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称莲:孩子是否守规矩 关键在家长
有一个故事《阿拉伯人和骆驼》:
“一个寒冬的夜晚,阿拉伯人正坐在自己的帐篷中休息。一会儿,门帘被轻轻地撩起来了,原来是他的那头骆驼,它在外面朝帐篷里看了看。
阿拉伯人很和蔼地问它:你有什么事吗?
骆驼说:主人啊,外面太冷,我冻得受不了了。我想把头伸到帐篷里暖和暖和,可以吗?
阿拉伯人说:没问题。
骆驼就把它的头伸到帐篷里来了。过了不久,骆驼又恳求道:能让我把脖子也伸进来吗?
阿拉伯人想想反正也占不了多少地方,又答应了它的请求。骆驼于是把脖子也伸进了帐篷。它的身体在外面,头很不舒服地摇来摇去,很快它又说:这样站着很不舒服,其实我把前腿放到帐篷里来也就是占用一点地方,我也可以舒服一些。
阿拉伯人说:说得也对,那你就把前腿也放进来吧。阿拉伯人挪动一下身子为骆驼腾出一点空间来,因为帐篷实在是很小。
一会儿,骆驼又摇晃着身体,接着说话了:其实我这样站在帐篷门口,外面的寒风引进来,你也和我一起受冻,我看倒不如我整个儿站到里面来,我们都可以暖和了!可是帐篷实在是小得可怜,要容纳一人一驼是不可能的。可是主人非常善良,说:虽然地方小了点,你可以试试。骆驼进来的时候说:看样子这帐篷是住不下我们两个的,你身材比较小,你最好站到外面去。那样帐篷我就住得下了。
骆驼说着,就把主人挤出了帐篷。 ”
如果我们把“骆驼就应该在帐篷外过夜”看做是一条规矩,帐篷看做是阿拉伯人和骆驼之间的一条界线的话,那么阿拉伯人就没有守住自己的界线,而让骆驼得寸进尺,最后自己连睡觉的地方都没有了。
家庭教育中,有时候我们家长正是扮演了阿拉伯人的角色。
本来是定好的规矩,孩子有时会跟我们讲条件。也许孩子会说:“妈妈,我可以不可以先出去玩一会,再回来写作业?”有些妈妈大概会因为心软,便答应了。第二次,孩子也许会说:“妈妈,我先玩游戏再写作业。”或许他会再次得到允许。
次数多了,孩子就发现规矩在妈妈那里可以随时改变,从而会一而再再而三地踏破妈妈的底线。规矩终归是约束孩子的东西,而且不守规矩他可以一次次得到所要的好处。当不守规矩尝到的甜头越来越多,家长的话孩子便越来越不愿意听了,有些孩子甚至“为所欲为”,闯出让家长非常无奈的祸端。到那个时候,恐怕后悔都来不及了。
孩子小的时候,会自发本能的行事,那基本上是因为他生存的需要。这在3岁以前甚至更小的时候,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允许孩子去做他喜欢做的事情,因为这对孩子建立自我的高自尊很重要。但是,孩子终究要长大,走向社会。让孩子成为一个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的人,这大约也是每个家长的希望。为此,给孩子设定规矩,并温和而坚定地要求孩子在规矩范围内行事,就该是家长的使命。家长守住了,孩子便会成为一个守规矩的人,家长失守了,孩子也许就会变成不守规矩的人了。
往往,孩子越小,规矩越容易建立。如果孩子小时候规矩没有很好建立起来,那就需要重新建立规矩。仔细想想,规矩其实是随时随地的,只是规则意识不够强的孩子,更需要这方面的加强。
家庭里的规矩跟孩子一起去制定,效果相对来说会更好。大概可以如此:
1.大家坐下来,最好是所有的家庭成员,一起探讨制定。
2.或者每个人把自己想好的对自己或者他人的规条写下来。
3.每个人的规条都集中到一起,看看哪个是所有人都能接受又比较人性化的,留下来;看看哪些是可以修订的,那些压根就不人性化,便不再保留。
4.规矩制定好了以后,大家都严格执行。
因为大家共同参与,是民主制定出来的条约,更有利于互相约束和监督,孩子也更愿意遵守对于他的那一部分规矩。对于家长来说,做好榜样非常重要,也要坚守底线,帮助孩子遵守规矩。等到习惯养成了,家长便可以放松了。
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
可查阅 刘称莲 老师最新讲座信息