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今日清明 | 到海南这些地方,学党史、忆先烈

椰青汇 2023-04-18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回望百年党史

无数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烈

用热血诠释忠诚信仰

用生命构筑民族脊梁

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竖起了一座座永垂不朽的精神丰碑

今天,让我们向英烈们致敬


识别图中二维码向英烈们在线献花留言“云”寄追思


在这特殊的历史节点团团为大家整理了一份海南红色打卡地清单这个清明让我们一起走读红色历史追忆往昔,缅怀先烈,感悟革命精神!

海南解放公园

(原临高角解放公园)


(滑动查看全文)

1950年4月16-1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四十军、四十三军)以25000大军乘着木帆船在海口以西至临高角一线大举登陆,其中四十军6个团18700 多人在临高角登陆。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冲破了海峡封锁,越战壕,破铁网,炸碉堡,夺险隘,成功地摧毁了薛岳精心构造的海陆空立体防线,即“伯陵防线”,表现出了我军所向披靡、战无不胜的英雄气概。


海南解放公园占地面积86亩,主要纪念设施有热血丰碑、解放海南渡海战役纪念馆、百年灯塔、四十军和四十三军烈士纪念碑、解放海南岛雕塑群、瞭望塔、琼海关遗迹、战壕遗址等。公园以热血丰碑雕像为轴心,与百年灯塔、四十军、四十三军烈士纪念碑相对映,以蓝天碧海为背景,雕像、灯塔、纪念碑和蓝天碧海都汇聚在了纪念馆里,突出了对解放海南的革命先烈的纪念之意和缅怀之情。

母瑞山革命根据地纪念园


(滑动查看全文)

母瑞山位于定安县南部,方圆100多里,这里山高林密,地势险要,是琼崖革命的重要根据地,在土地革命时期,曾经是琼崖特委、琼崖苏维埃政府和红军独立师三大领导机关的驻地。1928年3月,国民党蔡廷锴师抵琼“围剿”琼崖革命,琼崖军民反“围剿”受挫。同年底琼崖苏维埃政府主席王文明率部转移到母瑞山,开辟革命根据地,第一次保存了革命火种。1929年6月,红军独立团在此成立。1930年4月,中共琼崖“四大”在母瑞山革命根据地召开,作出发动“红五月军事攻势”等重要决议。8月,红军独立师在母瑞山成立。同月,琼崖第二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母瑞山召开,成立第二届琼崖苏维埃政府。


1932年7月,国民党广东政府警卫旅陈汉光部到琼“围剿”琼崖革命根据地,红军反“围剿”失败后,冯白驹率中共琼崖党政军领导机关和警卫部队100多人在母瑞山与敌周旋、坚持斗争,最后剩下25人。在坚持8个多月艰苦卓绝的斗争后,于1933年4月成功突围,第二次保存了革命火种。


母瑞山革命根据地纪念园1996年8月15日被列为海南省革命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被中宣部定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4年2月,被中宣部、国家发改委、国家旅游局等17个部委审定为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


中共琼崖一大会址


(滑动查看全文)

这里原为邱氏祖宅,兴建于1919年,建筑面积690平方米,建筑为砖木结构,坐北向南,二进三间四合院式布局,东西厢房,是较为典型的海南民居建筑。1924年,邱宅主人邱秉衡将宅院提供给琼崖中共党组织作为革命活动联络点。1926年6月,中共琼崖第一次代表大会在这里召开,王文明、罗文淹、冯平、许侠夫、周逸、何德裕、李爱春、黄昌炜、陈垂斌、陈三华(女)、罗汉等代表出席。


旧址是海南重要的近现代革命史迹,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自2001年正式开放以来,旧址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是海口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基地、海口市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基地。


这座看似普通的老房子,写下了现代史上琼崖人民可歌可泣的奋斗篇章,记录着中共琼崖组织创建的历史。中共琼崖一大旧址是海南共产党的“摇篮”,是琼崖革命的历史坐标,在琼崖人民武装革命斗争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中共琼崖地方委员会的建立使琼崖革命事业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开始了琼崖人民的革命斗争的新时期。


五指山革命根据地纪念园


(滑动查看全文)

抗日战争后期,中共琼崖特委曾在白沙地区建立抗日根据地。琼崖国民党当局发动内战后,为了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扩大革命根据地的指示和粉碎国民党的军事“围剿”,中共琼崖特委决定开辟以白沙、保亭、乐东为中心的五指山革命根据地,作为琼岛斗争的巩固后方和战略基地。1947 年 1 月,冯白驹率琼崖党政军领导机关进驻白沙县红毛乡,着手进行根据地创建工作。4 月,中共琼崖特委和琼崖独立纵队司令部组建前进支队,清除白沙境内的国民党守军,巩固了白沙根据地,并准备向保亭、乐东两县进军,五指山革命根据地初步建立。中共中央军委为此专门发来贺电:“琼崖根据地在五指山初步建立是 一大胜利。”6 月,为加强对地方工作的领导,成立白保乐边区行政委员会,王国兴为主任委员。在琼崖纵队的有力攻势下,1948 年 1 月,保亭全县解放。6 月,乐东全县解放。白(沙)保(亭)乐(东)解放区连成一片,五指山革命根据地正式形成。


1948年3月至1950年4月间,中共琼崖区委、琼崖临时民主(人民)政府和琼崖纵队司令部领导机关驻白沙县毛贵乡(今五指山市毛阳镇毛贵村),毛贵也成为海南解放战争后期的指挥中心。五指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在琼崖 解放战争中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它使琼崖党和军队有了一个位处全岛中心、便于指挥全琼、进可攻退可守的牢固后方基地,对保证琼崖革命武装斗争23年 红旗不倒和琼崖解放战争的顺利进行并取得胜利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2011年4月,五指山革命根据地纪念园被列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海口市琼山区琼崖工农红军云龙

改编旧址


(滑动查看全文)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中国进入全面抗战时期。在全民族抗战的高潮中,中共琼崖特委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向国民党琼崖当局提出“停止内战,团结抗日”的主张,表示愿意在团结 抗日的前提下改编琼崖工农红军,并于1938年10月22日与国民党琼崖当局达成琼崖国共两党团结抗战的协议。协议有五点,其中议定琼崖工农红军改编 为“广东民众抗日自卫团第十四区独立队”(简称琼崖抗日独立队),独立队为1个大队建制,下辖3个中队,由冯白驹任独立队队长。     


1938年12月5日,中共琼崖特委和国民党琼崖当局在云龙墟六月婆庙举行琼崖工农红军改编仪式暨誓师抗日大会。各界人士、国民党琼崖当局官员及各地群众共上万人参加了大会。国民党琼崖守备司令、第九区行政督察专员、保安司令王毅在大会上宣布广东民众抗日自卫团第十四区独立队成立,向独立队队长冯白驹授军旗、关防,并发表讲话。冯白驹代表独立队全体指战员讲话时表示:决不辜负琼岛同胞的期望和重托,誓死抗日,保卫琼崖。这就是琼崖抗战史上著名的“云龙改编”。从1939年3月起,独立队先后扩编为独立总队、独立纵队。1947年10月,中央军委将独立纵队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琼崖纵队”,冯白驹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云龙改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琼崖革命武装斗争史上的重大 事件,也是琼崖国共关系史上的重大事件。云龙改编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在琼崖的胜利,反映了琼崖人民要求团结抗日的共同愿望,增强了人民群众抗日的信心。从此,独立队在中共琼崖特委的领导下,坚持国共合作、团结抗日的方针,独立自主地发展、壮大自己,发动群众,开展敌后游击战争,成为琼崖抗日先锋和中流砥柱。


琼崖工农红军云龙改编旧址始建于1952年2月,1984年、1989 年和1998年原琼山县(市)人民政府先后对该旧址进行改建和扩建。旧址占地面积24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正门右侧大理石柱上刻有马白山题写的“琼崖红军改编旧址”。距大门正中16米处竖立着一尊手握钢枪的独立队战士全身铜质铸像,像座正面刻有徐向前元帅的题词“琼崖抗日先锋”,背面刻有 “云龙改编简介”。铜像后建有纪念馆,纪念馆展出图文,系统地介绍了琼崖红 军建立、改编抗日、参加解放战争并取得胜利的历程。纪念馆后侧还种植有23棵青松,象征琼崖革命 23 年红旗不倒的光辉业绩。在纪念馆左侧建有曲廊和壁廊,镌刻朱德、陈毅、徐向前、聂荣臻、杨尚昆、彭真、薄一波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题词。铜像的西北侧为接待厅,厅堂悬挂“艰苦岁月”“抗击 日军”“渡海作战”等木刻画幅。铜像东侧还建有“荡寇亭”和“凯旋亭”。

琼海红色娘子军纪念园


(滑动查看全文)

1931年5月1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独立师第三团女子军特务连(即红色 娘子军)在乐会县(今琼海市)成立。全连三个排,共100多人,除挑夫和号兵外,全为女性。女子军在中共琼崖特委的领导下,出色完成了保卫领导机关、发动群众等任务,并有力地配合主力部队作战。在沙帽岭伏击战、火攻文市炮楼、拔除阳江据点及马鞍岭阻击战中,娘子军不怕牺牲,英勇杀敌,为琼崖革命立下不朽的功勋。解放后,红色娘子军的传奇故事广为传播,毛泽东、 周恩来高度评价红色娘子军,赞扬红色娘子军为“革命的典范”。


红色娘子军纪念园于2001年6月被中共中央宣传部列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5年3月,被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旅游局确定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2006年4月被评为国家 3A级景区;2016年11月,被中共海南省委党史研究室列为海南省党史教育基地。


冯白驹故居


(滑动查看全文)

冯白驹(1903—1973),1925 年考入上海大夏大学,1926 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革命战争年代,冯白驹历任中共琼山县委书记、中共澄迈县委书记、琼崖特委书记,琼崖抗日游击队独立纵队司令员兼政委,琼崖东北区人民政府主席,中共琼崖区委书记兼琼崖临时人民政府主席,琼崖纵队司令员兼政委。海南解放后,冯白驹历任中共海南区委书记兼海南行署主任,海南军区司令兼政委,海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中共中央华南分局统战部部长,广东省委书记处书记兼副省长,浙江省委委员、副省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在革命战争年代,冯白驹将军率领琼崖人民坚持孤岛奋战,创建和发展琼崖革命根据地,经历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艰苦卓绝的斗争,坚持琼崖革命武装斗争“二十三年红旗不倒”,被誉为“琼崖人民的一面旗帜”。


冯白驹故居于1994年11月被海南省政府列为海南省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4月被中共海南省委宣传部列为海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6年11月被中共海南省委党史研究室列为海南省党史教育基地。


白沙起义纪念园


(滑动查看全文)

1939年2月,日军侵略琼崖,相继占领沿海城镇及各港口后,国民党琼崖当局为保存实力,从沿海各地退到五指山区。至1943年年初,仅白沙县就聚集着国民党琼崖守备司令部、琼崖专员公署以及儋县、临高、感恩等8个县的政府。他们对黎族、苗族同胞进行残暴的统治和压迫,苛捐杂税多如牛毛。


1943年春节后,以黎族首领王国兴为首的黎族、苗族人民,因不堪忍受国民党政府及军队对当地人民的横征暴敛、奸淫烧杀,多次召开秘密会议,决定举旗反抗。同年8月12日,黎族人民在王国兴的领导下,举行了震撼全琼的白沙武装起义。起义历时半个多月,参加人数达 2 万多人,打死打伤国民党军队300 多人。白沙县内的国民党政府及其军队几乎被驱逐出去,起义取得了初步 胜利。1个月后,琼崖国民党当局纠集兵力进行反扑,疯狂镇压黎族、苗族人 民,起义遭遇挫折。王国兴等首领带领一部分起义群众转移上山坚持斗争。10 月,王国兴派员主动寻找共产党,几经周折,终于在儋临边区找到中共琼崖特 委。从此,黎苗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开展对敌斗争。中华人民共和国 成立初期,毛泽东主席对王国兴领导的白沙起义给予高度评价,赞扬黎族人民 自发起义,主动寻找共产党,消灭国民党,建立革命根据地。


纪念园于1987年9月动工兴建,1988年11月建成。纪念碑正面镌刻 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题写的“白沙起义的英烈们永垂不朽”12 个大字。2004 年,该园被海南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 文物保护单位,海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6年,国家民委将其命名为“ 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 地 ”。2009 年,国务院将白沙起义 纪念园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11月, 纪念园被中共海南省委党史研究室列为海南省党史教育基地。


椰子寨战斗遗址


(滑动查看全文)

1927年9月上旬,中共琼崖特委召开军事会议,决定举行全琼武装总暴动。其部署是:首战攻打敌人设置在嘉积镇外围的重要据点——椰子寨,然后攻打嘉积外围其他据点,相机夺取嘉积,然后再向全岛扩展战斗攻势。特委决定,杨善集带领乐会、万宁讨逆革命军 , 王文明带领定安 、琼山讨逆革命军 ,于9月23日早上5时,分别从南北两个方向同时向椰子 寨发动攻击,夺取该墟 。9月23日晨,王文明率部强渡万泉河,从椰子寨的东门渡口登岸,杨善集部此时尚未到达。5时,王文明部按计划向位于椰子寨青砖老街的敌炮楼发起进攻,敌一部被歼,余部溃逃。王文明部占领了椰子寨。8时,杨善集部及王文明部在椰子寨青砖老街胜利会师。之后,在讨逆革命军指挥部——洞主庙召开战地紧急会议。会议决定兵分两路,抵御嘉积敌军的反扑,王文明部渡河返回丹村,杨善集部到加所坡设防迎敌,指挥部设在春心园村康氏祠堂。上午11时,讨逆革命军与嘉积敌军在加所坡春心园村路口相遇,展开激战。讨逆革命军在指挥员杨善集、陈永芹等相继牺牲后向乐四区撤退。椰子寨战斗在琼崖打响了武装反击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树立起琼崖革命武装斗争的红旗,宣告了中共领导的琼崖革命军队的诞生,成为琼崖二十三年红旗不倒历史的开端。


椰子寨战斗遗址于1989年8月被琼海县人民政府列为琼海县文物保护单位。


潭口渡口阻击战纪念亭


(滑动查看全文)

1939年2月10日,日军占领海口、府城后,当日就派出飞机轰炸南渡江潭口渡口东岸,企图渡江向东进犯。当时,国民党军主力已撤到定安县腹地,而参加云龙改编后的广东民众抗日自卫团第十四区独立队正驻扎在离渡口东南10千米的云龙墟。独立队队长冯白驹判定日军要东进的企图,为了阻击日军东进和掩护群众撤退,冯白驹命令独立队第1中队中队长黄大猷和队附符荣鼎率部于当天上午赶到潭口东岸,利用地形构筑工事,准备狙击敌人。不久,日军在飞机的配合下向潭口开来,独立队坚守阵地阻击日军,作战至黄昏后奉命撤出阵地。潭口渡口阻击战打响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琼崖人民抗日第一枪,极大地鼓舞了琼崖广大人民群众的抗日斗志,同时也提高了琼崖抗日独立队的威望,扩大了影响。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独立队迅速壮大,随后扩编为独立总队、纵队,依靠群众开展敌后斗争,成为琼崖抗战的中流砥柱。


纪念园占地面积约500平方米,园中建有一座纪念亭。亭为六角形朱红柱和橙黄色琉璃瓦飞檐,亭体内竖立一块高2米的花岗岩石碑,正面刻有1939年2月10日琼崖纵队在潭口渡口抗击日军的简介碑文,亭体正面横楣上悬着“潭口渡口阻击战纪念亭”的亭名。亭外四周建造高1.2米的波浪式护栏墙,亭中植有象征永久的杉木。这座纪念亭成为潭口阻击战唯一的纪念性建筑物,供后人瞻仰。


琼崖公学纪念亭


(滑动查看全文)

琼崖公学是中共琼崖区委在战争年代为教育和培养干部而建立的延安抗大式的革命学校,也是在坚持游击战争中作为根据地大后方的主要文化教育基地。


从1940年至1950年5月海南解放,琼崖公学曾三办三停,地址也几经变迁。中共琼崖特委于1940年夏在澄迈县美合创办,后停办;1945年在白沙县阜龙乡什道安村复办,后又停办;1948年五指山革命根据地胜利建成后,在今五指山市番阳中心小学所在地复办。


1948年,五指山中心根据地胜利建成后,琼崖纵队发动了“秋季”攻势,并取得了重大胜利,为巩固革命根据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解放区通过开展反奸斗霸,减租减息,实行土地改革,根据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也逐渐得到恢复和发展。在民主政府的领导下,组织手工作坊,商业也兴办起来,县区的供销社相继成立,农村中办起识字班和小学。但由于根据地地处少数民族地区,文化落后,缺少干部来领导这些新生工作。长期的战争又夺去了不少优秀干部的宝贵生命,使党的干部日趋减少。随着形势好转,乡村新政权的诞生,各项事业的复兴,急需大批干部来管理和领导。面临这种新形势,中共琼崖区委作出决定,复办琼崖抗日公学,并更名为“琼崖公学”。


经过军民几个月的艰苦创建,1948年7月1日,琼崖解放区最高学府琼崖公学举行开学典礼,学员来自在职干部轮流培训和由后方选送的青年。公学设儿童班、妇幼班、军事班、干部班等,课程有政治、军事、民运三方面,政治方面主要学习马列主义常识、《新民主主义论》、时事政治;军事方面主要学习制式教练、游击战术、《论持久战》;民运方面主要教授如何宣传、发动和组织群众。第一任校长冯白驹、第二任校长史丹、第三任校长吴乾鹏。琼崖公学共办二期,培养各类干部500多名。1950年,琼崖公学停办。


海南革命烈士纪念碑


(滑动查看全文)

1949年下半年,国民党军队10万余人从大陆各地溃逃琼岛,海南防卫总司令薛岳制定了 《海南防卫作战计划》,设置环岛防御体系,加强海防工事,构筑起一道海、陆、空立体防线——“伯陵防线”,妄图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海南。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 40军、43军及炮兵、工兵各一部共10万余人遵照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主席的指示,迅速组成渡海作战兵团,开展各项战前准备工作。1950年3月至4月,渡海作战兵团先后组织两个加强营和两个加强团,分两批四次成功偷渡,加强了琼崖纵队的接应力量。4月16日,大规模渡海作战正式开始。兵团主力组成两个梯队,分乘数百只木帆船,正面强渡琼州海峡,在琼崖纵队和先遣登陆部队的有力接应下,于海口以西至临高角一带突破国民党军的重重封锁,大举登陆。接着以排山倒海之势,向全琼各地纵深挺进,在澄迈黄竹、美亭与国民党军进行决战,歼灭国民党军主力。4月23日,海口解放。随后,登陆野战军与琼崖纵队兵分东、中、西三路追击南逃的国民党军队。5月1日,全岛宣告解放。海南岛战役历时58天,野战军在琼崖纵队的配合和琼崖人民群众的支援下,共歼灭国民党守军3.3万余人,解放军伤亡4500余人。海南岛战役的胜利,开创了世界革命战争史上木船打败 兵舰的先例,在中国人民革命斗争史上谱写了光辉的一页。


海南革命烈士纪念碑建于1954年4月,是为纪念长期坚持琼崖革命斗争和因渡海作战而牺牲的2万多名烈士修建的。海南革命烈士纪念碑是海南省重点革命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也是海口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梅山老区革命烈士陵园


(滑动查看全文)

梅山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琼崖党组织在崖县创建的革命根据地。1935年,崖县党组织派人到梅山开展活动,发展党组织。1937年1月,梅山第一个党支部“中共梅东支部”建立。自此,梅山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投身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洪流之中。1939年2月,日军侵占崖县。中共崖县县委迁往梅山,建立抗日根据地。1941年9月,琼崖抗日独立总队第三支队东调路经梅山,得到梅山人民的大力援助。面对日军的残酷迫害,梅山人民不屈不挠,前仆后继。解放战争时 期,梅山人民积极参军参战,捐款献粮。1947年10月至1950年底,梅山人民积极配合我军打赢了“夜袭关公庙”“拔除高土墩敌据点”“石沟溪伏击战”“东岭仔打援”等歼敌战。梅山人民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做出了巨大 的贡献。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梅山有 56 位优秀儿女为中国革命献出了宝 贵的生命。梅山老区革命烈士陵园安葬着梅山地区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牺牲的 56位烈士遗骸。1990年1月,三亚市人民政府将梅山老区革命烈士陵园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这个清明
让我们走到这些红色纪念地

用旅行阅读海南红色记忆

用脚步丈量海南红色历史

追寻革命烈士,追忆革命历史

党史学习中汲取奋进的力量不忘初心,继续奋斗

你身边还有哪些红色景点?

欢迎在留言区补充分享


来源丨海南共青团综合整理自琼崖史志、百度等




党史小知识

1956年4月4日,毛泽东召集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等开会,最后一次讨论修改《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一文,提出要实行“第二次结合”的思想。他指出:议论以后还会有,问题在于我们自己从中得到什么教益。最重要的是要独立思考,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吃了大亏之后才成功地实现了这种结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这个问题,我几年前就开始考虑。先在农业合作化问题上考虑怎样把合作社办得又多又快又好,后来又在建设上考虑能否不用或者少用苏联的拐杖,不像第一个五年计划那样搬苏联的一套,自己根据中国的国情,建设得又多又快又好又省。现在感谢赫鲁晓夫揭开了盖子,我们应该从各方面考虑如何按照中国的情况办事,不要再像过去那样迷信了。其实,我们过去也不是完全迷信,有自己的独创。现在更要努力找到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道路。



(点击图片获取全文)

青年大学习 · 一起学党史: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附上一期学习情况)


红领巾爱学习┃红军不怕远征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