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辅导班和海量作业对孩子成长有益吗?有后劲的孩子到底拼的是什么?

2017-02-20 李若辰 第二书房阅读空间

本文转自:陪伴教育刘称莲(ID: peiban_lcl)
作者:李若辰

转载请标注以上信息

又到一年开学时,远在美国留学的我也隐隐感受到了国内的孩子们即将在数不清的课外班中挣扎的紧张气氛……

记得十几年前,在我小的时候,奥数、英语、作文班等等课外班就已经办得非常热闹,身边的很多同学课余时间都用来辗转于各类补习班之间,以至于周末想出去玩我都很难找到玩伴。那时的我呢,几乎没有受到过课外班的摧残,每个周末都会和爸爸妈妈一起爬山郊游,平日的晚上也是写完作业就出去玩或者运动了,可谓是享受了幸福的童年。而今天的我,虽不敢说比当时拼命学习的小伙伴更优秀,却也至少一点不差于他们。至于当时他们用来学习,而我看似“荒废”在玩耍上的那些时光,丝毫没有对我的人生产生负面影响。所以啊,我对上大量课外班和海量作业、习题这样的学习方式,是持怀疑态度的。

在我的理解中,学习是一个不断通过探究新事物来积累新知识的过程,而“探究”的动力应该是每个孩子生而所有的“好奇心”,一种了解世界的渴望,而非外在的赏罚亦或是成绩分数带来的比较压力。学过了教育心理学的我愈发明白,孩子认识世界的方式与我们是不同的:相比于成年人习惯的通过抽象思维来学习知识,孩子更适合于通过“体验”来主动探究,从而形成对事物的理解。因此,最好的“教学”绝不是照本宣科或题海战术,而是应该由老师带着孩子们一起发现感兴趣的问题,然后一起想办法解决;或找到感兴趣的事物,然后一起想办法弄明白。老祖宗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如果说成年人是先学到知识后再拿来实践,我认为孩子们则是“在实践中学习”,反之,则会造成我们所常说的“填鸭式教学”。


归根究底,我认为课外班不是万恶之源,可怕的是“灌输知识+机械训练”式的教学方式,无论课内还是课外皆是如此。如果能找到高质量的课外班,老师能够以启发和引导的方式让孩子在探究中获得知识,那么则很可能促进孩子的学习和智力发展。反之,则是缘木求鱼,舍本逐末,牺牲了宝贵的童年还换不来真正的成效。


尼尔在《夏山学校》中说过:“八十四年来,我从未见过一个懒惰的小孩,懒惰往往是因为没有兴趣。承认儿童时代是游戏的时代,是天经地义的事。现代文明的罪恶,可以说是不给孩子足够的游戏时间。换句话说,在未变成大人之前,每个小孩都已经被训练成大人了。”


这段话可谓一语道破天机。

课外班,上也好,不上也罢,一切都应该视孩子的需要和这个“班”的质量来定夺。好的教学激发人的学习兴趣,而差的教学则扼杀“好奇”的火种。爸爸妈妈们,你们明白了吗? 

李若辰


美国“南方哈佛”范德堡大学 英语教育专业硕士在读

北大中文系高材生

畅销书《一认真你就赢了》作者

《陪孩子走过高中三年》《陪孩子走过初中三年》《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书中的主人公

更多阅读

曹文轩:给中学生的智慧之书《一认真你就赢了》

《一认真你就赢了》连载6:偏科,不抛弃、不放弃

《一认真你就赢了》连载5:做挫折打不倒的“小强”

《一认真你就赢了》连载3:挤出时间海绵里的水

李若辰《一认真你就赢了》连载1:攀登书山也能“抄近道”

我有一个难读的中文名字,and I am proud of it!


特别声明:本文观点仅为作者观点;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平台转载使用,须保留本平台开篇注明的文章来源信息,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请与我们联系。

↙ 更多阅读,更多精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