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魂出没”实验:另有发现
利维坦按:康奈尔那几个实验我不知道,但为何大猩猩出没的实验,我第一时间就发觉了呢?莫非是因为文章前面已经铺垫了很多?还是大脑神经基质的问题?
如果把猩猩的出现视为一种视觉刺激源的话,它的出现肯定是对之前刺激表征的一种干扰。可以参考下面这个奈克方块:
双稳态奈克立方体
你的知觉是不是在“朝上”和“朝下”的两种理解之间反复切换?但你绝对不会同时看到两个朝向一起时的样子(非此即彼)。
文/Matthew Tompkins
译/杨睿
校对/石炜
原文/www.bbc.com/future/story/20161024-the-strange-tale-of-an-x-rated-haunting
1960年,剑桥的一位心理学家身披床单,游荡在影院放映厅的银幕前,想要给观看限制级电影的观众上演一场“鬼魂出没”(译者注:美国的限制级电影X级:17岁以下未成年人禁止观看)。这场奇怪的实验出乎意料地触到了人类感知能力的局限性,揭开了人类思维的一大怪象——非注意盲视。
1960年5月28日19点40分,观众们坐在放映厅里等着观看一部限制级电影。而康奈尔(AD Cornell)藏在暗处,打算在观众面前上演一场“鬼魂出没”。他用白布把自己从头到脚裹起来,慢慢走出阴影,沐浴在投影仪的光束里,出现在毫不知情的观众面前。他从银幕的最左边游荡到最右边,再折返回来,就这样来回游荡。他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科学——这是一场科学实验!
扮鬼的康奈尔其实是在剑桥工作的心理学家,他上演的“鬼魂出没”是一场“见鬼体验”的实验。从实验报告来看,他悄然接受了一个颇有争议的前提:逝者的灵魂可以作为一种物理幻象,在人间自由行走。虽然他的实验没能直观地说明这个问题,但他试图以人为的方式让人们意外见到“真的”鬼魂,观察人们对超自然现象的真实反应。
玛丽·罗奇(Mary Roach)的《魂灵:死后的科学探索》和理查德·怀斯曼(Richard Wiseman)的《怪诞心理学》书中都引用过康奈尔的实验报告。对于我这样一个研究人类注意力的实验心理学家来说,这些材料也非常有趣。我主要研究人们对于假象、幻象(illusion)的认识,因此也会涉及到不少非同寻常的方面,包括术士、心理学、女巫、驱魔人等等。但康纳尔的实验似乎和我此前遇到的都不一样。一开始我认为他的实验采用了非正统的方法,得出的结论不可靠。不过待我研究后,我意识到,他的实验设计(无意中)预见了认知心理学在几乎半个世纪里的发展。这一发现,让我感到有些荒唐,又很是开心。
康奈尔裹在白布里,潜伏在剑桥国王学院附近的牧场,打算扮鬼魂,研究过路人的反应。
在电影院实验之前,先让我们来看看他之前做的两次实验。最开始,康奈尔选择的实验地点在国王学院附近的奶牛牧场。他精心设计了一段长达4分半的“鬼魂漫步”:他裹着白布,从小山丘后边爬过去,再突然站起来——像凭空冒出来一样;而后再趴下来,“凭空消失”,爬到另一个小山丘后面。为了确保他的出现和消失都突然得让人猝不及防,他还进行了彩排。随后他让助手们分散在道路两旁,观察不知情的过路人的反应。
康奈尔发现,似乎只有牧场里的牛在全神贯注地盯着他。
舞台准备就绪,整个“表演”团队也已经进行了六次“鬼魂漫步”。但结果却让人出乎意料:大概有80名过路人,但几乎没有一个人注意到他!康奈尔发现,只有牧场里的牛在全神贯注地盯着他看,这一点让他猜想,实验失败可能是因为他裹的床单太过“一目了然”,一点儿都不像鬼。
康奈尔猜测,一个更适合鬼出没的地方可能会得到更好的实验结果。于是他把下一场鬼出没的地点选在了圣彼得教堂的墓地。这块墓地就在大路旁边。为了避免人们看到康奈尔扮演的“鬼魂”后可能发生的意外,整个实验团队还采取了额外的安全防范措施:这一次,康奈尔的助手们不只要站在一边观察路人的反应,他们还要做好准备,随时挺身而出,阻止“意外”的发生。
一位过路人认为裹着床单的康奈尔是“裹着毯子,四处行走的艺术生”。
事实证明,这些防范措施毫无必要。实验过程中约有142个人从墓地路过,理论上来讲这些人都可以看到康奈尔扮演的“鬼魂”。这142个人中有步行的,有骑自行车的,也有开车的。但这么多人中只有4个人明确表现出看到了“鬼魂”。
在之后的实验调查中,没有任何人认为自己看到了任何超自然现象,更别说是鬼了。一位过路人表示,康奈尔看起来就是个“穿着女装的男人,肯定是个疯子”;另一位过路人认为康奈尔是“裹着毯子四处行走的艺术生”;其他两名目击者则表示,他们意识到这个“鬼魂”可能是想扮鬼,但效果很差劲,因为“我们都能看到他的腿,知道他就是个穿着白袍的男人”。
康奈尔扮成鬼潜伏在墓地里,发出鬼叫声。
康奈尔在报告这一实验时,即兴提出了一种假说,这也正是我在这篇评论中最喜欢的部分。他想知道,人们没能看到“鬼魂”,是否是因为实验中出现的鬼魂是“纯粹的视觉存在”。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在最后6分钟里,我扮成鬼,发出鬼叫声,想要引起人们的注意。”有必要再重申一下,康奈尔指的是自己扮的鬼:夜色之中,一个裹着床单的男人,站在墓地里,发出鬼叫声。从旁路过的十个人好像都没有注意到这个“鬼”。但事实上,在那种环境下,他们似乎也有理由有意地避开和“鬼魂”的眼神接触。
让我们说回电影院实验。康奈尔认为,继牧场和墓地之后,把电影院作为第三个实验场所很合乎逻辑。他仍然想让人们体验一把“鬼出没”,观察他们的反应。康奈尔在自己的文章中写道:第三场实验需要考虑到两个很重要的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实践层面的:他想在人们注意力都很集中的地方来做鬼出没实验;第二个方面是道德层面的:他声称自己逐渐意识到了这种“鬼魂”体验可能给儿童带来的不良影响。所以他选了儿童禁止观看的限制级电影来避开这种风险。
对我来说,这一改变没什么意思。考虑到他之前那些鬼出没实验的情况之后,更是如此。不过,我还是很看好他的想法——崇高而荒谬。他决定在电影开始前播放预告片时做鬼出没实验。“鬼魂”从银幕前经过,差不多有50秒的时间可以被观众清楚地看见。六名助手分散在观众之中,观察实验的进展。预告片结束之后,电影开始之前,康奈尔才脱掉床单,拿着麦克风重新出现在观众面前,调查观众的反应。
有观众认为自己看到的是一头北极熊。
对康奈尔来说,这场实验再一次以失败告终。没有一个观众认为自己看到了和“鬼魂”有关的东西。很多观众甚至根本就没有意识到有什么不寻常的地方:46%的观众在康奈尔第二次经过银幕前时才注意到这个“鬼魂”,而32%的人从始至终都没有注意到他。还有影片放映师,虽然他的工作就是观察放映时出现的异常现象,但他也说自己完全没有发现康奈尔这个“鬼魂”。至于那些看到了什么的人,他们的描述也并不是特别准确。有观众说自己看到了穿外套的女人,也有人说自己看到了北极熊。还有人说他们以为是投影仪出了问题。只有一个观众给出了准确的描述:一个男人裹着床单在扮鬼。康奈尔最后总结说,这些失败应该是由于缺失某种“微妙的超心理因素”或“心电感应刺激”引起的。这种超心理因素和刺激通常都和“真正的”鬼出没有关。他还表示,可能有很多“真实的”鬼出没事件并没有被记录下来。
康奈尔实验中,只有小部分观众意识到有“鬼魂”从银幕前经过。
对我来说,这些失败其实是这一系列实验中最令人兴奋的部分。康奈尔的原始实验报告出版于灵异研究社(Society for Psychical Research)1959年和1960年的社刊上。令人欣喜的是,康奈尔写的都是学术式的文章,以陈述事实为主。他如实列出了实验参与者的人数和他们的回答,如实向读者讲述了自己实验设计的细节。对于他自己来说,电影院的观众和那场限制级电影不过是他解决方法论问题的措施。
康奈尔的结论是基于超心理学科得出的,在当时的科学期刊中显得格格不入。但他的实验结果前瞻式地预见了现代心理学对人类思维的理解,这些理解和鬼魂、超自然现象毫无关系。
想知道为什么,得看看接下来这个实验。实验中给人们播放了一段视频。视频中有两组人,一组穿着白T恤,一组穿着黑T恤。组内成员依次传球。观看视频的人要计算穿白T的人传球的次数。如果你有兴趣,也可以自己试一试。
完整视频在此: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h0365ye7u2b&width=500&height=375&auto=0
(建议wifi环境下浏览)
你发现哪里不对劲了吗?让人惊讶的是,不少视频观众都未注意到那只大猩猩的出现,这个现象被称作“非注意盲视”(译者注:指人在处理相对复杂的任务时,因为注意力的转移,而没有察觉到背景中出现的醒目的意外刺激现象)。1998年,心理学家欧文·罗克(Irving Rock)和阿里安·麦克(Arian Mack)首次提出“非注意盲视”这个术语。他们的实验说明:人的集中注意力在某件事上时,会看不到意料之外的某个东西或事件。
麦克和罗克的实验主要是在电脑屏幕上展示简单的几何图形,但后来丹尼尔·西蒙(Daniel Simons)和克里斯托弗·查布里斯(Christopher Chabris)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设计了大猩猩实验。下图中,大猩猩清晰可见——但的确有很多人没有注意到它。
丹尼尔·西蒙和克里斯托弗·查布里斯实验照片。该实验报告最初发表于《感知》杂志(Perception)第28卷,1059-1074页。
自此注意力实验兴起,出现了各种“看不见”的现象,从摩托车①、模拟攻击②、海盗③到独轮车小丑④,医生们甚至没能注意到在放射扫描中出现的大猩猩⑤。
康奈尔的实验和篮球游戏实验有一些相似之处: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聚精会神地看电影预告片就和数传球次数一样,银幕前出现的鬼魂就和游戏中出现的大猩猩一样——康奈尔的实验结果可以说是非注意盲视的初次演示。
虽然非注意盲视已经是科学界普遍认同的现象,但一般情况下,普通人并不是全都能认识到这种现象。调查研究表明,大多数人仍然坚信,即使自己正在聚精会神地做某事,他们也能注意到那些出乎意料的东西和事件。
非注意盲视的研究还在继续,这些研究对于现实世界的很多领域可能都有很重要的意义,包括安保、广告、交通安全和目击证词。回头想想,也挺有趣的:康奈尔(无意中)设计并实施了这样的实验,完美地演示了非注意盲视这一现象。事实上,这一实验最有价值的东西就藏在表象之后,当他集中注意力在鬼出没实验本身时,他却没能注意到其中的非注意盲视现象——这不正是非注意盲视的又一生动演示吗?
注释:
①:ttp://www.tandfonline.com/doi/full/10.1080/13506280600959316
②: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3485775/
③:http://journals.plos.org/plosone/article?id=10.1371/journal.pone.0086157
④: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cp.1638/full
⑤:http://journals.sagepub.com/doi/abs/10.1177/0956797613479386
“利维坦”(微信号liweitan2014),神经基础研究、脑科学、哲学……乱七八糟的什么都有。反清新,反心灵鸡汤,反一般二逼文艺,反基础,反本质。
投稿邮箱:wumiaotrends@163.com
合作联系:微信号 thegoatjo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