法规。毕业了,就直接上船实习,雇主都是中国大陆之外的国家或地区,工资按美元结算,“给国家赚外汇了”。一年年做下来,从1997年的每月120美元,做到了现在每月有较大提升,职位也从一名普普通通的实习生升到了轮机长,目前已任职轮机长13年。不过,年薪不能乘12,只有上船才有薪水。一次船靠码头,跟儿子视频聊天,儿子说:“爸爸,你那么长时间还不回来,我有时候都把你忘记了!”他不知道怎么回答,只能在游记里写:“如果我在家里有份稳定的工作,收入还可以,我为啥要抛弃一切来到海上……亲人不在了都没办法看最后一眼……”航海游记,是蚂蚁工作之余的精神寄托。从2017年开始,他已经坚持更新了7年,250多篇推送,60多万字。这60万字里,99%的故事,都关于行走与眼界。这是“蚂蚁上路”的故事:全世界打卡我省了100万图:莫桑比克首都马普托我最北到过芬兰首都赫尔辛基,最南到过麦哲伦海峡。还没打卡的地区,就差南极洲了。远洋航线的各种枢纽地区不用说,苏伊士运河和巴拿马运河都是常去的,马六甲海峡、直布罗陀海峡、麦哲伦海峡、好望角、比斯开湾,还有各国的重要港口城市基本都去过。
1月26日 上午 9:07
其他

这种大厂职位就别等了

作者丨贾嘉编辑丨白话日报排版丨vv你在找工作,简历投过去,最难以接受的结果是哪一个?被光速回复不合适?已读不回?收了简历却没给面试机会?还是面试好几轮明明聊得很好,最后却没拿到offer?薛宝钗:我最懂什么叫聊得很好就是没有offer。林黛玉:我最懂什么叫已读不回,都欺负我没内推。史湘云:A公司说我可以来面试,B公司直接发了offer,当然是选B了。在《红楼梦》里,史湘云突然订下亲事的情节,初看特别突然,而且也没有推动什么情节发展,更没有引出新人物。甚至作者恐怕连把她嫁给谁都还没想好,所以她的夫婿在正文里从不曾拥有姓名。什么卫若兰之类,都是推理家搞出来的。但是细读前后文,这件事一点都不突然。比钗黛年纪都小的史湘云,突然抢先定下了终身大事,背后是四大家族之一的史家潜台词表态:不陪跑,不做备胎。
1月19日 上午 9:05
其他

与死亡打交道的人

策划丨有肉作者丨有肉编辑丨闻与排版丨vv这是寻访那些“积极向下”的职业系列专题。在这里,我们想访问一系列从事着“积极向下”职业的人,请他们分享自己的工作日常及与工作有关的种种经历与思考。这是一些工作本身蒙上了“向下”色彩的人。慢节奏的,沉稳的,安静的,有时甚至是丧气的……他们身处热闹之外,也远离了疲于奔命的竞争性的生活。这使得他们有更多精力投注在“真正要紧的事物(what
1月17日 上午 9:08
其他

成为“读研废物”之前

作者丨陶梦琪编辑丨闻与排版丨vv罗婷婷完全没想到那条题为《读研废物》的视频会火。视频是2023年11月19日发布的,不到24小时播放量104.8万,在微博热搜第四停留了3.6个小时,湘潭同城热搜第一。在这条视频发布前,罗婷婷刚刚考研“上岸”,就读于湘潭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她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女孩,抖音账号也很“普通”——566个粉丝之中,朋友占多数,个人简介是还在念书的学生们经常会写的那种(“永不回首往事”)。她在网上看到自己的专科母校——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有学生实名举报学校助学金分配不公,于是想“玩”一下,便模仿举报视频的开头拍了一条
1月15日 上午 9:06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不响:《繁花》世界里的打工人最高境界

作者丨贾嘉编辑丨白话日报排版丨vv收盘评分8.2,《繁花》的改编高光收尾。虽然原著中五十年的沉重历史包袱被轻轻卸掉,取而代之的是一段摸着石头过河的商业传奇,但成功是可以预料的。原著《红楼梦》式的群像架构,上海特有的时代记忆点,甚至适时搭配的怀旧音乐,都成了触发共情的爆款密码。在流量之外,这部剧还实现了一个重要突破——满足了华语世界对新·上海滩的想像。浪奔,浪流,万里滔滔江水永不休。经此一役,胡歌的宝总,多半能接棒周润发的许文强,成为上海滩这三个字的虚构世界代言人。上海或成最大赢家。这座城市真的需要新的icon。坊间八卦里所谓的宝总原型也不可当真。许文强们的乱世上海滩,是殖民时代的龙蛇割据,是底层江湖的刀刀见血,是家国飘零的壮志难酬;而宝总们的上海滩,是开放时代的草根雄起,是资本市场的杀人不见血,但又是时代转型背景下的火中取栗。在现实中,理想主义者许文强和情义至上的宝总都不可能走上名利的巅峰,但在虚构世界里他们可以,因为人们希望这样的人可以。所以,商战、股疯、外贸只是外壳,内核还是王家卫式精华内敛的儿女深情,足以让每一种组合的CP粉都嗑生嗑死,让每一个情感大号蹭流量蹭到破皮。不过作为一个职场号,在以上狗头保命求生欲爆棚的彩虹P之外,必须得多嘴补一句:老法师不懂爱,好编剧不懂上班。#1
1月11日 上午 9:06
其他

一个职场“卷王”,决定去大棚里种番茄

作者丨迟文编辑丨闻与排版丨vv#0气温还没降到零下的那天,我在北京郊区见到了王子鹏。他的周到,或者说职场气质令我印象深刻。当时他正在送几个镇领导离开。顶着刚刚理过的平头,他站在门口冲着驶出去的汽车一个劲地微笑着挥手,直到它消失在路的尽头。王子鹏告诉我,我们站的这里是古代南方人进京参加殿试的休整地,后被一个高中的秀才取名“青云店”(
1月8日 上午 9:06
其他

“大厂女工”与她的保洁员母亲

作者丨林丁编辑丨闻与排版丨vv前记者、现在是“大厂女工”的张小满用疫情三年的时间记录了自己和母亲春香一起在深圳生活的时光,其成果是最近出版的新书《我的母亲做保洁》。张小满早早离家求学,一路进入大城市工作,而春香一直在各地打工。在独立生活十几年后,母女俩在深圳相聚,重新住在一个屋檐下。张小满成为了在办公楼的格子间里的白领,而春香流转在商场和写字楼中,做一名保洁员。在进入彼此生活和工作场所的过程中,母女之间充斥着争吵、不理解,但最终,她们“看见”了彼此,以及对方身后的人群。这不是落入窠臼的宏大叙事。最终落到两个个体身上,它是有关母女俩在都市和异乡“协作”的故事。春香重新习得了阅读和写作,小满则借由母亲的带领,得以窥见更大的世界。春香用她极强的生命力,以及未被城市规训的野兽般的嗅觉,迅速串联起一套属于自己的城市认知,带领张小满进入了一个和“附近”息息相关的深圳。在劳动、练习和创造中,母女关系得以生长出新的样子。重新理解彼此,理解彼此的生命经验。访谈的过程中,春香就坐在小满旁边,她会兴奋地插嘴,小满会问:“妈妈,你最喜欢深圳的什么?”她们的合作还在继续下去。以下是“大厂女工”张小满所讲述的母亲,保洁员春香的故事。#
2023年12月28日
其他

要做女主厨:当一个985毕业生“不切实际”地追求童年梦想

作者丨轻舟编辑丨贾嘉、闻与排版丨vv90后女生雪糕听到过梦想融化的声音,不止一次。三年前,她坐在巴黎的塞纳河边,计划如何一步步成为米其林星级主厨。那时,她刚从最有名的法餐学校毕业,在一家米其林餐厅实习。作为一名985大学的毕业生,雪糕为了自己的主厨梦,放弃了很多人生选项。高中时,她就想退学去厨师学校,被父母劝住了。2018年毕业前后,她试着做过很多工作:旅游策划、新媒体、财务,也想过读研,都没坚持下来。她越来越意识到,只有美食才是自己的兴趣点和真爱。童年的时候,她就想象过,长大后自己开一家“亮着暖黄色的灯光的面包店”;大学的时候学习摄影,拍的照片80%都是美食;做新媒体时关注的话题也永远是美食……她给父母写了一份40页的PPT提案,字数上万,在家族会议上争取,终于说动了父母,替自己争取到了去法国学厨艺的学费。那还是新冠疫情前的2019年,学校属于“厨师界的哈佛”,足以让她对未来十年的前景充满信心。可是,命运的玩笑开得有点大。就在她觉得可以初试啼声的时候,一份写着“麸质过敏”的医疗诊断书,给她的职业生涯划上了一个沉重的问号。她不死心还想扑腾,另一份诊断书来了,让这个问号几乎变成了句号:脚踝筋膜炎。谁会雇佣一个不能试菜还不能久站的主厨?可能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童年梦想,但真正去追求它的并不多,雪糕是少数迈出这一步的人。以下是雪糕在这个过程中所经历的——#
2023年12月21日
其他

“不消费”如何通往自由之路:一个“佛系”博主的三年

作者丨陶梦琪编辑丨闻与排版丨vv一乔是一个生活在石家庄的普通女孩,也是一个在全网有超80万粉丝的博主。很多人认识她,是从她的“断舍离”,以及“空无一物”的家开始的。粉丝们喜欢她的“家”,喜欢这个水泥色地砖,屋里仅有6件家具、5件家电、1只猫、1个人的家。“断舍离”后来发展为“不消费主义”生活实践。但这最初并不是一个深思熟虑的、多么严肃的实践。它们近乎一场游戏。2020年11月,这个原本喜欢购物,喜欢挣钱,喜欢做“人上人”的90年出生的女孩,抱着“好玩”的心态开始挑战“不消费主义”。起初,她并不真正理解什么是“断舍离”、“不消费主义”,她只是从他人那里听到这两个概念,就迅速被吸引住了。她也没打算为这场试验做长久的规划,所做的只是尽量不花钱、少花钱。也许等她玩够了,试验也就结束了。但后来,这场试验再也没有停下来。不光如此,它成了敲醒梦境的粉笔头。以前,她确信大多人推崇的那条路——那条要求学习、工作、房子、婚姻都要不断“向上”,直至挤进一个叫做上层社会的路就是她想要的。因为这次称得上偶然的“不花钱”尝试,她好像突然听见了“自己”的声音,这个声音让她决心脱离过去的轨道。她再也不愿意去过别人让她去过的生活了。作家赫尔曼·黑塞说,觉醒的人们唯一的责任就是找到自我,成为自我,自己摸索前行的路——一乔被“敲醒”之后所做的种种,概括起来就是这句话。2018年,在石家庄房价最高点,一乔在不算繁华地段的市中心花130万买了套88平米的两室一厅。她打掉所有非承重墙,将这里变成了她想要的大开间。因为这套房,她现在每月要还3000多元房贷。一乔说,以她现在的心智,她不会买房子,让自己背上房贷。但她也不后悔,因为她的“故事”恰恰是从买房开始的。“断舍离”的想法是在搬新家的过程中产生的,她成为博主也是从拍自己在新家的“断舍离”开始的。然后她又从粉丝那里接触了“不消费主义”的概念……如果没有买房这个偶然的契机,也许到现在她还是那个一心“搞钱”、别无他求的女孩。一乔的故事既戏剧化又很“平淡”。戏剧化的地方在于,因为偶然接触的“断舍离”和“不消费主义”,她几乎像变了一个人,这种戏剧性的转变颇有些像她喜欢的《月亮与六便士》里,突然着了艺术的魔,然后毅然决然抛弃证券经纪人的中产生活、到岛上专心画画的主人公。“平淡”之处在于,一乔的变化更多地是内在的,除了辞职和践行“不消费主义”,她没有彻底抛弃什么。她没有归隐,还做着博主,日常更新着微信公号;连“不消费主义”,也不是以极致方式践行的那种。她所找到的喜欢做的事,甚至听上去也平平无奇。她发现自己太爱看书了。以前她并不是一个爱看书的人,现在她每天过着看书、“码字”的简单生活。她时常会感觉这样的生活太不真实了,“怎么这么自由”——每天不用上班,可以看一整天的书,“想读什么书就读什么书,想去哪里就去哪里”。2022年1月30日裸辞后,一乔的收入主要来自自媒体广告,但并不稳定。她是一个“不想要学习拍摄、剪辑,精进技术”、“不想被商业化、不喜欢互动”、“不在乎播放量,或者是否被喜欢”的“佛系”博主。为了减轻压力,今年十一她把自己的房子改成了一间只接待女性的青旅,每晚68元。一个多月后,“双十一”的前一晚,前来采访一乔的我住进了她的青旅。改成青旅后,一乔本人不住这里,青旅的一切都很“自助”,锁是电子密码锁,床上3件套在衣柜里,自取自铺,临走前需要放进洗衣机清洗晾上,一般下一位房客会帮忙收。我入住前,青旅住着一个女生,她刚辞掉体制内的工作,从内蒙赤峰到这里散心。这里很多这样的房客。一乔似乎创造了一个磁场,吸引着一些类似的人前来。有个会计姐姐,已经到了退休的年纪,想辞职,公司不让走,家里人也觉得她挣得挺多,想让她继续干。这个姐姐趁着十一放假住进来,待了7天,回去就果断离职。一个做销售的女孩,也是想离职,下不了决心,来这里和同屋的朋友一聊,回去立马辞职。还有一个57岁的姐姐,在澳洲陪读很多年,全球徒步是她准备送给自己的60岁生日礼物,到这里“先适应一下住青旅”。她们都不是来旅游的,“就是来这待着”。甚至,她们也不是来寻找自己的答案的,她们自己知道答案——到这里是来确定自己答案的。“因为在这儿,没有一个人会劝你,不要怎样,大家都会说你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一乔这么向我总结。#1在没想明白自己要过什么样的生活,成为怎样的人时,我选择现成的答案——先做个大家眼中优秀的人。我过了别人想让我过的人生。大四,我在一家刚成立不久的旅游网站实习,当时需要到怀柔、密云、房山跑业务,坐公交车太慢了,为了拿到业绩第一赚更多奖金,证明自己优秀,我把家里的车开到北京,在郊区一住一周。毕业后北漂2年,我下班还会干副业。早上5点到天意批发袜子、耳环、杨幂同款千鸟格披肩。进价十几二十,晚上在草房地铁站附近能卖到一百七八。我还开黑车,从草房和通州拉人回燕郊,再从燕郊拉回北京。大学我从石家庄考到北京,商务英语专业,校区在燕郊。老师让看的参考书我基本没看,心思全在“搞钱”上。初中在国际学校念书,我第一次发现穿什么、用什么和身份有某种微妙的联系。就像我穿的鞋是派勒斯,比双星贵一点,但级别还没到安踏、李宁、耐克。周末同学的父母开小汽车接,我妈骑电动车,东西多的时候,有点丢人。为什么我们家连个车都没有?我开始有点自卑。多挣钱,是摆脱自卑的其中一条路。大二,我在自助餐厅兼职做服务员;大三考导游证,在北京带团一天可以挣200块底薪加提成。后来我又考了英文导游证,一个周末就能挣1000多块。寒暑假我想继续挣,加上本身不恋家,我就留在北京继续带团。因为钱太好挣,逛街看见喜欢的包,同款我会买三种不同颜色。舍友已经习惯我每天的固定动作——从上铺下来,蹲在地上拉出两个超大的行李箱,挑选当天要穿的衣服。有时,我一天换两套,耳钉换三副,树脂的、毛线的、水晶的。我还跟学校超市老板谈了一小块地,用来摆摊卖首饰,也去女生宿舍扫楼推销,后来还去学校附近的步行街卖货。到了周末,我坐一小时公交到北京天意或大红门批发小饰品,拿回学校卖,钱又来了。我劝班里一个省吃俭用的同学:“你这样不行,要想挣钱,就要先学会花钱”,我对此深信不疑。北漂两年后,我回了石家庄。回石家庄是因为当时的男友跟我闹分手,我难受得没办法再工作。剩余的房租、押金都没要,辞掉北京的工作,拉着行李就回老家了。离开北京那份工作也不可惜,小公司发展有限,而且当时我已经投了某大厂的简历,面试很顺利。拿到offer后,我负责整个河北省的景区业务,有种广阔天地大有可为的感觉。虽然我入职时,公司在石家庄还没有办事处,有半年的时间我都是在家办公,但那时候我天天开车出去谈合作,加班熬夜自己“卷”自己,干得特别开心。开心的点在于,可以带着大公司的背书接触领导级别的人。一旦合作谈下来也很有成就感。包括公司给我的title,“区域经理”,挺好听的。相较于北京,老家物价低,我更是想买就买,想玩就玩。成堆的衣服、鞋子、包包被我称之为“生活”。花2万多学瑜伽,去菲律宾花1万多考潜水证,旅行去日本、泰国、土耳其,民宿、酒店3000多一晚也住过。各种健身卡、蛋糕卡、美容卡、餐厅储蓄卡塞满钱包也是“生活”。我需要让别人觉得我有能力,会挣钱,很有钱,总之,过得很好。喜欢就买,这是我妈告诉我的。她说,如果看到喜欢的不买,下次不一定还能买到。所以我遇到喜欢的东西,比方说,想拥有的心情有60%,问下客服或者老板有没有自己穿的尺码、颜色,如果有,想要程度不上升或者上升一点,如果没有的话,想要拥有的程度直接爆到100%。我还会想各种办法搜相似店铺,问其他连锁店有没有货,一定要买到为止。等真买到了,穿几天,新鲜劲过去就再等待下一个心动物品出现,周而复始。但“钱”的包装,真的让我变强大了吗?我自己知道并没有。开会发言时,我要提前练习演讲稿,在台上强压可能会颤抖的声音;拜访合作伙伴的领导层,与对方交流,严重时会全神贯注到全程眉头紧锁。假笑、迎合、主动找话题,害怕尴尬和冷场……这些种种,都是对自己的不自信,是对外界有所求、有所期待导致的。我之前的朋友圈95%以上是工作相关内容。基本上是去出差的地方、洽谈的项目、谈下来的项目、做的活动,很明显是让朋友、客户、同事、领导还有自己知道:看,我是一个多么认真负责、积极进取、能力优秀的好“打工人”。和生活相关的很少,偶尔参加个马拉松、做个瑜伽,也是很难得的事,好像发这些也是为了证明自己除了在工作上,在其他方面也很不错,从而获取客户、同事更深度的喜爱和信任。嗯,好势利的自己。我曾经很想挤进上层社会。但是我爸妈都是上班的,家里也没有当领导、做大生意的亲戚,没办法取经,所有都得靠自己打拼、摸索。为了多些所谓的人脉资源,我加入过一个自驾车俱乐部,周末给发起人当司机,跟车队一起出去玩。我还把石家庄所有酒吧都跑了一遍,爱去酒吧的人都爱玩,我想这或许对工作有帮助。我也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酒量,饭局上不管对领导还是客户都会主动敬酒、劝酒。我觉得我就该这么做。也有很多场合不想喝酒,但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我可以接受让自己喝酒。举起酒杯的那刻就开始后悔,可已经晚了。每次喝到自己身体难受,头疼,呕吐,严重的时候吐过胆汁,点滴打了三天才好。也不悔改,下次还会继续喝。脑袋里有两个自己打架,往往是更迎合社会的那一方获胜。现在回想,之前的自己,那份“虚荣”、“世俗”到底是什么时候,悄无声息地钻进我的身体的?然后突然意识到,之前在工作状态时,因为“社会身份”,对那些比自己年长的人,也是一副高高在上的甲方态度。自己居然还会因此觉得被“重视”。在接触人的时候,我会在意对方的头衔、背景、资源;生活中,也会通过观察对方的家庭背景、学历、服饰品牌、开的车、请客的档次去判断人。就连对另一半,我也希望找一个家庭和自身条件都好,有一定社会资源或人生阅历可以为我所用或者为我个人发展铺路的人。#2“断舍离”的契机是我搬到新家。我不是去找搬家公司,然后把东西全部都整理好,直接搬过来,我是从我爸妈家去慢慢挑选,我到底哪些要拿过来,哪些不能拿过来。在搬的过程中,我就觉得我的东西太多了。当时有一个很强烈的对比,你是喜欢这么空的一个家,干干净净,很简单,还是把那一堆被我放了很多年的衣服、包包、鞋子全部都搬过来?在搬的过程中,我就知道自己想要的其实是那种很干净很简单的生活了。所以当时才有意识去把那些东西断掉。(当时还有一个想法是,我尽可能地少拿东西,因为我以后要买更好的。)在搬的过程中,我有去拍一些图文和视频,发在平台上面。然后粉丝说你可以尝试一下“不消费”,我才知道了“不消费”这种生活方式。我觉得很吸引我,当时没有想那么多,我只是觉得这种生活方式好像挺好玩,然后我来试一下。当时也没有说我要试几天,我就这么直接开始了。图片来自一乔桑哇b站截图起初是亢奋。想尝试不花一分钱去“蹭”别人过剩的资源。为此,我发了朋友圈,还打电话给在上海工作时的领导。我说我现在做“不消费”,今天才花了6块钱(地铁往返通勤),你们南方是不是有茶籽粉,如果没人要可以寄给我,我做洗洁精。不消费的第一周,我用3本闲置的瑜伽书、4包螺蛳粉、十几瓶RIO鸡尾酒,从朋友、邻居、同城网友手里分别换来12颗鸡蛋,大半封挂面,3根胡萝卜和2颗有点发芽的土豆。还回收了我爸退休前每天带饭用的不锈钢饭盒。倒猫砂时我用塑料袋装着,倒完后,塑料袋留着继续重复利用。我还和朋友研究如何自制洗发水,查到需要红糖、石头、皂角,没有皂角,我又开始查什么可以替代皂角。如果朋友有闲置物品,我就滑两三公里滑板去取。有同事给我带多余的葱,我就拎着葱从单位回家。还有对纸巾的思考——我家是智能马桶,硬件跟上了,我决定断掉卫生纸。有一次,从爸妈家准备出行,附近地铁没开,我又想环保+不消费,就想各种交通组合方式。在排除我爸开车送我,我自己开车、倒2趟公交车后,我选择步行50分钟+坐20分钟公交。想起以前上学的时候,走路想的都是要好好学习,挣钱,买个自己的车。现在有车了,但不想开了。绕了一圈又回来了。在亢奋期,我像个新生儿一样,关注自己喝水、吃饭、走路,观察情绪波动时自己在想什么,怎么发的脾气,哪里疼痛。每天脑袋涌进大量想法。比如,断鞋子的时候,我为什么没有断Vans和Tiger?除了外观和搭配方面,我潜意识里觉得飞跃便宜,另外两双贵。我被价格迷惑了,还觉得穿贵的更舒服。以前很多日常事情我都不会用脑子去思考它,就是一闪而过,习以为常,但是接触到“不消费主义”后,有关资源的,有关钱的,有关生活的意义的,有关活着的意义的,会想很多很多。它也让我想到了毛姆在《刀锋》里说的话,“拉里在寻找一种哲学或者一种宗教,或者说是一个生活准则,而这个能使它的头脑和心灵同时得到满足”——我在体验“不消费主义”的时候,就很有这种感触。就很有意思,之前你不知道为什么可以不花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花钱,这个事情你没有意识、没有觉知,然后你就一直按照常规的大众的生活方式去进行。为什么很多人卷入到“双十一”里面去?他可以不参与这个事情,但是他可能觉得他是社会的一分子,或者是给生活解压、给工作解压,他要参与到这件事情里面。有一部分人是那种占便宜的心理,就是“双十一”如果我不买我可能会亏,然后我以后再买可能会贵。但是我觉得主要的点在哪?在于他们把钱看得太重了。如果你让钱的概念消失掉,你会发现很多生活中的本质问题。后来,我好像有点“走火入魔”。我一件灰色圆领卫衣穿了两个多月没换,脏了就洗,第二天干了继续穿。但家里其它衣服一直被冷落在衣柜里。我又想它们不见天日,会不会很伤心?每次回爸妈家,我会担心我的蔬果,它们好不容易长这么大,没被吃完,没发挥自己的价值就烂掉。我甚至开始难受,觉得自己拥有的太多,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困扰。有次,我爸说他没茶叶了,我答应给他买点小青柑。起初我想,给我爸买东西,不能走“不消费主义”,这是必要消费。于是去逛了两家茶室,小青柑的价格在300到500元不等。我陷入了自己的斗争中。一种声音说,给爸爸买茶叶不能考虑钱;第二种声音说,爸爸的需求是小青柑还是在乎你是否给他花了钱?我想他首先在乎的是我是否爱他,然后在乎的是他的需求——小青柑。我在我建的易物群里发了需求:需要过剩的小青柑,如果有的话,我就低价/付邮费收了。结果当天就有3个小伙伴分别从重庆、天津、邯郸给我寄小青柑,都只收我的邮费。我也小心地问了是否真的是过剩资源,不然不安心。后来我把茶叶给我爸的时候,说这是我“乞讨”来的,他的第一反应是:哇,这么多茶叶,一次喝一个球多浪费。他完全忽视了我怎么获取的,只关注他的茶叶。所以,如果我怕爸爸以为我舍不得给他花钱,怕他不理解我这种行为,怕我这种行为是不爱他的表现,选择直接去买,可能就把自己限制成了“套中人”——我在假设爸爸的想法,用这种假设限制自己。当然,也有人质疑,这样“蹭”,不花自己的,花别人的是“白嫖”。我也怀疑过自己。朋友、粉丝,那些真心对我的人,他们提供的真是过剩资源吗?还是为了“支援”我而让这些资源过剩了?他们请我吃饭,是不是觉得我平时对自己太“抠”了?我这样算不算利用他们的善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我是否应该回请,而不是单方面的接受?我开始和他们进行讨论,有的是朋友请客前我直接拒绝,有的想办法回请,也有把原本计划需要消费的项目强制改成不消费。在朋友送我东西时,我得反复确认是不是过剩的。我在网上发“不消费”的视频,疯狂涨粉,反而接到广告挣到钱,我也怀疑过自己,这个行为和思想会不会矛盾?但后来,也想开了。我从一开始拍视频就只是想记录自己的生活,没想过会“火”,更谈不上靠这个赚钱。做事不该被物质影响,同样也不该被人影响。我自己明确做事的初心和目的就好。坚持不消费主义一个月后,我总共花费2884.1元,其中看牙、宽带、水电气费占2000多元,给猫买刷子花148元,蔬菜水果仅花20.5元。之前一个月1万多支出,“不消费主义”生活后,我每个月花销基本能控制在200元左右。有很多粉丝会说你这不叫“不消费”,你每天要用电,然后你有住房,你要吃东西,他说人活着就一定会消费,我只是蹭了“不消费”的流量。其实我没有一定要追求“不消费”,然后在这个字眼定义下去限制自己的生活。我只是想找到我自己“不消费主义”的生活方式而已。如果叫“不消费”有一点牵强,就叫“半消费主义”,一个名词而已。我们还是要通过这个名词去看后面的内容。实际上后面慢慢我改成低消费了,因为“不消费”确实不太现实。而且当你的所有的时间精力去放在“不消费”的时候,还挺花费时间和精力的,所以后面改成低消费,就是你只要保障你的刚需物品支出就好了。我现在不会刻意地去压制自己买东西的想法。但是我确实没有欲望,你想不到要去买东西。#3之前你不知道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想过什么样的生活,所以在大众都推崇的、觉得这条路一定不会错的路上走。但当你发现你自己喜欢什么的时候,那条别人眼里正确的、应该的路就不重要了。因为疫情期间在家办公很闲,且不再跟物欲较劲后,我魔怔一样地迷上了看书。从《月亮与六便士》
2023年12月19日
其他

不在乎钱的话,这份工作我可以干到退休

作者丨贾嘉、迟文编辑丨闻与排版丨vv提到2023年文学界的出圈议题,班宇、陈春成、王苏辛的考编事件不得不说——三位作家被武汉《芳草》杂志录用到了文学创作岗,在大众舆论层面成了段子:宇宙的尽头是考编。吴越觉得,这件事被过度误读了。“这是一种正常的人才筛选和流动……班宇和春成只是找一个交社保的地方。在这个过程里,作家既没有出卖灵魂,也没有交换利益。”作为班宇、董夏青青、郭爽、索南才让等作家在《收获》发表第一篇小说的责编,吴越知道作家成名之路有多不容易。她跟一位作家开玩笑:“你要是一年赚100万,别人骂你也就算了。”其实,虽然作家身份和编制听起来有点拧巴,但大众并非不能理解作家考编。在工作不好找的背景下,有一个体制内的稳定职位,比如文学编辑,不用过度内卷,不惧怕裁员,又有体面社会地位,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社恐i人很友好……除了收入上不去,一切都很完美,怎么看都是“神仙工作”的模板。我们找了几位文学杂志编辑聊了聊,他们最大的共识是:收入很低是最正常的——尽管这是个文学改编权动不动就能卖几十万上百万的年代,编辑并不总能分一杯羹。如果不是知名大刊编辑,年薪5位数是常态。至于体制内铁饭碗,也不是谁都能端上。哪怕是全国级的核心大刊,也不过四五个入编制的名额,有些地方性刊物早就完成了企业化改革,编辑就是普通的签合同打工人。但比起普通打工人,这一行又确实有“神仙”的地方。作家造梦,而编辑造神——作为第一线推手,制造文学改变命运的神话。吴越把自己和作家们的故事写成了非虚构文集《必须写下我们:被写作改变的人生》,在校园里分享时,有大学生直截了当地问她:我怎么才能名利双收?图注:2023年8月,北京skp,吴越在《必须写下我们》首场分享会上文学让人逆天改命的神话,虽然越来越少,却一直没有断篇。1977年,《人民文学》发表刘心武的短篇小说《班主任》,把
2023年12月18日
其他

大专毕业月入3万,你刷的土味短剧就是我写的

作者丨刘碎平编辑丨闻与排版丨vv过去半年来,顾小九(化名)赶上了小程序短剧这波风口。2023年1月,经导演朋友介绍,拥有了第一部小程序短剧剧本作品后,她就再也没有闲过。彼时,她刚带着迷茫和疲惫结束北漂,甚至没来得及过多陷入“失败者”的情绪里,转眼就成了站在风口上的人。顾小九十分清醒自己正站在风口上。过去的一个月,她几乎天天连轴转,手里同时写着三个剧本,月入3-4万,收入比刚毕业时翻了10倍。有好几次,她忙到眼前一花,担心自己猝死,但她说,“死了就死了,能让我抓住一波机遇太难了”。小程序短剧的掘金能力,让业内兴奋,让圈外眼红。据报道,短剧《无双》上线24小时充值高达5500万元,8天破亿;《闪婚后,傅先生马甲藏不住了》,单日充值额超2000万元;《哎呀,皇后娘娘来打工》,24小时内用户充值金额超过1200万元。据业内人士透露,根据充值金额的不同,编剧能拿到0.5%-2%不等的充值流水分成。相比传统长剧,小程序短剧的制作周期被压缩到极致。编剧用10天左右写完剧本,拍摄7到8天,后期剪辑再花上10天左右,前后一个月左右,花费几十万,剧集就可以推向市场,通过进行信息流投放(相当于电影宣发),被观众所知。观众则通过充值会员或付费收看,通常一部100集的小程序短剧看下来,需要花费数十元至上百元不等。如果运气好,几十万的成本,甚至能带来上千万甚至上亿的回报。正因为周期短、成本低、见效快等特点,小程序短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资方入场,小程序短剧成了热门赛道。但同时,小程序短剧因其内容低俗、题材猎奇也受到了诸多批评。德塔文《2023年上半年微短剧市场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国内共上线微短剧(即小程序短剧)481部,1~7月主流视频平台首播重点微短剧数量达297部,均已超去年全年数量。行业数据预测,2023年小程序短剧市场规模约200亿-300亿元。以下是小程序短剧编剧顾小九的自述:#1
2023年12月14日
其他

“被嫌弃”的文科生,去大厂赚钱or进体制?

研究员你好,我是北北我是明年毕业的应届文科硕士,刚经历完秋招,背景是北京某211院校,专业就是张雪峰拦着不让学的新闻传播学,当年是因为喜欢才学的,也不后悔。临近毕业,我手里有两个offer,一个是某大型平台直播电商运营岗位,另一个是传统报社采编岗,都在某一线城市。去风口行业直播电商赚容易钱,还是进有编制的报社图稳定,我不知道该如何选择。前者平台大、薪资高,属于时下的风口,除拥有体面的收入外,前景和钱景都比较可观,但有被裁员的风险;后者有编制,在不确定的时代下可以拥有一份稳定、体面的工作,缺点是薪资低,同时媒体也在走下坡路,在经历几段采编实习后,我对媒体的热爱也大不如前。值得一提的是,我属于典型的小镇做题家,家庭背景十分普通,如果选择薪资低的报社,掏空家底也只够一线城市的首付,我害怕会过得十分艰难,也无力回报父母多年的养育之恩。读书十几年,我知道跨越阶层变得越来越难,但还是希望能拥有一份体面的工作和收入。最近,我遇到了前二十几年来,从未有过的抉择时刻,站在十字路口的我,不知道向左转,还是向右转,很是困惑。研究员,您可以帮我指点迷津吗?#
2023年12月12日
其他

做奢侈品鉴定师后,朋友见我都不敢背包了

作者丨刘亚洲编辑丨闻与排版丨vv自从做奢侈品鉴定师以后,狮子的很多朋友和她见面的时候,都不再敢像以往一样背上自己的包、戴上自己的首饰了。假货商人造出来的五花八门的概念——“A货”、“超A”、“1:1”、“原单”……在狮子和她的奢侈品鉴定师同行们眼里,“都是一样的‘垃圾’”,“一眼假”。不过,这些“社交距离即可判定真假”的假货不是狮子和她的同行们日常工作中的鉴定对象,他们每天“拿着放大镜鉴定的”,是那些在二手市场和二手商家中以真品价格流通,试图在“老鸟”手里蒙混过关的奢侈品。《2023循环时尚行业趋势报告》显示,国内二手奢侈品市场规模已从2016年的58.8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222.8亿元,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或将达到384亿元。随着二手奢侈品市场的发展,奢侈品鉴定师这个小众职业的需求量也在逐渐增加——在二手奢侈品交易中,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鉴别这些高价二手商品的真伪。“行业标准不统一,从业者鱼龙混杂,入行难度又很高,但真正的鉴定人才一人难求。”关于这个新兴行业,一位从业十余年的受访者这样总结。奢侈品鉴定师的鉴定会出错吗?入行门槛有哪些?未来发展如何?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找到多位从业者,希望从他们的职业经历中得到答案。适合i人的职业狮子在一家二手奢侈品交易公司做专职鉴定师。她说,大家一听到奢侈品鉴定,都很喜欢听“狗血故事”,她也可以讲出一些像情侣来鉴定发现是假货之后打架、原配拿丈夫送小三的包鉴定却全是假货这类的故事,但实际鉴定中,礼物鉴定比例并不会太高,绝大部分还是为了买卖来做鉴定的。客户会把需要鉴定的箱包、饰品等邮寄到公司,公司雇了几个专职拆包阿姨,每天早上分拣包裹,送到不同的部门。等阿姨把东西送来,狮子一天的“流水线”工作就正式开始了,拿到箱包饰品、检测、给结果、送走,这个流程一天会重复上百次。“这是一个非常适合i人的工作,因为你日常不需要跟别人交流,可以安心做一个技术人员,盯着一个又一个箱包、饰品就行了。”同一个箱包,狮子的公司会安排三轮检测,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一旦大家的检测结果不一致,每个人的“流水线”就需要短暂中断,大家一起讨论解决。送来检测的奢侈品包前些天,一个圣罗兰的曼哈顿包送到狮子面前。她想起同事吐槽这些天突然收到了很多这款包,“一款并不火爆的包短时间突然出现大量新品送检,有可能是出了新的造假工艺,需要小心”。她发现这个包工艺非常好,几个常规检测点看不出明显问题,应该是真的,可她又总觉得哪个地方不太对劲,像是假的。狮子仔细检查发现,肩带扣和外部字体特征虽然没有问题,但刻字的工艺和常见的工艺并不一致,她以此为理由给了“假”。但是,经手这个包的另外两个鉴定师都给了真。这时,经手的三个鉴定师和其他鉴定师要聚在一起,就这个包的真假问题进行一番争论。狮子的理由是工艺不一致,而另外两个鉴定师的理由是包的字体、logo等特征都很完美,工艺不一致可能是出现新的制作工艺,不能以此判定是假货。双方都无法说服对方,只能暂时搁置鉴定意见,安排学员(公司在世界各地有很多学员)去国内和海外的专柜实地考察,看看是否存在这种陌生的制作工艺。一番考察下来,没有在任何一个国家的专柜里发现这款曼哈顿包使用过这种工艺。大家最后一致认定,包是假的。“当你每次鉴定出一个高仿的假货或者一个高仿的精品的时候,你都是会有那种心理上的成就感的。”狮子说。有客户花150万买的包被鉴定为假包虽然鉴定师们采取了很多措施避免出错,但在每天大量的鉴定中,仍然很难保证绝对准确。曾经创业开过一家奢侈品鉴定公司的张琛,对曾经的一次鉴定错误印象深刻。那是一款Prada包,五金件和正品完全一致,张琛事后怀疑可能用的是从代工厂偷出来的五金材质——而这款包的logo版本又很多,不像其他款产品那样标准化——鉴定师放松了警惕,给出了真品的鉴定意见。几天后,客户再次带着包过来,希望再次检测一下,因为他去二手店出售时被拒收了。这时,张琛感觉鉴定可能出了错,便安排更资深的鉴定师重新鉴定。重新鉴定的鉴定师发现了问题:内衬材质不对,内部logo也不对,之前的鉴定师没有仔细检查内衬就给出了错误意见。张琛最终以6000元的价格把那款假包买了下来,放在店里做警示,提醒每一个鉴定师记住这个教训。“一般公司和鉴定师都会有协议,如果鉴定出错、没有造成损失,鉴定师会被约谈、批评,如果鉴定出错并带来了损失,鉴定师要承担一定比例的损失,也可能是全部。我没有让鉴定师掏那6000块钱,只是告诉他吸取教训。”
2023年12月7日
其他

马吐兰:录综艺都是免费的,没觉得自己红了

作者丨刘碎平编辑丨贾嘉排版丨vv面对跟了自己十年的下属Paper,马吐兰说:在这张白纸上,别人给你画了很多东西,但最后我还是想说,让你做回这张白纸。她将手上那张写满字的纸翻到背面,翻过来,又是新一页。这个出自2023年最新综艺《老板不知道的我》的名场面,击中了很多人。十年,翻过来又是一张白纸。这既是她对Paper的迂回赞美(这很马吐兰),也是她自己的选择——她离职创业的新闻,曾震动广告圈。在2022年的综艺《跃上高阶职场》被更多人认识,马吐兰的身份还是BBDO中国(天联广告)首席创意官,名下有着大量在广告界至今奉为经典的作品,比如百事可乐《启动渴望》、网易新闻《有态度》、阿里巴巴《相信小的伟大》等。但这一次面对镜头时,她已经翻篇三个月,新身份是Ma’nifesto(吐兰广告)的创始人,第一个项目是星巴克的新品广告。虽然长发、黑衣、红唇的标志性精英范儿,几乎没有笑点的高冷作风,以及犀利直给的发言风格,让她有一种生人勿近的气场。但有意思的是,恰恰是这个宣称“我工作上没有个人感情”的风格,让女明星孟子义都忍不住变身迷妹说“你不用笑,我们就喜欢你冷酷”。很多人都喜欢她的那句话:“我不喜欢超过一个小时的会,没有什么东西是在一个小时内说不完的。”不绕圈子,不说废话,能抓住对方的重点,也能清楚表达自己的意思,如果评选打工人最希望跟随的老板,马吐兰竞争力不会弱。不过离职创业时,因为是裸辞,马吐兰只知道自己要创业,但她坦言并不知道结果会如何。这仅仅是一个对自己职业生涯的另一种尝试和探索,某种程度上,出于对别人和自己负责,她并不打算带走任何昔日下属。也是因为这些考虑,让她和paper同时出现在了《老板不知道的我》现场。从精英打工人变身BOSS,马吐兰要面对的和要解释的东西,变多了。#1
2023年11月28日
其他

职场人养狗“劝退指南”:喜欢狗与养狗是两回事

作者丨刘亚洲编辑丨闻与排版丨vv11月14日,成都被咬伤女童出院,这场热度持续了一个多月的“狗伤人事件”暂时告一段落。舆论场上汇聚了各方立场,我们无意在此参与论争。我们试图从一个简单的事实——越来越多的职场人成为养狗的“铲屎官”——出发,为想养狗的职场人寻找一个问题的答案——选择将一只狗带进自己的生活是一种怎样的体验?这一选择意味着什么?我们养的狗只是一只给我们带来“情绪价值”的“宠物”吗?有一句广为传播的话是这么说的——“狗的问题都是人的问题。”如果养狗人在养狗之前能思考这些问题,清楚他/她的选择所背负的一连串责任(对狗的责任以及对其他人类同胞的责任),不养狗的人能更理解一只狗对一个人来说意味着什么,“狗的问题”也许将不复存在。小岚是一个养了三只狗的女孩,她的三只狗分别名为哈鲁、哈尼、豆丁。在一个帖子里,小岚写过自己照顾生病的狗的经历,细腻而动人。顺着这个帖子,我们找到她,请她回答了我们的问题。小岚的三条狗(受访人供图)小岚总结了养狗需要具备的三个条件:经济条件、时间(你得保证早晚溜它)、责任心(生病了带它去看,然后平时给它充足的陪伴;“遛狗有些时候也会觉得挺开心挺有乐趣,但是大部分时间绝对就是一种责任了”)。她向我们讲述了我们需要理解和尊重的狗的情绪与天性,也提出了她所思考的“狗的问题”的解决之道——养狗的人负起责任,“规范养狗”,同时,“社会对动物能够更加地包容”。以下内容根据小岚的讲述整理而成。#人的责任我从小就特别喜欢小动物,但是我父母都不喜欢,他们是不允许我养任何宠物的,所以当我出来工作之后,第一件事情就是养狗。但是喜欢狗跟养狗是两回事儿。喜欢狗,你去摸一下,去撸一下,这个跟你正儿八经地去给它把屎把尿,出去遛狗,生病了看病,各种打疫苗、驱虫,完全是两回事。日常照顾它的饮食起居不算麻烦,花费也有限,无非是买点狗粮、零食,买点鸡胸肉、西兰花自制狗粮,加上偶尔心血来潮买点小玩具小衣服。但生病真的是最头疼的,比孩子生病还难受。至少孩子还会说话,告诉你他哪儿不舒服,狗就只能从神情、动作上判断。加上宠物医疗一直很混乱,费用不明确,效果也参差不齐。但养了就得对它负责,该做的事情不能少。哈鲁七个月时得了细小(编者注:狗的三种主要传染病之一,可能致命),后来又感染了犬瘟和肝炎。两次都是我正在国外出差的时候,我第一时间就买了第二天的机票回国——我去的都是像韩国日本比较近的国家,要再远的话,时间上也来不及。我是自己做生意,就只能跟客户解释,把计划往后推这样子。毕竟养了这么久,狗狗对于我来说已经是家人了。家人生病,我不可能为了工作不管不顾,像犬瘟、细小这些对狗狗来说都是致命的。细小输液中有个晚上它又拉又吐,状态很不好。当时细小是比较凶猛,如果扛不过的话可能就没了。那天他状态特别不好,就一直躲在一个角落,每次我把它抱回来,他又找一个角落躲起来。我感觉说,它是不是想找一个没有人的地方,自己就离去了。然后我就特别害怕,我就陪它一起在地上睡,然后我一直在鼓励它、摸它,我说没事,一定会好起来,我说你不能就这样子离开我,然后说了好久,陪了它一个晚上,然后第二天它就开始好转了。可能不养狗的或者不了解的,会觉得这个是你多想了,但我真的觉得,如果不这样鼓励它,很有可能是撑不过那天晚上的。细小来得快走得也快,犬瘟则是持久战。这个病最怕病毒侵入神经,一旦狗开始抽搐,生还概率就很低了,医生会建议安乐死。那段时间我人都是恍惚的,他醒着我也醒着,他睡了我也时刻看着他,怕他抽抽了或者不舒服。我当时一天睡两三个小时,精神高度紧绷,而哈鲁也很痛苦,鼻子、脚掌开裂,咳嗽喘息重,结膜炎眼睛睁不开。好多次我想要不就算了,现在这种情况对我们两个都是折磨,但想想以后没有它的日子,我完全不能接受,就只能给自己不停打气坚持。
2023年11月27日
其他

跪舔领导的职场人,应该被嘲笑吗

作者丨贾嘉编辑丨白话日报排版丨vv在《红楼梦》里,贾母讲过一个全书里难得真好笑的笑话:话说,一家子养了十个儿子,娶了十房媳妇儿。惟有第十房媳妇儿聪明伶俐、心巧嘴乖,公婆最疼。其他九个媳妇儿委屈,就到阎王庙去烧香求出路,不想没等到阎王,等来了孙行者。孙行者听了这九位诉冤,叹道:幸亏遇见我!不然你们问阎王,他也不知道原故。你们十个托生时,可巧我到阎王那里去,撒了一泡尿在地下,你那个小婶儿便吃了。你们如今要伶俐嘴乖,有的是尿,便撒泡你们吃就是了。这个笑话讲完,地球人都知道贾母在打趣王熙凤,在场妯娌们也应景地笑嘲凤姐:咱们这里头谁是吃过猴儿尿的,别装没事人儿!——一派其乐融融的气氛。每读此处,深深感叹贾母的聪明通透。她明着是嘲笑王熙凤吃了猴儿尿,实际上,也是向其他的儿孙媳妇们表态:我心里头知道你们的委屈,孝顺也不一定非在嘴上。同时,这种表态,也是对王熙凤的保护。贾母一直都知道,自己偏疼了王熙凤这些年,不知道给这个孩子招了多少仇恨。#1
2023年11月24日
其他

裸辞对口工作的大专女生,该不该为了文学梦专升本?

研究员你好我是一名2022届大专毕业的女生,在北京工作1年,今年9月初离职,10月底,在父母姐姐的劝说下,回到位于内蒙某乡村的老家。但回家找了两个多月,也没找到合适的工作。我家是普通农民,经济状况不好,没办法给我提供支持。我的专业是药品生产,毕业前曾在北京一家连锁药房实习了6个月,不过没学到什么东西。毕业之后,我正式入职的单位也是一家连锁大药房,薪资待遇其实不错,有五险,有宿舍,工作节奏是上二休一。单位还提供药学知识培训,除了专业知识,我还学了药
2023年11月17日
其他

人到四十,我从月入两千的实习律师重新开始

作者丨迟文编辑丨贾嘉排版丨vv如坊间传闻,职场不欢迎中年人,那么一个“鬼故事”就来了:35岁以上的中年人都去哪了?而“鬼故事”的主人公,中年人们则想问:“我想知道,下半生如何才能不失业?”人到中年,生命的密度前所未有之高,工作不再是全部,但工作又是“全部”的兜底。我们曾写过卖保险的中年人、出国留学的中年人,这次我们关注另一个转行的群体——跨界做律师的中年人。当年轻人大喊着要躺平时,有些中年人默默地当着卷王。他们或不想大龄失业,或不愿在不合适的岗位蹉跎时光。于是,他们一路通过法考、卷进律所,在近四十岁时拿着两千多的工资做起了实习律师。也许转行的路,就如同正义的路一样,大部分时候没有捷径,都要绕远才能抵达。#1
2023年11月16日
其他

三年都没涨工资,原是我不配吗?

研究员你好,我是小美情况是这样的,目前我入职一家制造业企业已经3年,一直未涨薪。我的诉求很简单,就是希望老板能给我涨薪。三年前,我进入现在的公司,合同签了5年,合同薪资是12000元/月。面试的时候,我明确咨询过hr,有关公司的晋升和加薪,当时对方允诺,每年都有加薪名额,薪资涨幅在10%-20%区间。公司的加薪制度与年度考核挂钩,但是这里面是存在操作空间的。第2年结束的时候,我才得知,有部门同事因为想加薪,特意找领导聊过此事,结果是他确实在年底的时候拿到了高绩效,并成功加薪。这名同事算不上平时工作能力很强的那种,甚至有点混职场,我因为这件事有点不舒服。我也确实想加薪,但一直拖到第三年,也没加上,这不年底了,想找领导聊一聊。但我个人的情况是属于不怎么努力的那种,年底考核也只是属于中等水平,再加上平时也没有跟领导很熟络,有点担心是否有足够的筹码去跟领导聊加薪的事情,但转念一想都来3年了,过完年就第4年了,一次涨薪都没有我,有点不舒服。所以想问问研究员,我这种情况能和领导谈涨薪吗?怎么谈比较合适?#
2023年11月13日
其他

没有打工人能干净地走出繁城

作者丨贾嘉编辑丨白话日报排版丨vv严重剧透,还没追剧的建议绕行。在看《繁城之下》的过程中,我一直在猜,男主角曲三更什么时候才会知道,那个杀死他父亲的人,正是他心中的神明——师父冷捕头。可是等到全剧终,这件事都没被摆上台面。曲三更的父亲叫曲天明,职业是蠹县的一名普通更夫。虽然本职工作只是打更,但是,爱岗敬业的老曲,把治安和消防都划拉进了工作范围。用曲三更母亲的话说,虽然没抓过几个贼,但火却救了好几起。但他们不知道,曲天明还无意中救过一个人的性命——大BOSS陆直。作为大富豪陆家的家僮,陆直偷窥到了冷捕头与主人包下的名妓林四娘私会,被机警的冷捕头抓获,准备带入深巷灭口,恰巧撞上了曲天明。正是热心想协助捕头抓贼的曲天明出现,才让陆直不至于被迅速干掉。好的故事,总能让人感受到命运的交织与无常。曲天明的一次无意的热心,却留下了让自己死于非命的种子。后来,在陆直一手策划的陆家灭门之夜,又一次热心跑来救火的曲天明,还没搞清楚状况,就作为投名状,死在了已与陆直同伙的冷捕头刀下。是的,在繁城之下的故事里,有一条对打工人特别不友好的隐藏线索:敬业必杀。
2023年11月10日
其他

大厂女生辞职回乡,过上了月入大几千五点下班的日子

作者丨刘亚洲编辑丨贾嘉&白话日报排版丨vv2023年6月,从北京某大厂离职返回老家后,小文过上了朝八晚五、走路上班的生活。下班后,她有着大把的时间可以消磨,于是,她报了游泳班、学着做秋梨膏、一个人去看电影。后来实在闲不住,她还找了个线上兼职。她在新公司的职位是综合人力岗,但是,作为“老板专程从北京的互联网公司挖来的互联网人才”,她发现自己还成了“小厂名流”,总被当公司对外合作时的活体招牌。起初她住在公司免费提供的园区宿舍里,后来为了提高生活质量,她自己每月花800在市中心租了房。买房计划也列入了日程,毕竟5000元一平米的房价对她来说压力不大。当然,在舒适的生活之外,她不是没有隐忧,比如工作不饱和得不到成长怎么办,身边没有消费习惯一样的玩伴怎么办,吃不到正宗的陕西擀面皮和东北锅包肉怎么办?……这些忧虑,听在大城市卷心菜们的耳朵里,恐怕会想打人。在今天的社交媒体平台上,辞职返乡的故事非常多,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像小文一样顺利融入到小城的系统里。虽然小文也因为同事甚至老板对互联网玩法的不熟悉而郁闷,但她已经学会了绝不会动辄说“我们以前如何如何”。以下是小文的自述:#1
2023年11月6日
其他

30岁退休,当全职妈妈,要付出什么代价

作者丨贾嘉编辑丨白话日报排版丨vv问:不到30岁就提前退休,是一种什么感受?一楼(匿名):谢邀。刚好认识这么一位。在公司里跟我平级,我累死累活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干得比驴多,固定月薪才5000块。人家什么项目都不管,八成时间在当全职宝妈,两成时间陪着领导家孩子吃喝玩乐,一个月能拿20000块,是我的4倍。这还不算,她还有一笔长期激励基金,每年都坐地收利息。还没完,到了发年终奖,她总能拿最高标准的那份儿。饶是这么着,她们前天搞团建,还跑到我这里来申请经费,一张嘴就是5万块。宝宝心里苦。二楼(匿名):楼上你说话亏不亏心?你虽然拿得少,但全公司的钱都归你管,员工的薪水都不能按时发,因为都被你拿去放高利贷了。亏你还出身高贵名门三代,我都替你寒碜。既然你羡慕我提前退休拿钱多,咱俩就调个个儿,这福气换给你,你要不要?三楼:两个部门领导在线battle,大家快来吃瓜。图:孙温绘
2023年11月3日
其他

辞掉211高校讲师后,我去大理开民宿

作者丨刘碎平编辑丨贾嘉排版丨vv出生于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家庭,家里前两代人都是高校老师,在一线城市有稳定的生活保障;自己读书拿到学位后,顺利进入某211大学执教,月入过万,时间自由,旱涝保收,圈层体面,两三千块的裤子说买就买。这样的人生轨迹,羡煞多少小镇做题家。但是,一个故事能被写出来,往往是因为主角选择了一般人不会选的人生项目。懒理旁人目光,放弃确定性,放弃别人眼中的镀金汤匙,毅然奔赴未知,并且在经历人生酸涩之后,还能说句不悔——这就是李想(化名)的故事。他说,自己向学校提出离职的时候,曾经轰动了整个人事部门。从广州的高校老师,到千里之外云南丽江的民宿老板,李想付出的代价并不小。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他还说服家里卖掉了广州的一套房子。但是,只花了不到5年时间,他就“成功”地亏掉了百万,还被相识十余年的“老友”欺骗。好在,命运也有别的不经意馈赠,“妻子和女儿,是我来云南最大的收获”。妻子是大理人,也在做民宿行业。现在两个人在大理一起开着两家民宿,也有利于陪伴孩子,“开民宿最不值钱的就是时间,刚好有很多时间陪孩子。”李想和女儿李想承认,现在的生活跟自己出发之前的理想,有很大差距。如果遇到想来开民宿的年轻人,他也会劝对方不要闷头做决定,怎么也要旅居一段好好考察。刚开民宿那会,他不太会聊天,经常或者把天聊死,或者会因为一些问题跟客人争论,现在他已经学会了顺应,说别人爱听的话,一聊天就能聊几个小时。以下是李想的自述:
2023年10月31日
其他

当老板更偏爱嫡系,离职还是继续熬?

研究员你好,我是东东。半年前,我来到了现在的互联网公司,岗位是某垂类运营。起初,一切似乎正常,终面的领导是我的直系leaderA,我们的背景相似,工作上也能懂彼此的点,可以理解为气质相投,这确实难得。我准备抓住机会,大干一场。这种氛围仅仅持续了2个月。一天快下班的时候,A突然在群里宣告自己不再负责本部门事务,将由B全权负责。看到消息那一刻,我非常错愕。事后得知,A被边缘化,仅负责几个小组的事务。对此,我也感到很惋惜。说回B,B很年轻,比我还小,但借着公司最近几年的极速扩张,坐上了直升机。部门合并后,他手底下管理着大几十人,而我又是刚来的新人,我们几乎没有说上什么话。同部门的人都比我来得早,有些人也与B相识。A调离后不久,一些变化已经开始发生。除了业务进行微调,人员之间又重新进行了分工,最容易拿成绩的几个项目被老人分走,这些项目就是业务红利,几乎不怎么花力气就能出成绩,而我负责的板块,没有资源加持,还要自己到处求人协调,又很难作出成绩,我常常感到无力和心累。从这件事里面,我也能感觉到,新领导B可能并不喜欢我,所以分配了脏活累活给我,辛辛苦苦干一年,到了年底,也不可能有人家绩效高,我会有点摆烂心理,心想反正干多干少都一样,就不想好好干了。但也有困惑的地方,比如,在职场上遇到偏爱嫡系的领导,自己不被重视,以及很清楚知道干多干少一个样,到年底也没多少蛋糕可分,到底应该如何做?除了离职,有没有什么好办法?#
2023年10月26日
其他

当朋友变成我领导,这班儿是没法上了

作者丨陶梦琪编辑丨贾嘉排版丨vv昨天,我们写了「姚政:快男10年后,我决定用上班去“霉运”」的故事。故事的出发点从07快男全国第11名开始,之后10年,不变现的流量像“诅咒”一样附在他身上,做专辑、再选秀、送外卖、搞直播……不论做什么,好像永远赶不上“对”的时候。直到上班“救”了他,给了他承认感。在节目《老板不知道的我·老友季》中,姚政劝7年好友,兼前同事王磊回来上班。他主动提起,自己脚筋被砸断时,因没交社保付不起医药费的事,想以此告诉王磊,有份稳定工作的重要性。但坐在对面的王磊只客气地笑笑。王磊,知名音乐制作人,摇滚乐队“坏月亮”主唱,也是Super
2023年10月20日
其他

姚政:快男10年后,我决定用上班去“霉运”

作者丨陶梦琪编辑丨贾嘉排版丨vv在《老板不知道的我·老友季》中,姚政讲述自己脚筋被砸断因没有社保交不起医药费2012年,姚政做完自己的首张专辑后,给同住一个小区的陆虎打了两次电话。第一次,他语气兴奋,邀请陆虎来家吃饺子庆祝;第二次,他语气冷静,告诉陆虎“我的脚指头好像断了”。一分钟后,陆虎狂跑到姚政家,姚政笑着问他,咱附近哪个医院相对便宜点?陆虎抱着姚政去医院,诊断结果是,三根脚筋被砸断。情况严重需要手术,费用近2万,但两人谁也拿不出。医生问,有没有医保卡?姚政懵了:“什么是医保卡?”这段十几年前有些狼狈无助的经历,姚政在《老板不知道的我·老友季》中讲了出来。#姚政脚筋断了才想起来办社保#也一度冲上热搜第一。陆虎是那期节目的观察员,他说当时自己在手术室外崩溃大哭,交钱那一刻的无能为力是他心上的一道疤,疼了很多年,而这件事也直接决定了他俩后来的职业走向。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作为2007年顶流节目《快乐男声》的全国13强,出道5年后,两个人加在一起竟然连2万块都没有。这些年,0713的每一位快男都经历了名利的迅速到来和抽离,正如知名乐评人@耳帝
2023年10月19日
其他

领导为什么这么爱开会?

研究员你好,我是一个初入职场的小白。我有一个困惑:为什么领导这么喜欢无效开会?我们公司几乎每天都要开会,每次会议时间长达2到4小时。有时上午工作3小时,下午直接开会开到下班。而且开会的效率很低,内容基本就是汇报方案进度,领导输出一通未必正确的观点,话题经常扯远。领导会让每个参会的人输出两句,他会评论每个人说的话,有时会花几个小时讲述他经手过的案例。但会议进行到最后,既没有总结性的发言,也缺乏对工作任务的分配或者对下一步方向的规划。在我看来,领导就是闲得没事干,又对进度感到焦虑,因此很想找人聊天。与此同时,他还想体验做领导的感觉。所以不管时间够不够、方案有没有进度,都要把人拉来开会。工作短短几个月,我已经熟练掌握了职场废话输出能力、开会摸鱼的技能了。谁能告诉我,到底为什么领导这么喜欢开无效会议?他们知道自己的会议很无效吗?面对无效会议,我该做些什么?不爱开会的小王#
2023年10月13日
其他

从北大卷到好莱坞,三次提名艾美奖,如今失业在家

作者丨巴浪愚编辑丨贾嘉排版丨vv2023年7月,好莱坞63年来首次爆发全行业罢工。演员、编剧与资方的矛盾日益尖锐,受罢工影响,在好莱坞做音效师的“峥神”(网名)失业了。峥神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因为热爱影视,大学毕业后,她前往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简称USC)学习影视后期制作。这是全世界最优秀的电影专业大学之一,承载着好莱坞传奇的辉煌历史。弃码从艺后,过去10年间,峥神3次提名艾美奖,提名作品分别为《窈窕淑女》(Trinkets)和《美国恐怖故事》(American
2023年10月11日
其他

女儿的镜头里,是母亲被时代抛下的一生

作者丨贾嘉编辑丨白话日报排版丨vv1994年4月24日,彭佳的爸爸在宝宝相册里写了一句话给5岁的女儿:彭佳,万万不能走你妈的路。这句话对彭佳的影响,可能比想像中更大。2013年,彭佳大学毕业一年后,她回到了家乡,进入某大型国企工作,成为一名工程师。这家国企,是她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工作过的地方。对于彭佳来说,这不是最理想的选择,但她不敢辞职,潜意识里,她不想复制李爱军的“失败”人生。李爱军只活了短短47年,人生前半段有过得意的时光,有钱的时候喜欢买鞋,鞋盒子能从墙角堆到房顶;人生后半段落魄时,需要靠吃低保生活,照片里的袜子底都是污黑的。她放弃过很多普通人难以割舍的东西,包括体面的国企工作,包括完整的家庭,包括4岁的女儿彭佳——李爱军到底爱不爱自己?这个问题折磨了彭佳20多年。这本名为《mama》的摄影集,创作开始于2020年。它是彭佳走出近十年抑郁内耗的开始,也是她渐渐理解生母的开始。2022年,在《人物》杂志的采访中,李爱军与彭佳的故事,被定义为:这是一个理解母亲的故事,也是一个女孩自我修复的故事。其实,对于彭佳来说,这个作品的诞生,还是一个促进改变的故事。2023年2月,《mama》的纸质版作为独立刊物发行。2023年9月,它又获得第四届中国青年摄影推广计划鲲鹏奖。这意味着,彭佳有了新的职业选择:从一名工程师转型做摄影师。什么样的领悟,能让一个人恢复选择人生的勇气?上一代人度过一生的方式,会对下一代造成什么样的影响?每一代年轻人都想过与父辈不同的人生,他们如何才能互相理解?通过这本《mama》中两代人的拉扯,我们想试着找找可能的解释。#1
2023年10月10日
其他

我空窗了9个月,求职时仍要假装热爱工作

作者丨迟文编辑丨贾嘉排版丨vv从去年开始,几个朋友不约而同进入Gap期。有人主动裸辞,有人被降本增效。张好学是其中一个。她本科毕业后去海外留学,回国后很快确定了自己想要从事的职业。她当过记者,去过大厂,待过自媒体,后来去了一家国企。在此过程中,她是个不折不扣的“卷王”,连睡梦里都在想怎么把工作做好,而她的收入也实现了稳步增长。她是父母眼中从不搞砸事情的好孩子。但工作五年后,张好学却陷入了一场事后她称之为“自我成长”的危机中。她发现,她不再热爱自己的职业,她深陷在写作的痛苦中。一方面她发觉,在同行的衬托下,自己像一管被用尽的铁皮牙膏,才华已挤不出来,对此她深感无力。另一方面,她猛烈燃烧,全身心投入工作后,工作并未给她带来符合预期的回馈。直到28岁,她仍是个普通的职员,没有任何头衔,也进不去最头部的平台。她突然顿悟,职场上“努力=成功”这一公式也许从不成立。从国企裸辞后,张好学开启了一段长达9个月的空窗期。她说服自己不要卷工作,转头卷起了Gap,她尝试过做抖音号、开自习室、办线下沙龙,还考察过炒栗子店、脆皮五花肉店、牛肉面店……她说这段时间过得很开心,没有任何烦恼,除了有点迷茫,以及穷。为了不让父母失望,她瞒着全家人假装上班。她不得不六点起来,无所事事在街上闲逛。冬天的早晨啊,空无一人,也就在那时,张好学心里会升腾出一种失落,怀疑自己的状态就跟这无人的大街一样,太过颓丧。这场“自我成长危机”来得突然,且绵长。就跟所有空窗过的年轻人一样,在存款耗尽前,她开始找工作。然后她发现,自己又陷入一个新的循环,即如何对待工作,如果不热爱,只为赚钱,这到底对吗?以及快30岁,如果不干老本行,人还有没有一种新的可能?人生如此漫长,该如何摆脱好学生思维?这些问题,Gap期她都想了一通,但没有答案。以下是张好学的讲述:这份工作,我半年都没忍下来我上一份工作是在某国企,上了半年多班,我就去六院挂号了精神科,检查出来中度抑郁。我本来对这份工作有很高期望,现在光环都褪色了。我的工作是上三休三天,每天工时规定是12个小时,跟工厂女工一样。因为我们要值班,处理一些所谓的紧急的业务,所以吃饭时间、上厕所时间都卡得特别紧。中午饭20分钟,我吃的时候,我的同事就替我看着电脑,我吃完换她吃。没有午休。处理工作的时候,上厕所要报告,类似于“上个小的,5分钟回来”,如果你那会儿要“上大的20分钟”,那这个活就只能给别人帮你干。我们还有夜班,晚八到早八。但实际夜班的意义并不大,都是重复性工作,没有新内容。我就觉得这不就是传说中的“狗屁工作”吗?这家公司还在流行那种非常传统的酒局。饭桌上,大领导会挨个夸每一个人,每一个人再挨个夸领导,再敬酒,说一些看似真诚、实际虚伪的话。还要比谁更有眼力见儿。就比如领导到场就跟超级大明星出场一样,会有同事清场,特别使劲地用胳膊挡着那个门。领导一落座,特别会来事的同事们,会争相倒水,弄筷子烫碗,围着伺候他。我刚去的时候都傻了,我坐在那,别人都站着,我也不知道该干嘛,后来我就出去放风。等他们都弄好了,我再假装很忙进来,反正也没人关注我。但当时我还不想辞职,怎么着也得忍个一年,而且同事其实还挺好的,我的直系领导也是个明白人,无非是工作机械了一点。可我心里不开心,从来没干过这么没有意义的工作。后来有次排班,我发现前半个月全是写稿,后半个月全是夜班。我这一个月怎么过?我就找领导说想辞职,领导当时直接问是不是想涨工资。这里工资还可以,而且有很多隐形福利,会发各种购物卡、蛋糕卡、电影券,还管饭、有房补、电话补、交通补,算下来收入不错。我拒绝了,就是想走。虽然我当初刚来这家公司时想的是,我要在这养老,不要为工作伤心动气。但还是没做到。Gap期,过得像每天有上亿的生意裸辞后,我就想试试看我不工作到底能不能干点别的。我是那种想法特别多,但是长久性不够的人。我先是想要开个抖音号。我当天晚上就做出了一个吐槽向视频。然后就没有第二期了。我觉得好累,我也不知道这个东西怎么盈利,就放弃了。但我还是想做视频。我看到我关注的一个博主,他就是拍某某某的一天。我觉得这太简单了,比写稿简单多了,只要找着合适的人,跟拍一天就行。我叫了我一个前同事一起,说咱俩一块干。我们先联系了一个美团站长,他年轻的时候欠过很多债,最有钱的时候在当地富甲一方,结果又全败光了,于是来北京当骑手。他在东城区的哪个胡同里,我俩就跑去见面跟他聊,说想拍你,他同意了。我们就把这个人记在了选题表里。我还找了个海淀爸爸。我住通州,前同事住望京。我俩都是睡懒觉的人,但那会可能打鸡血了,我5点多起来从通州出发,到中关村的时候才6点,天还没怎么亮。结果那海淀爸爸看着我俩拿着三脚架和相机这么大阵仗,他说有点害怕,问我能不能不露脸。但是不露脸那也没什么意义了,这个选题就搁置了。后来我觉得应该先拿个熟人练手,就找了我表姐的男朋友,他开了一家美术培训机构教小孩画画。他也愿意让我练手。我从他起床跟着拍了一天,给我累死,拍完后我在家里嘎嘎剪。结果后面因为一些原因,他有顾虑,这个视频也没发,就一直放在我电脑里。这时候我发现,做这类露脸视频挺难的,尤其你没有平台加持,后面就没有再做下去了。但我是个躺不平的人。后面我又误打误撞想开自习室。那会我爱去自习室假装上班,在自习教室我发现那个主理人有小红书,表达能力也好,我本来想联系他拍视频,结果联系着联系着他就问我你要不要开个自习教室。他告诉我开个自习室要5万,我感觉好像也不贵。他让我加盟他,然后把经验都无私告诉我。于是我就开始满北京地跑,考察自习教室。开自习室最大的成本就是租金,所以地段很重要。在海淀和国贸那边,七八十平面积的租金就1万多了,而且这都还是在居民楼或者商住两用的loft里。房山那边便宜点,但已经饱和。我还去门头沟看过,我一个当地朋友说,“门头沟人爱吃喝玩乐”,没人会去学习,开不起来。我还考察过高碑店、传媒大学,人流量都不行。考察一段时间之后,我怀疑这玩意到底挣不挣钱。我问了那个主理人,他说微利,一个月有的时候3000多,旺季能8000多。我想折腾这么一大摊子事,这利润也太低了,除非干连锁。我这时候才反应过来,他可能是想“噶”我。这中间,我还办过一次线下沙龙,联系过烘焙学校、想去面包店当学徒,想过开炒栗子店、脆皮五花肉店、牛肉面馆,想过承接小区里卖酒的小店,还去书店兼职过一星期。我每天都过得很忙碌,一大早就出门,加各种老板微信咨询业务,还站在路口数人流量。我告诉男朋友,我看好一个地段适合卖炒栗子那会儿我男朋友看着我,说好像我每天都有几个亿的生意要做一样,特别疯狂。看着我的状态,他时常感觉我俩离财富自由很近了,但好像又离得很远,因为我啥也没干成。他是会讽刺人的。我自己也陷入很大的迷茫,我觉得自己好可悲,我怎么干什么都不成,难道我这辈子只能上班吗?我只能干原来的工作才能养活自己吗?我太没用了。除了不挣钱,所有事都特别美好除了有点迷茫,空窗的时候,我过得特别高兴。没有什么烦恼,没有讨厌的同事、招人烦的领导,想干嘛就干嘛,特有意思,很快乐。生活也变得特别健康和规律。上份工作让我胖了20斤,辞职之后,我好好吃饭,好好运动,又变得特别瘦。但是穷。我有收入的时候,花钱不计较。以前我想吃蓝莓,我不管它是9块钱还是15块钱,我就要买。但是我不挣钱的时候,9块钱我都哆嗦,我甚至会想要不就吃苹果,反正都是水果。我还想喝奶茶,也觉得好贵。我就自己做奶茶,把男朋友红茶煮了,往里倒奶,确实跟卖的是一个味,但是感觉不一样,是那种很算计过日子的味道。而且还有很重要的一点,从我上班开始,我们家很多开销都是我出。而我这次裸辞,一直都是瞒着家里的,我父母姥姥姥爷都以为我还在那个国企上班,上三休三。我姥姥是个shopping
2023年9月26日
其他

她 凭 什 么 升 职

作者丨贾嘉编辑丨白话日报排版丨vv有一次,晴雯半开玩笑地抢着去王夫人屋里出差,放话说:“或者太太看见我勤谨,也把太太的公费里一个月分出二两银子来给我,也定不得。”袭人:(拿衣服,笑而不语)。晴雯这个傻孩子,可能真是觉得,袭人能成为怡红院第一个升职的人,纯粹凭卖苦力加运气好,不造人家有多努力。让薛宝钗一聊之下惊为天人觉得深可敬爱必须笼络的,怎么可能是个简单的人。#1
2023年9月22日
其他

义乌创业“实验”:每一分钱都不好挣

作者丨陶梦琪编辑丨贾嘉排版丨vv义乌无差别地诱惑着每一个想挣钱的人。再具体点,找不到工作的人,失去工作的人,不想打工的人,和为不想打工做准备的人。当“早日暴富”成为你我最迫切的愿望时,这种美好的期盼便与“永远快乐”“万事如意”一样变得虚无缥缈,甚至带有一丝自欺欺人。理智上,低投入高回报大多存在骗局中,可热搜上,#义乌创业有多简单#的话题浏览量超千万。有媒体甚至派记者带1000元到义乌“现身说法”,结果10天后赚到10020元毛利。是啊,如果非要为“如何早日暴富”找到入口,义乌或许是最有可能实现的地方之一。毕竟,这里从不缺少淘金传奇,能从“一条马路七盏灯,一个喇叭响全城”的知名贫困县,发展到如今百度词条上“中国最富裕地区之一”,这个县级市的BGM自带点钞声。打开社交软件也会发现,义乌国际商贸城的打卡帖超3万条。封面图上,各色显眼的标题以(裸辞/低成本/在家/电商)+(创业)为吸引点,但你细心去看,不难发现这这些帖子,前一天还在“义乌1500元启动饰品网店”,两天后就变成了“探店上海网红餐厅”,至于那间1500元的店?再无下文。你很难不怀疑,难道“裸辞去义乌创业”又是一种新的流量密码?带着类似的疑惑,我跟三位年轻的义乌创业人接上了头。这三位主人公,有人已经离场,有人靠卧底打工储备能量,还有人赔钱却仍在坚持。他们都把义乌当做挖掘人生新可能的实验室,自己则是这场实验中的“样品”,实验内容是尝试把抽象的暴富梦变成一件件具体的事,看看这个过程中“样品”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暴富这个实验目标又能否最终实现。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三场“实验”的阶段性成果。#1
2023年9月19日
其他

《再见爱人》:当老公=老板+爹时,快跑!

作者丨迟文编辑丨贾嘉排版丨vv纵观社交平台,我发现当代年轻人普遍受困于三大关系,即亲密关系,亲子关系,职场关系。一个纠结于爱不爱,一个是痛苦于逃不逃,还有一个挣扎于要不要苟下去。正常来说,这三种关系彼此独立,互相之间没啥联系,毕竟要满足——你跟老板谈恋爱,老板还是你爹的这种条件,实在太极端。不过,我还真在热播真人秀《再见爱人》里看到了这种盛况,就是那对相差近10岁的模特夫妻。伴侣,同事,父女三种关系缠绕在他们身上,交相出现。结果是,妻子的边界遭到侵犯,激情和爱意严重磨损,丈夫则感到背弃,心理和生活陷入失意。没有谁是快乐的。当你老公既当你老板,又当你爹的时候,我只能跟你说,run!#1关系的一开始总是温情,甚至浪漫的。王诗晴跟纪焕博在一起时,前者20岁,后者30岁。女方18岁开始模特生涯,与男方在一起时可以说仍是个初入职场的菜鸟。而男方已入行近10年,早已获得多个模特大奖、已是鲜少能展露在国际时装周的亚洲面孔。显然,一开始,两个人的爱情就打上了“职场前后辈”的烙印。在工作领域,年龄带来优势,时间总是会让你犯错然后修正,接着沉淀成经验和认知。回头想想,作为普通人刚大学毕业的时候,别说看比自己大十来岁的老板了,就是看比自己大3岁的组员,都可能会心生崇拜,心里暗暗想着将来也能变得像ta那么优秀嘛!就这样,带着“崇拜”,20岁的女孩与30岁的男人相爱。他陪着她在异国坐地铁去面试,给她精心安排每一套穿搭,亲自整理她的行李箱,从头发丝到脚指甲都照顾地无微不至。王诗晴一开始确实沉浸在这种幸福里,在声色犬马的时尚江湖里,有一个经验丰富自己又崇拜的人一路护送,还要啥自行车呢?变化发生在王诗晴30岁前后,那也是两人正式走向婚姻的阶段。当时,王诗晴早已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淄博女孩,成长为业内小有名气的超模。这期间,她参与过中央电视台的纪录片拍摄,成为某年巴黎高定时装周走秀最多的国模,出席过戛纳电影节,登上过时尚杂志,还在各种综艺里露脸,后来她又顺利转型为一个时尚KOL。这些外在体验的成就,映射和反哺到内心,用王诗晴的话来说是“我长大了”。“长大”后的王诗晴,有了张扬自信的眼神,她想自己决定今天出门戴哪个墨镜。而与此同时,纪焕博的模特和时尚事业已经淡出他人生的主赛道,他转行做起了演员。做演员,纪焕博跟一线明星比不了,在各种影视作品他演的都是戏份不多的角色。事业尚可,但再也不是秀场上瞩目的星星。但不变的是,他仍然在扮演王诗晴在时尚事业上的同事,或者更准确说,是老板。“我就是他的芭比娃娃”,王诗晴说,她的一切都是纪焕博说了算。从她穿什么衣服、背什么包,到朋友圈发什么、甚至文案和图片的顺序,都要经过纪焕博这个boss
2023年9月15日
其他

努力却不涨工资,是我的错吗?

子健好,我是钟钟。来信是想和你聊聊最近的一个小困惑。今年是我工作的第5年,大学时候我给自己QQ签名写的是:越努力越幸运。毕业后,我进入一家4A广告公司,加班我真的不在乎,工作微信我随时回,甲方临时要改的内容,我即便正在地铁上,也会选择找最近的一站下车,坐在站台打开电脑改,最过分的一次,和朋友聚餐时我把电脑放在餐桌上,一边吃饭一边改稿……这些努力也不是没有回报,我当时的领导是个工作狂,他曾在开会时说:“你们(刚参加工作的我们)周末去逛街,去玩真的有意思吗?我反正爱好就是工作,我觉得工作给我带来的价值感和意义是其他事情不能代替的。”我当时心想:对对对!我也是这样!!(羞耻)领导可能也发现了我爱工作,他确实给了我更多的机会,我的绩效工资也在增加,但随之而来加倍的工作量让我开始有些吃不消。我现在都还记得,某天凌晨3点多,我还在改PPT,从嗓子到鼻腔好像有什么东西堵在里面,呼吸开始急促,太阳穴在跳,心脏像被人狠狠攥住一样,那种感觉很难描述,我只是想,难道这就是濒死的感觉吗?但我没有停下手里的动作,只是默默加速,等改完最后一个字后,保存,保存,合上电脑。这样的状态维持了1年,我成了最年轻的项目负责人,工资高了一些,年终奖时,领导微信我:你是咱们公司除了我以外,年终奖最高的。看到这句话,我上扬的嘴角像两个支点,整个身体在这两个支点上开心的摇摇乐。这种喜悦甚至和钱无关,那是一种认可,一种证明“我对了”的感觉。后来离职后,我和另一个离职同事偶然间对了下年终奖数额,发现她比我还多1000块。她震惊了,在她看来,我在工作上确实更努力。我也震惊了……当然这是后话了。太紧绷的弦一方面容易断,另一方面只要稍微松一松,哪怕这种松仍比其他人努力,领导也觉得“你变了”。强负荷工作到第二年,我感觉自己没劲了,不能持续为领导展示惊喜后,工资开始停滞,绩效甚至下滑。印象很深,有一次收到工资条,薪水少了,我私信问领导,哪里需要改进,他只轻飘飘说了一句:这(工资)不低啊,比XXX(我公司刚入职的新人)高多了。我把这些告诉爸妈,祈盼安慰,但我妈先是拿自己工作拼命才有了今天(温饱有余的生活)举例,后又说:“我也感觉你最近没之前那么累了……”天呐,你知道我当时有多崩溃嘛。这句话在我听来就像是:你不必委屈,现在这样是因为你确实没付出,没努力。我不知道该怎么回应,只慌忙的强调我已经很努力的做了ABCD……好吧,苍白无力。这几天,某头部主播在直播间说“找自己的原因,这么多年工资涨没涨,有没有认真工作”引起大家讨论,我想起了这个一直憋在心里的困惑,直到现在,我都不知道为什么大家会觉得没涨工资、没升职等于没努力。我知道,一定有不努力所以发展一般的例子,但是有人和我一样吗?不是没努力,真的努力过,但是到现在,已经不知道还要不要努力,怎么努力才算努力,努力的衡量标准就是升职加薪吗?直播间这句话像咒语一样在我脑袋里绕,我心里明白,努力不该被这么简单的定义和衡量,可有时看到不如自己的人也会偷偷想,TA应该是不努力才混不好吧……(啊,我没有恶意,甚至同样被困惑着)很想知道子健怎么看待这些问题。期待您的回信。#
2023年9月13日
其他

去天津看拜拜跳水,本i人恐慌了

作者丨巴浪愚编辑丨贾嘉排版丨周周据说看天津拜拜(伯伯)跳水可以治好打工造成的精神内耗,于是在9月6日,周三,这个在工作日中负责承前启后的日子里,我决定离开办公室,坐上开往天津的列车,一头扎进水里去(不是)。到达天津后,我扫码打开了一辆共享单车,决定骑行到“8A”景区、跳水圣地狮子林桥。当我骑了十几分钟,看到几个上半身赤裸的男子明晃晃地出现在马路上时,我就知道,盼望着,盼望着,裸男来了,狮子林桥近了。#1
2023年9月11日
其他

换了N份工作后,我上岸了心理咨询师

作者丨刘碎平编辑丨贾嘉排版丨周周在人生最迷茫的时候,空空一次性付了2600元,买了3次职业咨询课。她希望能有个人帮她找准职业定位,重新开启一个赛道。大学毕业9年,人生跨进30岁门槛,空空换过N份工作。最长的工作做了3年,最短的不到1个月。离职的原因有很多:有的钱少,有的加班频繁,有的就是单纯不喜欢而冲动离职。她觉得自己人生规划相当混乱,但是靠自己的能力走不出来。我跟很多年轻的职场人聊过,包括应届的大学生。迷茫是常态。2017年的《中国大学生成长白皮书》显示,9成以上的学生曾陷入迷茫困惑中。2600元的3次咨询课没能帮到空空,她又花了6000元做了15次心理咨询。结果是:她发现心理咨询师是个理想职业——可以和别人深度交流,没有上下级关系困扰,工作时间自主,还不用担心所谓35岁职场危机。重要的是,她觉得帮助别人,是一件很有价值的事情。学完一年的心理咨询课程后,她正式以咨询师的身份开张。2023年8月,她已经有了一批固定的来访者,一周5到6个,都是像她当年一样迷茫的年轻人。在社会成功学序列里,空空并不是一个典型案例,甚至她个人的职业经历也未必能成为其他人借鉴的样本。不过,作为一个挣扎过的“过来人”,穿越重重迷雾,空空找到了自己热爱的事业。以下是空空的故事:#1
2023年9月5日
其他

退休之后,她转身向森林走去

作者丨巴浪愚编辑丨贾嘉&白话日报排版丨vv#1
2023年9月4日
其他

最不该毁掉的一段同事关系

作者丨贾嘉编辑丨白话日报排版丨vv在哭向金陵事更哀的时候,王熙凤一定能想起她人生的高光时刻:协理宁国府。闺密秦可卿的葬仪,成全了大女主独自美丽的舞台。对下管理,她于笑语盈盈中杀伐决断,威重令行,压得宁国府一众豪奴不敢多说半句;对外接待,一任公侯诰命官来官去,她自洒爽风流典则俊雅,在一群羞手羞脚的妯娌衬托下,真个是万绿丛中一点红。但是她也许一直没有意识到,那是她职业生涯里唯一的一次被完全授权。贾珍把宁国府的对牌交给凤姐时,说:“妹妹爱怎么就怎么样办,要什么只管拿这个取去,也不必问我。只求别存心替我省钱,要好看为上;二则也同那府里一样待人才好,不要存心怕人抱怨。只这两件外,我再没不放心的了。”——用人和用钱的权力,两句话全部移交。这可是王熙凤从来没在正式上司王夫人那里获得过的东西。一个敢给敢用,一个敢接敢拼,如果这两人的合作能始终如此,即使贾府政治上垮掉,人心也不会散掉。剧透大王脂砚斋评论探春时说,如果她不曾远嫁,一族人可能不至离散。这其实有点高估三姑娘的影响力。探春理家,是给奴仆们施恩,顺便给家里每年省个几百两银子,并不曾真正给家族成员做什么事,能让人在关键时候听她的跟着走。AI版乐高王熙凤,个人觉得就是她本人了#1
2023年9月1日
其他

入职第一天 领导让我给同事的项目挑刺儿

研究员你好,我叫小宁,刚刚工作满一年。去年我第一份工作入职的时候,遇到了一件让我很难堪的事情,直到今天我想起来都很郁闷。我毕业前在那个公司实习几个月,毕业后转正。正式入职后领导交给我的第一份工作,就是给公司已经完成的一个项目做总结点评。那个项目是公司一个老员工负责的,实习的时候我也有参与过。领导让我写一份总结报告,要指出项目的不足和改进意见。我接到这个任务的时候都傻了。虽然我确实对这个项目有些想法和意见,但让我一个刚来的新人点评老员工的项目,我能说什么?这不是让我得罪人吗?我后来想了一个自以为很聪明的办法,我去找了这个项目负责人,想让他帮我想总结,把他本来想好的改进意见告诉我一下,这样我就又能交差又不得罪人了。我把想法告诉了那个前辈,也说了一些自己对这个项目的想法,想让他帮忙。结果他没接我话茬,只是很不高兴的告诉我,我提的那些改善想法都不对,然后讲了一大堆,就不了了之了。我最后只能自己硬着头皮写了总结,工作是完成了,但彻底得罪了那个前辈。后面我还被分在他的团队做过项目,那几个月的工作非常难受,后来各种不顺心我就离职了。我和朋友吐槽过这个事情,朋友说她遇到这种事会直接拒绝掉工作,表示自己还是一个新人,对项目的全局不是很了解,需要更多的时间去了解,没办法贸然提意见。但当时领导是很认真地给我布置工作,我刚来就拒绝第一个任务,也许会给领导留下很差的印象。感觉也不好。想问一下,遇到这种情况到底怎么做才是合理的?#
2023年8月31日
其他

当学生身家过亿,老师就是个乙方

作者丨陶梦琪编辑丨贾嘉&白话日报排版丨vv进入国际学校当老师,怎么看都是一份好工作。果果曾经也这么想。2022年8月她入职杭州某学校国际部任美术老师。但一年之后,果果“含冤”离开,毫不留恋。国际学校在杭州大致有三种:外籍人士子女学校、公办学校的国际部、不限国籍的私立双语学校。果果就职的学校属于第二种,来这里上学的孩子基本有两类,一是中考落榜附中本部,带着不甘心顺着名校招牌被分流进国际部;二是学生本身艺术专业课太差,想借国际部过渡出国。果果觉得,在这所学校,分数很重要,家长和学生们的满意度很重要,但作为教师,她不重要。传统的师生相处模式,早已不适用于她所在的学校。今年4月,果果所授课的班级因对她给作业打分不满,在班级门口贴对联讽刺她“没有师德”,果果认为自己是被“冤枉”的,但结果是,她当月工资被扣掉1200元。在讲述自己的故事时,果果是有情绪的。虽然她的经历,不见得能代表所有国际学校老师的处境,但相信看到她的故事,不管是教育者、家长,还是老师们,都可能要想想,一年花20多万,到底买的是什么?是教育,还是服务?以下是果果的讲述:#1
2023年8月31日
其他

当我辞去高薪工作,回村打工后

作者丨迟文编辑丨贾嘉&白话日报排版丨vv一个来自青海偏远山区的女孩,考上大学,去上海工作,改变了命运。这是小松前25年的励志人生。但就在一切看似往更好的方向发展时,小松做出了一个决定——辞去上海收入还不错的工作,带着她的小猫降薪去山东农村工作。在社交媒体上,乡村生活常常能收获流量上的嘉奖,一定程度上“回村”还是踩中了某种时代情绪。但如果关掉视频滤镜,真正将生产生活搬到农村,那会是另一回事。人不仅要承受身体劳作带来的肌肉酸痛和皮肤晒伤,还要承担一定的精神压力。村里缺乏娱乐,熟人社会,看天吃饭,回报期漫长。那些回到村里的都市白领,大多没过太久就又回到城里了。逃离大山,当城里人,在很长时间里曾是小松的人生课题。她的老家是青海——不是那个靠着大海的青岛市,而是挨着黄土高坡和青藏高原的青海省。青海狭长山谷的村子里,坐落着小松的家。那里有满山的松树、柏树和白杨,有大片的格桑花,地里种油菜和小麦。小松上中学时,整个镇子一个年级只有不到50个学生,去最近的县城要坐三四个小时的客车。小时候,小松家喝的水一直都是妈妈从一公里外的小溪泉眼那用扁担一桶桶挑回来的,后来是挖地窖存水,三四年前村里才通了自来水。每年春节小松都要去家附近的山上看日出可以说,小松深刻地理解农村意味着什么。小松是在一个乡村博主的“感召”下来的。“他们跟那些靠账号变现的博主不一样,是真的在线下做一系列乡村探索。”小松的老板是一对曾在大城市工作的夫妻,3年前他们回到临沂老家,改造了村里的房屋和小院,期间尝试做一些自然活动,带很多城市家庭感受乡村的美好,今年,他们租下了一片农场,从回村生活变成回村创业的状态,事情太多,人手不够,于是在自己的账号发布了招人视频。小松就来了。她觉得这可能会将她从工作的无意义感中拯救出来。在如此不确定的时代里,“搞钱”几乎已替代“意义”成为新的工作伦理共识。而非富二代的小松,从山村走出来的农家孩子小松,身高150cm体重80斤的娇小小松,双非本科毕业的小松,仍然认为听从内心的声音,找寻想做的事,是很重要的。虽然,这种听从内心的代价,是成为父母眼里的“失败者”。在上海工作时,父母可以骄傲地向亲友讲她的故事,但现在,他们对女儿满怀忧虑。我也忍不住好奇,一个好不容易走出农村的女孩为什么又要回到农村?以及现在的乡村探索到底都在忙些什么,它能给年轻人带来什么?小松的经历也许能回答以上问题,以下是小松的讲述:#1
2023年8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