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观点 | 一位副县长眼中的交通强国

2017-12-08 习江鹏 中国交通报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交通强国,这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方位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几代交通人不懈努力,我国交通运输事业取得重大成就,许多指标走在了世界前列。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交通大国。如何从交通大国迈向交通强国?交通强国内涵、价值目标、整体框架、发展重点、实现路径等该如何理解?本报特别邀请陕西交通运输发展研究中心高级经济师、陕西省靖边县政府副县长习江鹏读报告、理思路、谈感受,从专业视角畅谈建设交通强国,敬请关注!——编者




均衡发展公平服务克服“瘸腿病”



系统谋划均衡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重要论断,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同时提出,要建设交通强国。这既是对交通运输行业过去成绩的充分肯定,更是对未来交通运输事业发展的殷切期望。


  那么,何谓交通强国?笔者认为,要更加强调质量强,建设交通强国必须注重交通发展的平衡性和运输服务的公平性,旨在实现交通运输行业在各领域、各地区、各群体间的充分平衡发展。应具备三大要素:


  在技术装备上突显现代智能。建设交通强国离不开先进设施装备和技术的支撑。一是在高铁、地铁以及海底隧道、大型桥梁等运输通道的建设上必须拥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专利;二是在民航、铁路运输,公路客货运输,城市轨道交通等方面应整体谋划无人驾驶技术变革;三是在交通状态信息监测、交通救援及安全预警等方面必须实现超远程指挥和智能化。


  在人才队伍上彰显工匠精神。高精尖专业人才和高素质交通队伍是建设交通强国的关键。一方面必须拥有一批在交通各个专业领域技术精湛、理念超前、敢于创新的专业化人才梯队;另一方面必须拥有一批素质过硬、作风一流、态度积极的高水平管理队伍。


  在政策管理上体现综合一体。建设交通强国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专于超前谋划、精于系统思维、重于落实推动。笔者认为,建设交通强国不能只追求技术装备上达到国际领先而在行业管理中落后保守;建设交通强国不能只聚焦大中城市交通而忽视小城镇和农村交通的发展;建设交通强国不能只强调在高铁、高速公路等某一方面的发展壮大而忽视均衡发展导致的“瘸腿病”。




努力提高软实力


  我国已经是当之无愧的交通大国,接下来,交通运输行业应当坚定信念、找准差距、准确定位、创新举措,重点从装备、队伍、服务、管理入手,加快实现基础设施现代化、技术装备高端化、管理方式智能化、政策制度一体化。


  强化交通行业技术装备科研创新,做到装备强。重点在海底隧道、跨海大桥、交通救援等高难度装备,交通智能控制和调度指挥系统,监测定位与无人驾驶技术等方面加大研发力度,通过引进—消化—再创新的路径,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立国际一流并具核心竞争力的交通运输装备技术体系,强力打造建设交通强国的“利器”。


  强化交通队伍专业素质能力提升,做到队伍强。加大交通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注重增强交通运输相关专业院校的综合实力,加强国内外交通类专业技术交流与合作,通过自主培养、培训改造、挖掘提升等途径,加强对交通运输行业部门和相关企业人员的锻造提升,在技术、能力、素质等方面打造建设交通强国的“铁军”。


  强化交通运输服务民生能力提升,做到服务强。增强交通运输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和服务人民生产生活的能力,要站在需求者的角度改进交通运输的供给方式和能力,让全社会和所有人都能充分享受到交通运输发展成果,走普适化、均衡化、大众化的交通运输服务之路,强力塑造建设交通强国的政治觉悟和服务理念。


  强化交通运输综合管理体系完善,做到管理强。充分认识到交通运输行业管理的综合性、系统性、复杂性,在管理的过程中要更加注重公路、铁路、民航、水运的同步协调,努力做到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的同步,交通运输装备生产和使用的同步,交通运输安全监管和应急救援的同步,努力提高建设交通强国的“软实力”。


  总之,建设交通强国的关键是要让所有人都享受到均等化的交通服务、体验到交通带来的便捷和舒适。借用扶贫攻坚工作中的一句话——建设交通强国的路上,一个也不能少!


(作者系陕西交通运输发展研究中心高级经济师、陕西省靖边县政府副县长习江鹏)


大家都在看


大雾天也不会追尾?这项“黑科技”让事故率下降80%!


追思 | 沉痛悼念中国交通报创办人李长青同志


观点 | 国家发改委张国华院长谈如何建设交通强国


现场 | 30个中心城市百位交通部门代表齐聚,聊了啥?


关注 | 国家铁路局党组2017年政治巡视工作通报



责编/吴倩      审核/田翔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