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的黑暗人格指数是多少?

Scott Kaufman 利维坦 2019-04-06

利维坦按:我按照文末这个标准做了下测试,能百分百确定的只有4,而3、9属于不太确定的选项(3的认可程度在60%-70%;9不确定“自己遭受一些痛苦也是值得的”)。而在4这一选项中,我也只认可前半句,即“我知道自己很特别”,但并不必然是因为周围的人都这么评价我。呃,看来我离混蛋还很远。



文/Scott Barry Kaufman

译/沁月

校对/药师

原文/blogs.scientificamerican.com/beautiful-minds/the-dark-core-of-personality/

本文基于创作共同协议(BY-NC),由沁月在利维坦发布


图源:Getty Images


100多年前,心理学家查尔斯·斯皮尔曼(Charles Spearman,1863-1945)做出了两项与人类智力相关的重要发现。其一是发现了一般智力因素g的存在:能在某一智力水平测试上获得高分的人在其他智力水平测试上也同样能获得高分。其二是他发现因素g符合 “指标无差异”原则,即,无论参加的是哪种智力水平测试,只要测试足够复杂、测试项目足够多,就可以对受试者的一般认知能力进行可靠而有效的测试。


直到2018年的今天,一些热点新闻表明这一原则不仅适用于人的认知能力,也适用于人性的恶。由德国和丹麦的团队开展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人群中还存在着人格的一般暗黑因素(D-factor),这个因素同样符合“指标无差异”原则。这个大新闻值得让我们一起来关注一下。

(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326364629_The_Dark_Core_of_Personality)



所谓的一般暗黑因素D(D-factor)


图源:Entrepreneur


我们都知道有些人在日常生活中总会表现出受伦理、道德或社会质疑的行为。人格心理学家将亚临床人群的这类行为特点归为“暗黑特征”(dark traits)。对于暗黑特征的理解不仅在心理学领域变得越来越热门,在犯罪学和行为经济学中也备受关注。


尽管心理学家对多种暗黑特征进行了研究,有一个事实变得愈发明晰:这些暗黑特征相互关联。这也引发了一个问题:这些不同的暗黑特征是否有一个统一的主题?

(public.psych.iastate.edu/caa/Classes/Readings/17DarkTriadMeta.pdf)


莫滕·莫斯哈根(Morten Moshagen)及其同事将D因素定义为以牺牲他人为代价从而最大化自己效益的基本倾向,这种因素伴随着人产生作恶行为的理由。在莫滕等人的定义中,效益指的是目标的实现。对于那些D因素分数高的人来说,尽管与他人利益背道而驰、甚至为他人带来消极影响,也可以发现他们对自己效益实现了最大化。


在这个定义里,“效益”指的并不是对他人不产生影响就能最大化的效益,比如进行提高自身健康状态的运动、发生自愿性行为或投入娱乐活动,这些行为都在不影响他人的情况下提升了自己的效益。另外值得注意的是,D因素得分高并不意味这这个人在行为上总是不配合,因为他们能够相当策略性地选择在恰当的时采取配合姿态。研究人员最关键的一个推测认为,这类人不会在自己无法获利的情况下提高他人效益(在别人有需要时拔刀相助),同时也不会从别人的效益中为自己获得效益(例如为他人的成功感到高兴)


《美国精神病人》(American Psycho)剧照。图源:Giphy


研究人员发现D因素可以在众多受到伦理、道德和社会所质疑的行为中显现出来。但他们也提到任何单一的暗黑特点都可以归咎于D因素的一种或几种决定性特征。举个例子,在自恋特征中得分高的人可能尤其倾向于证明自己的优越性,而在施虐特征中得分高的人,则更强调从主动激起对他人的负面影响中获取效益。尽管如此,研究人员认为任何单一的暗黑特点都将至少与D因素的一个(通常是几个)决定性方面相关;也就是说,人们的暗黑特征虽有个体差异,但是存在着本质上的共同核心。


再一次拿g因素与之对比依然十分恰当:尽管在语言智能、视觉空间智能以及感知智能之间存在不同,即人们的认知能力特点存在差异,那些在某一特定形式智能得分较高的人在其他形式的智能中也有得高分的倾向。


那么,研究人员们究竟发现了什么了?



实际的一般暗黑因素D


图源:Publicity Picture


纵观4个研究内容,研究人员发现了能够支持D因素存在的证据。为了获得合理的D因素,他们进行了9项不同的测试,测量了在心理学文献中已经充分研究的某一特定暗黑特征。以下包含了D因素的9项暗黑特征:


1.利己主义。以牺牲集体利益为代价,过分关注自身乐趣或优势。


2.马基雅维利主义。操纵,冷酷的影响,以及战略性算计的导向。


3.道德脱离。对世界的一种普遍认知导向,以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为自己不道德的行为进行推脱。


4.自恋。一种强烈消耗以加强自我巩固的动机。


5.心理权利。一种稳定而普遍的感觉,认为自己应得更多并且有权获得比他人更多的权利。


6.精神病态(Psychopathy)。无法产生正面影响,冷酷,自我克制并且冲动。


7.施虐。有意造成他人生理、性或心理的痛苦,以宣示自己的权力和支配地位,或获得快感。


8.自利。追求社会价值体系认可的利益,包括物质、社会地位、人际认可、学术或职业成就以及幸福。


9.怀恨。一种对他人造成伤害的偏好,但这种偏好同样也会对自己带来伤害。这种伤害可能是社会性的、财务上的、生理上的,或者是一种不便。


在此对研究人员的主要发现做一个总结:


第一,研究人员发现所有的暗黑特点在本质上都相互关联(也就是斯皮尔曼提到的“正向复写”),尽管有些特征之间的相互联系强于和其他特征的联系。最强的相互联系是在一下这几种特征之间发现的:自恋、马基雅维利主义、道德脱离、精神病、施虐以及怀恨。


第二,与D因素联系最密切的项目模式和其理论相关模型息息相关:效益最大化(“为了得到我想要的我愿意口不择言”),对他人产生消极影响(“有时我愿意经受一些小的痛苦以惩罚那些咎由自取的人”),以及将恶意合理化(“说实话我就是觉得自己应得的东西该比他人多”)


第三,研究人员发现,D因素得分高的人更倾向于在有机会的时候把钱留给自己,也更倾向于表现出不道德行为(如进行欺骗来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第四,D因素和很多我们可以预见的后果相关,即包括与自我中心、支配、冲动、不敏感、追名逐利以及侵略性成正相关,与培养、道德认同内化、换位思考、真诚、公平、避免贪婪以及谦虚成负相关。


第五,研究人员发现能够支持斯皮尔曼的指标无差异原则的证据。D因素捕获了诸多暗黑特定的暗黑核心,并且没有单单只依赖任何一种测量标准。实际上,研究人员发现即使随机省略50%的测量项目,对测量过程重复1000次,得到的结果发现所有的D因素仍高度相关(相关因子 r≥0.93)


图源:Business Insider



你的暗黑指数是多少分?


如果你已经看到这里了,那你可能迫切地想知道自己是否会在D因素上拿高分。以下有9项测试项目,可以充分预估你的D因素得分情况。你越赞同这9项测量标准,你在D因素上得高分的可能性就越高。如果你仅对其中一项持有强烈的赞成态度,那么你不一定会在D因素上得高分。不过,如果你强烈地赞同其中的多项,那你的D因素得分很可能会是高分(即通过客观鉴定,你就是个不折不扣的混蛋)



暗黑核心测量标准


1.凡事得走“捷径”才能成功。


2.我喜欢投机取巧来得到我想得到的。


3.那些遭到虐待的人通常是做了些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事情。


4.我知道自己很特别,因为每个人都这么说。


5.我就是觉得我应得的该比他人多。


6.为了得到想要的东西我愿意口不择言。


7.伤害他人是件很刺激的事情。


8.我一定会确保每个人都知晓我的成功。


9.有时候为了看到那些咎由自取的人遭受惩罚,自己遭受一些痛苦也是值得的。






往期文章:






“利维坦”(微信号liweitan2014),神经基础研究、脑科学、哲学……乱七八糟的什么都有。反清新,反心灵鸡汤,反一般二逼文艺,反基础,反本质。


投稿邮箱:wumiaotrends@163.com

合作联系:微信号 liweitan2018

一家过去时的书店

点击小程序,或“阅读原文”进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