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核辐射超标,记者却……

中国记协微信 中国记协 2024-04-29


今年2月,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开启第4次核污染水排放。


这则消息让澎湃新闻记者陈沁涵、马小童想起去年9月20日,在第1次排放核污染水后,他们直奔日本福岛的采访经历。他们给中国记协微信公众号《我在现场》栏目来稿,讲述这段经历。


本栏目长期征稿,征稿信息附文末。
















我在现场 | 核辐射超标,记者却……

本文作者:陈沁涵 马小童

(一)

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核污染水2月底开启第4次排放。从2021年日本政府做出排海决定至今,我们持续追踪,并前往当地探访。


从东京乘坐特急列车,不到3小时就抵达福岛县南部的磐城市,汤本车站里十多个穿校服的少男少女嬉笑打闹,角落的便利店人来人往,小候车厅里充满了烟火气。


靠墙的书报架上一片蓝色,插着十多张不同的明信片,印着福岛县海上活动的介绍——冲浪、环海骑行、海滩瑜伽……和旁边长凳上读报的老人攀谈,被问及核污染水排海对海上活动是否有影响时,老人注视着我说:


“没关系哟。”


此后一周行走在福岛县各地,我们向路人直接或间接地询问核污染水和核电问题,都回复不一,有说“不清楚”“担忧”,但更多的是“听说”“好像”“应该吧”……能明显感受到,当地人对核污染水排海事件的态度有些模糊。


我们决定进行更深入的采访,获取更多有效信息。

 

澎湃新闻记者马小童正在拍摄。


(二)


我们来到磐城市的小名浜渔港。


渔港不大,但仍聚集了不少垂钓客,基本都是几十年的老相识,互相很熟络。


有几个穿着防水连体衣的渔民正在聊天,我们便凑了上去。


由于少见外地人,又看我们拿着相机,他们明显有些戒备,我们屡次被问“从哪儿来、来做什么”。


“想看出海捕鱼。”我们隐藏身份,只当作是来此地旅游的游客。


起初,松原父子不太搭话,只是埋头整理渔网。在我们表达了对海钓和出海的浓厚兴趣,提出想要乘船出海看捕鱼后,他们勉强答应了。


隔天凌晨4点左右,我们按照约定来到渔港,看着好几只船陆续出港,还不见松原父子,打电话无人接听,越来越担心被爽约。过了一会,他们开着一辆小皮卡到了,并给我们递来救生衣。一切准备就绪,船驶向大海。


一开始,我们还能在甲板上闲聊,但随着船驶向海的深处,海浪汹涌,眩晕感阵阵袭来。即使提前吃了晕船药,我们也只能靠在船舷上,说不出话来,但仍在坚持拍摄收网捕鱼的过程。

 

在小名浜渔港,记者随船出海。


大约1个小时收了4张网,船掉头返航。面对20多只龙虾和几条鱼的收成,老松原嘴里嘟囔着 “没什么”,被问起近几个月渔获量和收入的情况,他欲言又止。


靠近港口时,渔协负责收集检测样本的工作人员,还有几个街坊邻居站在岸边,远远看到我们几个陌生面孔,连声问“是什么人”。


我听见渔协工作人员小声说着:“如果是记者的话就不好了。”


上岸后,我们买来早餐与松原父子一同享用,他们则执意要将几只当天捕捞的伊势龙虾当作回礼送给我们。中午时分,我们邀请松原父子一起午餐,在渔港边一家以水产刺身为招牌的餐馆,我们点了熟食,而松原父子点了鱼刺身盖饭。


“你们不吃刺身呀。”老松原说了一句。


气氛变得有些尴尬,或许是知道我们的顾虑,老松原没有再继续这个话题。接下来的聊天中,我们又几次提到核污染水、空气凝结等话题。


“说危险的话,(因为)是存在放射性物质吧,认真检测的话会安心一点。”


至于放射性物质对鱼有什么影响、水产检测主要测哪些核素、检测流程如何……老松原不太清楚,也不再接茬有关核污染水的其他话题。


与松原父子的接触让我们更加确信——福岛人民有难言之隐。


(三)


福岛县经历过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和核事故的巨大创伤,至今仍未愈合。日本政府大额拨款全力推进复兴,媒体则营造出支援福岛的舆论环境。在这样的氛围下,即使是对核污染水排海持反对立场的福岛人也十分谨慎,多位民间组织和从事核科学相关研究的专家均婉拒了采访请求。


作为日本首起叫停核污染水排海的诉讼原告代表,丹治杉江一直是我们极力争取的采访对象


在电话中,她极为谨慎,再三协调后才同意接受采访。我们驱车一个多小时赶到郊区的一座寺庙,丹治在那里的一处资料展览室做志愿者


丹治介绍核事故相关的历史资料。


她告诉我们,之所以特别谨慎,是因为担心不客观的报道会引发过激的舆论,容易让更多日本民众远离核污染水排海议题,但是她又希望让更多人知道福岛人的抗争。


她再三强调,希望我们可以冷静叙述。


丹治在接受采访后驱车带我们去往双叶町和大熊町,探访辐射量超标的“归还困难区域”(即禁止居民返回居住的区域)周边。


出发前我们购入了防辐射服,但是担心过于引人注目一直没有穿。一路上,草木疯狂生长,人迹罕至,唏嘘之余我们不禁感叹自然的强大力量,而人类是何等渺小。


丹治驾车前往大熊町和双叶町。


“滴滴滴滴……”行驶进入福岛县双叶町时,车内的核辐射检测仪数值迅速上升超过每小时1微希沃特(1 µSv/h),发出警报声。


车内辐射检测仪器发出警报声。


按照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的标准,公众受到人工辐射的年平均有效剂量的估计值不能超过1毫希沃特。这意味着,如果在上述地点停留2个月就已经达到标准的上限值。


福岛县双叶町“归还困难区”的荒废住宅已爬满绿叶。


(四)


离开磐城市,沿海岸线一路向北,我们来到位于相马市的松川浦渔港。


由于上门申请采访许可被拒,我们只能在外围观察,却意外遇到一位来自韩国的80多岁老人,计划在福岛吃各种各样的鱼料理。


“想在福岛吃鱼之后回韩国立即体检,看体内是否有放射性物质残留。”老人说。


这种“以身试险”的方式令人生疑,但由于现场围观的人越来越多,不乏一些警惕心颇高的渔民,担心媒体报道加剧日本官方宣扬的所谓“风评受害”,我们没能继续追问下去。


松川浦渔港,多只渔船到港。


我们还在距离福岛第一核电站14公里的浪江町“希望牧场”巧遇一个波兰旅行团,听完牧场管理者吉泽正巳讲述在核污染区与牛相伴的故事后,游客大受震撼。


核事故发生时,位于浪江町的牧场成为辐射污染的重灾区,吉泽的牛也成了“辐射牛”,但他不忍心杀害,十二年与牛相伴。他说:“这些牛不赚钱,但只要活着就是我的朋友。”


在采访中,我们明显感受到,吉泽的言语熟练如同演讲一般,甚至还将一些图片印制出来展示。采访末尾,他发了一册制作精良的绘本,里面画的正是他的经历。令人惊讶的是,绘本作者是日本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森绘都。


当被问及对福岛未来的期待和规划时,这位牧牛人不再滔滔不绝,而是称其所在的浪江町没有可期的未来。我们大为震撼,一场核灾究竟给他、给福岛带来多大的冲击……


(五)


为进一步获取信息,我们一直试图更接近福岛第一核电站,但其周边设置了通行限制,阻碍重重。


为了不引人注意,我们没有穿戴从国内带过去的防辐射服。途中遇到警车巡逻跟随,为保护素材和避免不必要的盘问,我们兜兜转转好几圈,有惊无险,终于去到距离核电站不到4公里的海滩,想通过无人机拍摄核污染水排海口上空的画面。


但当无人机接近核电站时,突然受到干扰失去控制,然后被强制返回。此后又尝试其他路线,寻求直击核污染水排海口附近海域,无奈止步于禁止通行的警戒线……

 

距离福岛第一核电站4公里处的归还困难区。


在日本9天,我们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人,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对福岛的了解多了几分,同时也好奇着这座城镇的未来。


在这个地方,很多问题既非科学可以评判,也非情感可以化解,我们在追寻答案的路上一直奔跑。


我们希望让福岛当地人民感受到,我们是用心想做一篇客观且真实的报道。


回国后,我们将此次探访形成了多媒体调查报道,制作了一部22分钟短纪录片、一篇万字长文、一个多媒体H5产品。


征稿启事


“我在现场”是中国记协微信启动改版以来开创的首个栏目,是编辑部重点打造的精品栏目。


“我在现场”中,记者以第一人称讲述一线采访故事,深挖故事细节,分享真知灼见、流露真情实感,鲜活明快、可读性强。编辑部不定期将优秀作品集纳成册出版发行。


更多稿件请参考文末 #我在现场 专栏。投稿地址zgjxwxtg@163.com标注【我在现场】+单位+姓名+联系方式。


投稿要求:

1、字数2000—3000字最佳;

2、强调现场感,记者在现场;突出故事性,记者讲好故事;提高可读性,语言表达简洁凝练。


优质投稿将单篇展示在中国记协微信公众号上,编辑部会与记者本人联系,后续沟通稿酬等相关事宜。


来源:中国记协微信(ID:zgjxacja)


本期编辑:李永锡  樊杨

实习:陈祖明 张宇轩



点赞!👇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