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开放获取|2023年第1期“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专栏

文学评论 2023-06-06

作为方法的新民主主义与冯雪峰的鲁迅论

张 欢


内容提要 冯雪峰的鲁迅论始终与其自身的复杂身份、政治处境和革命实践方式相互缠绕共生。《鲁迅与中国民族及文学上的鲁迅主义》是冯雪峰在鲁迅逝世后所作的系统性长文,在历史节点上直接关联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由舆论、战略到被国民政府确认的制度化过程和新格局的展开运行,冯雪峰力图在第一时间对鲁迅与新秩序的关系做出申辩和建构,对这一尚未命名的历史时空的认识视角和阐释过程,也包含着其新民主主义史观的动态逻辑和方法论。在冯雪峰的鲁迅研究中,“阿Q”作为一个具有贯穿性的意义符号被纳入不同的时代语境和阐释框架,在不断激发阐释力的同时,又显现出在新民主主义理论框架和社会主义话语空间之间跳跃与交错的形态特征。

关键词 冯雪峰;鲁迅;统一战线;新民主主义;奴隶论;阿Q论

作者单位:北京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堂吉诃德”

王 筱


内容提要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和恩格斯从《堂吉诃德》这部文学经典中汲取了大量思想资源,用以批判青年黑格尔派代表人物施蒂纳及其著作《唯一者及其所有物》。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思辨哲学的批判和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建构同“堂吉诃德—桑丘”的辩证意向之间保持着隐喻与互文的关系,文学性的批判与哲学批判及政治经济学批判共同构筑了动态、完整的批判线索。这些文学性的处理同批判的主旨完美契合,并且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要义相呼应,反映出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堂吉诃德》这部文学经典所蕴含的时代精神的敏锐洞察和精准捕捉。

关键词 《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堂吉诃德;施蒂纳;历史唯物主义

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