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新基建”被高层频繁点名。
1月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就提出,要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出台信息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投资支持政策,推进智能、绿色制造。
2月1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进一步明确,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要以整体优化、协同融合为导向,统筹存量和增量、传统和新型基础设施发展,打造集约高效、经济适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2月21日,中央政治局会议细化工作,指出要加大试剂、药品、疫苗研发支持力度,推动生物医药、医疗设备、5G网络、工业互联网等加快发展。
3月4日,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再次强调,要加大公共卫生服务、应急物资保障领域投入,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要注重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
20天内,中央级别的政府会议4次提及“新基建”,频率可谓史无前例。
但其实,这并不是一个新概念。
早在2018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就明确了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定位,随后,“加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被列入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
那么,究竟什么可以被纳入新基建的范畴?2020年开年再次被高层频频提及的“新基建”和之前有何不同?仅凭“新基建”一己之力,能否撑起2020年经济稳增长的大旗?
我们整合了国泰君安策略团队之前对新基建概念的分析,以及国泰君安宏观团队对近期政策的最新点评,希望能让读者对这一概念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所谓新基建,是相对传统基建的一种说法,其重心不再是工业时代的铁路,公路,港口码头、机场(铁公基)等,而是信息化经济的基础设施。
2020年开年的首场国常会再提到的新基建,主要涉及七大领域。
图片来源:央视国际、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1、5G基建
2、特高压
3、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
4、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5、大数据中心
6、人工智能
7、工业互联网
1、最内核是为数字、信息经济的六大支柱(即5G、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提供基础设施,如5G基站、IDC数据中心等。2、第二层次是电子化、智能化改造现有城市的传统基建设施,如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等等项目。3、第三层次是在城市中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的配套应用设施,例如为新能源产业提供支持的充电桩、光伏、垃圾发电等;4、第四层次也是最外层,实际上并不能称得上新基建,更多是补短板基建,如科技园区的开发、连接城市群内部的城际高速铁、轻轨等。可见,新基建和传统基建在第四层甚至第三层都有所重叠,是补充而不是互斥。
据《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截至3月1日,13个省市区发布了2020年重点项目投资计划清单,共计33.83万亿元。而我们加总该报道明确列出投资金额数据的8省市的投资之后,总额是22.23万亿元。无论是33万亿还是22万亿,都一石激起千层浪,毕竟这一数字,比2008年的“4万亿”基建大刺激还要高出5倍多。再考虑到政府对新基建的重视程度,不禁让市场浮想联翩——2020年的新基建,会成为2009年曾在风口浪尖的传统基建吗?国泰君安宏观团队认为,新基建的发展空间无疑是巨大的,但如果期待新基建能托起稳增长的一片天,那是给了它与实际体量不符的期许。目前,在政府基建投资中尚未有关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统计,但我们可以从PPP库细分项目中窥见一斑。目前存量PPP项目总投资规模大概17.6万亿元,其中铁公基(铁路、公路、港口、码头、机场、隧道等)是大头,约7.1万亿元,占比接近41%。规模排在第二位的是房地产、土储相关的,包括广场、公寓、棚改、危房改造、保障房、土地储备等,约3.4万亿,占比20%左右。而“新基建项目”占比仅有0.5%,规模不足1000亿元;类“新基建”项目,如轨道交通、园区开发、垃圾发电等,在PPP项目库中大约2.6万亿,占比14.7%左右。两者加总大概占整个PPP库的15%左右,与动辄上万亿的传统基建项目相比,这样的“新基建”和“类新基建”规模并不突出。注:新基建包括信息网络建设、光电、充电桩、生物质能、智慧城市、科技等;类新基建包括轨道交通、园区开发、垃圾发电。注:新基建包括信息网络建设、光电、充电桩、生物质能、智慧城市、科技等;类新基建包括垃圾发电、轨道交通、园区开发。根据工信部的数据,未来8年国内5G投资总额将达1.5万亿,因此2020-2021年运营商5G投资额度总共为2,000-3,000亿元。政府可以大幅加快这方面的进展,从而对数字、信息经济相关行业产生很大的影响,但如果总规模依然保持1.5万亿的话,对于拉动中国已达百万亿体量的GDP来说实在“杯水车薪”。 因此我们认为,今年政府将会以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工程等“老基建”托底复苏,以“新基建”为主要推手实现经济发展目标。
不过,尽管“新基建”对拉动GDP增速来说能力有限,但对于相关板块的投资机会来说,却空间巨大。国泰君安策略团队认为,凡是基础设施投资建设,都需要从国家层面考虑,由政府主导推进,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因此,我们也将从这个角度去看新兴产业发展背后的新基建落脚方向。无论是企业上云,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还是系统信息安全等,接下来若干年的发展都需要建立更为便利的信息运用上,这就包括了信息采集、存储、传输、计算等多方面能力的提升。例如企业上云,需要在云计算,大数据储备,以及传输流畅等方面给予支持,才能更好促进企业上云。工业互联网,则需要在数据采集,计算,系统集成等方面配套完善。因此,我们可以将这次的新基建看作为宽泛定义下的信息基建,主要包括新一轮的网络建设,如光纤宽带、窄带物联网(NB-IoT)、5G、IPv6,北斗等,数据信息的相关服务,如大数据中心,云计算中心等,以及信息和网络的安全保障等。满足新经济的配套网络需要提供更多的入口,更快速的通信,和更智能化的连接,才能成为今后新兴产业发展壮大的基础,助推我国成为网络大国。已出台三年规划的新兴产业政策和各地提到的信息基建方向中,网络基础建设主要包含了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第五代移动通信(5G),窄带物联网(NB-IoT)和北斗导航四大细分方向。其中,IPv6属于网络升级,北斗和NB-IoT属于推广建设,而5G则是未来布局方向。由于5G网络具备高速率、大容量、低时延的特点,其所支持的三大应用场景:eMBB(增强移动宽带)、mMTC(海量机器类通信)、URLLC(超可靠低时延),将带动VR/AR、高清视频、物联网、无人驾驶等多个新兴产业的运用,因此是全球布局未来创新经济的重要基础。目前我国5G行业已进入正式商用阶段。我国重点发展的各大新兴产业,如工业互联网、车联网、企业上云、人工智能、远程医疗等,均需要以5G作为产业支撑。根据赛迪顾问发布的《2018年中国5G产业与应用发展白皮书》预测,之后五年5G将直接拉动智能网联汽车1.3亿辆,物联网连接数累计达124.5亿,以及VR/AR设备出货量共2356.2万台。
新兴产业的未来发展将大量依赖于数据资源,因此从国家政务到各大行业,建立数据中心将有助于促进行业转型和实现企业上云。
根据《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的目标,到2020年我国将建设10-15个大数据综合试验区。除了集中式的数据中心区域发展以外,国家层面也将在重点行业推进大数据平台,如信用、政务、工业、农业等。
近年来,工业互联网的推进使得工业大数据平台的建设也被提上日程。同样的还有农业发展,乡村振兴推进中的一二三产业融合一直是重点。
因此,从平台来看,与国家今后发展重心相关的产业未来有望率先实现大数据平台服务;而在未来数据大量产生和使用的背景下,各地对大数据中心建设的需求旺盛,能凭借低成本成为区域中心,从而形成产业集聚区的城市建设值得重点关注。
此外,国泰君安产业研究中心去年底发布的报告《IDC峰会纪实:资本浪潮下的数字基建》中指出,从下游需求的角度来说,未来三到五年会是数据中心建设的爆发期。
运营商认为,数据中心总体建设规划可分为客户需求和战略规划两个维度,国家级数据中心集群、省级的核心数据中心、地市级的城域级的边缘数据中心、指定区域进行相关数据中心的建设布局四个层级。
第三方IDC服务商认为,第一方面,目前数据中心建设的核心区域就是北上广深杭,数据中心的需求被云计算厂商的主导,未来一段时间行业增长主要是因为企业上云等行为的驱动。第二方面,成本、集中化管理以及规模的角度来说带来的新的需求,二、三线城市实际建设的数据中心规模会远大于一线城市。
网络安全是新经济的关键防线。在建立数字强国、网络强国的路上,如何保障网络信息数据的安全一直是关键。根据《中国互联网站发展状况及其安全报告(2018)》显示,我国境内被篡改网站数量同比增长20%,且受境外安全风险影响的程度正在提升。网络安全形势严峻促使需求提升,国家也陆续出台各项政策鼓励产业发展。在顶层立法,政企协作的共同推进下,作为数字产业基础的网络安全将有望迎来爆发成长期。
以上内容节选自国泰君安证券已经发布的研究报告《策略:新基建,助推经济结构新貌》及公开资料,具体分析内容(包括风险提示等)请详见完整版报告。若因对报告的摘编产生歧义,应以完整版报告内容为准。
花长春(分析师) 证书编号 S0880518110004张 捷(分析师) 证书编号 S0880517050006李少君(分析师) 证书编号 S0880517030001备注
《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微信订阅号发布的本图文消息仅面向国君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图文消息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因本资料暂时无法设置访问限制,若您并非国泰君安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还请取消关注,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我们对由此给您造成的不便表示诚挚歉意,非常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如有任何疑问,敬请按照以下联系方式与我们联系。
国泰君安证券销售交易部:
华北地区:莫言钧 010-83939863
华东地区:潘一楠 021-38676548
华南地区:刘令仪 0755-23976062
法律声明
本公众订阅号(微信号: GTJARESEARCH)为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依法设立、独立运营的唯一官方订阅号。
其他机构或个人在微信平台上以国泰君安研究所名义注册的,或含有“国泰君安研究”,或含有与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品牌名称相关信息的其他订阅号均不是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官方订阅号。
本订阅号不是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报告发布平台,本订阅号所载内容均来自于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如需了解详细的证券硏究信息,请具体参见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
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的内容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国泰君安证券也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所载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版权仅为国泰君安证券所有,国泰君安证券对本订阅号保留一切法律权利。
订阅人对本订阅号发布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影像等)进行复制、转载的,需注明出处为“国泰君安研究”,且不得对本订阅号所载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节选和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