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找工作也要靠MBTI?那我还读书干啥

甜瓜 BOSS直聘 2022-09-11

当爆火的MBTI成为社交必备的名片,甚至会决定你面试时的去留,这个工具还重要吗?

作者丨甜瓜

责任编辑丨周周&二水

排版编辑丨二水

举头三尺的某位神明(高阶精神能量体)作证,我第一次提出有关MBTI的话题已经是在N久前的选题会上了,不过被当场pass。

我以为自己在变身野生心理学家的道路上就此搁浅,直到两个月后的某一天,领导要我负责面试一个岗位,而刚性要求就是“我觉得我们组需要一个ESTP”。

或许是在工位堆积如山的管理学书籍中学习到了「死海效应」,想要招募一个“企业家型人格”激活组内成员,实现效率赋能......总而言之,在和31位面试者掰扯过MBTI之后,我终于有机会和在座的各位聊聊这四个字母了。 

MBTI人格理论,作为当下国际最为流行的职业人格评估工具、最火热的社交名片,是在科学和玄学间徘徊的伪真理,是“赛博算命”自我探索进化的成熟表现,还是人类进化的拐点?它的测试结果由4个维度的8个方向组成:

精力支配:外向 E —— 内向 I

认识世界:实感 S —— 直觉 N

判断事物:思维 T —— 情感 F

生活态度:判断 J —— 知觉 P

通过字母间的两两组合,能够得出16种风格迥异的人格测试结果。(特意掰着指头排列组合了一遍,没有第17个隐藏款结果。)

相比于星座、血型、塔罗牌等古早玄学,由四个英文字母排列组合为结果的人格测试,对于一个英语二级半选手,单词背诵量永远停留在abandon的人,至少从名字上看就散发着一种严谨、科学的气质。

当然也有人说,当你完成了一个93道问题的测试,大脑意识很难说服自己,刚才是在浪费时间搞了一堆无用操作。剖开外围包装,追根溯源,才发现这玩意儿不说是略显荒唐,也算是有点草率了。

MBTI以心理学家荣格的8种心理类型为基础,由布里格斯母女加以优化改造,编制而成。这对母女的研究专业和心理学只有一字之差,是“护理学”。

科学的严谨性就在于差之毫厘的表象,往往对于结果的影响差之千里。而对于其理论基础“8种心理基础类型”,作者荣格曾表示这只是自己玩票之作,缺乏严谨的理论和实践检验。

将时间的指针拨回到20年前,当MP3耳机里播放着《New boy》,电脑系统界面还显示着 windows 98时,大洋彼岸的发达国家已经进入了失业率上升的拐点。星条旗的老黄世仁们,为了面对海量简历时高效找出最适合的工具人,病急乱投医,将MBTI等性格测试引入岗位筛选渠道。 

代入一下,市场大环境不好,你好不容易得到了一个面试机会,面试时对方正眼都不瞧你一眼,直接扔了套测试题让你做,写完之后就告诉你面试结束了,让你回去等消息,三天之内给结果...... 

当你3天后打电话询问消息时,收到了“很遗憾,根据测试你与该岗位并不匹配”的尴尬而不失礼貌的话术。一个测试结果就能判断是否胜任工作?这和校招飞机驾驶时,最后一轮以“五官不和谐”的理由出局一样——真就没在谱上。

MBTI走进了世界500强企业,走进了华尔街,走进了硅谷,在西方职场上发扬光大,顺道赚了个盆满钵满。但在跨洋过海,来到古老的东方之后,神秘的东方力量赋予了MBTI自带话题的能力,成为了社交达人的必备利器。

在希腊小镇残破的神庙墙壁上,刻着哲学家苏格拉底的人生哲学信条——“认识你自己”;在互联网用户的社交名片上,填写着一句能否匹配对方灵魂的暗号——“我是ENTP”。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一切都趋于效率衡量和快餐化的环境下,当一个人戴上一顶显而易见的“人格”帽子、贴上一个性格tag后,或许就能更加有效地找到soulmate。 

但是和我一起吐槽《神奇动物在哪里》的匿名网友说,这一切都是《哈利波特》广泛的群众基础所取得的功劳。MBTI测试就像是三次元的自助型分院帽,只要通过一个测试,就能确定自己是格兰芬多还是斯莱特林,从而在精神上回归霍格沃兹。

忆是加以滤镜化的信息储存,比如初恋总是最甜蜜,当初看上前任都是眼瞎行为。测试结果也是如此,一旦意识启动了关于测试结果好坏的防卫机制,那么MBTI就会从“真实”的人格测试,变成期望展示自己的“理想人格”。

仔细读题,你会发现幼儿园小朋友的问题都已经脱离了MBTI测试题的范畴,比如“你是一个xxx的人吗”,选项只有“是,不是,俺也不确定”。 

类测试也都是有样学样,至于结果么......谁信谁麻。

比如我按照考试不会就蒙C、台球大力出奇迹、遇事不决量子力学的玄学定理,每道题都选择中间那个平衡点上的圈作为答案,结果成为了一个完美的“社交负面人格”六边形满分战士。 

看到结果,我不再去考虑面试、工作甚至社交,我觉得自己应该去哥谭市找小丑报道,拿着测试结果告诉他,自己才是他反蝙蝠侠的黄金拍档。 

自我认知,是一个持续且艰难的过程,因为有限的自由时间和过载的信息都会形成干扰。但把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归结给一个测试,和把人类发展计划交给人工智能去规划一样危险。

某个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小老弟,就因为所谓的“MBTI恋爱人格测试”而惨遭分手。

“我真傻,真的。我知道测试就是图一乐,但是我不知道女朋友会当真。拿到结果的时候我竟然还在笑,还觉得自己多有魅力......但是她看完结果就给我贴上了海王的标签,说要分手!” 

谎言说了一千遍,就成了真理。当所有人都沉溺在一个话题漩涡时,你很难不置身其中,或者受到话题引力的影响。 

MBTI或许在一定程度上能帮助我们了解自己,作为工具,它只是一个自我认知的起点,过分的相信和依赖,未免本末倒置

人的精神远比测试结果的小作文复杂,“你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两次”,“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70多亿人只有16型人格可以划分?未免太拥挤了。 

当给自己贴上一个标签,或许可以让孤寂的灵魂在一片虚空的意识之海中锚定一个“我是谁”的坐标,来增加一份安全感和归属感。

可答案真的那么重要么?或许答案只隐藏在寻找他的过程中。

PS:基于MBTI和爱死机第三季开的一个脑洞

公元2xxx年,人类将自我发展的规划方向完全交到了人工智能的手中。 

人工智能将古早时代被全人类追捧的MBTI测试法则加以完善后,作为一个人是否具备生存价值的衡量标准。人工智能对人类3-6岁期间进行不间断行为监控采样分析,并在三年时间内得出人类的人格类型,结果不容置疑。 

为保证人类社会的持续高效发展,人类完美的进化方向,不符合人类未来发展规划的“畸形人格”将被在物理层面上消除。 

新生的人类,无一例外地都被标注为“畸形人格”,而仅存的人类又在一天天衰老.....

平行时空,人格测试认证或许正在引发一场人类灭种的危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