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理工大学是怎样给学生装空调还却还被骂成狗的?
今年夏天的上海,真的是能把人热到膨胀热到融化热到自燃。
上海理工大学为了帮助留校学生顺利度过高温期,开放了有空调的学校大小礼堂供学生过夜休息,还宣布南校区暑假结束前就能装上空调。
然而这件事在网上传火了之后,却遭遇了上理工不少同学的冷眼相看,在微博、知乎和贴吧上,相关的话题和帖子下面都有大批同学集体吐槽。
为什么学校本来贴心的惠民之举却没能得到学生的好评?是学校的做法有问题,还是学生不知好歹?
上理学生在礼堂打地铺
高温红色预警下的无奈举动
一周前的7月21日,上海发布了今年首个高温红色预警。
当天上海徐家汇站气温达到40.9摄氏度,突破了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高记录,而且直到今天一直居高不下一直保持在38摄氏度以上。体感温度则更是接近49度,逼近人能忍受的极限。
就在离上海不远的宁波,22日还有一位来自非洲的女留学生在宿舍楼下中暑晕倒,看起来非洲友人都抵挡不了今年江浙沪似火的“热情”。
(来源:网易新闻)
而上海理工大学作为上海少数几所学生宿舍还没装空调的高校,如果再不采取行动恐怕学生有大规模中暑的危险。
于是学校19日发布公告,开放大礼堂小礼堂供留校的学生过夜休息。
但由于礼堂的面积也有限,并不是每位想借宿的同学都能如愿,于是八点开门,七点多就有一堆学生抱着被褥枕头在门口排队。
(来源:上海理工大学官微)
这件事被中国青年网报道后,在网络上广为传播。然而看到自己学校在网上火了之后,不少上理工同学就开启了吐槽模式:
为啥这个在外人看来是为学生着想的惠民举动,却会招致学生的不满呢?事情还要从几年前说起:
原来,上海理工大学的学生从2011年开始,为了装空调的事情已经和校方争取诉求了好几次,校长当时也在有学生代表参加的座谈会上回答过相关的问题。
当时学生得到的答复是这样的:
(来源:知乎)
这样的说法显然不能让学生满意,学生们举出上海绝大多数高校,以及附近的江苏和浙江的多数高校近几年都纷纷解决了学生宿舍空调问题的事实提出质疑。
而且细心的同学们发现,不仅领导和老师的办公室都冷气吹的挺足,某学生宿舍楼改造成办公楼以后装满了空调。甚至老外语楼今被改造成留学生宿舍后,不到一周的时间也都装好了空调。
(来源:新浪微博)
正当学生们基本对装空调这件事已经有些绝望时,今年六月份突然传出喜讯,南校区将在暑假期间安装空调。
这则消息不仅在6月26日被学校官网正式发布,各学院的辅导员还在学生离校前专门发信息要求大家将个人财物妥善保存好,配合学校的空调安装相关工作。
(来源:上海理工大学官网)
但南校装空调的消息公布已经一个月了,暑假也过了一半,空调却没见影。
学生们开始传言:南校空调安装工作已经因学校和物业的矛盾而停工,同学们今年想吹上空调的梦想恐成泡影。
甚至开始有学生怀疑,当时学校官网装空调的公告,是不是只是为了学校招生采取的宣传策略,毕竟这几年上理工因为没空调,在招生抢生源时是吃了不少的亏的。
随着新生招生工作逐渐结束,这些承诺还认不认,学生们心里也很没底。
学生趁机表达自己的疑惑,要求校方出来澄清一下空调还装不装,他们的心情相信大家都可以理解。
(来源:上海理工大学贴吧)
学校官微的两篇文章
关键时刻的猪队友
上理的官方微信公众号——上海理工大学,23日发布的一则推文又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这则推文的标题是《上理人的夏天|管理服务中的大爱无声》,文中盛赞了上理的招生办公室、辅导员、后勤、安全保卫等岗位的工作人员“顶酷暑、战高温,坚守管理服务一线,谱写夏季奉献之歌。
(来源:上海理工大学官微)
可是文中所举的一堆例子,实际上也就只能说是在本职岗位上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和所谓的“大爱无声“根本扯不上边。
况且这些坚守岗位的老师和工作人员,工作的环境基本都是在办公室空调房里啊,这“顶酷暑、战高温”是从何谈起的呢?
(来源:上海理工大学官微)
今年夏天的北京也很热,我如果也学他们发一篇:《陈大夫的夏天 | 坚守岗位感天动地谱写一曲奉献的赞歌》,你们看了会不会直接把大学声取关拉黑?
大学的官方公众号,平时发些这种官样文章王婆卖瓜一下也没人会在意。
在这种学生情绪相当微妙一触即发的时候,作为学校官方舆论渠道的学校官微,根本不了解学生到底在想什么在关心什么,还在这里自说自话自我吹捧,自然就更给同学们的不满情绪添了一把火。
这还没完,7月26日,上海气象史上第四高温的次日,上海理工大学官微又发表了这样一篇推文:《天太热,送你一本消暑攻略!》,文中竟然有这样的文字:
“远水解不了近渴,远凉救不了近热,可是望梅总可以止渴吧。”
“面包总会有的,空调总会装好的。“望梅止渴”是不是比“薪尽自然凉”还管用啊!”
“让我们以微笑以信心,迎接下一个高温日吧。”
这种话在那些连礼堂里一个凉席的地方都排不上号,不得不在热如蒸笼的宿舍里辗转反侧忍受煎熬,集体见证凌晨四点魔都的同学眼里,像不像是在故意嘲讽?
开着自己的私家车,呆在空调房里写稿子,还非要装作能了解学生的疾苦,你但凡在过去一周的桑拿天去学生宿舍睡过一个晚上,就不会说出“不历酷热劫,枉称大学生”这种风凉话来。
看完这篇文章,陈大夫非常佩服它的作者,这种高级黑的手法实在是我自愧弗如。不过也稍微有点疑惑:您到底是站哪边的啊?
针对这两篇官微推文,同学们的评价是这样的:
(来源:知乎)
当然上海理工大学也并不是没有意识到问题所在的明白人,该校的官方学生媒体机构——沪青传媒的官微号7月25日就推送了:《南校空调或成泡影?沪青记者专访后勤部及相关厂家物业》
沪青传媒的小编采访了相关部门的负责人,澄清了学生中广泛传播的出尔反尔,工作停工、与物业的矛盾都是不实消息,并重申开学前空调全部安装完毕,年底前全部投入使用的承诺。
同是一个学校的官媒,怎么水平差距就这么大呢?
(来源:沪青传媒)
上海理工大学的官微在这场舆论事件中,扮演了不折不扣的猪队友角色,先是对学生的意见回应不及时,被如潮的学生吐槽吓到了又开始昏了头一般胡写乱说。
假如他们一开始就不发那两篇激化矛盾的文章,而是像沪青传媒的小编一样花点时间去了解一下学生的想法,研究一下问题的实际情况,写篇文章澄清一下事实,还能出现现在的局面吗?
上海理工大学的教训
足以让其他高校警醒
事实上,陈大夫翻遍了各种信息渠道,也没找到学校打算放弃今年暑假装空调计划的确实证据。
学校正在采取措施改善学生的住宿条件,也在高温来袭时想方设法尽力帮同学度过酷暑,结果被同学们黑成了狗,这个锅既不应该甩给学校,也不是学生忘恩负义白眼狼。
从头回顾这起舆论风波,你会发现事件的主要原因,实际上出在舆论发声工作做得非常不专业上。
尤其是负责上海理工大学官微的工作人员,面对学生中显而易见的意见和疑问,要么顾左右而言他,要么故意拉仇恨,人为地造成了学生和学校之间的信息交流不畅和严重误解。
(来源:上海理工大学官微)
他们在事件中的表现,堪比至今仍余波未消的“清真分箱”事件中,美团外卖闻名全国的猪队友三人行。也难怪学生会给你们“最基本的话术都不会,真不知道是蠢还是坏”的评价。
作为学校对外发声的最主要媒介,官微水平被同校的学生媒体甩了三条大街。上海理工大学真的应该深刻反思自身工作中出现的漏洞。
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网络舆情工作,舆情应对和监控被摆在一个前所未见的重要位置来进行考虑。
(来源:新浪新闻)
而高校面临的舆情状况又相对复杂,需要深刻理解学生到底想要什么诉求在哪,在学校内外进行复杂的沟通。
但实际上,跟大学生打交道真的没那么难,大学声这一年多也出过错误搞过乌龙.。
但只要你真心诚意地帮学生说话,在各种论战和冲突中坚定站在学生一边,同学们就会信任你支持你。你的态度是不是真诚是不是认真,同学们是能感受得到的。
在他们眼里,你就是母校的喉舌,你就代表着学校的形象。你的发声不得体,伤害的是学校的声誉。
希望上海理工大学的教训也能让国内其他高校警醒,更加注意加强自身舆论舆情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