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遇见了温暖,我一定会传递这份温暖。”一名党员志愿者的自述丨让党旗在抗疫一线高高飘扬
3月28日一早,周啸收到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党员干部下沉一线向社区报到”的号召,她第一时间向居住地所属的曹家渡街道均泰居委会完成报到。4月1日起,浦西全域实施封闭管理,开展新一轮核酸筛查,周啸和丈夫与无数党员志愿者一齐,主动担当、积极奉献,守护家园、共克时艰。
周啸用平实、细腻
又略带诙谐的文字
记录下了这一段段珍贵的体验
清晨盼来了配送的蔬菜,黄爸(丈夫)自恃力气比我大,申请挨家挨户的配送工作,被同伴赞誉为“送菜小能手”。为大家服务的同时,增加一项“技能”,实属值得。
下午3点多,志愿者群收到“小区全员抗原自测”的通知,2号楼85名人员的试剂盒派发任务交给了我和高老师(另一志愿者)。面对检测套装零散的五样物品(试剂盒、棉签、试剂液、试剂液盖、置物袋),我们决定先进行“五合一”归置再发放,试下来果然效率很高。
20楼的阿公阿婆已经80多岁了,说上次抗原检测是家政人员帮助完成的,自己眼睛不好学不会,这让我想起母亲说起“手机学不会”时的无助,我答应发完试剂盒后马上回来帮他们做。可乐的是,敲开自家大门后,女儿竟然没有认出我,我俩很正式地完成了试剂盒“交接”。
回到20楼,我告诉阿婆每一步的操作流程,阿婆边做边说“最好要学会自己弄,不能老是麻烦你们”。从阿婆家出来,我深刻感受到,关注“老人防疫”还有很多功课要做。
晚上群里开始讨论“以物换物”,得知隔壁不会做饭的单身小伙已经连续几天吃泡面,我决定明天起做饭带他一份,扮演临时“外卖员”。
今天小区全员核酸检测,志愿者需早上6点半集合。虽隔夜上了闹钟,但还是整夜没有睡稳,断断续续醒了五六次,总担心自己睡过头。
周啸与志愿者
我的任务是负责PDA扫码工作。小区除全封闭楼栋外合计近600人,一个检测点,配置一台扫码仪,两名来自安徽支援的医生负责核酸采样。楼道志愿者通知居民下楼检测,秩序井然,为大家点赞。
随着太阳光越来越强,光线明显影响了扫描仪的读取“力度”,太暗的屏幕、部分手机膜也不时成为读取信息的障碍。扫描工作看似简单,实则很讲究手势角度和经验。
终于完成所有工作,脱下严实的防护服,那一刻,如春风拂面般惬意轻松。近三个小时的站立似乎已经到了极限,我叹服两位几乎没有一刻停歇的医生,面对高矮不一的检测对象,半蹲半站、仰头踮脚。
回家路上一直纳闷,跟人群中一位密友打招呼,何以收到一脸“惊恐”的反馈?原来,她只识“大白”不识“黄妈”,她担心:“大白”找她,莫非有恙?哈哈哈。
早上8点58分,志愿者群里有一条紧急通知:上午曹家渡街道全域做抗原自测,大家9点半在小区物业门口集合,任务是分发抗原自测试剂盒。通知就是命令,我匆匆前往集合点。
居委会小张拖着几大箱物资说:志愿者紧缺,我快吃不消了。忽然想起,今天已经是清明节后的第一个上班日。很多人已开启线上办公模式,我赶紧上前搭把手,望着小张,疲惫感扑面而来,她太辛苦了。
我所在2号楼的另一位志愿者因为线上会议,无法参加这次志愿服务。我一个人奔波21层楼怕耽误时间。于是决定求助最坚强的后盾,黄爸一句“我五分钟到位”,让我倍感心定。
周啸与丈夫
第三次抗原自测试剂盒发放得很顺利,每位居民都已经非常了解自测步骤了,没有问题需要解答,只需敲门、应答、按表格核对人数,或开门递交,或直接放在门口挂着的袋子里即可。20楼的阿公阿婆上一次还需要我“手把手”教,这一次阿婆跟我说:“今天我们自己来弄,你看看对不对。”我看着阿婆认真的模样,觉得我们的抗疫没有理由不成功。
回到家,好邻居让我去拿蔬菜,虽然家里蔬菜还算充裕,但在我眼里那不仅仅是蔬菜,而是一份特别温暖的关心,太感谢了。
周啸告诉记者
通过这些天的志愿服务
以及与居民的线上交流
感觉彼此的心靠得更近了
哪怕都戴着口罩,但已经不再陌生,那种亲切感让大家报以会心的微笑,特别是一声声“谢谢你哦”“你辛苦了”就像初春的暖阳,让人倍感温暖。
“我遇见了温暖,我一定会传递这份温暖。”周啸说,能在当下贡献自己的力量,是一名党员应尽的职责和义务,作为社区的志愿服务者,每天所做的都是些微不足道、细微琐碎的小事,“希望这些点点滴滴能够汇聚成河、聚沙成塔,也希望所有的艰难困苦赶快过去。生活,很快会回归原来的样子。”
正是这样一群人
他们用温暖拥抱生活
用爱心凝聚力量
用信心决战疫情
记者:黄竞竞
编辑:路景斓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静安官方微信
可能你还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