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记者被一群难民围住:请帮帮我们!

中国记协微信 中国记协 2023-11-09


战火纷飞、饱经沧桑的阿富汗,如今又突遭天灾。


10月7日,阿富汗西北部发生6.2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然而,震中地区通讯受阻,实际伤亡人数迟迟未有反馈。


情况到底怎样?


新华社喀布尔分社报道团队连夜驱车22小时到达震中采访,记者赵家淞在现场看到颓垣败瓦,听到阵阵哭泣……


今天,中国记协“我在现场”栏目,为你讲述赵家淞这几天的所见所闻。


我在现场 |  记者被一群难民围住:请帮帮我们!


本文作者:赵家淞



(一)


10月7日,阿富汗西北部发生6.2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由于震中所在地通讯基础设施差,直至深夜,当地才反馈死亡人数为120人。

此前,分社研判地震伤亡人数不少,且将进一步上升。我们连夜驱车22小时,从首都喀布尔前往震中所在的赫拉特省。


我们来到赫拉特省首府赫拉特市的一家公立医院,探访因地震受伤的患者。

赫拉特区域医院内的临时帐篷

“实在抱歉,我们不接受媒体采访,您请回吧。”院方起初拒绝了所有媒体的采访。

“我们是新华社的记者,专程从喀布尔赶来,只希望做好报道,让更多人关注到阿富汗受灾人民,从而给予更多援助,希望您能接受。”

在我们的坚持下,院方最终同意了我们在医院进行拍摄。


来之前我们便做好了心理准备,可能会面对非常血腥的画面。


可与设想中的情况不同,医院内部的秩序还算稳定:轻伤者在门诊有序排队,重伤者由担架送入急救室,楼道里不时传来痛苦的呻吟……


医院还为妇女额外搭建临时帐篷,绝大多数妇女、儿童和部分年迈男性伤员待在帐篷内接受治疗,贴心的医护人员还为襁褓中的婴儿们提供牛奶补充营养。


(二)


10月10日,我们前往位于地震重灾区赫拉特省津达詹区的奈卜拉菲村。地震造成奈卜拉菲村全村300栋房屋悉数垮塌,800余名村民丧生。


救援的“黄金72小时”已经过去,现场满地颓垣败瓦、一片狼藉,还伴随着强风不断、尘土飞扬。一说话,嘴里便都是从地震废墟上吹起的沙土,在废墟中间行走也十分困难。


阿富汗西北部赫拉特省津达詹区奈卜拉菲村震后景象


尽管如此,救援人员和当地村民仍没有放弃希望——


一台挖掘机、几十把铁锹、数百双手……一道道“人墙”伫立在废墟上,空气中满是飞扬的尘土,救援人员和村民个个灰头土脸,声音嘶哑,双眼布满血丝,手磨出了一个个血泡。

在编辑部协助下,我在现场开启了直播。

在进行英文直播时,一道身影出现在我身旁,把我拦住。“你好,你是记者对吧,请允许我在镜头前说几句话,好吗?”耳边传来无助的请求。


他叫伊斯梅尔,常年在与赫拉特省接壤的伊朗工作。此时的他,一脸悲怆,满手血污。

“寒冬就要来了,我的房子、妻子、孩子全没了,我该怎么办啊?”

他不断拭去眼角的泪水,绝望地呐喊着。

地震发生后,由于通讯中断,迟迟联系不上妻儿,他立刻赶回村子,可迎接他的只有废墟与哀嚎……

(三)

直播开始前,我看到一排又一排白色裹尸布包裹的尸体,压在瓦砾下粘着血迹的衣物、孩童的拖鞋玩具,人们的哭嚎声在耳边此起彼伏。

内心深处,一个疑问陡然而生——

我到底能不能拍,该不该采访他们?

我想起曾经,老师在“新闻伦理”课上抛出的问题——

面对天灾人祸,你到底先是一个人,还是先是一个记者?

当我亮出话筒,看到中国媒体的标志时,许多像伊斯梅尔一样的村民都主动来到我身边,表示愿意接受采访。

他们告诉我,在当地重建一座土坯房需要至少两个月时间。面对即将到来的寒冬,灾民们忧心忡忡。时至今日,他们仍住在帐篷里。


即使一身狼狈,即使失去亲人,即使还没有从3天前的噩梦中走出来,他们仍愿意述说自己最苦痛的遭遇,希望让世界听到他们的声音。


赵家淞在阿富汗西北部赫拉特省津达詹区奈卜拉菲村采访阿灾难管理部门官员


阿富汗人民经历了40多年的战乱与动荡,如今又饱受天灾摧残,再加上美国对阿富汗的制裁,已是苦不堪言。

他们渴望关注,他们需要关注!


在外媒不断将批评阿政府作为地震报道核心内容时,我们选择将镜头对准震后房屋重建面临的困境、援助到达震区时效的问题,这正是中国视角和媒体应有的人文关怀。


直播在海外社交媒体发出后,得到国外受众的广泛关注和共情。网友们纷纷留言,对遇难者表示哀悼。

“不要太担心,中国一定会帮助你们,参与救援,现在中国人正准备来了,请不要太悲伤!”

(四)

10日夜间,完成了一天的采访任务,我们正准备回到酒店,剪辑视频和制作稿件。

“可能会有余震,还是住在酒店外的空地吧。”同事提醒道。

地震发生后,赫拉特市的居民们大多露宿户外,住在公园、街边等地的帐篷。

“酒店里面信号比较好,咱们抓紧时间传完视频和稿件就撤出来。”

然而,当地时间11日5时11分,在我刚剪辑完最后一段视频,准备传输给编辑部时,赫拉特省发生6.3级余震。由于彻夜未眠,我精神有些恍惚,直到同事提醒,我才从酒店6楼撤离避险。

强震持续了约15秒,桌上的电脑等物品都被甩到地上,酒店电梯暂停运行,大批住客涌向应急出口……

现在想来还是有些后怕。

余震发生半小时后,我所在街区救护车鸣笛声不断。逃生途中,我用手机录制现场出镜,快速剪辑,合并其他震区画面素材,一同传给音视频部编辑,保证视频快讯第一时间播发。

赵家淞在阿富汗西北部赫拉特省首府赫拉特市经历6.3级余震后,录制视频快讯

在完成一系列报道后,我与同事们驶离震中所在地,启程返回喀布尔。自8日至11日晚,我只睡了10小时,但一点没有疲倦感。

从赫拉特离开12个小时,到达南部城市坎大哈歇息时,一位奈卜拉菲村村民给阿富汗同事打电话,说他们得知灾民们马上会收到一批中国援助物资,十分感谢我们。


“亚当子孙皆兄弟,兄弟犹如手足亲。”趁着电话没挂,我说出仅会的一句波斯语诗句。


我们相信,困难是暂时的,风雨过后,会有彩虹依旧。

愿身处灾区流离失所的人们早日重建家园,愿受尽苦难的阿富汗人民能如凤凰般涅槃,从废墟中再次奋起。















媒体朋友们,欢迎长按二维码,加入“记者之家”媒体交流群

本群致力于增进中国记协新媒体专委会和媒体朋友们的沟通交流。

往期推荐

巴以冲突,她就在战火旁!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对记者说:坏了坏了……来,给你心中的好记者上票!媒体不监督,问题就不存在?
“用尽努力智慧,等待命运垂青”


本期编辑:李永锡、陈果静、吕彩虹、问欣

实习:陈祖明、辛瑞坤、任金蕊

星标🌟“中国记协”及时接收最新推文
点击“在看”,和新闻人分享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