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全方位解读┃ 爸妈如何更好的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调查显示,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并不浓,他们的学习大多只是为了应付家长和老师的考试。在完成学校布置的作业以后,孩子通常不会主动进行学习,对于他们而言,完成作业就是学习的任务。孩子对学习不感兴趣,自然在遇到难题时,只会选择依赖甚至逃避的态度。应付式的学习使得孩子的多种优势得不到良好的展观,难以引起孩子学习的兴趣。
孩子的学习兴趣并不只由他自身来形成,环境因素对孩子学习兴趣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家庭是与学生学习最为密切的两大环境,环境的优劣直接干预着学生学习活动的工程,影响着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倘若老师挥着“分数”的指挥棒,单纯地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那么将导致儿童缺乏学习内在动力,学生甚至被分数、作业压得抬不起头来,产生对学习厌倦的心理。如今的孩子大多为独生子女,父母无不陪同左右,伴读伴学,希望有朝一日孩子能出类拔萃。假如家长过早地对孩子施加竞争压力,必将导致孩子丧失学习的乐趣,模糊学习的目的。
孩子的学习兴趣,需要家长和学校地引导和培养。教育观念的转变,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孩子兴趣的选择,需要学校做出科学的引导,鼓励性、实践性的教育方式已成为当代教育的风向标。与此同时,学校应指导家长进行家庭教育,使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教育瑰丽和科学育人的方法。家长通过逐步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了解孩子的学习心理,适当的进行引导,这样能够大大提高孩子学习的的信心和兴趣。
通过家校的通力合作,把教育的出发点切实于孩子成长的心理状况,更有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及发展,减轻学生学习的压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
我打量了阿威,他个头不高,皮肤黝黑,有点瘦,可一双眼睛很有神,总爱东张西望。
第一堂课是教《起立的时候》。课上,请全体学生做上课起立、问候和坐下的活动,目的是培养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的细小环节和注意别人的语言、行为和动作的好习惯,同时把观察到和体验到的用文字描述出来。
由于课堂上以游戏作为手段进行教学,孩子们特别喜欢,非常开心,阿威也开心地玩着,还能兴奋的回答着每一个问题,每次回答得很好,也很有创意。可到了写作的时候,他咬着笔头,撑着头,苦着脸,想很久才写几个字。同学们都一行一行不停地写,就他落在最后,还时不时地影响同桌的同学。我问他:“刚才你说那么多,你怎么不写呢?”他说:“我不想写,我也不会写,没劲。”最后才写了五十多个字。
连续三、四节课过去了,不管我怎么鼓励,他还是只写两三行字,真让人着急!看来,他真的对作文畏惧,没有兴趣!
于是,我改变方法,我发现每次游戏中他总是兴高采烈,每次发言说游戏时总是眉飞色舞,手舞足蹈。有办法了,就从口头表达入手。
我在课堂上让他发言时有意训练他的条理性,而他基本能够完成口头作文。到第五节课,我又叫他写作文,他说他在想,可就是不知道用什么词句。哦!我明白了,原来每次作文时,他总是想词句,忘记游戏了。我提示他:“刚才你做了什么游戏?怎么玩的?”他一五一十地说给我听,我就请他把刚说过的话写下来。他问:“怎么开头?”我答:“刚才你说的时候如何开头,文章就如何开头呀!”他疑惑地问:“能这样写吗?”我认真地答道:“当然!你今天写五行就行了。”“真的?”我说:“对啊!把你看到听到的、说出来的直接写出来就行了。”那堂课,他写了一百十几个字。
第七堂课他突然不停地写,这次写了三百多字!随后的六堂课里,他的作文都超过三百字,其中第十二次作文写了五百多字。因为他知道了原来作文不用按老师给的一字一句来写,自己一样可以做到我手写我心。阿威喜欢作文了,自信了!
每个家长手里有一颗小指甲盖大小的水果糖,我问一位家长:“你会吃糖吗?”她不屑地答道:“糖谁不会吃?剥开糖纸放进嘴里,嚼碎咽下就吃完了。”周围的家长一片笑声,听得出,好像在说:“是啊!谁不会啊!”“吃糖有什么意思?”
我笑了笑说:“我给你们的例子,就是吃糖。可不是刚才那位家长说的那么简单。今天我们来体验一下。”
“我们可不能像猪八戒吃人参果那样,连人参果的滋味都不知道!”接着我指导他们:“请用眼睛认真看糖,在十秒钟内,你看到什么?十、九、八……”此时全场肃静,只见大部分家长拿着糖不停地转头,眼睛一眨都不眨地盯着糖,还有少数家长无动于衷。
“三、二、一,停!我来问这两位家长,你们看到什么?”两个家长回答:“黄色的糖果、圆柱形的。”“闪闪发光的糖纸”。我问:“还看到什么?”他们摇摇头表示没有了。我说:“还有。”他们继续看,那几个不动的家长也拿起糖看了起来。
“糖有多大?什么质地?”我提示道,“我们的眼睛可以看糖果的形状、颜色、大小、质地。”家长们点点头,接着,我又请家长用手摸糖,再打开糖纸闻一闻糖的气味。这下再也没有家长无动于衷了。
随后又分步骤进行了舔糖、咬糖、嚼糖和咽糖,让家长们一步一步地体验着,原先家长们那种无所谓、不感兴趣的表情不见了,看到的只有那一张张认真地脸、一双双充满好奇心的眼。有位家长说得好:“原以为吃糖很简单,没想到这颗糖吃得这么有滋味!”另一位家长带着依依不舍的表情说到:“我真不想一口吃完它,还想好好品一品!”
“是的,刚才我们简单的吃糖,确切地说,应该叫品糖,我们用看、闻、听、摸、等方法品糖,真正品到这颗糖的色香。我们的五官太重要了,善于观察,就会对身边的食物感兴趣,就会热爱生活。”
通过“吃糖”,家长们明白:要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首先要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
2. 要善于发现兴趣。在案例一中,阿威对作文不感兴趣,可对课堂上的游戏很感兴趣,老师发现了这一点,于是老师从游戏入手,让他先用语言眉飞色舞地表达出来,再引导到作文上来。平时我们家长常会看到孩子拿一件东西摸摸动动,看看玩玩,这就是孩子对这东西感兴趣了,要引导孩子多想为什么。
3. 对于做某件事情,有成功就会有兴趣。在案例一中,阿威多写一行字后,得到老师的认可,让他感到作文就是这么容易,于是就有了后面的会作文、爱作文。对于作业,孩子总会做错几题,比如:十道题做对八道题。一种说法是:“你怎么还有两道题做错,你看其他同学都做对了,真笨!”另一种说法是:“真好,你还差两道题就全作对了!”你会选择哪一种呢?
4.善于观察的人更容易对事物感兴趣。在案例二中,家长运用五官观察的方法来“吃糖”,其实就是“品糖”,一个品字三个口,品出种种滋味就会有兴趣。同时,充分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善于观察的人是热爱生活的。
5.兴趣是阶梯型上升的。在案例二中,家长对简单的吃糖应该是无兴趣的,而增加了观察元素,就多了许多未知的东西,于是新的兴趣就起来了。
说到学习兴趣,一般总是与学校的学习挂钩,与家庭作业联系,这是狭隘的,有局限性的。请注意,孩子平时的一举一动都在学习,哪怕是玩游戏、玩电脑。因此,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的兴趣,引导孩子运用自己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操作能力,对感兴趣的时候进行研究性的学习。
孩子不是学习与考试的机器,学习的目的是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确切地说培养孩子将来能够独立工作与生活的能力。对于兴趣而言,孩子和大人都一样,都要培养。
提示:由于孩子还小,还不能充分感悟到其中的奥秘,但是这样做至少能让他感受到大人在学习时的热情,这样做还能向孩子传达一种信息;大人也喜欢学习,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
提示:经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证实:如果孩子随处都能接触到书籍,那么他的阅读兴趣就容易被激发。所以,在孩子身边放置不同种类的印刷品:报纸、杂志、辞典等,是让孩子爱上学习的好方法。
提示:父母不要因为孩子迷恋一些冷僻的知识而感到失望或担忧,可能这种独一无二的爱好恰恰能维持得更久。美国芝加哥大学针对天才运动员和天才艺术家所做的一项调查显,这些人的共同之处在于,他们的父母很早就认可他们的特殊爱好,并且尽最大可能地提供帮助。
提示:这样做,无论是对孩子的手眼配合,或是协调能力,或是激发想象力,还是增长相关知识,都能实现物尽其用。
提示:如果想让孩子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不要总是用一些常识的问题去烦他;其次,也不要为了孩子能回答出正确的答案而欣喜若狂,为了重温这种快感而一遍遍不停重复地问这个问题,这样做只会让孩子厌烦。
提示:儿童心里学家认为,通过物品或金钱作为刺激,只会减弱孩子主动学习的兴趣,使得孩子把学习当作一个任务,而不是一件充满乐趣和惊喜的活动。事实上,只有当孩子对一件事情由衷地感兴趣时,他才能学的又快又好又开心。
提示:父母一些无意识的做法可能会阻碍孩子自学的脚步,如为了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常会忍不住说:“你这样做不对”。事实上,虽然孩子在独立探索的过程中又是会绕些弯路,但这正是他必经的学习之路,而这些挫折能更长久地鼓励孩子的学习热情。在这个过程中建立起来的自信,能帮助他继续前进。
来源/新浪博客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特别声明:本文观点仅为作者观点;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平台转载使用,须保留本平台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请与我们联系。
近期热门文章排行
(点击标题即可阅读)
TOP2:开学第一天 | 爱的教育就是素质教育
TOP3:开拓孩子无限的想象空间,一大波策略来袭!(含书单)
点击阅读原文
还可以阅读更多优质文章哦
百城千群万里书香活动,正在进行时……
这么赞的活动,赶快来加入吧!
参加百城千群大咖微课 | 回复公众号 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