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老小旧远”,静安全面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见行见效
静安始终聚焦“老、小、旧、远”等民生关切的问题,一场场生动的“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蓬勃展开。
用一组数据加以佐证
截至目前
☑静安研究“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清单形成了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旧住房成套改造等9个重点民生项目;
☑形成了招商引资倍增、总部经济增能等6个重点发展项目;
☑区委常委一对一建立党支部工作联系点和“我为群众办实事”联系项目,区委书记于勇和区委副书记、区长王华带头率先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重点项目工作;
☑各级党组织认真制定“我为群众办实事”重点民生项目共893个,重点发展项目共641个;
☑局级以上党委(党组)班子成员前往党支部工作联系点调研指导33次,前往“我为群众办实事”联系项目调研指导59次;
☑处级党委(党组)班子成员前往党支部工作联系点调研指导1330次,前往“我为群众办实事”联系项目调研指导1173次……
一张张集聚民意的项目清单
一次次沉入基层的实地调研
一桩桩饱含深情的民生实事
......
这个春夏,静安把百年党史的红色精神滋养转化为人民至上的温暖实践,真情实意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铺陈出一幅生动的静安“红色”图景。
4月28日,区委书记于勇前往曹家渡街道调研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建设项目时表示,“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项目是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各单位各部门一定要齐心协力推动破解难题,努力为人民谋幸福、让群众得实惠。”
全程参与到曹家渡街道
康定路某小区电梯加装工作的
相关业委会主任顾晋元
对此深有感触
据悉,该小区共有30户人家,60岁以上老人占35%,80岁以上高龄老人占5%,其中年龄最大的90多岁高龄。虽然加梯需求强烈,项目推进却并非一帆风顺。在市、区两级领导关心下,最终合力打通痛点堵点,圆了居民的电梯梦。
“终于实现了‘电梯梦’!自从有了加装电梯,也提升、改善了我们自身住房条件,解决日常上下楼梯困难问题。如今,大家都感觉日子越来越好过,对于小区的感情也越来越深厚了!”顾晋元说道。
老房加装电梯
是改善生活、方便出行
的重要民生工作
这几天,随着静安区“建党百年加百梯”活动的启动,辖区内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的工作又迈入了新的阶段,带给了群众新的期待——临汾路街道116台加装电梯集中启动,区内其他街道也正紧跟步伐,尽快实现百台以上电梯“量产”。
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同样让群众翘首以盼的
还有辖区老旧小区的一系列改造
“817弄改造工程一定要按照既定时间节点有力有序推进,争取让群众们早日回搬,早日过上煤卫独用的全新生活……”4月底,王华在天目西路街道察看中华新路817弄旧住房综合改造工程推进情况和普善小区综合整治环境优化工程情况时,对相关负责人的一番讲话,被恰巧在一旁的居民于凤娣听到了,她格外高兴,感觉像吃了一颗“定心丸”。
在旧房改造期间,于凤娣过渡住到对面小区儿子家中,但时不时就会过来看一眼正在改造的老房:“我现在就一个心愿,快点装好,我想快点回来享受独门独户的新生活!”
临近午饭时间,突然下起了雨,家住静安寺街道的孤寡老人沈老伯却一点儿不着急。万航乐龄家园的工作人员给他打过电话,送餐人员已经出发,可以准时送到。沈老伯说,“不论是疫情期间,还是恶劣天气,每一次都会送餐上门,我心里甭提多踏实了。住在静安,真好。”
一句“真好”
道出了老年人
对静安为民办实事项目的满意
道出了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今年以来,静安区围绕老年人生活照料、医疗健康、精神文化等日益增加的实际需求,提供精细化助老服务,让老人收获满满幸福感,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动力,一以贯之地为民办实事、舒民忧、解民困。
作为最早进入深度老龄化的中心城区
吃饭问题排在了
“静安老年人最迫切需要解决”
的养老服务首位
今年,在为老助餐方面,针对场地资源紧张、拓展助餐服务场所困难,老年人口基数大、助餐服务供给倍增的压力大等难点,静安从扩大供给、完善菜品、个性服务、安全监管等方面不断优化助餐服务,目前辖区已有86家助餐服务点,均衡分布在14个街镇社区,38家生产点每月供餐量达到30万客,同时通过定制健康餐、养身餐;提供人性化服务;推进“明厨亮灶”工程等,多措并举满足不同需求,提升助餐食品安全,受到老人欢迎。
如果说
解决好“一顿饭”问题
是让静安老年人
有获得感、幸福感的最直接体现
那么临汾路街道整合辖区内
5家养老机构和2家日间照护中心
探索建立的健康养老三床联动模式
则给了住养老人所需要的安全感
93岁的王奶奶身患慢阻肺、中风、冠心病等多种疾病,平时住在养老机构,每到气温下降便会急性发作。如今,老人再次发病时,家庭病床—护理病床—安宁疗护病床“三床联动”模式就会启动:
☑家庭医生在接到诊疗通知后,第一时间经绿色通道直接将其转诊到二级医院及时救治;
☑待转危为安,转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老年护理病床继续治疗;老人康复后,再转回养老机构继续休养,打通老年人就医服务“最后一公里”;
☑如果发生老人的病情处于终末期无法逆转之际,则会转诊至安宁疗护病房进行舒缓疗护,从而实现老年人治疗期住院、康复期护理、稳定期生活照料以及安宁疗护一体化的健康养老服务,解决住养老人的后顾之忧。
这几天,73岁的盛阿姨在静安区开展的“百万人次长者技术应用能力提升行动“中,不仅学会了出示健康码、微信挂号看病,还学会了一键打车等。盛阿姨说:“现在的生活,不愁吃、不愁穿,身体也不错,那我再‘贪心点’,多学点知识,享受一下当下数字生活带来的便利,努力一个时髦的静安老太太。”
“孩子参加了下午4:30分的校内课后服务,每天都有代课教师辅导,阅读、玩游戏,做思维训练等,很有意义。”女儿就读于彭浦新村第五小学的家长张女士表示,自己刚生完二胎,过段时间就要去继续工作。原本,她和丈夫准备请家里长辈过来帮忙带孩子,或者报晚托班,既要花钱也不太放心。而现在静安推出的校内课后服务,让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了。
这是区教育局立足市民的所需所盼,按照全市小学生校内课后服务工程具体部署,坚持“政府主导、学校负责、多方参与、因需提供”原则,积极回应家长对小学生放学后延时晚托意愿,全面开展的小学“三段式”校内课后服务:
即打造“学习时刻”,指导学生在校完成作业,开展爱心辅导,培养良好学习习惯;打造“自主时刻”,在学生完成作业后,开展阅读、游戏、艺术科普、体育活动、劳动技能、拓展训练等素质教育活动,让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长;打造“温馨时刻”,让学生在伙伴互动、师生交流中休闲交往、感受关爱。目前,静安区50所小学(含民办、九年一贯制小学部)共计30580名学生留校参加课后服务,占学生总数的82%,该课后服务收获了家长一致好评。
此外,静安区还聚焦学龄前儿童,多措并举构建起3岁以下幼儿托育服务体系,多元路径提升3-6岁学前教育内涵水平,向“幼有善育”目标不断迈进。
架空线入地和杆箱整治
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民心工程”之一
也是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的具体实践
静安今年计划开工67个架空线入地和合杆整治项目,合计约41.35公里,年内计划竣工24个项目合计约15公里。
“通过整治工作改善市容市貌、消除安全隐患、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城区管理的规范化、精细化水平,让人民群众切实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5月12日,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顾云豪来到茂名北路(南京西路-延安中路),实地查看架空线入地和合杆整治工作情况时表示。
今年是
“洒向人间都是爱”
红十字健康服务活动
在静安举办的第九个年头了
区政协主席丁宝定表示,从最初一方提议到如今数十家市区级医疗单位共同参与;从静安启航到逐步面向上海、辐射全国;从线下的义诊服务到如今的线上线下同步……9年来,该活动已经惠及了94万人次,充分发挥了政协的平台优势、资源优势,不断满足市民群众对更加健康生活的期待。
又如
近期区卫生健康委聚焦疫苗接种工作
配齐配强接种点临时党支部力量
不断优化流程、完善机制
形成定点接种与流动点接种叠加服务模式
大大缩减群众等待时间
切实提升群众满意度
像这样常怀民忧、温暖一方群众的实践活动数不胜数,静安通过深入开展以初心、贴心、暖心、匠心、决心为主题的“五心系列·十大行动”,各基层党组织通过举办点亮“微心愿”大赛、推进党群服务“全岗通”、加快疫苗接种等多种形式,切实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赋新能、提动力,真正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目前,各党委(党组)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4021次,参与人次达51997人。
一场场生动的“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见行见效,一件件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急难愁盼”事得到解决,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静安努力把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着力点↓↓↓
力争做到
老有颐养、幼有善育、住有宜居
让辖区每个人都能感受到
静安的温度、生活的美好
编辑:路景斓、史笑雨
长按二维码关注
“上海静安”微信
长按二维码下载
“上海静安”APP
点个赞再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