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对推进“双减”有何期待?家长、教师、业内人士这么说——

少年日报 2023-03-25

“双减”政策落地,他们这么说

“身为有着二十几年教龄的老教师,我认为意见的公布,其实是教育部对于‘培养怎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有力回应。”


“我是一名小学教师,想借此契机提醒家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始终应该紧密结合在一起,尤其是小学阶段,家长的陪伴不可或缺。”


“我是一位母亲,我想,如果大家真的都不补课了,同龄人之间的竞争没这么激烈了,小朋友们的压力肯定也能小一些。那我们也可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到她自己感兴趣的事上。”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指出,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学生为本、回应关切,依法治理、标本兼治,政府主导、多方联动,统筹推进、稳步实施,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有效缓解家长焦虑情绪,坚决防止侵害群众利益行为,构建教育良好生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意见》明确,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以下简称“双减”)的主要任务和重大措施有:
一是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健全作业管理机制,合理调控作业结构,分类明确作业总量,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加强作业完成指导。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作业,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严禁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
二是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课后服务结束时间原则上不早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学校可统筹安排教师实行“弹性上下班制”。提高课后服务质量,增强课后服务的吸引力。拓展课后服务渠道,做强做优免费线上学习服务,积极创造条件组织优秀教师开展免费在线互动交流答疑。
三是坚持从严治理,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各地不再审批新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线上学科类机构改为审批制,学科类培训机构一律不得上市融资,严禁资本化运作,对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分类制定标准、严格审批。规范培训服务行为,建立培训内容备案与监督制度,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强化常态运营监管,培训机构融资及收费应主要用于培训业务,坚决禁止不正当竞争,严禁聘请在境外的外籍人员开展培训活动。
四是大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确保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充分激发办学活力,整体提升学校办学水平。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严格按课程标准零起点教学,考试成绩呈现实行等级制。深化高中招生改革,逐步提高优质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比例,规范普通高中招生秩序。
五是强化配套治理,提升支撑保障能力。保障学校课后服务条件,统筹核定编制,配足配齐教师,制定学校课后服务经费保障办法,确保经费筹措到位,课后服务经费主要用于参与课后服务教师和相关人员的补助。做好培训广告管控,主流媒体、新媒体、公共场所、居民区各类广告牌和网络平台等不刊登、不播发校外培训广告。
《意见》强调,在全面开展治理工作的同时,确定北京市等9个地区为全国试点地区,在坚决压减学科类校外培训、合理利用校内外资源、强化培训收费监管等方面进行试点探索。
《意见》要求,各地党委和政府要精心组织实施,务求取得实效。加强党对“双减”工作的领导,把“双减”工作作为重大民生工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明确部门工作责任,联合开展专项治理行动,建立“双减”工作专门协调机制,在教育部设立协调机制专门工作机构,各地建立专门工作机构。强化督促检查和宣传引导,对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到位的地方、部门、学校及相关责任人要依法依规严肃追究责任。

《意见》全文链接

为什么要推进“双减”?如何才能真正实现“双减”?教育部有关负责人作出权威回应——
中小学生负担太重是义务教育最突出问题之一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各地深入开展“双减”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但现在义务教育最突出的问题之一还是中小学生负担太重,短视化、功利性问题没有根本解决。一方面是学生作业负担仍然较重,作业管理不够完善;另一方面是校外培训仍然过热,超前超标培训问题尚未根本解决,一些校外培训项目收费居高,资本过度涌入存在较大风险隐患,培训机构“退费难”“卷钱跑路”等违法违规行为时有发生。这些问题导致学生作业和校外培训负担过重,家长经济和精力负担过重,严重对冲了教育改革发展成果,社会反响强烈。
  据介绍,针对以上问题,将按照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等思路推进“双减”工作。充分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坚持应教尽教,着力提高教学质量、作业管理水平和课后服务水平,让学生学习更好回归校园,在校内“吃饱”“吃好”,减少参加校外培训需求。同时,在加强课后服务、减轻考试压力、完善质量评价、营造良好生态等方面作出部署,系统推进、全链条推进“双减”工作。
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
  目前,一些学校存在作业数量过多、质量不高、功能异化等问题,既达不到温故知新的效果,又占用了学生正常的锻炼、休息、娱乐时间。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双减”工作之一就是要减轻学生不合理的作业负担。此次意见提出健全作业管理机制、分类明确作业总量、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加强作业完成指导等明确要求,旨在有效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
  意见还对加强课后服务提出保证服务时间、提高服务质量、拓展服务渠道等明确要求。教育部有关负责人介绍,长期以来,义务教育学校特别是小学“三点半”放学现象,带来了家长因未到下班时间接孩子难问题,有的还因此把孩子送到校外培训机构,增加了过重校外负担,造成了“校内减负、校外增负”,已经成为了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学校开展课后服务,可以有效解决家长接送难、孩子没地方去的问题;可以充分利用课后时间,提供丰富多彩的服务内容,为学生提供学习和发展空间;还有助于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
  近年来,教育部联合相关部门开展了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仍有一些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说,据统计,目前全国面向中小学生的校外培训机构数量十分巨大,已基本与学校数量持平,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如果任其发展,将形成国家教育体系之外的另一个教育体系。由于违法违规成本较低,导致无证无照机构屡禁不止,虚假宣传、超前超标、乱收费、与中小学招生入校挂钩等违法违规行为依然存在,机构倒闭等事件时有发生。此外,近年来大量资本涌入培训行业,展开“烧钱”大战,广告铺天盖地,对全社会进行“狂轰滥炸”式营销,各种贩卖焦虑式的过度宣传,违背了教育公益属性,破坏了教育正常生态。
  据介绍,针对这些突出问题,意见明确五方面举措,一是坚持从严审批机构,二是严禁资本化运作,三是建立培训内容备案与监督制度,四是严控学科类培训机构开班时间,五是学科类收费纳入政府指导价。针对校外培训机构管理方面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国家还将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
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确保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
  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外负担,不仅要严格管理校外培训机构,更要提高学校教育质量,让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缓解社会焦虑,降低家长送孩子参加校外培训的冲动。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指出,推进均衡发展,缩小城乡、区域特别是同一区域校际差异,对于减轻学业负担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要通过积极开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工作,促进新优质学校成长,积极推进集团化办学、学区化治理和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同时,要做强做优免费线上学习服务,提供高质量的专题教育资源和覆盖各年级各学科的学习资源,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使用率和覆盖面。为向课堂“45分钟”要效率,意见要求,教育部门要指导学校健全教学管理规程,优化教学方式,强化教学管理,提升学生在校学习效率。学校要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课程,积极推进幼小科学衔接,严格按课程标准零起点教学,做到应教尽教。
  针对当前义务教育阶段考试质量不高和“唯分数”倾向等问题,以及教师校外有偿补课等不良现象,意见也提出了针对性举措。据介绍,教育部正在研制考试管理相关文件,对此作出进一步部署。


对此,中国民办教育协会率有关校外培训机构联合发出如下倡议书,提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中小学生全面发展;正确认识校外培训定位,加快转型成为有益补充。”等倡议——
综合自新华社、“微言教育”、“上海教育”等


“双减”工作牵涉面广,十分复杂,为此选取北京、上海等九个地区作为试点。那么,身处上海的家长、老师,以及校外培训机构负责人是如何看待“双减”工作的推进的呢?接受《少年日报》记者采访时,他们这么说——
杨晓燕(上海市金山区少先队总辅导员):
身为有着二十几年教龄的老教师,我深刻感受到如今学校的教育资源越来越好,学生学习实践的优质机会也越来越多,可孩子幸福指数却越来越低,体质状况也堪忧。今年暑假,对于学生来说,最大的利好消息就是“双减”政策的发布。《意见》的公布,其实是教育部对于“培养怎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有力回应。
我所在的金山区教育局,一直都在落实“双减”,比如放学后看护服务为家长和学生排忧解难;金山区学校少年宫联盟双休日、寒暑假的活动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区青少年实践活动中心、区青少年体育工作办公室等单位和部门,每年推出涉及科技、艺术、体育、劳动等领域的各类活动项目,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随着“双减”的落地,全区中小学、各相关教育单位将在原有的基础上,落实好“五项管理”的同时,推出更多更贴近学生需求、适应学生发展、受学生喜爱的活动,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盛老师(上海市浦东新区某小学在职教师):
一直以来学校和老师都很支持为学生“减负”,也积极响应国家的一系列政策。从上学期开始学校就已经开展了“630课后学习时间”,有需要的同学最晚可以在学校自习至6点半再由家长接回家,很好地解决了部分学生4点半放学后没有家长接送看管的问题。根据《意见》中明确提出的减轻学生作业负担要求,各科老师也统一对作业内容和作业形式进行了调整,基本能够做到回家后没有书面作业。
但我同时也想要提醒各位家长,学生回家没有作业,家长不得批改作业,并不是指学生回家后就可以单纯地玩手机、电脑,家长在家里就不必过问孩子们的学习情况。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始终是应该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尤其是小学阶段,家长的陪伴不可或缺,希望家长能够在孩子回家后多了解其一天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陪孩子进行一些课外阅读,或者适当的运动锻炼,而不要让孩子仅仅把“家”当成一个吃饭睡觉玩手机的场所。

王女士(小学四年级学生的母亲):
这次“双减”政策对我们影响还是挺大的。因为我和小朋友父亲平时工作都比较忙,周末和寒暑假就会倾向于让她去课外培训机构,这样学习和生活都有机构的老师可以照顾到。目前来说,一整年的课外学习花费大约在18000元左右。其实说实话,因为身边的小朋友在外面补课,如果你自己不去的话总觉得就比别人落后了,不仅仅是家长会焦虑,小朋友发现同学懂得比自己多的时候也会失落,没有自信。所以虽然也很想要让孩子“减负”,但是外界压力不变的情况下,这个“负”实在也是很难减下来。
既然这次《意见》对校外培训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如果真的大家都不补课了,同龄人之间的竞争没这么激烈了,小朋友们的压力肯定也是能够小一些,那我们也可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到她自己感兴趣的事上,比如游泳和画画这些课余爱好。
杨先生(本市一校外培训机构负责人):
我们作为一家校外培训机构,坚决拥护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深刻领会“双减”工作重要意义,支持市教委的各项工作安排。我们培训机构的校长们普遍认为,K12(学前教育至高中教育)教育培训行业的深度转型是必然结局,因此,我们也在加快转型的步伐,探索新的素质类教学内容。“双减”政策的落实,周六日、节假日、寒暑假都无法学科培训,对我们提出了不小的挑战,《意见》中提出“构建良好教育生态”,我们也将以此为契机,进行新的探索。


《少年日报》将持续关注“双减”政策落地
欢迎在留言中和我们积极交流你的观点
记者 卞臻琳 顾力丹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上海学友书店官方线上商城 

《少年日报》庆祝建党100周年专刊

及更多其他精彩内容现已上架!


《庆祝建党100周年专刊》

点这里




《古诗文专辑》

点这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