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沪上首家!每周两次!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为TA们提供了一项“特殊服务”

上海静安 2022-01-15


想象一下

如果你只能看到

20厘米那么近的距离


图源:图虫创意

如果你70岁时

独自居住视力不好

你要怎么去看病?

在各方的协同努力下,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已于12月中旬开放助聋、助盲就诊服务。在三次试运行后,十院的助聋、助盲就诊服务在原先每周五下午开放的基础上,将从12月25日起,新增周六上午9:00-11:00的开放时段


区残联表示

这是沪上首家提供

全程陪同盲人患者就诊服务的医院

并且为方便高龄盲人

还能通过热线电话进行预约

同时

TA也是全市少有的

同时提供助盲、助聋服务

非工作日开放的无障碍就诊



看不见、听不见、不能说
是残障人士看病的最大困难
静宝在十院助盲、助聋就诊的现场
就切身感受到了

这样一种“不方便”



出行不便
看病路途太艰难


“盲人看病,出行是最大的问题。”静安盲协主席杨伟鸿表示,静安的高龄独居盲人和年长的双盲家庭都有一定数量。如果真遇上什么事儿需要出门,确实很难。


72岁的黄老伯家住共和新路街道,遗传性的青光眼让他饱受困扰。出行,对于黄老伯来说,是一件困难又麻烦的事。


黄老伯并非全盲。但由于青光眼导致的视野缺损,让他只能看到正前方的画面。“我视线里余光这里都是看不见的。”黄老伯边说着,边向站在他正对面的静宝说道,“小姑娘,你再往前一点。”待静宝试探着往前走了两步,黄老伯一把将静宝拉近,“正面的话,我大概只能看到这样的距离。”此时,静宝距离黄老伯已不到20厘米


图源:图虫创意


黄老伯自己总结出了“经验”:“自动扶梯我不敢坐,情愿拉住楼梯的扶梯,一格一格慢慢走。”幸好,平时黄老伯的爱人可以陪伴他出门看病,但当爱人身体不适时,家和医院的距离,就被拉得无限远了。


黄老伯(左)和葛阿姨(右)


为解决盲人的出行困难,助盲就诊在以往志愿者仅于医院内为患者提供服务的基础上进行了拓展,将志愿服务延伸到了盲人家门口黄老伯在小区门口就与志愿者葛阿姨碰上了头,由葛阿姨带着黄老伯前往医院,并在预检后前往心血管专科诊室就诊。



家住共和新路街道的孟老伯通过手语翻译告诉静宝,自己以前去东方医院的助聋门诊看病,要换两部公交才能到,来来回回半天功夫就没了。


孟老伯(左)和手语翻译(右)


如今,在离家更近的十院看病,一个小时就能全部搞定,方便太多了。孟老伯表示:“我们聋哑人看病,只能靠另一个人。”而这“另一个人”,指的就是手语翻译者



多种方法齐上阵
只为证明哪里疼


膝盖疼、腰腹疼、关节疼......

身体到底哪里疼?

针刺疼、撞击疼、灼烧疼......

到底是怎样的一种疼痛?

这些对普通人来说

有些难描述的问题

对于聋哑病人而言更是难上加难



在十院甲状腺疾病研究中心的诊室里,一位病人通过手语翻译陆陆续续向医生表达自己喉咙附近的问题。



在现场做预检的护士长金逸诉静宝:“这类患者在描述症状的时候,往往要用多种方式一起表达,而且需要更多的耐心。”


比如,这名患者因为不能说话,只能先通过手语翻译平时拍摄的患处照片写字的方式把自己不舒服的感觉向预检人员描述,再由预检人员确定病人要去看病的科室,最终确定了分别去4个科室看病的就诊计划。


病患通过照片、写字向护士长描述症状


通过书面沟通的方式看病,很可能存在一定的理解误差。如果遇上年龄偏大、不识字、不会写字的年长聋哑患者,看病问诊的过程会更为艰难与漫长。这时,一名专业的手语翻译、一位耐心的医生和其他排在身后的患者们的理解,就是他们安心看病的最大保障。




“马马虎虎”看病
因为心里有这道“壁”


“能拖就拖,结果小病拖成大病”

是不少残障人士面临的问题

因为在他们心中

自己和医生之间有一道“壁垒”

沟通壁垒,不仅仅只在残障患者问诊的时候显现。看完病开好药时,“药怎么吃、吃多少、平时要注意什么”等,这些医嘱也变得更难清晰传达


静安聋协副主席林尽就告诉静宝这样一则案例:一名患有高血压的聋哑老伯时常头晕,送医时血压直飚208mmHg,一问原因,竟然是“不知道降压药要每天吃,以为血压高了之后再吃药就可以了”


口不能言、耳不能听,无法准确接收到医生的叮嘱,没有人去反复提醒关心,导致甚至吃上了药也无法确切了解自己的病因和后续治疗方法,这样的例子不在少数。


即使有了手翻,但还是担心和医生之间的交流会耽误医生的时间,也会让排在身后的其他患者着急。看病“马马虎虎”,似乎成为了一种常态。看病过程可能会遇见的“重重难关”也造就了残障患者敏感的思绪,形成了他们与去医院看病之间的一道“壁垒”。



而这时
专门为盲人、听障人士
开设的绿色通道就诊
从心理和现实两方面
卸下了他们心中“看病难”的问题



优化绿色通道流程
卸下残障人士“看病难”心防


当天,社工专业的大学生小秦在现场担任志愿者,陪着病人前往各科室看病、付费、买药等。她告诉静宝:“志愿者和病人几乎寸步不离,领着他们上下楼,看病、抽血化验、拿报告......”


不仅如此,静宝在现场看到,志愿者在陪同病人看病的过程中,还要记住医生说了哪些话,到时候要一条不漏地告诉手语翻译志愿者,通过手翻向聋哑病人传达病情和医嘱。



现场的医务人员、志愿者

以及来自区残联、社会组织的

相关工作人员各司其职

如此明晰的工作流程

还要得益于十院

在先前几次试运行中

不断积累经验

优化流程的及时举措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门急诊办公室主任耿益民表示,医院在试运行阶段就联合各个部门疏通了助盲助聋的服务流程,并提前确保各科室为这群特殊病人打开“零等待、少等待的绿色通道”;同时,为助盲、助聋就诊服务区域选取了一块安静、座椅多的特区,配备一名全科医师,以及护士、社工、志愿者等人员


第一次试运行当晚,金逸整理出助盲助聋公益就诊服务单


据统计,截至2021年6月,静安区持证听语残疾人为7089人,视力残疾一级、二级盲人约为1200人。2018年,静安辖区内的市北医院和华东医院相继开通了助聋就诊服务,至今累计已为3000多人次的听障人士提供了助聋就诊服务。此次,在十院开展全市首个全程陪同盲人患者就诊的助盲服务以及助聋服务,是一次新的尝试。


第十人民医院

♦助盲、助聋就诊服务

每周五下午13:30-16:00
门诊大楼5楼54区

周六上午9:00-11:00

一楼预检台


注:因助盲就诊志愿陪护力量有限,采取限号预约制,并通过云助残系统匹配志愿者,故周五周六助盲就诊服务均需提前预约


助盲服务热线电话
17316457114
(周一至周五9:00-16:30)


关于十院新开设的

助盲就诊服务

你需要了解


1、助盲就诊服务目前仅对70周岁以上1、2级盲人开放,请提前准备好残疾证号;


2、预约成功后,工作人员会联系并确认就诊当天上门的时间及地点;


3、确认完毕后,工作人员按就近原则进行志愿者与服务对象的配对,当天上门接送服务对象;


4、到达医院后,至医院约定集合点集合,工作人员按照服务对象需求进行挂号及科室分配,志愿者带领服务对象至相关楼层就诊。


注:如周五下午超过3点半未到场、周六上午超过10点半未到场将视为放弃本次就诊。


助聋助盲就诊服务申请人员

信息填写二维码

(十院专用二维码)


记者:路景斓、史笑雨

图片:路景斓、史笑雨

编辑:史笑雨、路景斓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静安官方微信


↓可能你还想看↓
灵额!光䨒苏河,水岸静安!苏州河景观灯光静安段夜景灯光全线亮灯啦→静安入选国家区块链创新应用试点名单!既有美景又有座儿!漫步静安这个街区,感觉覅忒灵!

长按二维码关注

“上海静安”微信

长按二维码下载

“上海静安”APP

点个赞再走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