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职场上,被100多万人围观的“纠纷”都在吵什么

陶梦琪 BOSS直聘 2023-06-23

作者丨陶梦琪

编辑丨贾嘉&白话日报

排版丨二水

4月27日,一条#求职者嫌8000工资太高,要求降到2000#的帖子一度冲上热搜榜前三。

事件的起因是:一位求职者在线上应聘某公司程序员岗位。作为一个“前端后端都会”的资深人士,他有点不满意对方开出的工资(基本工资6000元,算上加班费约8200元),于是故意调侃:“工资可能给得有点高,能再给我降一点吗?2000可以吗?”

没想到的是,这家用人单位“从善如流”,真的把岗位薪资改成了2000元。

这种连反话讽刺都听不懂的BOSS,一下子激发了打工人的“调戏欲”。很多人开始陆续晒自己和这位BOSS的聊天记录,甚至有人主动提出:老板,我可以不要工资。

近几年,出现在求职对话框里那些或搞笑或讥讽或一言不合就开骂的截图,让人困惑招聘方和求职者为何不能好好说话?而那些出现在岗位描述中的奇葩要求,也总能引来大家的热议。 

一天,我在BOSS直聘App上闲逛时,在一个叫“众裁厅”的地方发现了答案。

观察日记1

大型“自爆”现场

00后应聘“宿管阿姨”一职,对方已读不回。 

追问之下,招聘方反问:我的岗位招宿管阿姨,你20出头小姑娘把自己当阿姨? 

在被求职者质疑差别对待后,招聘方告诫她:“自己找不到工作也不用上我这来发泄……”

求职者在与招聘方沟通时对工作业绩提成有些疑问,吐槽“一单x块来回跑x公里,这不是冤种吗?”招聘者回:“那你这样只能去当老板,给人打工都是冤种(笑脸)。”

还有更直接的。某求职者在和招聘方沟通中,坦承自己虽对岗位职责的某些工作没接触过,但自己学习能力又快又强。不料对方直接用一句“那你先学习好再来应聘吧”结束了对话。 

这些看上去“无厘头”的对话,却是线上求职沟通过程中的真实场面,也是众裁厅里需要“裁判”们投票评定的案子。 

简单说,众裁厅是BOSS直聘App中用来点评职场纷争,帮助招聘者和求职者凝聚共识,从而更好维护自身权益的虚拟“法庭”。截止目前,这里共有100多万众裁官对上百起真实“案件”进行投票、评判。点开每条话题,都能看到案例的详细描述和争议焦点。

比如,有公司将“希望你接受项目不规律的作息,不受宠物羁绊”、“每月至少与父母保持2次以上沟通”、“情商高,最好是海王(男女不限)”等写进任职要求。

有些案例中,招聘方拒绝求职者的理由也是五花八门。身高太高不行,怕你弯腰工作累;爱打游戏王者吃鸡,刷抖音停不下来不行;习惯化浓妆留长指甲也不行……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众裁案例

好不容易看到一个面试官因临时有事,需要候选人等待1小时,并对其表示歉意的案例……没想到,在裁决“面试官这种行为,是否算面试不文明行为”时,72%(共10933人参与众裁)的众裁官投给了“算”。

其中某位众裁官是这样说的:“如果互换角色,是求职者临时有事要迟到1小时,面试官会认为没有关系吗?” 

至此我才发现,发生在这间虚拟法厅的种种争论不是为了猎奇,而是试图让招聘方和求职者换位思考,看到彼此言语背后的真实想法。 

观察日记2

傲慢与偏见

理论上,求职招聘是双向选择的过程,但作为需求方的用人单位实际上拥有更多主动权。有些强势企业更是宛如“霸总”,不停上演“我要我觉得,不要你觉得”。 

在众裁厅内有这样一起案例,曾引来30158人参与评判。深圳潘同学与某公司HR沟通岗位时,询问了工作时间和薪资构成,HR回答完工作时间后,问潘同学“你刚毕业出来还在乎薪资啊。”潘同学认为该回复没有礼貌且毫无专业素养,于是进行“反击”:“你刚毕业就做牛做马到现在吗?” 

众裁官们认为,求职者想要了解薪资待遇是正常需求,招聘者觉得不合适可以拒绝,但随意给求职者贴标签,既不职业又显傲慢。不过,也有其他招聘者提示,虽然谈钱不伤感情,但求职者应先展示自身能力与岗位的匹配度,一上来直接问待遇确实容易减分。

除了发生在对话框里的争执,众裁厅还记录了多起由职位要求引发的矛盾。

如招聘方在职位描述中写,“我们会承诺你痛苦、委屈,你会成长的越来越快”;在招聘便利店店长时写:若万事俱备,你的价值何在?加入xxx不是上班,而是我们一起奋斗;当求职者表示自己离面试公司有一点远,HR回,这世道你还挑三拣四…… 

还有招聘者直接要求,不要受一点累就无病呻吟,要用成年人的思想去工作。此“案件”共有20008人参与众裁,72%的人判定该HR属于“违规”。获得较多认同的观点是:立场不同、视角不同,招聘者认为的“一点累”与求职者的真实感受可能大相径庭,因此这样的任职要求过于主观,更像是招聘者单方“训话”,其中暗含“评判标准由我掌握”的傲慢。另外也有众裁官提示,想要吸引“成年人”工作,首先要用“成年人的思想”去招人,平等、尊重、互惠、协作才能达成合作共赢。 

傲慢之外,招聘中也总有“偏见”出现,求职者不得不面对许多“隐形歧视”。

年龄、地域、外貌、性别、学历、星座均有可能成为招聘方拒绝求职者的理由。某公司在招聘财务专员时甚至备注了“老板重视风水,(应聘者)最好面相微胖手有肉,这样招财”。

当问题被不断发现、讨论后,改变也在悄然发生。

众裁厅内,某公司在任职要求部分,不小心露出“(大厂背景)此条不写进JD,易有歧视风险”后,引来上千位众裁官进行评判考量。

除了批评该公司招聘者不认真,明显复制粘贴JD忘删这句话外,还有两种声音出现。一方面,有众裁官认为,希望求职者有“大厂经验”是该企业真实需求,故意不写,表面看似客观公正,但实际在浪费求职者时间。不过,也有众裁官感到开心。从这条“求生欲”满满的“误操作”中,看到了抵制就业歧视的初步成果:越来越多的企业、招聘者在学着守法守则、自觉自律。 

实际上,从这些丰富的案例与众裁结果看,招聘方与求职者间出现矛盾,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思维错位”造成的认知偏差。就像有招聘方在职位描述中写“优先录用生活所迫、为钱所困、有房贷车贷的人”,对于招聘者来说,这意味着候选人工作动力足、进取心强。但在求职者看来,却有“被拿捏”的不平等和恐慌感。

所以,招聘和求职双方该怎样做,才能实现真正的“双向奔赴”呢? 

观察日记3

平等与尊重

现如今,有些招聘方认为,当下求职市场更倾向于企业方。有些知名公司、大厂、银行即便要求应聘者进行千米赛跑的体能测试、完成超高难题笔试考题,依旧能收到大量简历。

求职者确实需要工作,但企业更需要人才。招聘的本质是人岗匹配。有些求职者在了解岗位需求后向HR表示工作内容简简单单,按理说这是候选人自信的表现,但有些招聘方却非要呛一句:赚钱也轻松,怎么没见你变成富婆。

在求职者对岗位产生强烈意向后,往往会通过多提问的方式对岗位进行充分了解,这对招聘和求职双方来说,都是一次详细判断人岗是否匹配的机会。如果HR无法拿出专业态度,已读不回或态度敷衍,不但无助于完成揽才的核心任务,同时还极有可能给企业招黑。 

很大程度上,招聘人员往往是求职者接触企业的第一人,招聘人员的素质也决定了求职者对企业的第一印象。

许多有关招聘的负面新闻,都与招聘者不专业的言行有关。一家公司辛辛苦苦做出的业务、积累的口碑,有可能因为HR傲慢的态度或奇葩回复瞬间坍塌。相反,如果企业能以招聘这扇“第一窗口”为突破,向外发出更加真诚、包容、正向的声音,对企业形象本身也是种加持。 

不过,企业招聘确实也正面临比过往更为复杂的局面。

首先,陌生人之间的沟通,本身容易造成“交流的无奈”。研究合作与创新的专家埃里卡·达万曾提到,沟通文本中的标点符号、回复次数、视频背景等可以反映出信任、尊重甚至信心。但这同时也给误解留下了空间。 

就像某公司曾在招聘描述中写“欢迎学历不咋地,想学东西、有自驱力的人”。在有些人看来,这句话有可能被理解为该企业“学历歧视”,但在另一些人的感受中,这句话就可能变成企业愿意给更多有想法的人提供机会,看重能力而不是学历。

其次,求职者对理想工作的定义也在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求职者们重视个人价值的实现和发展,看重企业是否对我保持尊重,是否愿意倾听我的诉求,因此选择好企业、好工作的标准发生了显著变化。这也是为什么,不少求职者十分反感“已读不回”或“试稿”后没有下文。 

透过现象看本质,招聘过程或许是场博弈,但认识到差异也是学习的机会。站在不同立场的观点碰撞,更能对一个问题有更深入的理解。但这需要建立在互相尊重、换位思考的基础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