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长乐路,有个藏在老建筑里的图书馆

上海静安 上海静安 2024-07-05

编者按:近日,合众图书馆位于静安区长乐路的旧址正式启动保护修缮工程。数据显示,20世纪40年代,合众图书馆在人员极少的条件下,通过手抄将商务印书馆涵芬楼残存典籍进行人工“复制”,按一年工作量计算,有逾170万字的抄本,得以接续传承,不惜代价为国宝留下副本的壮举。据悉,合众图书馆长乐路馆舍修缮完成后,将成为上海图书馆中华家谱主题馆。


这栋历史建筑已至耄耋之年。2024年也是合众图书馆创办者、馆长顾廷龙先生诞辰120周年。



文|邱力立 










众擎易举的合众图书馆






▲合众图书馆 邱力立 摄


合众图书馆旧址位于现长乐路富民路转角处,对于它的关注源自笔者在上海图书馆阅览时的一段经历。由于对上海历史掌故的兴趣,上图地方文献阅览室常会成为笔者周末首选的“休憩之所”,久而久之,一旁的馆员也渐渐对我这个“陌生人”熟悉起来,有时也会向我推荐起阅览室里的“镇馆之宝”《盛宣怀档案》,后来笔者在与馆员们的交流中得知,以《盛档》为代表的一批现藏于上图内的珍贵史料,原来都是来自于“合众图书馆”的珍藏,这使笔者立刻对于这家图书馆肃然起敬起来。



创建于1939年的合众图书馆初设于辣斐德路(现复兴中路)614号,后因场地狭小,于1940年由叶景葵捐资购地在现址建造图书馆新楼,这幢呈现“凸”字形的街角建筑由建筑师陈植设计,以现代主义风格为主,外立面朴素简洁,据说这样的设计既是为了节约开支,也是为了避免当时日本侵略者的注意,在不少有关合众图书馆的文章中都有写到:“该图书馆面向路口的正门不挂任何牌子,也从不打开,看似与一般建筑并无异处”。

 

▲现为静安区文物保护点


叶景葵,字揆初,浙江杭州人,著名实业家、1907年时曾参与创办浙江兴业银行并在之后出任该行董事长达30余年,期间他以振兴民族工商业为己任,曾在张謇、刘鸿生等民族实业家遭遇困难时给予雪中送炭,为此,刘鸿生曾不止一次地感叹道:“浙江兴业银行才是我们企业自己的银行啊!”


   ▲ 叶景葵

在民族实业领域广结善缘的同时,叶景葵也是一位热心传统文化典籍保护与传承的藏书家,据顾廷龙编《杭州叶氏卷盦藏书目录》记载,叶景葵共计藏书2800余部,3万余册,其中有唐写本、宋元刻本、明刻本以及稿本、钞本多种,其中抄校本是叶氏藏书的主要特色,特别是以先儒未刊稿本见重。

    

中华民国时期国内时局动荡,战火频仍。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期间,位于原闸北的东方图书馆即因遭到日本人纵火焚烧,致使40余万册古籍珍本、图书等化为灰烬,成为无数爱国志士心中无法抹去的伤痛。因此,如何为幸存下来的珍贵古籍寻觅到一个安全且长久的归宿也就成为了困扰在叶景葵心头的一道难题。

   

1935年,当他与友人蒋抑卮、王绶珊避暑于莫干山时,即围绕此问题有谈到:“景葵以为方法有二:一则捐赠浙江省立图书馆,该馆管理尚善,当可不负委托;或则合办私家图书馆,王先生所藏最多,可即以‘绶珊’名馆”。(引自柳和城编著《叶景葵年谱长编》)由此可见,此时的叶景葵已有了通过成立私家图书馆来收集保存古籍的想法。

    

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烽火再起,当时叶景葵因身在武汉无暇顾及上海家中的藏书,好友商务印书馆董事长张元济闻讯后,以71岁的高龄冒着生命危险,亲赴叶位于沪西的住所兆丰别墅内为其整理看管藏书。此举令叶景葵感动万分,也更加速了他们通力合作创办私家图书馆的进程。

   

1939年8月,叶景葵与张元济、陈陶遗联合发起的合众图书馆成立,叶率先将自己历年收藏的各类珍贵古典文献合计约3万余册捐入馆中,随后,张元济、陈陶遗、蒋抑卮、叶恭绰、李拔可等也纷纷慷慨捐赠各自收藏的珍贵古籍珍本不计其数,众人通过齐心协力,为抢救在抗战中随时有可能发生的“古籍流失”作出了举足轻重的贡献。正如合众图书馆于1946年时向当时上海市教育局提交《呈为设立私立合众图书馆申请立案事》中所写到的:“命名合众者,取众擎易举之义,各出所藏为创”,这也是合众图书馆馆名的由来。

   ▲ 张元济

  ▲ 陈陶遗


合众图书馆创办后,由于叶景葵和张元济均年事已高,故需要有一位得力的青年专业人才来具体主持,对此,叶、张两人选中了当时在燕京大学图书馆工作的顾廷龙。


 ▲ 顾廷龙

据任雅君《张元济与顾廷龙交谊述略》一文中所述:“在选募图书馆经营者时,叶景葵想到了顾廷龙并推荐给张元济。张即从叶景葵处借来顾廷龙编纂的《吴愙斋年谱》和《章氏四当斋藏书目》,读过之后,对顾的学识、能力十分满意。这年4月,由叶景葵致函顾廷龙,欲聘他为合众图书馆负责人……5月25日,张元济亲自致函顾廷龙,说明举办‘合众’的意图,诚意邀请并催促顾尽早南下”。

    

顾在接到两位前辈的多次来信后也不负众望,放弃了在燕京大学图书馆的优厚待遇,于1939年7月南下上海并担任图书馆总干事。之后,顾廷龙又围绕合众图书馆藏书的分类方法,在与张元济、叶景葵经过讨论后确定,采用“四部分类法”(也有文章写成“四库分类法”),即将馆藏图书分为经、史、子、集四类,而并非采用当时已较为流行的近代学科分类。


对此,顾廷龙先生在(20世纪80年代前期的)讲课与交谈中曾多次比喻,认为衣服是否合身,穿在身上才知道,四库分类法这件“衣服”,穿在古籍的身上正合适。(引自王世伟《张元济与顾廷龙的文化情谊》)

   

除了古籍珍本外,合众图书馆还致力于家谱、日记、手札、名人档案资料、革命文献等的抢救与收藏。

    ▲ 1940年,顾廷龙与妻儿在合众图书馆筹备处前合影

晚清洋务派代表人物盛宣怀留下约17.5万件、1亿余字的档案史料,由盛氏后人将其中大部分捐赠给合众图书馆,后转入上海图书馆,成为研究晚清洋务运动史、中国近代实业思想史、中国近代教育发展史的重要史料。

   

同时,由于职业敏感,顾廷龙也意识到革命文献具有珍贵的文献史料价值。当他打听到贵州大学图书馆有一批革命文献正为如何处理发愁的时候,他不失时机地与对方联系,并用一批复本书籍同他们成功交换,使这批革命文献得以妥善保存。(引自王京州、张永胜《顾廷龙与合众图书馆》)

   

合众图书馆丰厚的馆藏也吸引了众多学者慕名而来或来信咨询,其中知名的就有文学家胡适、钱钟书、冒广生、钱南扬、冯其庸,历史学家周谷城、顾颉刚、郑振铎,地质学家章鸿钊,生物学家秉志等。


1946年,正从事郦道元《水经注》考证工作的胡适需要寻找各种版本进行参考对照,当他从叶景葵处获悉合众图书馆内就收藏有全祖望《重校<水经注>》稿本时,顿时喜出望外,于是便随叶欣然前往。一见馆内,又见顾廷龙在理事,更是高兴,便顺手也把顾也拉入了他的“郦学”考证圈。


历经14年风雨坎坷的合众图书馆,于1953年由张元济主动促成向上海市人民政府捐赠一事,并于次年改名为“上海市历史文献图书馆”。1958年,又与明复图书馆、鸿英图书馆等一起合并成为如今的上海图书馆,顾廷龙出任上海图书馆馆长,著名学者王元化曾称其为“乃吾国当代图书馆事业之开山人物”。


▲上海图书馆

作者介绍


邱力立


青年专栏作者,老建筑研究者,已编著出版《觅·境——旧时光里的上海滩》《觅·境——上海滩二十四小时》《30秒探索—繁华上海》等。




▲长乐路



编者按:


本栏目来源于1994年2月8日创刊的《静安报》副刊《百乐门》。在微信平台,“百乐门”将以全新形式向读者展示。每周定期推送,换个角度阅读静安。投稿可发至 jinganbao2016@126.com



作者:邱力立

图片:来源岁月静安,上海发布,部分由作者提供

编辑:施丹妮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静安官方微信




可能你还想看

跟着老克勒邬立强,重温张园海派文化底蕴丨文化张园

红色场馆City Walk丨跟着静宝打卡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开启一场与历史的对话

跟着老克勒邬立强,体验张园摩登新潮地|摩登张园

重现历史风貌,雷士德医学研究院旧址完成修缮焕新回归!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