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孩子不爱画画?可能是气场出了问题|新书连载(Ⅰ)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戴亚楠家庭美育 Author 戴亚楠

戴亚楠的试验田,艺术自然生活都是教育的资源

著有畅销书《生命合伙人—美育从妈妈开始》

[生命合伙人]第二部《家庭美育必修课》即将出版



今天的内容来自即将出版的[生命合伙人]美育系列书第二部《家庭美育必修课》。在这本书里通过七节“课程”针对艺术零基础父母疑惑最多的问题作出详尽诠释和案例示范。


给出一条适合中国家庭的美育路线图[重塑关系]-[打造环境]-[寻找资源]-[发掘潜能]-[亲近艺术]-[自由游戏]-[传播美育]




很多家长问我,为什么孩子在美术班画画,但是回到家里却从来不画?即使动手让他画,他也往后退;还有的孩子会说“我不知道画什么”“我不想画”或者“你给我画”……被问得多了,我发现这的确是非常普遍的一种现象,那为什么小小艺术家在家里不喜欢创作呢?


孩子是天生的艺术家,灵感来的时候、激情来的时候,那可是挡也挡不住。所以一定是哪里发生了问题,我们的小艺术家需要我们来帮帮他。


那么,如何帮助孩子在家庭环境中爱上艺术创作呢?

既然他们是天生的艺术家,为他打造一个工作的环境很有必要!


艺术家需要什么样的工作环境?


艺术家工作的环境通常叫画室或者叫工作室,它对于艺术家的重要性有点像手术室之于一位外科医生(可能有点夸张)。想想看,艺术家需要的所有材料都在那里,当艺术家进到这个空间,就会产生源源不断的灵感:他愿意拿起那些材料来进行创作,甚至废寝忘食地沉浸在这个创作空间里。


怎样打造这样一个空间呢?在探讨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大师们的工作室都是什么样子的。

大师们的画室


毕加索的画室


毕加索在画室的照片好像要么赤裸上身,要么海魂衫。但有天分又勤奋,平均每天三幅作品的艺术家,就是他。


达芬奇工作室


达芬奇工作室看上去有点像一个实验室,又像一个客厅,它在画家工作室里算是整齐的。那个箱子里放着什么?让人特别想打开看一看。


克里姆工作室


克里姆就是用很多黄金去画画的那个艺术家,不知道他把黄金藏在工作室的什么位置,是不是感觉画的后面有密室?


莫奈在工作室


莫奈的工作室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好大呀!因为他画了好大好大的睡莲,要有地方才可以放得下。他把画捐给法国政府,政府还得专门造个美术馆。

看完这些大师的工作室,我们发现每个人的工作室都很有自己的特点,但是遗憾的是因为年代太久远,我们没有机会去问问他们:“你的工作室为什么那么乱?”“哎,你的工作室为什么堆了那么多东西啊?”


当代艺术家画室


于是,我又探索了我的几个艺术家朋友的画室,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跟我们生活在同一时代的艺术家,他们在什么样的环境里创作艺术?对他们来说,一个能带来灵感的工作室应该长什么样?


艺术家邓大非



邓大非不仅是艺术家,他对儿童艺术教育也有很多思考,做了非常多的实践。


邓大非工作室


大非说,工作室很重要的一点是空间要大。这跟他最近创作的作品有关系,因为作品规格都较大。他也觉得工作环境毕竟跟家里不太一样,所以可能不需要那么整洁。此外,他认为应该有一些特别的东西放在这个工作室里,比如有人喜欢收集旧报纸旧期刊,有人喜欢收藏一些别的东西,总之要有一些自己特别喜好的东西在里面,这样才会觉得比较舒服。


我把大非老师这一类艺术家的工作室叫做“无需太整洁型”工作室,希望大非老师不要介意。


艺术家刘栋


这位艺术家叫刘栋,他在四川、北京和深圳都有自己的工作室,从其朋友圈可知他经常深夜还在创作。下图是他最新的工作室全景照片。



刘栋老师工作室全景


根据这个工作室的类型特点,我把它定义为“不必太讲究简约就好型”工作室。什么意思呢?即他对工作室的要求没有那么多,但是地方要足够大。对他来说,工作室要有一个能够展示他作品的空间,其他的简约简单即可


艺术家林跃平


林跃平老师的工作室真是了不得,它就像一个小小的美术馆一样,因为这个空间里有小的展示空间,还有林老师的教学空间和创作空间。


林跃平工作室展示空间


林老师说,工作室首先要有自己的作品,还要有一些玩具。他所说的玩具就是一些小玩意儿以及自己的一些小收藏。“这些收藏未必是特别价值连城的那种,但要能够给你带来灵感。你跟这样的小玩意儿小玩具在一起的时候,心情是很放松的状态。”林老师说。


我把这个工作室定义为“自我小矛盾型”工作室。因为林老师说,在一个工作室空间里面,一方面他不希望太整齐太整洁,另一方面又觉得还是要有一定的整洁度,饰物的摆放要有一定的规则。总之他自己也觉得很矛盾,但是在这个空间当中,自己觉得很开心,很想创作就对了


艺术家王琪老师


女性艺术家王琪老师是一个雕塑家,小小的身体非常瘦,但她的作品非常有力量。我曾经去她在宋庄的工作室玩耍,空间很大,毕竟做雕塑还是需要一个大空间来放这些没有完成的作品。


王琪老师宋庄工作室


但是王琪老师说“大”并不是最重要的,“虽然需要很大,但是能够有效使用的空间其实并不大,而且在这个空间里气场对就对了。”这个气场到底是什么?我觉得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感觉。


通过这几个小调查,我们总结一下这几位艺术家的工作室都有些什么样的特点: 


  • 空间要大一点,尤其是有创作大幅作品需求的艺术家

  • 要有自己喜欢的小玩意儿、小收藏之类的东西

  • 待着要舒服,每个人的需求都是很个人化的

  • 要把自己的作品展示出来

  • 气场要对


有艺术教育学者说孩子的艺术创作特别像年轻的、创造力最蓬勃阶段的艺术家,也就是他们在不断的探索中发现自己的艺术语言,发现自己最特别的地方,所以他们需要一个这样的空间,去不断地探索以及折腾。


在我的孩子很小的时候,他们和很多艺术家的孩子一样,也经常去爸爸的工作室玩耍。大人要工作,就让孩子们去玩各种材料、帆布画框,还有调色盘、笔、刷子之类的。他们就穿上大人的T恤或者围上围裙,在那里画呀画呀画个不停。 


▲弟弟在爸爸工作室


回到家庭美育,这些艺术家所提到的这样一些对艺术工作室的要求,我们在家里能够实现吗?


儿童家庭创作环境的三个原则


看完艺术家的工作室,不知是否给你带来些许启发,我在《生命合伙人——美育从妈妈开始》一书里,提出了几个关于儿童在家庭中的创作环境最基本的原则,我们回顾一下,然后再带大家依据这些原则一步步地来实践起来。


A原则一:孩子是这个空间的主人



孩子艺术创作的空间一定不是为了摆拍发朋友圈而设计布置的,它一定是服务于儿童艺术家的创作规律、创作需求,孩子必须是这个空间的主人。对于材料的获取,他应该可以在安全的情况下自由获取和自由使用,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B原则二:能够激发灵感的空间


就像我们前面提到的,有的家长说孩子在美术班可以画画,回到家里从来不画,为什么呢?因为在这个场域里,他没有灵感,那我们就在这个空间中为它注入灵感。


我们刚刚讲的那几位艺术家都是成年人,但他们也希望在这个空间里有能够激发灵感的、自己喜欢的小玩意儿或者小收藏。这样,只要置身这个环境,他们就会有源源不断地创作想法涌出来。


C原则三:一定要有展示功能


展览对一个艺术家来说是最最重要的事情。我们的小小艺术家在自己的空间里也一定要把自己的作品展示出来。一方面,通过这样的展示,他可以对自己更有信心;另一方面,他可以不断地去审视自己过去的作品,并激发出新的创作灵感,或者有了对从前作品修改和调整的想法再继续创作。


英国艺术研究者马丁•盖福特在和著名艺术家大卫•霍克尼一起创作的《更大的信息》这本书里提到,霍克尼每天除了吃饭和短暂午休,基本都在工作室里工作和思考,“墙上挂着未完成和完成的画作,排列方式在不断变化。这是近期作品的私人展览,是下一幅要创作的作品的源头。”


孩子们的私人展览不妨从现在开始。


我们的小小艺术家是不是应该有一个自己可以专门创作的工作室呢?大家不要吓到,这不是要求大家再去买个房子,或者再多一个房间。


我们要做的是在现有的居住空间里,通过腾挪,通过科学合理地规划去调整布局,满足儿童艺术家所需要的工作室的几个功能:作品展示功能、灵感激发功能、艺术创作功能、材料收纳功能。有了这几个功能,其实就能够满足儿童艺术家的需求了。


未完待续……


(不需要再买一栋房子,也不需要再增加一个房间,在现有条件下就可以完成的『儿童艺术工作室改造实操指南』,请关注明天的新书连载(Ⅱ),可以看到参与[家庭美育必修课]线上课程的家庭的具体“改造”案例。




参与新书众筹 获赠美育手帐


2017年,《生命合伙人——美育从妈妈开始》上市后受到新生代父母追捧,参选当年[最受大众欢迎的50本图书]。



而今天的推文则来自[生命合伙人]美育系列书第二部《家庭美育必修课》。本书目前已正式开启出版众筹,预计4月上市(欢迎参与众筹,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参与,转发更欢迎↓↓↓)


参与众筹 获赠家庭美育地图+美育手帐



家庭美育导师成长计划第二期开放招募

2019年4月19-21 北京


时代太忙碌,终于找到自己的节奏|手工打磨的温度

关于爱情,我想对你说|亲爱的Dongli

从零开始了解中国画,回归你本就属于的伟大传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