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这些跟“鸡”有关的非遗,你都见过吗?

2017-01-17 天津和平文明网 文明和平


  1. 波罗鸡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波罗鸡”是用元宝纸、鸡毛、泥土、稻秆等制作,制作工序近40道。最大的30斤、高1米左右,小的一两斤。波罗鸡不但工艺好,活灵活现的,价钱也不贵,大的十元一只,小的五元就可买一对,而且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是吉祥物。波罗庙会是广州最大的民间庙会,有俗语“第一游波罗,第二娶老婆”。每逢庙会,珠三角、港澳地区,甚至海外华侨华人纷至沓来,沿途上千小摊档出售各类工艺品,最惹人注目的就是波罗鸡。传说当年村民发现来自波罗国的使者在海边立化,刚好有鸡啼,传为鸡神,因而盖起神庙,制作波罗鸡纪念。波罗鸡承载了岭南特有的文化,形制历经风雨几无改变。

    波罗鸡

  2. 沙拉鸡 吉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沙拉鸡”是东北传统二人转手技表演工具,是吉林舒兰市独创的曲艺形式,可以清唱用,可以用唢呐、二胡、小号等乐器伴奏演唱,也可以当做演出道具。“沙拉鸡”从产生至逐步完善,有近200年的历史。清末时,乞丐乞讨都拿着两块猪骨头“哈拉巴,通过有节奏的碰撞,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吸引别人的注意。有一位带艺要饭的民间艺人,绰号刘大头,通晓音律和乐理。后来他的徒弟们秉承他在艺术上的成就,重新加工整理花样,翻新深琢细磨,将“哈拉巴”改为竹制“沙拉鸡”,既可单用又可合用,其音色旋律节奏让人感觉既新鲜又古老。

    沙拉鸡

  3. 三彩棉絮小鸡 滨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三彩棉絮鸡是鲁北工艺美术代表作之一,造型别致、小巧美观,取材方便、质朴大方,神态各异,栩栩如生。清朝晚期,管氏家族出了位有名的篆刻艺人管振淮,他对棉絮鸡的制作情有独钟。在汲取他人长处的基础上,他对棉絮鸡的制作工艺、用料、配方等进行了改进,作出了独具特色的“管振淮三彩棉絮鸡”。大吉大利、喜庆祥和是三彩棉絮鸡的主题,折射出农家文明和现实生活中的期盼和诉求。

  4. 苗族锦鸡舞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锦鸡舞发源于贵州省丹寨县排调镇境内,流传于苗族“嘎闹”支系中穿麻鸟型超短裙服饰的亚族群。锦鸡舞的表演形式常见的是集体舞,而且场面宏大,男吹芦笙在前,女性随后,沿着逆时针方向转圆圈跳,少则七八人,多的不限,并围成二、三圈不等。

    锦鸡舞

  5. 客家鸡公狮舞 清远市清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
    清城区源潭镇龙狮田客家鸡公狮舞,堂号乐英堂,龙狮田鸡公狮有250多年的历史,是客家人从中原带来的传统文化。龙狮田客家鸡公狮外形似公鸡,面似狮虎,在青龙源谭乃至清远周边的县市区广为人知,经常受邀参加节庆、祭祀等活动。在客家人看来,龙狮田客家鸡公狮舞保护与传承有着重要意义。据介绍,龙狮田村先后组织鸡公狮队代表粤西北潘氏到佛山、四会、韶关、佛山、兴宁等地参加宗亲联谊会,并受到海外客居华侨、韩国潘氏的关注。

    客家鸡公狮舞

  6. 德州扒鸡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德州扒鸡是中国山东传统名吃,鲁菜经典,形色兼优、五香脱骨、肉嫩味纯、清淡高雅、味透骨髓、鲜奇滋补。德州扒鸡造型上两腿盘起,爪入鸡膛,双翅经脖颈由嘴中交差而出,全鸡呈卧体,色泽金黄,黄中透红,远远望去似鸭浮水,口衔羽翎,十分美观,是上等的美食艺术珍品。

    德州扒鸡

  7. 文昌鸡 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昌鸡是海南最负盛名的特色传统名菜。在海南有无鸡不成宴的说法,是每一位到海南旅游的人必尝的美味。文昌鸡摆盘美观,色泽淡黄光亮,皮脆肉嫩味鲜,醮佐料而吃,入口喷香,爽滑异常。

    文昌鸡

看完是不是感觉学到了不少小知识呢?
如果您还知道哪些关于“鸡”的
非遗作品和非遗小故事~
欢迎留言与我们分享哦!

(来源:中国文明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