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动辄上百亿的研发投入,是“内卷”还是“自救”?

张奕雯 中国汽车报 2022-10-05

“汽车业务是华为唯一亏损的业务。”日前,华为消费者业务BG CEO余承东公开“叫苦”,直言华为每年在汽车业务上仅研发投入便高达十几亿美元,汽车业务烧钱程度非同小可。在汽车“新四化”浪潮的冲击下,车企在研发投入上的“内卷”已然成为常态。


01
新势力重金“砸”研发

由于无需承担在传统燃油车领域的负担,造车新势力们聚焦于电动化、智能化转型,不惜砸下重金搞研发,不少新势力的研发费用超过净利润。

作为新能源赛道“领头羊”, 特斯拉今年二季度研发支出6.6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5亿元)。根据StockApps报告称,特斯拉每辆汽车的研发费用为2984美元,是行业平均值的3倍左右,在单车研发支出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仅去年一年,特斯拉研发支出便高达25.9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75亿元),同比增长74%。特斯拉方面表示,其研发费用主要包括工程和研究领域的制造商团队的人力成本、制造工程和制造测试机构的成本、原型制作费用、合同和专业服务费用,以及折旧的设备费用。高额研发投入的背后,是产品矩阵的不断扩展。无论是特斯拉Model S和Model X新版本,还是4680新型电池,都说明了特斯拉在新能源技术上的投入非常大。据悉,目前特斯拉4680电池产能正在爬坡,德州工厂的4680电池产线预计于第三季度开始量产。

国内造车新势力方面,以智能化著称的小鹏汽车,2021年全年研发投入高达41.14亿元,占总营收的19.6%,蔚来汽车和理想汽车2021年全年的研发收入占比也高达12%以上。今年一季度,小鹏研发投入为12.2亿元,同比增长128.2%。进入产品密集投放期的蔚来,今年一季度研发费用已达15.1亿元,同比增长132.9%。此前,蔚来方面表示,2022年蔚来将加大底层和长期技术投入,全年研发投入将同比增长1倍。理想一季度研发投入更是创下季度历史新高,达13.7亿元,同比增长167.0%,持续推动增程电动、高压纯电、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的技术研发。

轰轰烈烈跨界造车的小米,在研发投入上也不遗余力。小米集团一季度财报显示,小米一季度的研发支出高达35亿元,同比增长16%,主要是研发人员薪酬增加及智能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相关的研发开支增加所致。据了解,小米汽车业务研发团队规模已超千人,正在加大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等核心领域的研发。


02
传统车企研发“下猛药”

被新势力们在新能源赛道上反压一头的传统车企们,自然不甘“服老”,开始纷纷加快电动化、智能化转型步伐,最突出的体现便是不计其数的研发投入。在2021年全球车企研发支出TOP 15排行榜中,大众、丰田、通用三家老牌车企摘得前三甲,仅大众一家的研发投入便超第二名近一倍之多。

官方数据显示,大众在2021财年的研发成本达156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075.5亿元),同比增长12.2%。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付于武表示,在传统车企的电动化转型中,大众可谓是位居前列,这主要得益于它高强度的研发投入。2018年,大众计划到2023年底投资440亿欧元发展电动汽车、自动驾驶等领域。根据大众电气化转型规划,将投资890亿欧元进行电动汽车和数字化领域研发,该投资额占集团总投资额的56%。

此外,其他跨国车企也在加大电动化转型的研发投入力度。据悉,梅赛德斯-奔驰计划2022~2030年将在纯电动车型方面投资超40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2757.8亿元);宝马则计划在2025年前在电动出行和数字化上花费30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2068亿元);福特计划从2022年到2026年在全球范围内投资超5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375.7亿元)。

即便是电动化慢半拍的日系车企,也纷纷开始加大电动化技术研发。去年年底,丰田发布电动化战略,计划投入8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3968亿元),其中一半用于纯电动方向的研究。无独有偶,本田也计划在未来10年内豪掷8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3968亿元)研发经费,其中在电动化和软件领域共计投入约5万亿日元。针对电池技术研发,本田计划投资约430亿日元建设一条全固态电池的示范生产线,并进一步加快研究,目标在2024年春季实现生产落地。

老牌自主车企同样对新技术、新领域的研发毫不懈怠。相关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上汽集团研发费用达38.23亿元,同比增长11.84%。2021年,上汽合计研发投入为205.95亿元,其中费用化研发投入196.68亿元,同比增长46.83%;资本化研发投入9.27亿元。于去年正式推出“智能吉利2025战略”和“九大龙湾行动”的吉利汽车,过去五年内在研发上已累计投入256亿元,并计划未来五年研发投入1500亿元。

一举反超特斯拉,拿下2022年上半年全球新能源车销冠的比亚迪,一向以“技术为王”的形象示人。据悉,比亚迪去年研发投入106.27亿元,同比增长24.20%。根据企查查的数据,截至目前,比亚迪2022年专利发布已达2500余条。研发上的不断加码,使得比亚迪身怀刀片电池、DM-i超级混动等核心技术,力破公众对自主品牌自研能力差的刻板印象。


03
产业转型还需持续“烧钱”

“在新能源赛道上,‘三电三智’成为核心竞争力,车企都想在这方面实现核心技术自研,尤其是造车新势力们,倾向于全面的自研。”汽车行业资深专家邵元骏称。广汽集团总经理冯兴亚也曾表示,在汽车“新四化”的大趋势下,车企对于新技术的投入会越来越多,相应的研发投入也会随之增长。邵元骏指出,汽车产业向电气化方向转型,实际上降低了汽车制造难度,给了车企们自研的可能性。其次,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壁垒更低,给了国内自主品牌追赶跨国车企的机会。

在邵元骏看来,当前新能源产品五花八门,产品力相差并不大,要想在一众品牌中脱颖而出,就必须从细节之处入手。无论是蔚来的电吸门、问界M7的无边框触控悬浮屏,还是理想L9的五屏联动,都是足以吸引消费者最终拍板购车的独特亮点。“在电动化上做不出差距时,智能化就成了车企打造品牌差异性的关键所在。”邵元骏认为,当前国内车企大力推动智能座舱、智能辅助驾驶等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目的就是为了打造差异化特征,吸引更多消费者关注。

不过,“烧钱”只是暂时的,电动化、智能化的未来让车企们看到的不仅仅是巨大的资金投入,更是无限的商业价值。“现在苹果公司的市值已经超2万亿美元,未来智能汽车的商业价值绝对不会比苹果手机低。而且,维修保养、二手车等汽车后市场的商业价值也十分广阔。”江西新能源科技职业学院新能源汽车技术研究院院长张翔称,智能汽车未来将成为手机一样的流量入口,其背后的商业价值远比当前的研发投入大得多。

处于大变革时代的车企们,想要不被时代的洪流所淹没,就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以技术打造企业护城河。在提升产品力的同时,也要结合互联网时代特征,打造自身品牌影响,加大营销投入,增强用户粘性。“智能汽车会成为流量入口,但怎么吸引更多地用户愿意选择你的入口,这是车企们需要思考的问题。在引流、吸粉上,车企同样要加大投入。”张翔说。

推荐阅读

车市“烟火气”悄然回归 | 亲历市场

汽车业离“芯片自由”近了?

文:张奕雯 编辑:黄霞 版式:李沛洋

喜欢请点亮分享、点赞、在看给小编加个鸡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