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名宇航员刚“出差” 天文学家就来学校了!同学:“科普校园行” 真棒
“
为什么火箭总是设计成尖头的?火箭是如何升空的?要实现《流浪地球》中将地球推出太阳系,需要多少能量……
你是不是曾提出过这些问题?
这也是黄浦区第一中心小学老师们从热爱航天和天文的同学们中征集到的问题。
可是,找谁来回答?怎样的回答既科学正确,又能够被同学所理解?
学校老师想到了“科普校园行”。
进入“少年日报”微信公众号;
打开“科普校园行”讲座选题目录电子册;
选择希望来学校和学生互动的专家;
经过一个电话确认场地和内容等细节;
……
10月18日,天体物理学博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孙正凡老师来到了上海市黄浦区第一中心小学,在一楼报告厅内,为全校师生带来了一场名为“从科学基础定律到航天大业”的科普讲座。
10月16日凌晨,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托举着我国三名宇航员,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经过六个多小时的飞行,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三名宇航员将在太空“出差”六个月。
孙老师从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引入,带小朋友感受古今中外的科学家在航天事业上的不懈努力。从我国古代“嫦娥奔月”的美丽传说,到如今嫦娥探月工程、火星探测计划等各项航空航天事业的有序开展;从1926年戈达德发射世界上第一枚液体火箭,飞行了12.5米高,到如今各国载人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人类在不断实现着自己的航天梦。孙老师说:“即使是目前看来微不足道的进展,但在当时却实现了从零到一,从无到有的突破。在未知的领域,我们就是要敢于创新、不惧怕泼来的冷水,才能成为先驱。”
在讲座的同时,孙老师也穿插了一些有趣的科学知识。在南方,不要走在椰子树下,因为成熟的椰子会让你“头疼”,这就是当初被苹果砸到脑袋后,被牛顿提出的万有引力定律。在此基础上牛顿提出了“超级大炮”的思想实验:当一个物体速度足够快,抵消了地球引力,飞出地球后,能围绕着地球一直转动,这是什么?这就是如今帮我们定位和导航的人造卫星。孙老师通过生动的解说和互动问答的形式,将复杂的公式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介绍给小朋友,带他们迈入科学的大门。
四(3)班的史书瑶平时就特别关注新闻,虽然没有观看这次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直播,但得知发射成功的消息还是很激动。“孙老师的讲座让我知道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十分艰辛。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成功发射,背后是整个国家工业体系发展水平的体现。这场讲座让我对航空航天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谈及梦想,史书瑶表示自己喜欢旅游和天空,长大想成为一名空姐,实现自己的“飞天梦”。
孙老师积极从事科普传播工作,已翻译科普书三十余本,曾任第六版《十万个为什么》编辑。在活动现场,来自三(4)班的朱翼添是个不折不扣的科普读物小书虫。“孙老师就在我的书柜里,我很喜欢看《十万个为什么》,家里有两大箱全套读物,其中就有孙老师编辑的。”小朋友激动地表示,“我长大想成为一名接收宇宙信号的接线员,孙老师说做科研要打牢数理基础、坚持不懈,我会坚持对科学知识的热爱,持续探索的。”
该场讲座是上海市中小学“科普校园行”科学家巡讲活动中的一场,今后将会有更多的专家学者用他们丰富的知识储备、有趣的语言表达将深奥的科学知识用形象生动的事例和表现形式,带着科技走进校园。
见习记者 邢彦梓
记者 孙宏
编辑 卞臻琳
◢ 猜你想看↓↓
成功着陆!神舟十二号三名航天员的宇航梦实现了 你的宇航梦,“科普校园行”来实现!
重要通知!《中国诗词大会》第七季上海赛区面试选拔活动因故延期举行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上海学友书店官方线上商城
《少年日报》及更多其他精彩内容
现已上架!
《少年日报·时刻准备着》9月
《少年日报·少儿版》9月合集
《少年日报·儿童版》9月合集
左右滑动查看购买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