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聚焦 | 交通部10位青年干部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心得

2017-09-12 中国交通报 中国交通报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全面生动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延安的七年知青岁月,是党员干部锤炼党性、提升素质的生动范本,是当代青年树立正确人生观、励志成才的鲜活教材。


  9月8日,根据交通运输部党组统一部署,交通运输部直属机关党委召开了青年干部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座谈会,交通运输系统10位青年干部代表在座谈会上分享了学习心得、体会。现本报摘要刊发,以飨读者。





1



以总书记为榜样,立足岗位踏实工作


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 王淑芳


  品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除了内心的冲击与震撼和心灵的洗礼与升华,更多的是静下心来之后对自己的思考和凝视。


  我感触最深的是,心存理想,扎根一线。习近平总书记把自己看作黄土地的一部分,始终怀着对群众深厚的感情,因此才能扎根基层,和人民建立起血肉联系,也因此为自己日后的治国理政积累了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正如书中所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之所以能够带领党和人民披荆斩棘、攻坚克难,全面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很大程度上来自他扎实的实践基础、深厚的经验积累和由此而来的深邃理论思考。”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我深切感受到,无论哪个岗位,想做事就必须扑下身子,沉下去,才能做成事、做好事。


  其次,触动我内心深处的是学习,书中多个采访人物都提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爱学习、勤思考的习惯。习近平在从事繁重体力劳动的同时,不仅没有放弃自己学习,还带动老乡学习,这一点对我触动非常大。作为一名技术干部,我必须像总书记一样,时刻不忘学习,把最前沿的先进技术和最成熟的应用技术引入交通运输行业,让信息技术服务行业、惠及百姓。


  另外,让我触动很深的是习总书记的家国情怀。全书朴实的语言中无时无刻不在渗透着习总书记的伟大情怀,为民办实事的情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情怀。而这种情怀所展现的就是使命担当!我将时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榜样,立足本职,踏实工作。




2



耐得住寂寞顶得住压力


中国民航局 舒旎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通过朴实的叙述和生动的故事,将习近平总书记的宝贵人生经历呈现在大家面前,为广大青年干部干事创业、追逐梦想树立了信念明灯、行动指南。


  作为一名来自民航业的基层青年干部,读书的过程中我心潮澎湃。一是敬仰青年时期的习近平身处逆境,能吃苦、不抱怨,艰苦卓绝、坚韧不拔的优秀品格;二是感慨他心系百姓、心系黄土地,甘愿扎根农村,全心全意带领农民自力更生、摆脱贫穷的崇高精神;三是感念党中央为当代青年干部创造了今非昔比的学习生活环境和日益美好的工作发展前景。


  民航青年干部应当时刻牢记“人民航空为人民”的宗旨,学习总书记主动融入群众、倾听群众、问计于群众,在与群众的交流中获得充实和满足的博大胸襟,不断增强自身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总书记在梁家河七年从未放弃过学习和思考,即使饱受饥饿,也依然手不释卷。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青年更要自觉养成读书学习、学习实践的好习惯,在阅读中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在实践中把握人生道理、领悟人生真谛;时刻将理论知识同生活工作紧密结合,通过不断修正自身对社会实际和客观规律的认知,获得精神升华和能力提高。


  青年习近平在担任梁家河大队党支部书记期间,带领村民办铁社、开磨坊、建沼气池、打坝淤地,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彻底改变村里贫穷落后的生活面貌。习近平的创新举措源于他的脚踏实地。民航岗位工作或繁琐或重复,这就要求民航青年自觉培养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耐得住寂寞、顶得住压力,在艰苦环境中打磨、在反复的实践中沉淀,才能为创新创造积蓄力量。




3




让青春不再迷惘


交通运输部水运局 柳鹏


  通过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了解了总书记拼搏奉献的青春和成长历程,感受了其艰苦奋斗品质和苦干实干作风的形成,感悟了其为民情怀和崇高志向。我很受震撼,深受教育,也很受启发。


  功崇惟志。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指出:广大青年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正因为有了伟大的志向,他从梁家河的窑洞、从基层工作开始,就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精神追求,以强烈的责任担当,在工作中逐步孕育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民本情怀。习近平青年时代贴近黄土地,贴近农民,从心底里热爱人民,这样的爱民为民情怀孕育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磨炼意志。在梁家河的7年里,习近平同志闯过“四关”,不断磨炼意志、锻造品质。正因为有了这种意志和品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开创了伟大事业、伟大工程的新局面,在伟大斗争实践中成为党的核心。


  相比习近平总书记的青春时代,我们在改革开放中成长,从校门到单位大门,缺少摔打、挫折、考验,缺乏与群众同甘共苦、艰苦环境生活的经历。而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特别是交通要真正当好发展先行官,需要我们这一代交通青年勇挑重担、奉献青春、贡献力量。因此,我常常问自己,我们这一代交通青年能否承担起这份重任?


  从《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中我找到了答案,总书记为我们树立了榜样、赋予了动力。我将在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牢固树立与党和人民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二是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三是牢固树立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精神。




4



如同看到邻家男孩矢志奋斗


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 曹磊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让人爱不释手。合上书本,心情久久不能平复,胸中似有一团火在燃烧,一种激情要迸发。


  七年时间,在革命圣地延安,在陕北干旱贫瘠的黄土地上,青年习近平从懵懂少年走向成熟刚毅,从一名普通的下乡知青成长为胸怀全局、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的领头人,令人感动,肃然起敬。


  从书中,我们看到了一个亲切果敢、刚毅执着、积极向上的习近平,如同邻家男孩,矢志奋斗;也看到了满腔热血、心系百姓、人民爱戴的习近平。到了1987年,习近平离开梁家河12年后、在福建工作期间,仍然惦记着梁家河还没通电,专门给延川县委写信,协调解决。对此梁家河的父老乡亲十分感激,念念不忘。习近平总书记身体力行,用言传身教告诉我们什么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习近平同志说:“15岁来到黄土地时,我迷惘、彷徨;22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作为一个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


  他作为一名下乡知青,又有着特殊的境遇,所遭遇的艰难困苦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但他没有被击倒,反而更加咬定青山,博览群书,埋头苦干,知行合一。


  这种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品格,正是值得广大青年干部学习的。正像习近平同志所说的,“困难面前有我们,我们面前无困难”。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习近平总书记的经历,对我们每一名身处平凡岗位的人都具有莫大启发和教育意义。




5




书中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光芒


交通运输部办公厅 田华


  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看到从不同角度回忆当时的情景、人物和故事,对总书记在青年时代表现出来的精神品质感到由衷敬佩。


  坚强勇敢、从容应变。青年时的习近平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心理压力,在入党、提干、入学等方面历经不少坎坷和磨难,这练就了他沉着稳重、处变不惊的大本事、大智慧。在这期间,他灵活处理理想与现实、学习与劳动、短期与长期的关系,顺势而为,蓄势待发,成功地化解逆境,积累了宝贵的人生财富。


  志存远大、不惧细小。他到梁家河以后,决心扎根人民,从眼前做起,从具体做起,沿着早已立下的志向继续前进,思路越来越宽,路子越走越远。环境不断变化,但总书记的远大志向始终没变,他的远大志向就是“要为人民做实事”。可以看到,总书记始终用长远眼光干事创业、谋划成长、抉择判断,用理想信念担当作为、推动发展、服务人民。


  勤学善思、知行合一。总书记读书兴致极高,既不耽误劳动,也没少挣工分,说明他充分掌握了读书方法。总书记不但会学,而且会用,他给群众讲故事、作思想工作,组织修路、打井、办沼气都是活学活用的体现。我想,现在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专业思维、“知行合一”、理论创新,与他当年博览群书、厚积薄发是密不可分的。


  待人厚道、超脱大气。总书记年轻时候谦虚随和,以礼待人,以理服人,让群众刮目相看。当听说父亲的老部下在集上乞讨的时候,他倾其所有、“解衣推食”。离开梁家河后,仍然对村里发展和乡亲的生活念兹在兹,视人如亲,尽力帮助。通过这些故事,我感到总书记厚道、义气,人格魅力十足,让人真心拥戴。


  个性鲜明、充满自信。青年时的总书记不随大溜,说话不多,一旦开口,肯定丁是丁、卯是卯,把理说透,把事办明白。总书记性格直爽,说一不二,坚持原则,主持公道,对看准的事信心十足。现在总书记反复强调的“四个自信”,从他青年时的鲜明个性中就能找到萌芽。


  总书记带着这些可贵的精神品质,一路走来,逐渐形成一整套独具特色的治国理政理论和实践,贯穿着坚定的理想信念、鲜明的人民立场、强烈的历史担当、务实的工作作风、勇敢的创新精神,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光芒,散发出深沉厚重的中华人文气息。


  通过学习,更加加深了我对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认识和理解,更加坚定了我干好本职工作的决心和信心。



6


经历是人生最好的财富


国家铁路局 于洋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全书语言朴实、充满情感,用丰富的细节再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知青时期的艰苦生活和成长历程,读之令人动容,心灵受到冲击和震撼,思想得到洗礼和升华。


  经历是人生最好的财富。七年知青岁月正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也呈现了总书记青年时期如何坚定理想信念、如何锤炼意志品质、如何加强自身修养、如何强化责任担当的过程,其中体现出的人格魅力十足,让人敬佩。


  他七年坚守梁家河,经受了曲折经历和艰苦磨砺的考验,却始终坚持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社会主义信念,同时树立了远大志向,把自己的人生理想同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紧紧地连在一起。


  15岁到梁家河大队插队落户,与当地农民一同吃粗粮、住窑洞、睡土炕、干农活,习近平在极度困难的环境中,闯过了“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关”,经受了“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七年艰辛磨炼,不仅真实而深刻地了解了中国农村和中国社会,也锻造了极为坚强的意志品质,铸就了高尚的人格精神。


  插队在贫瘠的陕北黄土高原,在从事繁重体力劳动的同时,他从没忘记学习和思考,坚持博览群书,积淀了丰厚的文化素养、知识素养、道德素养和理论素养。


  青年同志要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榜样,始终把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作为人生永恒的追求,矢志不移,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开拓进取的精神状态,迎难而上,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



7


成就是靠踏踏实实干出来的


国家邮政局 李世昌


  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有三件被大家反复提及的实事令人印象特别深刻。一是打井。当时村里吃的河水水浑而且不卫生。习近平同志对村里吃水的事特别上心。在寒冷的冬季,他带头下井,带领大家挖井。井挖好了,村里人吃到了放心水,他却冻得落下了腿病。二是办铁业社。免费给村里人打农具、修农具,既不违背当时的政策,还实现了便民惠民。三是办沼气。一件事同时解决了村里点灯、做饭、肥料三个问题。


  村里人对习近平同志的评价是:群众需要什么习近平就干什么。近平给我们做了很多好事实事,他的个人成就是靠自己踏踏实实干出来的。


  由此可见,习近平同志在非常年轻的时候就树立了真抓实干、为民办实事的工作作风。在习近平同志担任党的总书记后,他的这种鲜明的风格,也深刻影响和带动了全党。


  2012年11月15日上午,刚刚在党的十八大上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接受中外记者采访时,代表我们党庄严宣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把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作为必须遵循的指导原则,强调“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以人民为中心,是每名共产党员的基本原则。作为邮政管理干部,我将把习近平同志的知青事迹作为自己行动的标杆,扎实做好本职工作,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寄递服务的新需求,让广大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8




一心为民办事又善于为民办事


交通运输部公路局 杨亮


  “近平做了这么多实事,源于他亲自体会到农民面临的难题,也源于他平时的观察和思考,他敢于实践,敢想敢干,也能干会干,能把想法变成现实。”这是陕西省延川县梁家河村民武晖(小名:铁锁)接受访谈的一席话,生动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一心为民办事、善于为民办事的为民情怀,给人以深刻启发和宝贵教益。


  通过学习,我深刻体会到,一心为民办事,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公路交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先行官的作用更加凸显,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的要求更加紧迫。高效畅通、安全便捷、服务周到成为新时期人民群众出行的新期待,亟待加快推进公路结构性调整和优化重构,增强对公路运输结构变化和公众出行需求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出行服务供给品质,更加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一心为民办事,扎扎实实更好为人民群众出行服务,是交通人的政治责任、历史使命。


  我们要以总书记为榜样,切实把善于为民办事体现在岗位实践中。公路发展要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推动从传统模式向现代模式转变。强化创新驱动,增强发展后劲和动力,提升软实力;推进协调发展,形成不同区域、不同领域协调共进局面;推行绿色公路,实现公路建设养护与生态环境和谐共促;实施开放包容,主动拥抱“互联网+”,形成行业内外开放、交互联动;强化公共服务供给,使公路发展成果普惠共享。




9



有远大理想,也要脚踏实地


交通运输部政策研究室 廖娟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对于交通运输青年选择正确的成长道路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青年习近平之所以能够经受住各种挫折,归根到底是因为怀有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书中提到:他年轻的时候,就志存高远。但他的远大理想,恰恰不是当多大的官,走到多高的位置,而是看似平凡的“要为人民做实事”。


  习近平把远大理想建立在脚踏实地的基础上。从西北到华北,再到东南沿海地区,中国的东中西地区他都待过,农民、大学生、军人、干部他都当过,他干什么都踏踏实实,有模有样。


  他了解民情、体察民情,他不避艰辛、不怕困难,在实践锻炼中提升境界、增长才干。习近平总书记后来回忆道:“我的成长、进步应该说起始于陕北的7年。我并不觉得农村7年时光被荒废了,很多知识的基础是那时候打下来的。”


  苦,是习近平总书记七年知青岁月的底色;吃苦,是青年习近平面对困难的勇敢选择;苦难经历,也成为他一生最宝贵的精神财富。青年习近平在梁家河插队的七年,是受苦受难的七年,也是巧干实干的七年。书中谈到,习近平同志与群众打成一片,想方设法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打出了梁家河第一口吃水井、建立了梁家河第一个铁业社、缝衣社和第一座磨坊。他大胆创新,学习应用先进技术,试验建成了陕西省的第一个沼气池。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同成长经历和人生际遇,有的起步早一点,有的跑得快一些,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只有筑牢根基,才能行稳致远、荣辱不惊。




10



敢于逆风飞翔,才能迎风而上


交通运输部离退休干部局 吴守恒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里,一篇篇访谈,用拉家常、讲故事的方式,生动鲜活地还原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七年知青岁月。它记录了总书记如何“扣好人生第一粒纽扣”的成长经历。那个深深扎根于农村、扎根于农民的朴实青年,那个胸怀理想、执着追求的壮志青年,那个忧民之苦、感时之艰的大爱青年,似乎就站在面前。


  上个月我刚结束为期两年的四川省小金县营盘村驻村第一书记的任职,两年时光,让我这个从小在城市长大的青年人,有机会生活在农村、工作在农村,有了融入群众、认识农村的好机会。所以,当看到总书记在农村的一个个故事,引起了我极大的心灵共鸣。


  “我要报名去插队。”这是15岁的习近平的惊人之举。而这一去,就是七年。


  很多人会感觉七年一直待在农村,在个人成长上会是一种倒退。但是从总书记身上,能明显感受到,这七年,他完成了从一个懵懂少年到有着坚韧品质和坚定信念的青年的质变。从农活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不骄不躁,沉下心来,不求轰轰烈烈,但求实际长远,也正是这种扎根黄土地,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精神,让他脱颖而出,也让基层顶着他成分不好是“黑帮子弟”的压力,选他做大队党支部书记,推他到清华大学学习。


  而这种不走捷径、不怕吃亏的精神,也贯穿了总书记的成长史。像他回到北京后,拒绝可以火箭提拔的机会,主动要求到基层去历练,就是很好的例证。正是长时间的基层锤炼,才有了总书记今天的成就。


  青年人不能总想着一直身处顺境,有时候,像总书记这样,敢于在逆境中锤炼自己,逆风飞翔,才能迎风而上!



大家都在看


交通部取消或下放一半以上行政审批事项!


交通部党组以上率下,全面推进从严治党!


聚焦 | 冯正霖:“十三五”新增通用机场700个


热点 | 燃油车将“消失”?工信部:已启动燃油车退出时间表


小康路·交通情丨云南鲁甸:震后美丽新生



责编/吴倩      审核/田翔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