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康复、生活照料……这些需求在家门口就能解决!静安这里正打造“没有围墙的养老院”→
种满花草的小院里
几位老人正围坐在一起做游戏
这是日前记者在石门二路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日间照护中心看到的温馨一幕。
这个以认知症照护为特色的
日间照护中心
位于居民区内,
而它的一墙之隔,
还有长者照护之家、
社区护理站等
康复护理空间。
这个“嵌”在社区内的养老机构,让老人不离开熟悉的家人和环境,就能享受专业的养老服务,这正是近年来在中心城区特别受到欢迎的“嵌入式养老服务模式”。
作为较早开始探索这一模式的石门二路街道,经过这些年的不断实践,将服务空间、服务内容、运作方式、工作资源等不断“嵌”入社区,并逐步将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居家养老资源打通,打造没有围墙的养老院,实现“15分钟养老服务圈”。
更灵活
康养服务空间“嵌”入老人身边
2020年,石门二路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实现扩容增能,在三楼新建了一个685平方米的康养护理空间,涵盖辅具用具租赁、养老云顾问咨询、智能居家产品展示场景式实训基地、健康护理站、康复门诊等多个功能区,把各种为老服务“嵌”入社区,在一幢楼内,为老人“一站式”解决康复护理需求。此外,养老顾问直播间还可以通过线上互动,为老人家属提供养老政策咨询、日常护理培训等服务。
对此,街道服务办主任吴林华表示,街道此举旨在升级无围墙式综合为老服务,在功能上整合“一站式综合服务”“一体化资源统筹”“一网覆盖信息管理”和“一门式办事窗口”,进一步健全“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体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深化嵌入式养老服务内涵。
早在2016年,石门二路街道率先探索“一站式照护”模式,在综合为老服务中心设置了一个长者照护之家,为社区内失能老人提供24小时住养、喘息式康复服务。2019年,在与长者照护之家一墙之隔的200余平方米场地,开辟作为认知症照护特色的日间照护中心。
此外,社区护理站采用“居家护理+社区照护”模式,提供站点、家庭康复护理服务,辐射社区老年群体。街道还有七个乐龄家园助老服务站,均匀布点,为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浴、助洁等以生活照料为主的站点式服务。
长者照护之家平均每年服务42人,通过床位流转提升服务频次。
日间照护中心通过错时服务、项目化服务等形式,平均每月服务220人次。
长者照护之家与长期护理保险联动,常年为 418位老人提供上门护理服务。
乐龄家园助老服务站常年为280余名社区无子女老人、高龄行动不便老人提供传统“十助”服务。
由此,一个
多点位、全覆盖的服务网络
为嵌入式养老服务模式
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更专业
分类服务方式“嵌”入机构护理
年过九旬的叶阿婆,已经在石门二路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日间照护中心接受照护服务近一年,叶阿婆患有轻度的认知症,女儿远在国外,年迈的老伴无力照顾她,便把她送到了这里。
在这个环境温馨又近在家门口的日间护理中心,叶阿婆和其他几位同样患有认知障碍的“老伙伴”一起,不仅受到护理人员的悉心照料,更得到颇具针对性的专业干预。
每天,做手工、做保健操、益智康复训练等针对认知症老人设计的活动,在专业护理员的指导下有序开展。
结束一天的活动,叶阿婆可以回到家,享受熟悉的环境和亲情。经专业护理、专家确认,叶阿婆的认知障碍发展得到了有效减缓。
去年,街道对长者照护之家进行了改建,不仅拓展了8张床位,更将功能区重新划分,分区分类为老人提供照护服务。
一楼为失能老人提供住养、喘息式康复服务;
二楼则主要为中度及以上认知症老人照护床位。
在这里,主要还是提供康复服务,希望多数老人在经过3-6个月的中短期照护服务后,能够顺利回归家庭,实现居家养老。
据了解,街道委托专业团队——上海福苑养老服务有限公司,对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进行运营。
该公司运营副总盛华告诉记者,嵌入式养老的模式真正实现了机构、社区、家庭间的联动和转接。
叶阿婆一年多前摔了一跤,腿骨折,家属把她送到长者照护之家,接受中短期的照护、康复服务。
康复回归家庭后,家属发现她出现了认知功能障碍,记忆力明显下降已影响基本生活自理能力,便把她送到日间照护中心接受干预和照护。
平时,护理站人员也会每周上门一次,为老人提供代配药、健康监测、认知训练等服务。
这样,老人的医疗、康复等等需求,在家门口就能得到轻松解决。
更温情
可选服务内容“嵌”入家庭照护
在位于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三楼的办公室里,一排排档案册整齐码放在书架上。据了解,目前社区在册的1000多名老人,一人一档进行统一管理。这样能够精准地了解老人的需求,并且可以根据老人的实际情况,提供或者调整相应的照护服务。
工作人员肖正会告诉记者,在社区,不少老人根据长护险等级评估,享受相应的上门护理服务,但很多时候,护理的内容和频次都无法满足老人的实际需求。因此,家庭床位照护服务作为护理服务的补充,日益受到老人们的欢迎。
90多岁的独居老人陈阿婆不仅失聪,而且生活自理能力也日渐下降。根据等级评估,社区护理站为其提供每周5天、每天1小时的上门护理服务。
护理员张阿姨每天上午准时到陈阿婆家报到,针对她的个体情况,帮助她做些生活能力训练,以及助浴、剪指甲等护理服务。
然而,对于高龄独居的陈阿婆来说,每周5次服务还不“解渴”,于是,老人提出购买双休日的家庭床位照护服务,还是张阿姨上门,为其提供针对性的照料服务。
街道方面表示,目前,不少社区老人对于家庭床位照护服务充满期待,此项服务类似于钟点工但又比钟点工更专业,服务内容也更丰富广泛、灵活可选。
更重要的是,家庭床位照护服务在护理站服务的基础上,将个性化、连续性的服务,从机构延伸到社区、到家庭,并且希望实现医保结算,让老人在家便能得到专业温馨、经济实惠的服务。
为此,街道将多方面探索,全方位整合,争取资源,借势借力,真正实现为老服务资源就近可及,服务内容多元可选,服务项目实惠可用。
长按二维码关注
“上海静安”微信
长按二维码下载
“上海静安”APP
点个赞再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