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气候变化与中国行动方案 ——“ 十四五” 规划期间中国气候治理(笔谈)
编者按: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讲话,承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10月29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更好地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2020年11月9日,《阅江学刊》编辑部联合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举办“全球气候变化与中国行动方案——‘十四五’规划期间中国气候治理”专题研讨会。会上,多位专家围绕我国气候治理的近期、中期和长期目标,针对气候变化宣传、净零排放、能源结构转型、国际气候政治博弈等问题深入交流。本刊整理专家发言的核心观点,以笔谈的形式发布,欢迎广大读者就相关话题进行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气候变化;二氧化碳排放达峰;碳中和;气候治理;生态文明;能源结构转型
笔谈导读
共同开创国家碳中和繁荣美丽新时代
柴麒敏(国家气候战略中心战略规划部主任)
一、积极谋划我国应对气候变化中长期目标任务
二、引领构建面向碳中和的全球气候治理新格局
三、研究制定碳中和国家建设方略与实施路线图
碳中和目标下中国全社会去碳化转型的挑战与机遇
郭虹宇(创绿研究院助理项目总监)
一、中国的碳中和承诺为全球气候治理注入新动力
二、国家自主贡献和“十四五”规划加速中国去碳化进程
三、国际国内气候投融资是落实去碳化目标的重要抓手
四、应对气候变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存在协同效益
五、识别数字化趋势下应对气候变化的新机遇
《巴黎协定》目标下的全球能源电力系统转型与气候变化经济评估分析
刘昌义(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高级研究员)
一、能源结构转型迫在眉睫
二、构建公平合理的国际气候治理制度
三、不同情景下的全球碳减排路径
四、能源转型的成本、投资分析与协同效益
五、中国逐步由全球气候治理重要的参与者和贡献者向引领者转型
全球气候治理与国际气候外交中的深层次问题
董亮(外交学院亚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一、国家行为体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作用
二、非国家行为体的气候行动
三、国际科学评估的机制安排
四、巴黎气候进程的不确定性
五、大国气候外交的独特作用
助推绿色传播 提升国际话语权
鞠立新(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副教授,绿色低碳发展与品牌传播研究中心主任)
一、积极助推气候传播学科建设
二、关注公众需求,让气候传播花开遍地
三、提升气候传播国际话语权
2060年碳中和目标下提升我国气候治理效能的初步思考
刘长松(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副研究员)
一、在全球气候安全风险日益上升与国内气候灾害突发频发的大背景下,中国加快构建气候适应型社会十分必要
二、面对国内外新形势、新要求,中国要加快构建面向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峰和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气候政策体系
三、统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进一步发挥中国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进程中的引领作用,加强合作治理,维护全球气候安全
碳中和目标下的深刻社会经济转型
陈迎(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研究员)
一、碳中和目标的形成过程中,科学与政治互相驱动
二、在碳中和国际进程中,大国博弈不可避免
三、实现碳中和目标,中国需要深刻的社会经济转型
四、围绕碳中和目标,抓紧研发负排放技术
疫后全球气候治理的新走向
陈洪波(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城市经济学会秘书长)
一、权威的构成与全球气候治理格局
二、疫情如何影响全球气候治理
三、疫后全球气候治理可能出现新变化
中国积极引领全球气候治理登上新台阶
庄贵阳(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
一、中国的承诺为全球气候治理注入新活力
二、中国的远景目标与近期规划
三、以国际国内一致的逻辑推动政策落地
四、激活自下而上的气候治理行动力
备注:本期笔谈本公号先推出全文导览,随后按作者单篇推送,最后作精彩回顾。
责任编辑:沈丹
微信编辑:侯苏皖
校对:来向红、沈丹、李海中
复审:来向红
终审:渠红岩
固定布局
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
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
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
以及制作自己的模板
往期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