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何很多人相信阴谋论?

乔琦 利维坦 2019-07-01

利维坦按:有几个思考点。第一,即便我们所处的时代反智主义盛行,公众对科学的抵触,其背后的原因也是异常复杂的——科学的某些论断往往也是处于不断被推翻的过程中,科学的接受史某种意义上也是公众信念的动摇史。


第二,对“任何事物都不加以断言”(怀疑论者甚或会对自我感观的真实性抱怀疑的态度),使得部分人成为了不可知论者。而摆在眼前的事实是,一种要求所有论点或资讯,都要充份地被理据/证据所支持的整全方式,对于普通公众而言是不现实的:只要看一看你的亲戚或父母的朋友圈,有多少传播的消息是可靠的呢?


即便是对某些怀疑论者而言,其内心或许早已有某种潜在的答案了。



文/Melissa Hogenboom

译/乔琦

校对/斩光

原文/www.bbc.com/future/story/20180124-the-enduring-appeal-of-conspiracy-theories

本文基于创作共同协议(BY-NC),由乔琦在利维坦发布



在美国的某些特定区域,麻疹确诊数量正以前所未有的速率快速增长。


2017年,这种疾病在明尼苏达州的确诊数量为58例——这是30年来,麻疹在该州最大的一次爆发。相似地,在2008年,麻疹在加利福尼亚州也有一次大爆发,据信,这次麻疹爆发的源头是一个未接种疫苗的七岁男孩。


然而,不到十年前,麻疹就几乎在美国绝迹了。研究人员认为,如今这种疾病又渐渐复发,要直接归咎于那些没有接种疫苗的人。


在1963年引入麻疹疫苗之前,这种疾病可以致死。20世纪60年代,每年有数百万个麻疹病例被确诊,成千上万人入院治疗,并且约有500人因此死亡。与此同时,在澳大利亚,有一份2016年的报告指出,在2005至2014年间,23起由各种疾病导致的死亡本可以通过接种疫苗的方式预防。此外,要接种这些疫苗实际上非常容易。


那些没有接种疫苗的人通常是自己选择不接种,而非没能力或是没条件接种。人们称这一群体为“反疫苗者”(anti-vaxxers)。反疫苗者普遍相信接种疫苗有害——并且,通常他们会认为制药公司(及其他部门)掩盖了接种疫苗的危害性。这仅仅是在科学证据面前仍满天飞的众多阴谋论中的一个——只要上网快速搜索一下,就能搜出成百上千条类似的阴谋论。


与之类似,那些否认气候变化的人确信地球并未变暖,并且其中一部分人还认为是科学家捏造证据,造成了这个假象。那些相信某一种阴谋论的人会更易于接受其他阴谋论,结果就是他们成了一个又一个阴谋论的信徒。


根据美国探索频道节目《流言终结者》的调查,有高达20%的美国公民并不相信美国人曾经登陆过月球一事。图源:维基共享资源


尽管有些阴谋论相对无害——比如NASA登月造假,披头士的保罗·麦卡特尼(Paul McCartney)早就死了,我们现在看到的只是面容极像他的一个替身——其他一些阴谋论却会产生具有破坏性的连锁效应。


现在,研究人员对此有了新见解,距厘清其中涉及的因素又近了一步。他们希望,这能够缓解有害阴谋论带来的切实危险与社会分歧。


反疫苗者相信,接种疫苗有害。图源:Getty Images


阴谋论并非新鲜事儿,古已有之。早在公元前3世纪,一本一度佚失的《腓力福音》(Gospel of Philip)宣称耶稣和抹大拉的马利亚结了婚。这个迷思现已成了流行小说中长盛不衰的典故,比如《达芬奇密码》(The Da Vinci Code)。有人将具有洗脑性质的神秘光明会阴谋追溯至1776年成立的一个秘密结社,但实际上那个结社与我们今天的“光明会”完全不同。(译者注,光明会, Illuminati,又译光明帮、光照派,现通常被描绘成其成员意图阴谋控制全世界。)最近,甚至有人否认纳粹德国曾进行犹太人大屠杀。尽管血淋淋的证据摆在眼前,他们仍坚信,纳粹没有在二战中屠杀600万犹太人。


“从某种程度上讲,我们都倾向于怀疑或是不信任政府。”


包括肯特大学教授,凯伦·道格拉斯(Karen Douglas)在内,心理学家经常问自己:为什么这样的想法总能持续存在呢?


答案必不简单。想想阴谋论涉及范围之广,再想想全美国有多达一半的公民至少相信其中一条,你就会发现,没有一套可以直接描绘出阴谋论者“画像”的统一特征。毕竟,谁还没有梦想过自己喜爱的已故爱豆也许仍存活于世呢?猫王埃尔维斯·普雷斯利(Elvis Presley )和嘻哈歌手图派克·沙库尔(Tupac Shakur)都曾被人怀疑并没有死。


“从某种程度上说,我们都倾向于怀疑或是不信任政府,”道格拉斯说。从进化的角度看,谨慎对待那些我们不了解的人或组织确实是有意义的。“从某些角度上讲,为了我们自身的个人安全,怀疑自己不了解的人是相当符合进化要求的。”


《达芬奇密码》暗示我们,耶稣娶了抹大拉的马利亚。图源:Roger Ebert


不过,当道格拉斯探索得再深入一点儿后,她便开始揭开为何有些人会比别人更热衷于阴谋论的许多原因了。一份研究表明,其中的一个原因是,这些阴谋论爱好者似乎天生且近乎自恋式地需要表现自己的与众不同。这就是说,他们想让别人觉得他们有能力搞到稀缺信息或者某些世界大事(比如2015年1月在巴黎发生的《查理周刊》枪击事件)的另一种“秘密”解读。正如作家、学者迈克尔·比利希(Michael Billig)在1984年指出的那样:“阴谋论提供了一个展示不为人知的、重要的且与事件直接相关的讯息的机会,这样,阴谋论的信奉者就好像变成专家了一样,拥有了那些连所谓专家都不了解的知识。”现在,道格拉斯的工作证明了比利希暗指的那些东西。

(econtent.hogrefe.com/doi/10.1027/1864-9335/a000306)


“我们从情感上排斥这个事实:有些可怕的事完全是意外发生的。”


其他研究表明,如果人们的生存必需受到了威胁,当他们因此感到事态脱离了自己的控制、充满了无力感和焦虑感之时,阴谋论可以帮助他们理解世界。人们很难接受这样一个事实: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里,许多像大屠杀这样的行为可能是胡乱发生而无太多预谋的。布里斯托大学心理学教授斯蒂芬·莱万多夫斯基(Stephan Lewandowsky)说,这就是为什么对某些人来说,相信随机事件背后有“权势熏天的人”在推动,可以起到心理上的宽慰作用。一项研究表明,人们总是“沉溺于寻找答案”。

(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22/5898/115.full)

(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ejsp.2308/abstract)


就拿导致58人遇难的美国史上最大的集体枪击事件——2017拉斯维加斯枪击案来说,有人将其归咎于穆斯林恐怖主义分子,有人认为是暴力组织Antifa所为,还有人推测这是光明会鲜血献祭仪式的一部分。谣言粉碎网站Snopes有一份长得多的已被其证伪的起因臆想清单。“我们从情感上排斥这个事实:有些可怕的事完全是意外发生的。因此,对某些人来说,去相信那些认为这些事件背后站着权势熏天的大人物的、振振有词的阴谋论,能够给他们带来心理上的慰藉。”莱万多夫斯基说道。

(www.snopes.com/las-vegas-shooting-rumors-hoaxes-and-conspiracy-theories/)


成长环境或许也是无处不在的阴谋论信仰的重要原因之一。那些在成长过程中和父母相处得并不愉快,因而对父母没有安全感的个体——通常他们至少和父母中的一位关系相当紧张——似乎也更可能接受并支持阴谋论。预计于2018年4月发表在期刊《个性与个体差异》(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上的一项研究将为这一结论提供有力支持。

(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191886917307377)


有些人相信,猫王埃尔维斯·普雷斯利尚在人世,并认为他亲自伪造了自己的死亡。图源:Getty Images


“相较别人而言,这些相信阴谋论的人总会夸大威胁,”道格拉斯解释说,部分原因是他们大大扩展了全球威胁的涵盖范围,把什么都归到这上面来,并以此作为自己的一种应对机制。“阴谋论可以帮助这些人解释或证实自己的焦虑,”但它能否帮助人们消除焦虑感,则是另一码事儿了。至少从现有的证据上看,阴谋论一点儿用也没有,甚至能够深化人们心中的无力感。事实上,阴谋论会使人变得更加犹疑不定、更加仓皇无力、更加垂头丧气。一旦进入这种状态后,这些阴谋论信徒又会变得愈加相信阴谋论。

(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12144-013-9165-6)


尽管有些阴谋论愚蠢到荒谬甚至滑稽,但这么多人选择相信阴谋论,会带来许多潜在的危险后果。


“通常,即便拿出了能够推翻阴谋论的铁证,也无法阻止阴谋论大行其道。”


阴谋论信徒常常感到自己政治参与度很低,因而也更不乐于参与投票选举。全球变暖怀疑论者也更不情愿参与低碳行动、更不情愿支持那些承诺低碳行动的政治家。与之类似,反疫苗者成了重大疾病传播的帮凶,而这些疾病实际上会危害甚至杀死婴幼儿及那些免疫系统有缺陷的人。这些就是如今这个“假消息满天飞”的时代带来的非常真实的负面效应,莱万多夫斯基解释说,而真相自身的可贵却在这个时代里被暗中破坏了。


现在看来,似乎没有什么简单的办法能让真相重掌大权。令科学家感到灰心的是,即便拿出了能够推翻阴谋论的铁证,也无法阻止阴谋论大行其道。事实上,这甚至会加强那些错误的信仰。莱万多夫斯基发现,人越是相信阴谋论,就越是不可能信任科学事实。这些人常常会认为,那些企图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说服他们的人自己就是那些证据的参与者、制造者。“这就意味着,任何不利于阴谋论的证据,最终都会被重新演绎成有利阴谋论的证据。”莱万多夫斯基进一步发现,反智主义的横行、对科学的抵触,部分原因在于阴谋论者的推波助澜。

(journals.plos.org/plosone/article?id=10.1371/journal.pone.0075637)


阴谋论者认为,美元纸钞上的这个图案是光明会影响力的体现。图源:Alamy


这就更加突显了,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里的分化有多么严重。一项研究调查了阴谋论在网上传播的情况,结果表明,分享科学新闻的人群同那些分享阴谋论、分享假新闻的人群之间完全没有重叠。“我们生活在各自的回音室里,”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的心理学家大卫·格莱姆斯(David Grimes)如是说。他的科学文章下边经常被阴谋论者恶意评论,这让他非常恼火。于是,他开发了一种算法来证明,任何惊天秘密都会在极短时间内被泄露出去。他还证明,参与掩饰的人越多,泄露秘密的速度就越快。

(www.pnas.org/content/113/3/554.full)

(journals.plos.org/plosone/article?id=10.1371/journal.pone.0147905)


“没有这样的故事,没有这样的波澜曲折,我们所做的只是在沙子中连点成线,动机随机、过程随机、结果随机。”


“我们共享一个地球,我们从政治或道德角度作出的每一个决定所产生的后果都会影响到我们每一个人。如果我们在基本的科学问题上都不能达成一致的话——这些问题本不应有任何争议——那么我们在作出集体决定一事上便会遭遇巨大困难。”格莱姆斯说道。


尽管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需要面对许多困难,也许没有哪个简单的方案能够做到药到病除,不过,对阴谋论背后的心理问题的研究确实是一个好的开始。现在,我们知道,个人的思想观念总是与其信念、信仰息息相关。举个例子,莱万多夫斯基发现,信奉自由市场理念的人最有可能成为否认全球气候变暖的阴谋论者。通过道格拉斯及别人的一些工作,我们现在也了解了,很多特质能够让人们变得更倾向于相信那些没有证据的谣言。

(journals.plos.org/plosone/article?id=10.1371/journal.pone.0075637)


我们必须意识到,我们“生来就希望追寻模式、追寻答案” ,即便事实上并没有这样的答案,格莱姆斯说,“现实就是,我们生活在一个随机宇宙之中。我们非常希望能有一个逻辑缜密、惊心动魄的故事解答我们心中的疑惑,但事实是,没有这样的故事,没有这样的波澜曲折,我们所做的只是在沙子中连点成线,动机随机、过程随机、结果随机。”


绝大多数科学家认为,如今的气候变化现状罪魁祸首就是我们人类。图源:Alamy


尽管技术的发展创造了我们今天见到的许许多多回音室与信息过滤气泡,但我们同样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去克服它们。在挪威开展的一项开创性的实验引入了一项测试,以确保人们只有确实读懂了文章才可以评论。莱万多夫斯基说,这也许有助于人们在转发“随机噪声”前“冷静下来”。而且,与此同时,这项研究并没有禁止任何人发声。

(www.niemanlab.org/2017/08/remember-that-norwegian-site-that-makes-readers-take-a-quiz-before-commenting-heres-an-update-on-it/)


“对我们来说,现在全世界的信息都触手可及,而我们已经沉溺于空洞的虚幻之中。”


另一种有益的策略是教育人们更好地理解那些值得信赖的信息源,与此同时,在公众人物传播误导信息之时,要牢牢抓住他们,迫使其作出解释和澄清。已有几家谣言粉碎网站和几位新闻记者开始尝试做这些事儿,但这并不总能奏效。格莱姆斯已经发现,那些沉浸在自己的想法之中的人是很难让他们“浪子回头”的,但那些“还未完全深陷进去的”人在面对铁证之时,是可能产生动摇的。这意味着,如果我们在世人面前呈现更多基于事实的强力证据的话,许多阴谋论可以就此扭转。而这也是格莱姆斯期望的。


最后,我们大家也都可以更加严格地审查自己在社交媒体上分享的信息。人们总是在自己还未确实阅读文章内容之前就因为某个看似聪明的标题便转发分享。


“对我们来说,现在全世界的信息都触手可及,而我们已经沉溺于空洞的虚幻之中。”格莱姆斯说道。而这也的确是谣言和阴谋论能够如此轻易地广泛传播的原因。


这就是说,我们不能总是不加甄别地盲目相信自己的所见所闻。倘若某件事听上去颇为怪异、像是人为编造的,那么它很可能确实如此。只要你能够清醒地认识到我们身处的世界里有多少阴谋论在传播,你就已经在这场阻止它们进一步流传的行动里领先了。





往期文章:






“利维坦”(微信号liweitan2014),神经基础研究、脑科学、哲学……乱七八糟的什么都有。反清新,反心灵鸡汤,反一般二逼文艺,反基础,反本质。


投稿邮箱:wumiaotrends@163.com

合作联系:微信号 thegoatjoe

一家过去时的书店

长按上图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进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