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实现双休之后,我们还在期待什么?

嘤嘤&托托 BOSS直聘 2022-09-11
前不久,最高人民法院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明确表示 “996工作制”严重违法。至此,“996大厂”应该不能再实施这种“被自愿”加班制度,打工人应该可以好好享受“双休”的日子了……

2019年3月,一个名为“996.ICU”的项目在代码交流平台GitHub传开。上班996,生病ICU。创建者发出了许多人的共同心声,互联网大厂纷纷上榜。随后,各企业大佬为“996工作制”发声辩护,引起打工人的强烈反响。

在互联网大厂,员工拿高薪就得996成了“明规则”;传统行业加班更是普遍,钱还少。有数据显示,除去工作和睡觉,2017年中国人每天平均休闲时间为2.27小时,还不到美国人、德国人和英国人每天平均休闲时间的1/2。

图源@人民日报

吐槽归吐槽,然并卵……不打工是不可能的。

谁料到两年之后,大厂们陆续取消了“福报”,改回双休,速度之快堪比A股崩盘。一时间众说纷纭。不过,赛博杨白劳终归是迎来了春天。甚至开始做起了周休3天的梦。

其实也能理解,毕竟这个梦也不是咱们打工人自己先做的。2018年,社科院曾建议到2025年,我国东部和中部部分行业可以“做4休3”,五年后,全国都实行4天工作制。全国!休3天!想想都令人激动……不过,幸福会不会来得太汹涌太突然?

其实早在2008年,美国就进行过每周工作4天的实验;2015~2019年,冰岛在特定工作场所尝试的4天工作制效果很好;2019年,微软日本也实行了4天工作周实验,结果令人惊喜,于是他们在次年继续实施这个制度……到现在,英国、日本、新西兰、德国、西班牙的一些公司和机构都开始尝试“4天工作周”。

我国已有浙江、江西、河北等10多个省市相继试行周休2.5天的工作制度,以促进疫情后的消费和经济增长。离休3天就差那么0.5了。

所以说,人还是要有点梦想的,万一哪天实现了呢?

在19世纪的欧美,大量农民涌入伦敦、巴黎、柏林等工业城市。他们为了生存,没日没夜地工作,常常每天工作14~16小时,甚至18个小时。每天干完活儿,就想躺下休息。如果生活就这样,那么人和机器有什么区别呢?劳动者作为“人”的本质还存在吗?

1817年,著名的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罗伯特·欧文提出了“八小时工作、八小时休闲、八小时睡眠”的口号。法兰西群众一起闹起了革命,后来日工作时长减少了1个小时,变成每天10或11小时。这对当时的工人们来说,已经是胜利。

1866年,第一国际工人代表大会将争取8小时工作制写进了决议。随后,欧美各国的工人和社会主义者为支持8小时工作制,纷纷进行了游行。

其实1949年以前,我国老百姓并不知道什么是周末。新中国建立后,在长达45年的时间里,中国的工人们每周也才休一天。一到星期天,人们就开启了战斗模式:要在一天内完成打扫、购物、走访亲友等任务。

马克思曾经曰过:工作日是一个可变量。1979年,原国家科委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胡平去纽约开会,这才知道国外已经开始双休了。纽约的繁华夜景让他动了心思。回国后,他向领导建议我国也应该实行双休。

经过十多年的争论后,1994年3月,我国开始试行每周5.5天工作制。离休2天就差那么0.5了。一年后,国务院将每周工作时间改为40小时,双休真的来了!全国人民陷入了狂欢……

在历史长河中,“996”和“007”来了又走,走了又来,现在又处于薛定谔的状态,但新时代的打工人却用实际行动进行着无声的抗争。上一代是先工作后生活,而这一代却变了:很多90后、00后下班准点跑路。

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将工作和生活划分得那么清楚,甚至有些斤斤计较?马斯洛需求理论说了,基础物质需求满足后,精神追求必然提上日程。所以,现在很多年轻人虽然工资不高,但是很会花钱:旅游、聚会、看展,自费充电……

年轻人嘛,自己快乐就好。正如许多年轻人所感慨的,“人生大多数的意义,在8小时之外的生活里。上班的时候,我们只是螺丝钉。下班的时候,我们才是自己”。

(1)“待命时间”可以折算成“工作时间”?

在很多行业,不论是基层员工还是高管,都会遇到这种令人头秃的情况:刚准备下班,上级突然来交代工作:“晚上8点到11点有一场直播活动,你看完后写个总结,明天一早给我。”

多数高管会觉得这很正常,毕竟他们是随时待命,工作与生活之间的界限早已模糊。很多时候,老板大晚上突然心血来潮喊开会,表示就讲三句话,高管们准时上线,直到半夜才能洗洗睡了;周末老板打电话说“聊两句”,往往一打就是两三个小时,最后为祖国的通信事业做出了微小的贡献。

很多人觉得这样的“待机时间”属于工作时间,公司应该给补偿,比如调休。还有这种好事儿?可惜,我国目前的法律法规还没有明确规定。的确有部分公司将待命时间按一定比例折算为工作时间,但是多数公司表示:不了吧……直接把工作时间比较灵活的岗位设定为不定时工作岗。

这样一来,待命时间就成为了“灰色地带”般的存在。很多企业高管、外勤、销售、值班人员、司机等,当天晚上该待命的还得继续待命,第二天该上班的还得准时上班,无论待命了多少个晚上、多少个周末,公司还是可以不给调休滴。

(2)加班亏掉的时间,用“调休”补回来?

如果你加班了,根据《劳动法》,公司应该积极、优先采取调休、补休的方式作为补偿。

而且公司安排休息要符合医学原理,不能让你长期工作36小时,再集中休息36小时,因为这样严重损害人的身心健康;也不能流于形式,明明给你放假了,还让你在家远程赶方案。

不过,现在很多公司觉得活儿干不完,宁愿给钱都不愿意给员工调休。没问题,根据《劳动法》,法定工作日的加班费是1.5倍工资,假日是2.0倍。

这样,公司为员工的额外劳动付出金钱补偿,员工提高了生活水平,体力恢复了,心理也平衡了,至少有钱雇保姆帮忙照顾家里的三个孩子。

只是,幼年社畜想多一点休闲时间的梦又破灭了。

(3)“摸鱼学”拯救人生

上面两种方法都不能百分百保证你有更多的休闲时间。只能祭出最后的大招了:摸鱼。

按照我国《劳动法》,如果公司实行8小时标准工作制,规定上班时间是早上9点到晚上6点,那么中午吃饭、休息的时间应该只有1个小时。很多时候,你虽然不能上班织毛衣、嗑瓜子,但可以让自己沉浸在工作和休息之间的一种“模糊状态”。

比如,每天上午到公司打卡后,你可以磨蹭一下,给自己叫杯咖啡、吃点早餐;中午跟人吃饭时吐苦水2小时;下午累了,还可以拉着同事到楼下花园里喝点小甜水外加八卦2小时。还是熟悉的配方。

万一被领导抓了个现行,你还能给出了让人难以反驳的理由:“脑袋转不动了”、“想不出文案了”,所以才需要时不常地“摸鱼”、“划水”。毕竟,爱因斯坦上班经常“划水”,才提出了相对论,成为了物理学家;刘慈欣上班经常“摸鱼”,才写出了《三体》,拿了雨果奖。

10年前,广州、东莞、厦门、青岛等地方的很多工厂还采用军事化管理,工作时不许说话聊天、随意走动,甚至连身体、胳膊、手腕都不能动,工人们只能飞快地绕动着大拇指和食指,往一个槽里插零件,“一个动作就几秒钟,来回不停,完全和机器一样”。

到现在,如果公司还给脑力劳动者指派具体工作任务,要求他们像机器人一样快速、准确地工作,这就是对脑力劳动者人格的不尊重。

管理者应该学会了“放水养鱼”,期待自己的员工即使没办法写出《相对论》,也能早日写出《摸鱼学导论》,再凭借长年累月的研究,斩获“最佳摸鱼创新奖”。
参考资料1.赵红梅,《论我国工时制度的缺陷、价值功能及其完善》,《环球法律评论》2020年第1期2.张学志、蒋帆、陈展培,《标准工时制对工作时长与工资回报的影响研究》,《学术研究》2020年第11期3.张希坡,《革命根据地法律文献选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年4.张国栋,《1995年:假日改变生活》,《传承》2009年5.梁鸿,《出梁庄记》,花城出版社,2013年3月6.吴志奇,《冰岛一周4天工作制成功了,离我们还远吗?》,爱范儿公众号,2021年7月

作者丨嘤嘤&托托

原创作品,转载请后台回复“转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