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们排名飞速上升的背后是……
从“扔进一个筐”到“细分四个桶”,从“规定动作”到“低碳自觉”,从“新时尚”到“好习惯”……北站街道着力提升垃圾分类精细化水平,带动更多居民养成分类投放的好习惯,在推进垃圾分类这件“关键小事”上渐入佳境。
近日,2024年上半年各区、各街镇以及重点公共机构和公共场所生活垃圾分类实效情况综合考评结果公布,在全市220个街镇中,北站街道排名从去年的第57位跃居第22位,成为静安区排名上升速度最快的街道。
绿色引领
养成低碳生活好习惯
永顺居民区华祺苑谢同学,拎着一大摞旧书来到小区的架空层,用实际行动参加北站街道“‘沪尚回收’进社区”活动。
“沪尚回收”是上海打造的可回收物交投市级统一平台,自上线推广以来,北站街道城运中心联合沪尚回收第三方企业共同开展多场“沪尚回收进社区、进园区”垃圾分类惠民、便民回收活动。
截至7月中旬,北站街道已在年内组织开展“沪尚回收”活动日69场次,订单总量合计3097.8公斤。更多的居民加入到废旧物品的回收中来,进一步提升社区废旧物品回收利用效率,营造干净整洁、绿色环保、宜人宜居的社区环境。
量身改造
从“待改进”到“优秀”
北站街道城运中心将30个居住区和30家单位划区包干,严格执行居住区垃圾分类实效测评纳入物业管理考核办法,每周、每月定期出具汇总报表,根据被检查问题数进行“优秀”“一般”及“待改进”三个级别认定,根据考核结果给予物业相应的奖励或处罚。
近日,南星小区在考核中被评定为“待改进”状态。
“经过几年的宣传普及,居民都养成了垃圾分类习惯,但为何检查下来分类就是不达标,是不是垃圾箱房的设置或者投放时间跟不上居民生活规律、满足不了大家合理需求?”
带着疑问,北站街道社管办联合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经过多次蹲守巡检后,发现问题所在:该小区租户及流动人口数量大,部分居民的生活作息时间与垃圾箱房管理时段有冲突。
街道社管办立即牵头,联合城运中心、居委、物业、业委会一同协商探讨,经过实地考察后,决定在靠近小区出入口的空地上额外设置一处垃圾箱房,作为误时投放点位,其余箱房继续作为定时定点投放点。调整一段时间后,南星小区分类测评结果有所改进,一直保持在“优秀”状态。
夏日夜巡
“事后监管”到“事前预防”
夏季温度高、雨水多,社区居民的生活垃圾产生量较大,且易腐、易产生异味,并滋生细菌。为保持居住区生活环境优良,北站街道开展“夏日夜间”巡查特别行动,让执法从“事中事后监管”延伸到“事前预防”,进一步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以西藏北路为界分东西两大区域,街道分别配备一支居住区检查小队与道路巡查小队,对居住区垃圾箱房硬件设施、投放环境、分类实效、居民参与度等多维度进行检查;道路废物箱主要巡查有无小包垃圾、容器满溢及散落垃圾等问题。
沿街餐饮店推出烧烤及小龙虾等季节限定食品,较易发生垃圾混投、错投等问题,街道重点对商铺进行入户检查,积极宣传引导店主、店员和顾客规范投放垃圾。
“城市绿心”
垃圾点位减碳量可视化
随着居民对垃圾分类意义、价值认知认同的加深,分类的不断细化和调整是必然趋势。北站街道践行绿色低碳发展,聚焦“街区—示范区—重点商圈”三个层面,打造全市首个覆盖全辖区的绿色低碳智能管理系统——“城市绿心”低碳智能管理平台,让生态底色嵌入市民美好生活。
以“万象天地”商圈为样本,街道打造“无废万象”新亮点,动态展示减碳成效,让“绿色低碳”看得见、摸得着。街道设置七个垃圾分类精细化点位,细化每个点位分类级别、类型,通过数据可视化计算出每个点位产生的减碳量,进行商圈减量减排趋势分析,更好地实践“低碳北站”精细化管理。
同时,街道引领绿色生活新时尚。“城市绿心”平台融汇了碳足迹和碳普惠两大场景,让更多市民成为低碳生活的倡导者、传播者和践行者,市民可前往参与减碳项目的商铺门店,扫码进入“碳普惠”小程序,通过参与低碳知识的推广及践行积累碳积分值,并凭相应碳积分,兑换餐饭、参观券或文创产品。
《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已五年。在精细化管理之下,垃圾分类这件“关键小事”正带来“大改变”。北站街道表示,垃圾分类是一项经常性、常态化的工作,要构建党建引领、部门联动、社会共治的“三位一体”工作网格和方法,持续提升垃圾分类实效。
可能你还想看
▶假山喷泉、小桥流水……不够特别?这个口袋公园带还有限时水景、童真乐园和彩绘墙,周末来打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