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颠覆!集项目学习、跨学科学习、小班学习和包班制于一体,这所农村学校将课堂与课程改革融为一体!


这是一所神奇的学校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华说——

这所学校的课程改革

代表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


山东省教育厅巡视员张志勇说——

这是我看到的突破我国小学以知识为本位的

分科教学的最具有突破意义

一项课程教学改革


什么样的学校竟有如此重大的典型意义?它究竟如何运作?它的经验是否可以复制?请看中国教师报记者褚清源发自一线的采访报道:理想的课程是这样生产的——山东潍坊UDP课程框架本土创生记。


当一种全新的教育实践超出了你的认知范畴,你会选择相信还是怀疑?


如果重新想象一所学校,你眼中的理想学校是什么样子?


有没有一种改革可以将改课程与改课堂统一起来,将教、学、做变成一件事情?


3个问题共同指向一项课改成果——山东潍坊一所农村学校的UDP课程框架实践。这是一项集合了项目学习、跨学科学习、小班化学习和教师包班制的多元创新成果,是站在国际教育前沿的本土教育创新。


这所学校取消了上下课铃声,没有了作业,没有了主副科的区别。学科间的壁垒被打破,学习变成了过一种有意思和有意义的主题生活。原来“学校是教师教学生学的地方”,现在“学校是师生协同的学习型社区”;原来的学习地点主要在教室,现在的学习在校内外任何地方都可以发生;原来每节课固定时间为40分钟或30分钟,现在实行长短课,上课时间的长短由教师根据内容自主确定……


这所学校就是山东省潍坊高新区钢城现代学校。有人说,这是一所可能颠覆传统认知的学校;也有人说,这所学校充分体现了“世界即教材,学习即生活,他人即教师”的教育样态。


那么,这里的课堂教学是如何开展的?走向超学科的学习到底什么样?他们的主题课程是如何整合的?


日前,记者走进了这所让人充满疑问的学校,试图揭开学校课改实践背后的秘密。


为UDP学习环境画像


钢城现代学校是潍坊高新区比较偏远的一所农村学校。尽管新建的校舍已经丝毫不见农村学校的踪影,但工作在这里的教师很清楚,学生都是周边拆迁户的子女。任何农村学生面临的教育问题在这里都可能会出现。


走进钢城现代学校的教室,首先感受的是视觉冲击。教室墙壁上是五颜六色的海报,内容有班级公约、学生作品,也有学习可能用到的各种概念和工具。比如,每一间教室里都借用IB的“八大概念”工具——形式:它是什么样子的?功能:它是如何运作的?原因:它为什么是这样的?变化:它是怎样改变的?联系:它与其他事物有什么联系?观点:你的观点是什么?责任:我们的责任是什么?反思:我们是如何知道的?“八大概念”是支持孩子们深度思考和探究的常用工具。


每一间教室都大致划分为学习区、阅读区、活动区和教师办公区4个区域。教师在教室办公不是为了看管学生,而是为了陪伴和了解。教师每天泡在教室里,不仅可以全程陪伴孩子们学习,而且有利于师生良好关系的建立。每个班级都会有一名主班教师包班,同年级其他教师则通过“多学科教师协同备课”的形式,辅助包班教师进行授课。


主班教师是班级的第一责任人,要负责包括语文、数学、科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英语、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则由专业教师授课,但都是在主班教师的统筹安排下进行。助教负责各种行政工作,如整理资料、观察学生、学习辅导、拍照等。


小班化是实施UDP课程的重要前提,也是必备条件。钢城现代学校每个班有30名学生,人数最多的班级也不超过32人。之所以坚持小班化,是因为只有在小班化条件下,关注每一个孩子才可能实现。


“交通工具”探究单元,体育课的游戏都是身体模拟交通工具


钢城现代学校的班级没有班干部,取而代之的是岗位志愿者,这让学生之间形成学习与生活的相互服务关系。孩子们自愿报名并一起投票选举各种角色。比如“电脑小博士”“图书守护者”“卫生提醒员”“安全协调员”等……最终班级里的每一个孩子都会有自己的一份责任,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规则意识和责任感。


如果走进课堂你会发现,学生在课堂上享有高度的自由,那种自由可能远远超出想象。上课时间,如果学生有需求可自由去厕所,用最短的时间回来即可。课堂围绕问题开展讨论,不是教师选择性提问回答,而是尽可能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想法。


更引人注意的是,有的班在上课,有的班却是下课时间。原来这里实行的是长短课制度,每位主班教师可以自由调整课时,教师只需要对教学结果负责,而不用跟着时钟转。当教师是自由的、自主的,备受尊重和信任,他们才会将这种体验传递给孩子。


用设计改变教与学


这一切的发生都不是偶然的。


4年前,特级教师臧秀霞调任钢城现代学校做校长时,她对这所新合并的学校充满期待。一直做教研员的她希望循着孩子生活的逻辑开发一套课程,超越孤立的分科教学,借此帮助学生看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和规律,并可以把所学知识充分运用到生活中。


一天,臧秀霞与老朋友、同是潍坊人的北京新学校研究院副院长刘伟“相遇”。两个人思考和研究的方向高度契合。另外一位专家是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华,他对课程的深度思考为臧秀霞重构课程体系的想法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清晰的实践脉络,让臧秀霞的行动研究一下子明亮起来。


从这一次相遇开始,钢城现代学校的UDP课程框架逐步破土而生。


所谓UDP课程框架,是通过实践使学生理解力得到发展的一种课程体系。UDP是3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U是understanding理解力,D是development发展,P是practice实践。它是一个通过单元设计实现理解力发展的工具,是一套学科统合的解决方案。


UDP课程框架有一个目标就是形成理解力,即形成观点、产生思想的能力,它有两个核心要素即知识结构和过程结构。课程设计需要遵循三大关系,即我与自然、我与社会、我与自己。


“观念聚合、逆向设计、真实情境、深度探究”是UDP课程框架的4大特征。这4个特征也是生产UDP课程的重要方法。


探究活动之前,小组合作填写“实践任务单”


“我们的思路是用设计思维改变教与学,从学习内容、教学方式、组织架构、学习环境4个方面对教与学进行系统化重构,将学科内容融入真实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探究,激发学生求知欲望,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有趣有用,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有意思和有意义的事情。”臧秀霞说。


比如逆向设计,原来备课时是先设计活动流程,再设计评价标准,现在的备课流程是,确定学习标准-找出评估证据-设计教学活动-搜集教学资源-选择教学方法。


UDP课程框架有两个核心工具,分别是代表单元整体设计的单元探索计划表和各学科的学生学习标准。单元设计是课程设计的中心,它让知识不再碎片化、去生活化。过去通常是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情境,而在钢城现代学校的学习中,学生会进入真实的情境中,上课变成了好玩的事情。


课程整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怎样的学科融合才能保证学科的逻辑不受破坏,深度不受影响,同时教学内容又可以在更宽广的范围内选择?臧秀霞的解决策略是,使用概念进行融合,学科融合的关键是思维的融合,思维融合的关键是宏观概念与微观概念的融合。


UDP课程框架打破了学科边界,避免了分科教学过于高估学科价值、教学内容重复等缺点,把重点放在培养人的核心素养上。教师以该课程框架为工具,通过协同备课与协同教学生成课程。在协同备课中,各学科教师不再一起围绕某一学科或某一知识点进行教学设计。整个教学过程以概念驱动为本,以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用活动实现对教学目标的理解。所有探究活动从学生实践经验出发,引领学生在做中学,真正实现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学习。协同备课的过程体现了教师课程建设和课程实施的创造活力。


快乐的课间阅读时间


有了这个工具,各学科都可以整合融入主题活动中。一年级6个主题分别为:学校、家庭、秋天、空气、节日、交通工具,其中学校和家庭指向“我与自己”,秋天和空气指向“我与自然”,节日和交通工具指向“我与社会”。这6个主题活动可以整合一年级各个学科70%的知识点。剩下无法整合的知识点,则按照正常的课时安排授课。“UDP课程倡导超学科学习,但从不排斥分科学习和讲授式学习。”臧秀霞特别强调。


将各学科知识融合到活动中,不再局限于课本,尽管有时会用到超出本年级的知识,但是孩子学的知识会更多、更全面。以一年级节日单元为例,备课时教师的基本理解是:一是节日传承文化,二是节日有助于人们彼此联系,三是不同的节日包含不同的文化内涵,体现不一样的意义。依据这些基本理解设计不同的活动,比如:其一,节日调查。制作表格探究学生知道的节日有哪些,最喜欢什么节日、原因,让学生理解文化的传承。其二,节日的分类。划分中外节日,感受中外不同节日的文化传承,调查节日的来历。其三,搜集春节与元宵节的来历。其四,用照片介绍我们怎么过节日。搜集与节日相关的美食、人物故事、民俗习惯等。其五,制作节日海报。编辑感人的节日话语以此表现人们对于节日的共同价值观。其六,我们一起来庆祝(作为一个家长怎样组织自己的家人庆祝节日)。其七,维恩图说话,比较两个节日。感受不同节日的不同含义。其八,植树节活动。


UDP课程框架就是这样根据不同的活动,将学科知识融入活动中,让学生在学习中玩耍,在玩耍中学习。


相信课程的力量


这里的学生怕下课。


UDP课程启动一个多月,孩子们的变化让人惊讶。


一天,臧秀霞照例巡视课堂,走进一年级(3)班教室时,恰逢主班教师韩雪洁宣布下课。臧秀霞以为学生们会很高兴地跑出教室玩,没想到一名学生跑到她面前说:“校长,我们为什么要下课呀?”


“下课多好啊,你们可以尽情地在操场上玩啊。”臧秀霞故意说。


“可是,我们不愿意下课玩,我们愿意上课玩。”学生的回答让臧秀霞好生感动。


记者采访的那天中午,发现二年级两名学生早早来到教室,一进教室就冲到图书角拿起一本历史绘本,坐在桌子旁翻看,另一名学生则一屁股坐在地垫上翻看着另一本书。记者在教室里拍照,两个人竟然没有受到丝毫干扰。这爱上阅读的兴趣一定不是一天培养出来的。


钢城现代学校一年级学生一入校是从“我与自我、我与社会—认识校园”开始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当学生走出教室,在观察、体验中重现发现校园,的确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在数一数学校的教室与楼房有多少的过程中,学生认识了数字1-20;在观察中认识了物体的形状、分类及相关汉字;在测量、绘画中了解了关于国旗的知识;学唱表演了四首与主题相关的歌曲;画出校园、教室或操场的样子……


学生收获了远远超出课标规定的知识与能力水平。在反复与校园“拥抱”后,学生们不仅在知识、情感、技能方面有了很大提升,而且在快乐的“玩耍”中爱上了自己的校园。


在“观察秋天的校园”活动中,教师带领学生仅用3个课时就完成了体育(逛校园、队列行进)、语文(观察、说话、认识词语)、数学(认识方位、位置、数数)、科学(秋天的变化)、美术(观察校园、画校园)五科的教学。


在”故事“探究单元,读完《大闹天宫》并表演之后的绘画、写话作品


孩子们后来的认可并不意味着起初的顺利。3年前,当UDP课程刚刚实施不到一周的时候,就有家长“坐不住”了。教师们的手机上,时不时收到家长发来的“质疑信息”:孩子的课本怎么还没有开始用。


主班教师韩彩说:“第一个月太痛苦了,但现在想来都是美好的回忆。最初最大的担心是完不成教学任务,不讲不放心。”


臧秀霞说:“第一月的底线是不允许吼孩子。”其实,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起初看到不听话的孩子,教师总免不了吼上一嗓子。但是,慢慢地他们开始理解“孩子的天性是玩耍”,开始懂得“犯错是成长”,开始学会耐心引导学生“你猜一猜”“你自己想一想”。


一年级结束,孩子们就已经认识了2000个以上的汉字,学完了二年级上册的数学内容,远远超出国家课程标准的要求。“孩子一旦进入真实的学习情境,兴趣来了,学习的热情挡都挡不住。”主班教师董龙龙说,“一年级语文课标要求识字量为800字左右,而钢城现代学校的学生一年识字量最多达到了2680字。在艺术方面,一年级除完成课标规定的要求外,还多学了12首歌曲,学会演奏口风琴和巴乌两种乐器,可以认识简谱和五线谱”。


UDP课程的开展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孩子们的好奇心。每一单元学习前都会有一个前测过程,一个一年级学生在前测“我还想知道什么”中写道:我还想知道骆驼的背上为什么有两座小山?我还想知道蚂蚁的洞里是什么样的?在节日单元学习中,孩子们眼中的节日是多彩的:春节是红色的,植树节是绿色的,元宵节是白色的,火把节是红色的……


“如果学生还不喜欢,那是因为课程设计得还不够好。”臧秀霞的这句话让第一批实验教师充分相信了课程的力量。


用工具支持学生深度学习


让学生学会学习,让学生为理解力而学,是这一课程的显著特征。


与许多课堂不同,UDP课程环境下的学习为孩子们提供丰富的思维工具。


每一个主题单元通过实践活动和真实情境将各个学科知识进行有效融合,每单元的运行模式大致为:前测、活动、后测与评估。在每一个环节,都会用到一些思维工具。


前测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KWL、探究表格、口头访谈、提问等。其中KWL就是一个重要的学习工具,“K”即know知道,“W”即want to learnt想知道,“L”即learnt学会。教师通过与每一个学生访谈制作出K、W便条纸贴,然后张贴在教室墙壁醒目的地方,一是提醒学生教学重点,让他们在活动中搜索需要的答案,二是让学生用这样的方式分享各自的想法。


探究表格分为探究前表格和探究后表格两部分,根据不同主题内容设置不同的探究内容测验。低年级孩子可以用绘画表现出来。口头访谈、提问是最常见的前测方式,学生们举手说明自己已经掌握的内容。


活动是整个单元探究中最重要的部分,教师要抓住机会讲解各学科知识。每次外出实践活动结束后,学生回到教室必须完成Y图说话,Y图分为看、听、感受,即回答三个问题:你看到了什么?你听到了什么?你感受到了什么?通过对三个问题的回答,孩子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得到了训练,教师则抓住一些重点词汇写在黑板上,之后不断进行巩固。


与老师一起学习图形的拼租


美国教育学者克罗威尔说过: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技术,不是资源,不是责任感,而是教师和学生一起发现新的思维方法。而思维方式的改变、思维能力的形成,首先应该从引导学生善于运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和途径开始。利用Y图思考,利用维恩图比较,已经成为钢城现代学校学生的重要学习方式。UDP课程环境的学习还有许多这样的思维工具,让孩子的思考更清晰、更深刻。


今年9月,臧秀霞被调任高新区志远小学校长,但她并没有停止对UDP课程的研究。每周末臧秀霞都会回到原来的学校参与教师们的主题教研。原副校长潘金亮接过钢城现代学校校长的接力棒后,一如既往地推动这项被誉为“中国本土的易理解、可操作的课程生产指南”的研究。


UDP课程框架的研究在钢城现代学校走过了3年。目前,一二三年级已经全部实施了UDP课程,四五六年级的主题单元已经研发出来。


3年来,他们翻译了大量外文书籍,并不断付诸实践。潍坊市教育局局长徐友礼、高新区教育局局长杜全平等多次深入课堂调研指导,他们为UDP课程的深入研究提供了许多新的视角。


这3年,高新区浞景学校、坊子区龙泉实验小学,还有安丘、高密、诸城的学校也自愿加入到实践的行列。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华调研了钢城现代学校的成果后说:“钢城现代学校的课程改革代表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山东省教育厅巡视员张志勇考察后说:“这是我看到的突破我国小学以知识为本位的分科教学的最具有突破意义的一项课程教学改革。”


“不想,再迷恋成为一个问题解决的专家,只想,当一个生命的陪伴者;不想,再沉迷于扮演一个拯救生命的英雄,只想,与你平起平坐,望着你,听你说故事;不想,再去改变别人的生命,只想,走入生命的更底层,深深地聆听……”这是在龙泉实验小学教室里看到的一句话,UDP课程环境下教师这样的角色转型也许正意味着一场教育文化的重建。

汇报展演时,孩子们向专家介绍自己的班级文化


评  论

开启核心素养时代的学习


又是一所农村学校,又是一项颠覆性的变革,又一次发生在山东,发生在潍坊这块教育变革的高地。


13年前,潍坊的中考改革打破一考定终身的模式,让综合素质评定得到实质性推进;12年前,潍坊打响了校长职级制改革的第一枪,取消校长行政级别,成为舆论关注的中心;8年前,潍坊创新教育督导制度,“督学又督政”再次引起教育界的热切关注。


一直以来,潍坊的教育改革都在不断更新着人们对教育进步的理解。今天,一场让核心素养真正落地的课程变革正呈星火燎原之势,这一次改革依然发生在潍坊这片富有活力的土地上。


教育改革再看潍坊,看到的不只是改革经验本身,而是潍坊这片教育热土积淀下的改革创新的文化基因。昨天的每一次突破都可能为今天的深度变革打下基础。毫无疑问,发端于潍坊钢城现代学校的UDP课程探索在潍坊这块教育土壤中生长起来不是偶然的。


课改进入下半场,以核心素养为指引的学校教育将发生更加深刻的变革。它的深刻不只体现在融合、开放、有趣、有用上,更重要的是,下半场的改革逻辑一定是系统变革、综合变革、结构性变革。


UDP课程探索无疑刷新了课改秩序,开始逐步瓦解课堂的固有样态,其实不仅是瓦解,更重要的是重建,重建一种低控制的学校生态。


课改就是要以正确的方式做正确的事情。所谓正确的方式,即符合认知规律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多种学习方式的结合;所谓正确的事情,即让学习的内容更受学生喜欢。在真实的课改现场,当我们还只是在一间教室里用正确的方式展开学习时,所谓的正确的事情就值得怀疑了。


即便我们开启对未来教育的全部想象,学校教育也无法与真实的生活完全契合。但这并不是教育人可以坦然将知识与生活剥离的理由。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华深入浅出地解析了UDP课程的核心精神:“如果把知识比作鱼,它只能在生活的大海中生长,离开生活,知识就会变成死鱼。”为了让知识保持鲜活,教育者必须让学习回到真实的生活中,用“探究”结成的网来捕获知识之鱼。这正是UDP课程的价值所在。


需要厘清的是,UDP课程框架不是创客教育,不是全课程,不是综合实践活动,也不是学科生活化,它是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用学科知识去解决的过程,是一种基于工具思维的课程框架。它不是课程的结果,而是生产课程的方法;不是一个单一的方法,而是一个综合了学校各方面的系统的方法。


UDP这种逆向设计和概念驱动下的理解力培养与学科整合课程,具有学科与超学科的视野。它是依据课标与核心素养设计学习的,如此就不至于跑偏。这一生产课程的方法,让课程整合与教学方式变革实现了有机统一,让体验性活动与学科知识的学习不再是一对矛盾。当跨学科学习不能成为刚需时,所谓的课程整合就会被悬置,UDP课程框架无疑让课程整合从补品变成了主食。


一篇报道不足以概括一个经验的全部价值。但这一改革足以开启一种新的课改秩序,让核心素养落地的路径更为清晰。今天的一小步可能就是明天的一大步,期待潍坊的课改能在未知领域走得更远。


内容源 | 中国教师报



JMF| 马云公益基金会

推荐阅读 Editors' Choice


12岁前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究竟有多重要?

从广西到北京,她不仅是乡村教师,也是十九大代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