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一年了‖拥有1522户居民的大型居住区,垃圾分类该怎么做?
↑↑↑点击上方“上海静安”关注我们
生活垃圾分类,
看似小事情,实则大文明。
自去年7月1日上海垃圾分类条例实施以来,芷江西路街道积极行动,克服了老旧小区多、设施基础薄弱、人员流动大等难点,因地制宜,推动不同特色的垃圾分类模式落地生根,并引导辖区居民广泛参与,不断提高居民垃圾分类意识,让垃圾分类从口号变为习惯,努力推动辖区内的每一个人都成为践行垃圾分类的主角。
精细化管理,助力垃圾分类完成“逆袭”
上午8点半,
记者在城上城小区看到,
虽然当天下着雨,
但居民们仍可以从容地往5个
位于室内的垃圾箱房内投放垃圾。
来跟记者看现场▼
“这一年多来,大家都非常自觉地投放垃圾,相较于之前真的有了很大的改观。”城上城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季云介绍,城上城小区建于2005年,是一个拥有1522户居民的大型居住区。其实,早在2016年,政府部门就决定在硬件设施较好的城上城小区启动垃圾分类投放试点工作,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当时垃圾分类工作一直无法得到真正落实。直到去年,这项曾经“宣告失败”的工作又提上了议程。
“当时,小区共有37处摆放垃圾桶的点位,小区绿化平台还有10多个垃圾桶。所以我们首先把‘撤桶并点’作为了垃圾分类工作的突破口。”在季云的带领下,居民区党总支带着居委会、业务会和物业企业“三驾马车”深入小区,反复用脚步丈量小区门洞到选中的点位之间的长度和时间,最终确定了5个最为合理的垃圾投放点位。“点位选定后,居然没有收到一位居民对点位提出异议,而这也让我们一鼓作气,通过志愿者值守、大力宣传等方式,仅用了一周,就让居民们都能自觉地前往5个点位分类投放生活垃圾。”
“一直有媒体来报道我们小区垃圾分类,不过说真的,阿拉小区在居委会、物业和我们居民们的共同努力下,真的做得非常不错。”居民汤阿姨认为,在城上城小区,垃圾分类已经成为大家的一种生活习惯,“一旦变成习惯,就会做得很顺手,不会觉得是件麻烦事。”一旁的居民李先生也表示认同,“其实一开始我也觉得有点麻烦,毕竟本来垃圾是直接扔在自家楼下的。但慢慢的,我发现垃圾桶虽然少了,但是小区环境也好了,自家楼下也闻不到臭臭的味道,那这样的变化,值得我们坚持去分类垃圾。”
小区里建科普基地,零距离体验一年成果
“我们中心屋顶花园里有一片长势喜人的花花草草,这就是1年来小区垃圾分类最直观的成果。”说起这一年的垃圾分类感受,复元坊的几位居民一同把记者带到了小区内的芷江西路街道环保科博展示中心里,而这里,也是上海市中心首个生活垃圾科普教育基地。
“花园里面的蔬菜花卉,所用的肥料都是由我们一楼的湿垃圾处理后得到的,真正实现了‘自给自足’。”在一楼的垃圾处理房里,记者跟随复元坊居委会主任束俊,看到了这台可以把湿垃圾转换成肥料的环保生物厨余机。
据介绍,
这台机器的神奇之处就在于
里面存在的分解有机垃圾的微生物菌群,
这些经过精心培育和筛选出来的微生物菌群,
专“吃”蔬菜、肉类等各种餐厨垃圾,
分解率高达95%以上,
且没有污水和臭味产生,
分解的残余物可作为有机肥,
用来种植花卉蔬菜等。
打开处理器盖子、往里面倒入湿垃圾、合上盖子开始运行机器……当机器停止运行再次打开盖子后,之前居民们所扔的湿垃圾就神奇地变成褐色的有机肥了。接着,工作人员把这些处理过的有机肥,装入塑料桶中,前往三楼的屋顶花园进行施肥。
记者跟随工作人员
来到三楼屋顶花园看到
这里现是一片生态种植园,
里面栽种了各类菜蔬花卉,
特别到了夏天,
郁郁葱葱的一片,显得生机勃勃。
“其实,这里原先是一处违章建筑,而现在我们居民可以带着孩子,喜欢种什么就种什么,看着它们成长变化,这也见证了我们的垃圾分类成果。” 束俊和工作人员一边在花园里施肥,一边介绍。
当天,小区的一位小朋友正在外婆的陪伴下,在花园里帮忙一起施肥。“我挺喜欢来这里的,因为这里能让我感受到,每天辛苦分类的垃圾,会变成什么样?会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什么改变。”小朋友表示,他经常来这里帮忙,看着这些花花草草愈来愈美丽,他分类垃圾的劲头也越来越足了。
黑科技加持,让垃圾分类“最时尚、最惠民”
老旧的垃圾箱房,
往往因为脏乱臭让居民们避之不及。
而三兴居民区北方佳苑小区
则通过“邻道通”四维一体智能分类站,
感受到了全新变化。
“颜值有点高、充满黑科技、空气飘着阵阵香……”记者在现场看到,整个箱房整洁明亮,时尚新颖,湿垃圾智能处理器、智能称重系统、智能传感器、视频监控系统等设备一应俱全。
据介绍,居民只需拿着完成分类的垃圾,放在智能箱房的蓝牙秤上,然后打开手机上安装的“邻道通”二维码,让工作人员进行扫描。随后,分类合格的垃圾的数量和重量都会显示在手机上,同时完成分类垃圾所产生的积分也会随之传入手机上。
“投放结束后,我们就会把居民们投放的湿垃圾倒入一旁的食物垃圾处理器中,几分钟后这些湿垃圾就不见了。”据工作人员介绍,这台处理器可以将湿垃圾研磨粉碎成小于5MM的小颗粒,然后和水一起冲入下水道,从而完成对湿垃圾的“蓝色焚烧”。
值得一提的是,
为了更好地做好疫情防控,
“邻道通”四维一体智能分类站
还进一步整合出“次氯酸消杀方案”,
统筹推进社区防控工作,
高效杀灭新冠病毒。
目前,这个智能分类站还进一步升级,正致力于建立“社区居民-湿垃圾-作物肥料-惠民蔬菜-社区居民”的循环机制。旨在将社区、菜场的湿垃圾进行脱水出渣处理,再通过排酸、除盐、发酵熟化,将其转化为优质的有机肥,用于绿色蔬菜的增产提质,并将更多亲民价的健康菜,引入到普通人家的餐桌,让热心参与垃圾分类的社区居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回报。
▶静安7所隐藏托幼园所,已有62年历史,双语教学远低于市场价!据说还有很多人不知道?
▶这个平台真心赞!有居民拍照上传问题,30分钟后,问题解决了!
长按二维码关注
“上海静安”微信
长按二维码下载
“上海静安”APP
点个赞再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