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和平 家国情怀】肿瘤专家的毕生追求——我的父亲金显宅
金显宅为《中华肿瘤医学杂志》审稿
我的父亲金显宅是著名医学家,我国现代肿瘤医学的创始人。他原籍朝鲜汉城,朝鲜沦为日本殖民地后他流亡中国,1930年加入中国籍。1931年他从北平协和医学院毕业,获美国纽约州州立医科大学博士学位,后获得美国肿瘤外科学会荣誉会员。
北平协和医学院于1933年成立肿瘤科,父亲被委任为肿瘤科主治医师、肿瘤科助教兼讲师。他于1937年赴美国进修肿瘤病理、放射与肿瘤外科,后去欧洲英、法、比、德、丹麦、瑞典等国进修考察。1939年归国后任协和医院外科副教授兼医院肿瘤科主任,成为中国现代从事肿瘤医学专业研究的第一人。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协和医学院被日本侵略军占领,他离开北平来到天津。
金显宅故居(今和平区睦南道69号)
父亲精通解剖学,擅长肿瘤外科,对各部位的淋巴引流了如指掌,所有看过他手术的国内外专家,无不赞叹钦佩。他还受到国家卫生部委托,开办肿瘤医学进修班,先后培训学员四百多名,可谓桃李满天下。如他的五位得意弟子:精通病理的王德延、全面发展的张天泽、头颈肿瘤专家李树玲、精通盆腔和腹部肿瘤的金家瑞、擅长乳腺及胸部的王德元。经他培养的高级肿瘤专科人才早已遍及全国,也都逐渐成为各地区肿瘤学科的带头人和骨干力量。
经父亲治疗而痊愈的患者,数不胜数。其中,著名人口学家马寅初老人90高龄时,由金显宅主持治疗最终治愈直肠癌,可以说是医学史上的奇迹。1971年春,马寅初便血,开始以为是痔疮,治疗效果不明显。一年后经再次检查,确诊为直肠癌。北京医院邀集全国在京开会的外科专家会诊,结论是老人已不宜手术。马寅初91岁,又至少患有七种以上老年病,因此不考虑手术,只做化疗。马寅初的女婿徐汤莘居天津,与人民医院的外科医生王德元为邻居,便向王德元请教手术的必要性。王德元推荐了自己的老师金显宅。父亲对马寅初的治疗提出建议方案,考虑他年纪大,手术可以分两步,先做结肠造口,这样不影响饮食排便,半月后再于肛门处将肿瘤切除,避免干扰大肠其他部位。
当时一些人认为,这个手术风险过大,但著名内科专家张孝骞当即表态:“金显宅的手术方案,我们内科敢保驾!”由于马寅初的地位非比一般,当晚,医院军代表找金显宅谈话,要求只许治好,不许治坏。可以想象,这次手术所要承受的压力有多大。刚回天津不久,金显宅又与王德元一起被召回北京,原来徐汤莘又给国务院打了报告,坚决要求请金显宅、王德元为马寅初做手术。报告最后到达周总理那里,周总理批示:“病人本人有手术要求,家属又坚持手术,医务人员就应从手术着想。由天津的金显宅、王德元主持手术,组织会诊,议后望告。”
1972年5月31日上午,这个超出常规、充满争议的手术,在周总理的关怀过问下终于开始了。金显宅特意从天津调来了自己的另一位得意弟子张天泽主刀。两步手术进行得非常顺利。手术后,王德元留在北京医院亲自护理。三个星期后,马老伤口愈合。饮食、体温确实没有问题了,王德元才回到天津,手术的成功震惊了医学界。
父亲积极倡导肿瘤的预防工作,扶植研究所创建流行病研究室,多次选送青年骨干出国学习深造,积极参与各种肿瘤预防会议。这种以预防为主的前瞻性思想,在当时可谓超前意识,逐步孕育出新的医学模式,即由临床医学向群体医学的转变。
1989年10月,在天津召开的“全国肿瘤医师进修班第二届学术交流会”上,父亲金显宅被誉为“中国肿瘤医学之父”。此时,他已是抱病在身,而他坚持到大会听论文。在参加小组讨论的同时,他感受到了自己多年辛勤耕耘,如今已结出丰硕的果实,其中不乏后来居上、超越世界先进水平的佼佼者,心中感到无比宽慰。父亲从事肿瘤医学研究和临床工作五十多年,发表中英文论文三百多篇,著有《乳腺癌的研究》《肿瘤学讲义》《肿瘤临床手册》《实用肿瘤学》等专著,并创办了我国第一份肿瘤学杂志。
鉴于父亲对中国抗癌事业的卓越贡献,大会通过一项特别决议,筹资铸造金显宅铜像,以为表彰。1994年4月26日,在天津市肿瘤医院,举办为纪念一代医学宗师、中国肿瘤医学创始人、全国著名肿瘤医学专家金显宅教授诞辰90周年暨金显宅铜像落成揭幕仪式。“德高医粹”——父亲那谦和的微笑,永远定格在人们心中。
金显宅与女儿金荣培合影
我1937年出生于北京,是金显宅的次女。沿着父亲所走过的路,我热爱医学事业,毕业于原北京医学院,是天津市卫生监督所主任医师、教授。(金荣培口述 金彭育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