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华社记者发了什么文章,被伊朗人“催更”?

中国记协微信 中国记协
2024-08-23



在中国讲伊朗的故事,再把来自中国的反响讲回伊朗。新华社国际部记者高文成将经历撰写成文,其中两篇发表于伊朗最有影响力的英文媒体《德黑兰时报》头版。


伊朗媒体为何让一名中国记者的文章数次登上头版?


高文成向中国记协微信公众号来稿讲述,请看全文。



新华社记者发了什么文章,被伊朗人“催更”?

作者:高文成


(一)

“去年,我在中国最大的电视台向中国观众讲述了伊朗‘蝴蝶宝贝’的故事。不少人留言感叹制裁的残酷和孩子们的无辜。当我面对面向北京、陕西、重庆、新疆等地的学生和媒体同行讲述这个故事时,大家表情凝重,甚至泪流满面,其中已为人母的观众则触动更深。有些人问,他们能为这些孩子做点什么?这些经历深刻彰显了中伊两国人民间的深厚情谊。

这个段落来自我的一篇文章《从“蝴蝶宝贝”到伊沙和解:中国记者讲述的伊朗故事赢得中国观众》——于今年7月24日,发表在伊朗最有影响力的英文媒体《德黑兰时报》头版。

点击图片查看《从“蝴蝶宝贝”到伊沙和解:中国记者讲述的伊朗故事赢得中国观众》原文译稿↓

2024年7月24日《德黑兰时报》头版版面。


2021年至2023年,我在伊朗从事驻外工作。回国后,我参加了全国新闻界第十届“好记者讲好故事”、“新时代·好记者”全国巡讲等活动,分享我从伊朗带回来的若干故事。

参加中国记协组织的“新时代·好记者”全国巡讲活动。

在中国讲伊朗的故事,再把来自中国的反响讲回伊朗,这是一个循环。好故事所承载的情感在循环中不断流动,跨越国界、打动人心。

(二)

在这篇登上《德黑兰时报》头版的文章中,我所提到的“蝴蝶宝贝”是一群得了罕见病“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的孩子,他们小小的身体布满了血红色的疤痕和伤口,脆弱得像蝴蝶的翅膀。

一家生产帮助孩子缓解疼痛的专用敷料的西方公司,因为制裁不再向伊朗售卖其产品。只能使用普通纱布的伊朗患儿,被迫忍受每次换纱布都得扯下一层皮的痛苦。

在发表于《德黑兰时报》的这篇文章中,我写道,这个故事极大地触动了中国受众,大家都与这些伊朗孩子及其家庭同频共情。


此外,在文章中,我还提到伊朗驻华使馆在中国开设微博和抖音账号,收获了许多来自中国用户的支持和评论。

得知伊朗故事在中国获得这么强烈、温暖的回应,不少伊朗同行向我表达了他们的惊喜和感动。

2023年4月17日,采访伊朗外交部发言人纳赛尔·卡纳尼。

许多体现中伊深厚情谊的瞬间也被我写进文章:2022年1月31日,中国除夕之夜,伊朗首都德黑兰标志性建筑“自由塔”点亮“中国红”;很多伊朗小朋友得知我是中国人后,会友善、热情地向我抛来各种问题,还常常要与我合照,发在他们的社交媒体上……

(三)

今年5月5日,我还有一篇文章也登上了《德黑兰时报》头版,恰逢其创刊45周年。

彼时,巴以冲突的外溢效应加剧了伊朗与以色列之间的紧张关系,中东地区局势吃紧。

从一年前亲眼见证中东“和解潮”,到近期目睹中东危机升级,文章结合我的个人经历,分析了中国在斡旋伊沙复交、缓和中东紧张局势中发挥的建设性作用,并将西方的中东政策与之对比,揭示其中的霸权逻辑和虚伪双标。

文章刊发后,伊朗国家通讯社、伊斯兰共和国通讯社全文转载。

2024年5月5日《德黑兰时报》创刊45周年纪念版头版。

去年3月10日,中国成功斡旋伊朗和沙特复交,在全球引发轰动,甚至德黑兰街头的出租车司机都在兴奋地和我分享喜悦。

这篇文章能登上《德黑兰时报》头版,不仅因为我作为中国记者,分享了在伊朗报道伊沙复交的一线见闻,更因为中国在中东问题上发挥的日益强大的积极作用。

正如伊朗新总统佩泽希齐扬近日在《德黑兰时报》上刊文所述:“2023年,中国为推动伊朗和沙特阿拉伯关系正常化发挥了关键作用,展示了其建设性的愿景和对国际事务的前瞻性态度。

高文成和伊朗朋友们的合照。

两篇文章发表后,有伊朗朋友联系我“催更”。他们说,伊朗人对中国的关注度和讨论度持续升高,希望我的文章能让更多伊朗人民认识、了解真实的中国。


更多阅读
记者:摩托,坐了;直升机,飞了;山路,走了
北京抢巴黎时间,巴黎抢第一时间
头顶孤石,脚陷淤泥,记者还说:要进去!
巴黎奥运尽显中国格局


来源:中国记协微信(ID:zgjxacja)

本期编辑:林芝瑶 彭婕妮 任金蕊

实习:彭曼依 黎苑婷


点赞!👇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中国记协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